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排名 » 中山大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1-02-25 18:40:48

①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的人才培养

1、急社会所需,突出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山大学针对泛珠三角地区软件业“一般人才好找,高级人才难求”的局面,以及中山大学培养研究型、国际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将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将软件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IT行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并能与国际软件人才需求接轨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基于这一方针,学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借助学校多学科的条件,全力满足软件学院的教学需求,为培养软件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的支持。
软件学院在做好软件工程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并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训的新模式。广州市将软件产业的发展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市政府成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办公室”,直接由主管副市长领导,并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的专项基金。软件学院抓住这一与自身发展方向一致的机遇,积极与广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配合落实政府的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训计划。这种合作密切了学院与人才需求单位的关系,学院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学院目前正在与广州市发改委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共建关系,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探索“课程+实训”的课程体系建设。
2、创办软件工厂,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离不开实践环节。然而,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以及国内的大环境还没有在大范围形成接纳学生实习、为在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的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借鉴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模式,于2006年3月和合作伙伴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创办了中大软件工厂。
软件工厂的成立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沟通对话的平台,为进一步的产学研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校内实践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桥梁。学生可以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巩固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又回到课堂和书本里寻找答案,增强了学习兴趣。
软件工厂除了作为软件学院学生的实践平台外,还具备如下功能:第一,承接软件开发类项目,并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促进软件工厂自身的发展。第二,作为教师、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窗口;第三,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平台。
软件工厂在对外合作、自主研发等方面中大软件工厂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行。与多家IT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承接了“直属海关预警系统”、“SAVL车辆自动监测系统”、“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七号信令网关”、“石油公司调运系统”等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在项目开发中,软件工厂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为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项目开发指导,编码和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学生完成的。部分同学先后参加了2-3个项目的开发,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有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由此可见,同学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动手实践能力。
学院以后还将继续走医学院的教学培养方式,把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院还准备利用软件工厂的平台,向国际知名企业征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中大软件工厂还是学院和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中大软件工厂进行转化、孵化,再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中大软件工厂向软件学院投入80万元设立学生虚拟创业基金,该基金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工厂共同管理,用于资助学生团队在软件工厂内部进行虚拟创业。在学院的组织下,软件学院的学生,可以向软件工厂申请虚拟创业基金。已资助的项目有:基于2.75G的视频监控系统,资助金额:15万元。创业团队共7人,全部为软件学院本科生。虚拟创业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参照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当创业项目孵化到一定阶段,从软件工厂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创业公司运营该项目。
学院还和eBay、Microsoft、IBM、Oracle、SUN、HP和Cisco等跨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Oracle、TCL集团工业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与这些公司在联合实验室、学生毕业实习、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就业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3、引进行业经验,培养研究型、创新型高端软件工程人才
在校内针对所有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训必修课,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第二个重要特色。
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一个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共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点高、就业面广。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IT产业;二是中山大学学生具有成为团队技术和管理领军人物的愿景和潜质。因此,学院的软件工程实训教学和一般软件企业的职业培训不同,不仅着重进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领域知识的培训,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教学采用了企业化管理和自主型学习组织相结合的模式。
学院对软件工程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软件工程实训”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课,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训。在高级实训期间。实训教学模拟公司管理模式,指导老师作为实训项目总监,项目组的各种角色,如PM、SCM、SQA、DBA、TS等都由参训学生担任。为此,学院与软件工厂一起制订了一整套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软件工程实训过程规范、实训案例库、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2007至2009年分别对1500名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进行了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院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训方案。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学校专门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了实验室。学院拨出专项经费,派出指导教师,形成了以学生科技骨干为主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在嵌入式软件、电子标签、信息家电、网络游戏等方面形成了学生科研团队。其中多项作品先后参与了中山大学“创意基金”、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已经取得的成果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如音乐王国门户网站、网络加密传输系统、电子游戏地图编辑引擎、裸眼可视三维立体显示器等。
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比赛及交流机会锻炼学生,每年举办 “软件创新设计大赛”, 2007年承办了IBM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对抗赛(华南赛区)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省级奖6项、数学建模比赛省级奖1项、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省级奖7项、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实战精英赛全国二等1人近两年共有10个本科生项目获得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资助,“中山大学3D数字图书馆”还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
学院学生富有活力,工程实践能力强,几年实践下来,有不少学生在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和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同时也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由学院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而P&T团队在2008“IBM杯”全添加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成功蝉联“IBM杯”。此外,还获得其它科技类奖项,如2007年苹果公司全球优秀学生奖学金、广东省“挑战杯”课外论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等奖项。
在推进山区信息化方面,学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信息化,协助边远山区梅州市梅江区完成了“中国·梅江”政府网站建设和山区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规划工作,并完成了逾五万字书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区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区信息化实践与探索”。这次实践还建成了“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确立了政校合作模式,为同学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5、成立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服务
