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摩配专业技术资格
1、含义不同
国家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专业技术资格又称为职称,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
2、用途不同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专业技术资格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3、分类不同
国家职业资格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五个等级。
专业技术资格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
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中小学教师设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4个级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职业资格
网络-专业技术资格
⑵ 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都是啥意思
职业资格就是从事某职业取得的资格证书。如:教师资格证,会计师证,建造师证等。而每个职业取得资格证之后,又分技术等级,就是专业技术等级证了。像教师就分初级,中级,高级等专业技术资格证。
⑶ 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区别
国家通用的证书分三类:
第一类是从业职系的执业资格证,取得这个证书就进入该职业的门槛,可以从事竞争该职业的工作,不表示水平的高低,只是取得资格,一定的时间要复审,才能继续工作,超过时间不复审就会失效,需要重新取证才能继续工作。如汽车驾驶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爆破操作证、氧焊电焊切割证、起重机操作证等。
第二类是行政管理职系和专业技术职系的职称证,表示管理或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不需要复审,永远有效。分三个等级,员级、中级和高级。如专业技术工程领域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三个级别;行政管理领域有:政工员(助理政工师)、中级政工师、高级政工师三个级别;经济管理领域有:经济员(助理经济师)、中级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三个级别;财会管理领域有:会记员(助理会记师)、中级会记师、高级会记师三个级别等。
第三类是职业技能职系技能证,表示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也不需要复审,永远有效。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技能职系是我们国家最庞大的技能队伍,目前国家第一批公布的职业水平评价类有229项,1000多个工种.
专业技术职系的职称证和职业技能职系的技能证到了高级可以互相转换,如高级工程师可以转换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也可以转换高级工程师。
⑷ 专业技术资格与职称有什么区别
是没有区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又称为职称。
专业技术资格又称为职称,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
(4)汽摩配专业技术资格扩展阅读:
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要求规定:
1、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或学位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相关工作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其计算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2、获得部、省级表彰的学科带头人;地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家、省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或优秀厂长、经理。
3、在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连续二年(申报高级职务的前二年)占该企业利税总额(400万元以上,贫困山区200万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⑸ 专业技术资格、专业技术职务和职称的含义及关系是什么
职称改革前,职称涵盖了专业技术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双重含义。一个人评上了职称,就意味着他即受聘了相应的职务,可以享受相应职务的待遇。 职称改革后,原来意义上的职称不存在了。通过考试、考评或评审得到的专业技术资格统称为专业技术资格,是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表明其具有该层次职务所要求的水平与能力,是对其专业水平与能力的认可与评价,是受聘担任相应职务的必备条件,所获资格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这就更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人才价值的实现。 专业技术职务是指专业技术岗位。岗位数量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结构比例原则,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确定的。受聘担任某一岗位职务的人,即享受相应的待遇,但专业技术资格是受聘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⑹ 专业技术资格证与职称有什么区别到底评哪个
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内,在任职期内完容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称职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职称可评可考。一般而言,具备职称评定条件的人不用参加全国通考,可以直接评定职称,与考试获得的职称具有同等效力,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均与认可,并且可以将职称评定档案调入所在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如果有的人不具备职称评定条件,又想获得职称,那就需要参加全过统一考试了。所以说,职称可评可考,考评效力同等,全国各地通用。 一般而言,通过评定获得职称证书的人比通过考试获得职称证书的人更容易被社会认可与接受因为评定职称的人有资格、有经验;而通过考试获得职称证书的人缺少资格、缺少经验。在当今社会,在能力重于学历,水平重于文凭的共识下,越来越多的人踊跃评定职称。
⑺ 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资格有什么区别
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资格的区别:
从时间上排序:1、专业技术职称;2、专业技术职务;3、专业技术资格;
1、专业技术职称时期,实施历史比较早,大约是1978年小平恢复工作后提出要“恢复技术职称”,那时候职称是评定的。
2、专业技术职务时期,那时是宋健担任国家科委主任时候开始。国家提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这时候强调与工资挂钩。
3、专业技术资格时期,提出全国统一考试,“以考代评”取得任职资格,再由单位聘任。
因此,归纳起来,现在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就是过去的专业技术“职称”。先是评“职称”,后改叫为“专业技术职务”主要原因:人们发现大家都来抢评职称(人满为患)的问题,评谁不评谁呀?后来提出“以考代评”办法,于是就产生了在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了“资格”单位再聘任的程序,这也就是今天的“专业技术资格”的由来。
重要的区别:因为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事情,说起来比较复杂:
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称(限制数量)+兑现工资、
专业技术资格(国家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单位)=具备法定资格可被单位聘任为专业技术职务(享受国家工资标准)
不严格地讲“专业技术资格”大家多是指“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意思。而实际情况类别要复杂多了,这里不再赘述。准确地说“专业技术资格”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中的“专业技术资格”类范围,仅包括经济专业、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等资格(如果想知道的比较准确,可参考:《职业资格制度概论》(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刚刚出版)226页~238页)。
当然,今天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远不是这么简单,上述的书把这些资格情况全都说清楚了,阅读搞清楚,对你今后职业生涯是很有帮助的!
仅供参考。
⑻ 专业技术资格是什么
专业技术资格又称为职称,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
延展资料:
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
中小学教师设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4个级别。
1.员级职称:
(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2.助理级职称:
(1)硕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评定。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取得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
(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3.中级职称:
(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试合格,可以评为"中级"职称。
(2)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
(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4.副高级职称:
(1)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4)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5.正高级职称:
(1)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后,取得副高级职称,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2)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⑼ 职称,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专业技术资格又称为职称,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
而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种类和级别不同: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根据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名称,比如高等学校教师,又分为正高级教授,副高级副教授,中级讲师,初级助理讲师等。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一般无具体等级之分,指的是从事某一行业所需要的必备的从业资格证或者职业资格。比如教育部认证的教师资格;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财政部认证的注册会计师等。
三,认证机构不同:专业技术资格一般是行业内的等级考试,为该行业的上级领导机构所认证。
而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
(9)汽摩配专业技术资格扩展阅读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
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 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职称通过申报、评审,由主管部门授予,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评审主要是形式。
⑽ 什么是专业技术资格,哪些途径可以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初定。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和成人教育毕业生(包括毕业研究生等),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一定时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认定或确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人员、符合相关条件的,认定相应的高级(副高)专业技术资格;部分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可通过认定方式取得;外地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援疆、援川人员经确认可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评价机构的评审,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人事等部门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