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靠自已的专业成功的人

靠自已的专业成功的人

发布时间: 2021-02-26 19:07:39

Ⅰ 靠自己成功的事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 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就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来的成功啊

Ⅱ 靠自己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欧阳修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富兰克林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

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诺贝尔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

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瓦特

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他曾经就读于格里诺克的文法学校,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为了发明蒸汽机,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四处漏气,无法开动,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

Ⅲ 有哪些名人靠自己取得成功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他曾经就读于格里诺克的文法学校,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为了发明蒸汽机,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四处漏气,无法开动,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

Ⅳ 举几个古今中外的名人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例子。

26岁的爱因斯坦敢于质疑人类关于时间的原始观念,从而打开了通向微观世界的新物理之门。 1905年通常称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那一年,爱因斯坦引发了人类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时间、空间、能量、光和物质)的三大革命。一个26岁、默默无闻的专利局职员如何能引起如此深远的观念变革,因而打开了通往现代科技时代之门?当然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他成为这一历史性人物的一些必要因素。 首先,爱因斯坦极其幸运:他出生于合适的时代,当物理学界面临着重重危机时,他的创造力正处于巅峰。换句话说,他有机会改写物理学的进程,这也许是自从牛顿时代以来独一无二的机遇。这种机遇少之又少。E.T.贝尔(Bell)的《数学精英》引用了拉格朗日(J.L.Lagrange,1736-1813)的话: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麻烦采纳,谢谢!

Ⅳ 有多少人不是依靠自己的专业而成功

我觉的最重复要是实力。是自制己学习的能力。我毕业三年了,感触最多的就是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没有那个实力来做。
送你一句话吧。
清华大学校长给毕业生的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Ⅵ 在中国那些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是怎么成功的

单靠自己努力成功的现在不是说没有,只是少数了,上升机会非常少,也就是下层民众连梦想都没有了,豪门与寒门的差距以及隔阂,这才是风暴前夜的可怕。

Ⅶ 没学历没背景没关系完全靠自己努力成为成功人士的有哪些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佛告诉我们,你的财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说你很聪明、你很能干、你很会赚钱,没这个事情!

佛告诉我们,你的财富不是你自己有的,不是说你很聪明、你很能干、你很会赚钱,没这个事情!你想想你周边的人,比你聪明的人多的是,比你能干的人也多的是,为什么他们不能赚钱?你会赚钱。我们前几天在新加坡遇到一位傅居士,很有趣味;我虽然认识他两、三年,他也在那边皈依,但是我们很少谈话。这一次有机会在此吃了几次饭,谈了几次话,我们才晓得那是很特殊的人物。他没有念过什么书,换句话说,教育程度很差,他也不懂英文,在新加坡那个社会,英语非常重要,他不懂英语。他做生意,他告诉我,两千块钱起家,现在一年做到一千万。他怎么做的?凭什么做的?凭诚实,忠厚老实,不自欺、不欺人,他凭这个。接触到国外这些大商人,对他非常器重,把代理权交给他;交给他,他不会做,他要去请人家替他做,他说别人请人是请经理、请伙计,他所请的人是老板,请个什么?通通交给你去做。你做成功了,他得一点利润;你做失败了,他完全失败,他什么都没有,这是个很奇怪的人。但是他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很有良心的人,都是很诚实的人,这个他难得,这缘好!我告诉他,我说:你赚的钱不是凭这个,他说:什么呢?你前世修的财布施,那个才是因,你今天这种做法这叫缘,有因、有缘,所以你这个财很容易得来,你赚钱赚的很自在。

他告诉我,他一天没事情,就是陪这些商主,佛经里面叫商主,就是国外这些大企业家,陪他们吃饭,陪他们去逛街、去游览。他说他做的是公关,他说:我每天做这个,没事,整天没事情。车上放佛号,放我讲经这些录音带听经,听经、念佛,除了听经、念佛,就是陪他们这些商主,所有的生意不闻不问,交给那个人,全权交给你,绝不过问,由他去做。而且告诉他:你要诚实,你老实去做,你的前途无量,人家大公司老板看中我,我看中你;将来他看中你的时候,直接交给你做,推心置腹。他不怕别人把他的代理权抢去,他没有这个念头,你拿去最好,我没有事了,我有吃、有穿就够了。这个就是前世修的财布施,很欢喜的布施财,他今生得来这容易,太难得!

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缘;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我们看到这些发财的人,是前世的因。他跟我讲,他我们今天常常布施佛法,印经布施,做这个录音带、录影带布施,得什么果报呢?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长寿。世间人都想财富、都想智慧、都想健康长寿,你想的是果报;你想果报,不修因,你怎么会得来?你想吃桃,先要种桃树,你才有收获。在大陆做生意赚钱,同样的他的朋友做同样的生意,各个都失败、都亏掉,只有他一个人赚钱,做同样的生意。什么原因呢?因不同,缘不同,所以果不一样。他在大陆上是拿很少的资本进去,他能赚钱。奉公守法,纳税百分之百,决不脱税,他说:「我供养国家,我供养这个地区,布施供养。」百分之百纳税还赚钱,不是说不纳税就不赚钱,还赚钱!