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业,张广宁市长提出“要像抓汽车业那样抓软件业”。200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广州市软件人才发展战略,指出要“大规模培养和培训适用软件人才”、“建立1-2个大型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计划以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依托,大规模培养、培训适用软件和动漫人才。
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广州市政府的号召,为广州市软件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派出骨干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相关软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1月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广州地方培养培训大量适用软件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作为学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为广州市制定了培养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承担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低端软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师资培训、培训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等任务。
学院已经承担了为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培养软件师资的任务,至今已入学两批学员。与国外大学、企业合作进行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通过这种合作,广州市获得了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软件学院不仅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与地方人才需求单位的合作关系,对他们的需求更加了解,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而且通过这种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软件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院的声誉。
6、携手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了能真正让学生在国际合作中受益,学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学院已经开始了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至今为止,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进展顺利,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联合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2007年开始已经有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境外2年的学习。
学院积极参与由海外知名学者参加,旨在提高国内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龙星计划”。 “龙星计划”的发起人美国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于2004年12月到中山大学访问和落实“龙星计划”合作后,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了“龙星计划”的美国研究生课程 “高级图形学和可视化”和“数据挖掘”,分别由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秦洪博士和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裴健博士进行授课。
学院与多家知名IT企业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2009年11月,美国IBM公司软件部资深工程师、科学家凌棕博士来我院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高级电子商务工程》;2006年11月微软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为我院研究生开出课程《微软生产技术》;2007年11月IBM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讲授研究生课程《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先后和Intel、IBM等 6个知名IT公司联合建立了8个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是学院国际化以及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良好开端。
7、建立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院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专业高端立交桥”模式: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合作建设“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与电子系通信工程专业合作建设“通信软件” 方向等。
在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这种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也是中大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
8、与行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将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思路推进了一步,开展与行业的合作办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在软件工程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下,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例如:学院与广东省卫生厅合作开设广东省医学界卫生系统行业班,培养卫生行业急需的软件人才,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概论”等课程。2007至2008年,受广州市发改委委托,开办了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教师师资班,也针对师资班的具体情况增设相应课程。
9、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
学院经常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全校性“文华杯”知识竞赛、“情满海珠区,助残送温暖”文艺演出、“五四”征文比赛,白云区神山镇三农问题考察、参观烈士陵园、黄埔军校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30多场人文科学讲座,将特色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开展精英教育,使学生学有楷模,明晰了成长目标。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中国前驻以色列外交官陈腾华教授、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张静君女士等知名人士先后赴我院讲授成功经历。
包括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吴杰教授、美国ACDSee总裁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10、重视培养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院成立伊始,学校和学院领导就一直将办学质量视为软件学院的生命线。在软件工程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培养过程、学位论文指导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严进严出”的原则。在本科生教育方面重视教学质量,注重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培养的每一环节。为此,针对软件学院的办学特点,在学校相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以保障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2009年1月,我院05级本科生张磊同学喜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获得此类资格。此前,我院04级本科生黄晨昱同学获得2008年国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格,是全校67名获公派资格学生中的唯一一名本科生。
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中取得佳绩。例如由我院王青等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在初赛时,他们是241支队伍当中最早最完整地提交作品的团队,他们的方案甚至成为了评委用于评判其他方案的标准。复赛的方案展示中,他们出色的表现征服了众多的评委,评委们给了Blackstone 团队“专业、专心、优秀”的高度评价。最后2个月在IBM中国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进行项目开发的决赛中,Blackstone团队在评比的各项指标上一直领先于来自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的其余4支队伍,最后成为了名至实归的全国总冠军。队长王青总结软件学院的专业培养和素质锤炼是他们赢得比赛的关键。
我院赵杭等同学组成的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在全国200多所高校的800只队伍参赛的初赛阶段,P&T团队凭借自身丰富完整的初赛交付件顺利进入复赛。在复赛阶段,他们重新对业务建模流程进行细化,并且提出多个创新点,完成文档49份、共881页,视频4个,最终通过严格筛选,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共有大陆15支队伍和台湾2支队伍参赛,P&T团队在决赛期间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从决赛答辩到作品展示都准备充分,最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竞赛评委对P&T团队的评语如下:“P&T团队在业务流程和仿真方面都具有创新性的表现,对于ROI和绩效评估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只思考型的团队,本作品体现了一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团队文化建设和展示对于作品的成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2006年软件学院验收评估中,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名列前茅(全国有9所学校得分4.3分以上,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得分4.34分)。
毕业生就业去向好,除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外,多数进入华为、Cisco、IBM、亚信、网易、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部分在银行、学校、税务、通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软件学院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我们相信,在我院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软件学院的明天将会更灿烂更美好!
欢迎你踊跃报名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来,成为光荣的中山大学软件人!

② 如何看待中山大学18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一事

中山大学18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是结合了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改革的共同需求产生的一个决定。

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一尘不变的东西不会长久的,想要长久的生存并不是操持、维护就可以的,突出的改革才是长久之道。我们都知道中山大学在我国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也是一些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是学校今年由于一些教学问题落后于与其在同一水平上的高校而做出了改革,这一改革在高校改革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它改革的原因。

人们大多都认为中山大学的改革是因为“就业问题”、“生源问题”这两大问题。实际上,中山大学做出专业调整结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师生关系,综合发展问题……许许多多因素作出的重大改革,这一改革同时考虑了学校发展、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综合做出的改革。



二、本质问题。

现在的社会,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唯有基础是不变的。中山大学做出的改革大多都是注重基础,在基础的知识上拓展一些技术科目,这些都可以在许许多多的行业发展,从以前的一才一用转变到了一才多用,为社会发展培养全能型的人才。

同时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不是有技术就行,而是要有质量的技术,技术谁都可以有,可是好的技术不是每个人都有,学校这一改革就顺应了这一要求,从质量上入手,培养人才而不是才人。

所以说中山大学的这次改革,并不是一起单单从就业、生源……小问题上的改革,而是为了发展而做出的一个决定。

③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进校后可转八年制的么有什么条件 我中大临五新生啊~很想转八年制的~

八年制的学生培养方案和五年制是完全不同的,校区不同,教材也全英,入学版时候分数都不比清华北大权低
中大的转专业要求是一年级结束之后需要接收转专业学生的学院申请名额,但是八年制是不进不出的,考上了五年了就继续学然后考研吧,没办法转的。
考本校研还比较容易的

④ 中山大学本科到底有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的话,培养方案谢谢

中山大学本科当然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是国家重点学科,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奠基人之一郑永廷教授坐镇。至于培养方案,你可在该校网站查询