所以你要解释这些现象,那只有佛法解释的最圆满,依照佛法去修学无往不利,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最吉祥。所以舍得,这是佛学里头的名词,舍是因,后面你就有得;得到了还要舍,得到不能说不舍,得到要舍,尽量去舍,你所得的福报,真的叫无有穷尽。过去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有,他常常赞叹,在中国古时候三个人是我们的模范。第一个是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布施,孔老夫子没有钱,布施什么呢?布施法,他修法布施,教学。所以你看看他的果报,他的子孙一直到今天,在台湾的孔德成,在大陆上孔家,都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孔德成到美国,加州政府官员特别礼遇他,听说是孔老夫子的后代,特别招待他;不仅是中国人,连外国人都尊重。修的是法布施。

Ⅷ 有哪些名人靠自己取得成功(事例)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他曾经就读于格里诺克的文法学校,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为了发明蒸汽机,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四处漏气,无法开动,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

Ⅸ 名人、伟人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

成功者的黑夜

*一位面试官拒绝了一个年轻人的请求,因为他的嗓音不符合广播员的要求。面试官还告诉那个年轻人,由于他令人生厌的长名字,他永远也不可能成名。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印度电影界的“千年影帝”阿穆布•巴克强。

*1962年,4个初出茅庐的年轻音乐人紧张地为“台卡”唱片公司的负责人们演唱他们新写的歌曲。这些负责人对他们的音乐不感兴趣,拒绝了他们发行唱片的请求,其中一位甚至还说:“我们不喜欢他们的声音,吉他组合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这4个人的音乐组合名字叫做“披头士”。

*1944年,“名人录”模特公司的主管埃米琳•斯尼沃利告诉一个梦想成为模特的女孩——诺玛•简•贝克说:“你最好去找一个秘书的工作,或者干脆早点嫁人算了。”
这个女孩后来的艺名叫做玛丽莲•梦露。

*1954年,“乡村大剧院”旗下一名歌手首次演出之后就被开除了,老板吉米•丹尼对那名歌手说:“小子,你哪儿也别去了,回家开卡车去吧。”
这名歌手叫艾尔维斯•普雷斯利,绰号“猫王”。

*1940年,年轻的发明家切斯特•卡尔森带着他的专利走了二十多家公司,包括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它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他。1947年,在他被拒绝7年后,终于,纽约罗彻斯特一家小公司肯购买他的专利——静电复印。
这家小公司就是后来的施乐公司。

*有一个黑人小姑娘,在家中22个孩子中排行20,由于她出生时早产而险些丧命。她4岁时患了肺炎和腥红热,她的左腿因此而瘫痪。9岁时,她努力脱离金属腿部支架独立行走。到13岁时,她勉强可以比较正常地行走,医生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同年,她决定成为一名跑步运动员。她参加了一项比赛,结果是最后一名。随后的几年,她参加每一项比赛都是最后一名。每个人都劝她放弃,但是她还是跑着。直到有一天,她赢得了一场比赛。此后,胜利不断,直到在每一场比赛中取胜。
这个黑人小姑娘就是威尔玛•鲁道夫,3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读者》

Ⅹ 古今中外靠自己特长获得成功的人

爱迪生,一位在世界发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他以罕有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仅1869~1910年间经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种。因此,人们称他为“世界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一个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失学者成长为“世界发明大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具有勤思好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后人曾评价爱迪生成功的基础是百分之一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结果。
童年时代的爱迪生被老师说成“笨蛋”,被医生说成是“脑子坏了”。爱迪生因此离开了学校。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母亲让爱迪生回到家中,首先表示自己相信他不笨,并用从平常人成长为科学伟人的故事鼓励爱迪生树立求学的信心和志气。然后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自主学习,大胆想象,自然地步入到自然科学的奇妙世界里去,增强他的求知欲望。这一宽松民主的环境,保护了爱迪生的个性发展,使他勤于思考、爱好实验、敢于创新的特长得以显现。爱迪生成了一生完成2000多项发明的世界神奇人物。
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若是封闭、压制、权威的环境,就必然导致孩子个性的退化、思维能力的刻板、呆滞。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成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爱迪生认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才能,认识到在自己所处环境和条件下,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从事自己特长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
“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西方思想家认为这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因为成才就始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只有认识了自己,了解到自己的“最佳才能”,才能确定自己有效的成才目标和方向。比如,什么事你能做得最出色?你的激情在哪一方面?你的经历有什么地方能给你特别的洞察力、经验和能力?时代和环境有哪些条件能对你成才产生影响?你的个性最适合哪类工作等等都是你需要了解、认识的方面。
人生的最大财富是自己的才能。在认识自己最佳才能的前提下,能否选准成才目标,能否投入行动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