⑤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

管理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极具特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竞赛活动,履获佳绩,硕果累累: 2003年 我院学生勇夺第四届香港 ACCA 大学生公开赛冠军2004年 我院暴风雪队荣获第 21 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 GMC )世界总决赛冠2005年 我院学生摘取第二届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05年 “一拍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团体赛二等奖,首届网易互动娱乐品牌推广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05年 会计学系博士生勇夺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6年 第五届 AIA 求职王语文比赛全国冠军,国际创业计划比赛银奖2006年 “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铜奖2007年 获第 12 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 GMC )中国赛区团体总冠军2008年 包揽了第 13 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 GMC )中国赛区总冠军和团体总冠军2010年 我院与创业学院学子组成的“瀚潮创业团队”荣获首届“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总决赛冠军2011年 我院学子勇夺2011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冠军2011年 我院学子荣获第八届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大中华区)亚军2012年 我院代表队Noah's Ark 荣获“毕马威杯”案列分析全国十强邀请赛全国总冠军2012年 我院学子组成的“中大88队”荣获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2012年 我院代表队荣获“志行千里.2012中欧MBA创业大赛” 冠军2013年 我院学子获得第三届IMA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13年 我院王子同学荣获“中山大学2012年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4年 我院学子团队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共取得了三金两银
2014年 我院学子获得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三连冠
2014年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王雅君荣获第12届亚太旅游管理学会年会 “Best Paper”奖
2014年 我院刘俊周同学荣获“中山大学2013年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4年我院学子荣获Imagine Cup微软“创新杯”中国区总决赛一等奖
2014年我院市场学系博士生钟科获2014年“中国市场研究‘宝洁’论文奖”一等奖
2014年 我院学子荣获2014年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大中华区)总决赛季军
2014年MPAcc杨小红同学获2014年度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最优秀论文奖”
2014年我院学子创业团队Zeta荣获首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
2015年我院学子王颖荣获“中山大学‘王老吉杯’2014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2015年 我院本科生黎子君荣获“IUPUI Top 100优秀学生奖”
2015年我院学子荣获2015年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大中华区)总决赛亚军
2016年 我院荣获“第六届‘百川交汇’学术系列活动一等奖”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此大背景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回馈社会,紧密联系当前形势,注重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联合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单位,在泛珠三角地区开展管理学院“黄埔创思公益行”系列活动。

⑥ 中山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我本人是岭南学院金融专业的学生,我第一个推荐的就是岭南学院了。

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获得AMBA、EQUIS和AACSB三大国际认证,成为全球优秀商学院。

可以负责任的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是全国前十的商学院。岭南学院在中山大学所有学院的录取分数是最高的。岭南学院的老师很多都是经济学的教授副教授,师资力量很雄厚,不用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

对于升学考研的问题,岭南学院和国际学校的商学院都有合作,也和国内知名院校比如人大北大有联系,基本一半以上的社会学专业学生都会选择继续深造,保研率较高,当然也有选择去海外留学的。

⑦ 中山大学应用统计硕士的导师负责任吗教学水平怎么样目前的培养方案是 希望有考上的前辈解答,谢谢

1、中山大学应用统计硕士的导师负责任,具体因不同的导师而存在差异。
2、教学水平还是不错,毕竟是985和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大学。
3、目前的培养方案可以自己去学校官网查看。

⑧ 中山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博学中大考研为你解答: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4 英语二
(3)303 数学三
(4)432 统计学版
432统计学: 权
1. 统计推断(翻译版, 原书第2版), Casella, G. and Berger, R. L. 著; 张忠占, 傅莺莺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数理统计学导论(第5版影印版), Hogg. R.V. and Craig.A.T.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 求中山大学信科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1三维CAD与可视化技术
02软件工程
03理论计算机科学
04量子信息论
05网络与分布计算
06计算金融与分布式计算
07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08网络搜索与电子商务
09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
10网络与多媒体
11数据库与知识库
12软件设计与规划
13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
14数据库与网络软件
15网络与信息安全
16智能信息系统
17智能技术与软件工程
18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
19工作流与软件平台技术
20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21Linux与嵌入式系统
22人工智能及应用
23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对抗技术
24软件结构与软件测评
25网络系统及数据的智能信息处理
26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与应用
27智能多媒体处理与分析
28人工智能逻辑及应用
29数据挖掘与数据库系统
30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
31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32信息检索与文本挖掘
33计算机图形学与视觉
34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云计算
35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云计算
36分布式数据库
37多媒体信息安全与取证
38数字图像和视频处理与安全
39数字媒体取证分析、信息隐藏技术与隐写分析
40数据挖掘,网络搜索,隐私保护
41智能多媒体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
42图挖掘
43计算机通信网
44嵌入及移动网络计算
45互联网和生物数据处理算法
46数字家庭网络技术与标准

⑩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

1、急社会所需,突出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山大学针对泛珠三角地区软件业“一般人才好找,高级人才难求”的局面,以及中山大学培养研究型、国际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将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将软件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IT行业的高级应用人才,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并能与国际软件人才需求接轨的高素质软件人才。
基于这一方针,学校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借助学校多学科的条件,全力满足软件学院的教学需求,为培养软件工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强力的支持。
软件学院在做好软件工程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为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并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训的新模式。广州市将软件产业的发展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市政府成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领导办公室”,直接由主管副市长领导,并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的专项基金。软件学院抓住这一与自身发展方向一致的机遇,积极与广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配合落实政府的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训计划。这种合作密切了学院与人才需求单位的关系,学院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体系。学院目前正在与广州市发改委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共建关系,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探索“课程+实训”的课程体系建设。
2、创办软件工厂,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培养工程型高端软件人才离不开实践环节。然而,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以及国内的大环境还没有在大范围形成接纳学生实习、为在校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的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借鉴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模式,于2006年3月和合作伙伴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创办了中大软件工厂。
利用软件工厂的模式引进行业经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锤炼综合素质,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之一。
软件工厂的成立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沟通对话的平台,为进一步的产学研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校内实践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桥梁。学生可以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巩固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又回到课堂和书本里寻找答案,增强了学习兴趣。
软件工厂除了作为软件学院学生的实践平台外,还具备如下功能:第一,承接软件开发类项目,并进行自主产品研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参加实际项目的机会;另一方面促进软件工厂自身的发展。第二,作为教师、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窗口;第三,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平台。
软件工厂在对外合作、自主研发等方面中大软件工厂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行。与多家IT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承接了“直属海关预警系统”、“SAVL车辆自动监测系统”、“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七号信令网关”、“石油公司调运系统”等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在项目开发中,软件工厂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为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项目开发指导,编码和测试工作基本上是学生完成的。部分同学先后参加了2-3个项目的开发,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有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由此可见,同学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动手实践能力。
经过软件工厂项目锤炼的学生,在学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同时增强了就业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以后还将继续走医学院的教学培养方式,把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院还准备利用软件工厂的平台,向国际知名企业征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中大软件工厂还是学院和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中大软件工厂进行转化、孵化,再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中大软件工厂向软件学院投入80万元设立学生虚拟创业基金,该基金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工厂共同管理,用于资助学生团队在软件工厂内部进行虚拟创业。在学院的组织下,软件学院的学生,可以向软件工厂申请虚拟创业基金。已资助的项目有:基于2.75G的视频监控系统,资助金额:15万元。创业团队共7人,全部为软件学院本科生。虚拟创业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参照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当创业项目孵化到一定阶段,从软件工厂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创业公司运营该项目。
学院还和eBay、Microsoft、IBM、Oracle、SUN、HP和Cisco等跨国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Oracle、TCL集团工业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知名IT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与这些公司在联合实验室、学生毕业实习、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就业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3、引进行业经验,培养研究型、创新型高端软件工程人才
在校内针对所有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实训必修课,这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第二个重要特色。
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一个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共投入建设经费300多万元。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点高、就业面广。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IT产业;二是中山大学学生具有成为团队技术和管理领军人物的愿景和潜质。因此,学院的软件工程实训教学和一般软件企业的职业培训不同,不仅着重进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领域知识的培训,而且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因此,实训教学采用了企业化管理和自主型学习组织相结合的模式。
学院对软件工程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将“软件工程实训”列入本科生的必修课,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训。在高级实训期间,同学们在实训导师组的带领下,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入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模拟公司管理模式,指导老师作为实训项目总监,项目组的各种角色,如PM、SCM、SQA、DBA、TS等都由参训学生担任。为此,学院与软件工厂一起制订了一整套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软件工程实训过程规范、实训案例库、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2007至2009年分别对1500名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进行了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院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实训方案。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
学校专门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了实验室。学院拨出专项经费,派出指导教师,形成了以学生科技骨干为主体、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在嵌入式软件、电子标签、信息家电、网络游戏等方面形成了学生科研团队。其中多项作品先后参与了中山大学“创意基金”、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已经取得的成果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如音乐王国门户网站、网络加密传输系统、电子游戏地图编辑引擎、裸眼可视三维立体显示器等。
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比赛及交流机会锻炼学生,每年举办 “软件创新设计大赛”, 2007年承办了IBM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对抗赛(华南赛区)等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先后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省级奖6项、数学建模比赛省级奖1项、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省级奖7项、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实战精英赛全国二等1人近两年共有10个本科生项目获得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资助,“中山大学3D数字图书馆”还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
学院学生富有活力,工程实践能力强,几年实践下来,有不少学生在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和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同时也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由学院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而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成功蝉联“IBM杯”。此外,还获得其它科技类奖项,如2007年苹果公司全球优秀学生奖学金、广东省“挑战杯”课外论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花旗杯”科技应用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等奖项。
在推进山区信息化方面,学院学生更是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信息化,协助边远山区梅州市梅江区完成了“中国·梅江”政府网站建设和山区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规划工作,并完成了逾五万字书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山区信息化——梅州市梅江区信息化实践与探索”。这次实践还建成了“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确立了政校合作模式,为同学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5、成立软件人才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服务
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软件产业,张广宁市长提出“要像抓汽车业那样抓软件业”。200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广州市软件人才发展战略,指出要“大规模培养和培训适用软件人才”、“建立1-2个大型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计划以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依托,大规模培养、培训适用软件和动漫人才。
软件学院积极响应广州市政府的号召,为广州市软件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派出骨干教师参加了广州市相关软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1月成立了“中山大学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广州地方培养培训大量适用软件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作为学院面向政府的窗口。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为广州市制定了培养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承担中高级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低端软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师资培训、培训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等任务。
现学院已经承担了为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培养软件师资的任务,至今已入学两批学员。与国外大学、企业合作进行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通过这种合作,广州市获得了地方软件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软件学院不仅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密切了与地方人才需求单位的合作关系,对他们的需求更加了解,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面向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而且通过这种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软件学院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学院的声誉。
6、携手国外高校和跨国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了能真正让学生在国际合作中受益,学院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学院已经开始了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至今为止,学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进展顺利,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联合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订了2+2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2007年开始已经有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境外2年的学习。
学院积极参与由海外知名学者参加,旨在提高国内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龙星计划”。 “龙星计划”的发起人美国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于2004年12月到中山大学访问和落实“龙星计划”合作后,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了“龙星计划”的美国研究生课程 “高级图形学和可视化”和“数据挖掘”,分别由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的秦洪博士和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裴健博士进行授课。
学院与多家知名IT企业的合作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如2009年11月,美国IBM公司软件部资深工程师、科学家凌棕博士来我院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高级电子商务工程》;2006年11月微软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为我院研究生开出课程《微软生产技术》;2007年11月IBM公司派出资深工程师讲授研究生课程《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先后和Intel、IBM等 6个知名IT公司联合建立了8个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是学院国际化以及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良好开端。
7、建立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院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行“专业高端立交桥”模式:和传播与设计学院合作建设“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与电子系通信工程专业合作建设“通信软件” 方向等。
在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中,这种高端立交桥培养模式也是中大软件学院的重要培养特色。软件学院与学校所有培养工程硕士的院系一起,整合学校培养工程硕士的资源,建立“8ME”联合体,旨在集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软件学院等8个有工程硕士培养项目的院系,在教学科研、对外推广、“8ME”论坛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各专业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合培养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符合市场要求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8、与行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办学机制改革,将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思路推进了一步,开展与行业的合作办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在软件工程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下,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例如:学院与广东省卫生厅合作开设广东省医学界卫生系统行业班,培养卫生行业急需的软件人才,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概论”等课程。2007至2008年,受广州市发改委委托,开办了广州市市属大中专院校教师师资班,也针对师资班的具体情况增设相应课程。
9、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
学院经常性地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承办了“金蝶杯全国高校企业模拟经营精英赛(华南区)”总决赛等比赛,举办了全校性“文华杯”知识竞赛、“情满海珠区,助残送温暖”文艺演出、“五四”征文比赛,白云区神山镇三农问题考察、参观烈士陵园、黄埔军校,组织田径运动会和球类比赛等活动,举办歌舞、演讲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最佳党团日、班级风采展示、实训作品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精神文化生活。2004年至今,我院学生的文艺类文化活动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项,校市级奖25项;体育类获省级奖13项,校市级奖55项。
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30多场人文科学讲座,将特色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开展精英教育,使学生学有楷模,明晰了成长目标。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中国前驻以色列外交官陈腾华教授、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张静君女士等知名人士先后赴我院讲授成功经历。
为了使广大同学及时了解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我院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包括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副校长赵伟教授、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吴杰教授、美国ACDSee总裁Douglas Vandekerkhove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还邀请微软亚洲工程院、IBM等IT企业的资深技术经理与我院大学生交流。
10、重视培养质量,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学院成立伊始,学校和学院领导就一直将办学质量视为软件学院的生命线。在软件工程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培养过程、学位论文指导和毕业答辩等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严进严出”的原则。在本科生教育方面重视教学质量,注重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培养的每一环节。为此,针对软件学院的办学特点,在学校相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以保障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2009年1月,我院05级本科生张磊同学喜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这是我院第二次有本科生获得此类资格。此前,我院04级本科生黄晨昱同学获得2008年国家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格,是全校67名获公派资格学生中的唯一一名本科生。
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在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性比赛中取得佳绩。例如由我院王青等学生组成的Blackstone团队在2006“IBM杯”中国高校SOA应用大赛中蟾宫折桂,力夺冠军,并赢得了10万元奖金。在初赛时,他们是241支队伍当中最早最完整地提交作品的团队,他们的方案甚至成为了评委用于评判其他方案的标准。复赛的方案展示中,他们出色的表现征服了众多的评委,评委们给了Blackstone 团队“专业、专心、优秀”的高度评价。最后2个月在IBM中国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进行项目开发的决赛中,Blackstone团队在评比的各项指标上一直领先于来自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的其余4支队伍,最后成为了名至实归的全国总冠军。队长王青总结软件学院的专业培养和素质锤炼是他们赢得比赛的关键。
我院赵杭等同学组成的P&T团队在2008“IBM杯”全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决赛中,勇夺大中华区总冠军。在全国200多所高校的800只队伍参赛的初赛阶段,P&T团队凭借自身丰富完整的初赛交付件顺利进入复赛。在复赛阶段,他们重新对业务建模流程进行细化,并且提出多个创新点,完成文档49份、共881页,视频4个,最终通过严格筛选,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共有大陆15支队伍和台湾2支队伍参赛,P&T团队在决赛期间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从决赛答辩到作品展示都准备充分,最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竞赛评委对P&T团队的评语如下:“P&T团队在业务流程和仿真方面都具有创新性的表现,对于ROI和绩效评估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只思考型的团队,本作品体现了一只优秀的团队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团队文化建设和展示对于作品的成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2006年软件学院验收评估中,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名列前茅(全国有9所学校得分4.3分以上,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得分4.34分)。
毕业生就业去向好,除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外,多数进入华为、Cisco、IBM、亚信、网易、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部分在银行、学校、税务、通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