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更正条件
⑴ 进行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有哪些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因此,会计差错更正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下面的内容就针对为大家展开阐述。 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 1.方法的分类 汇总各种法律规范的规定,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更正的技术方法,二是是否追溯的方法。 (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反方向更正法(蓝字更正法)、红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则应按照规定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据此规定,只更正账簿的方法则是划线更正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则是红字注销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蓝字则是蓝字更正法;对某错误同时使用红、蓝字则是综合调整法。红字表示注销或减少,醒目明了,红字过多则又让人眼花缭乱,反映的内容会不清晰;蓝字记录若与原分录方向相反则表示注销或减少,填制的补充分录则为增加。 (2)是否追溯的方法 会计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成本较大。 2.根据不同的差错类型选用不同的方法 为了正确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应先弄清差错的类型,然后对号入座。差错可按以下三个标准分类: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当期即报告期内发现的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即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期的差错和属于前期的差错;三是重要性,可以分为重要的会计差错和非重要的会计差错。重要的会计差错即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实务中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会计职业判断,并且应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差错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则差错越重要。为了便于选定差错更正方法,对以上差错类型可进行这样的组合,(1)当期发现属于当期的差错;(2)当期发现属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错;(3)当期发现属于前期重要的差错;(4)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当期”(报告期)的差错;(5)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错;(6)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前期重要的差错。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无须区分重要性,因为报表尚未报出,只要及时调整,无论重要与否均不会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决策(注意:“当期”即为报告期,“前期”则为前一报告期)。 上面就是进行会计差错更正的几种方法,为了正确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应先弄清差错的类型,然后对号入座。所以,大家一定真正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
⑵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所谓的低值易耗品就是价格不超过3000而且储放时间较短,
低值易耗品摊销专的方法有属: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用一种摊销方法,但是,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摊销分录
借: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低值易耗品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低值易耗品”科目,将该科目改为“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
⑶ 重大会计差错调整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有什么区别
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就是不必要改正只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是存在着必然的错误。必须对这个错误进行修改
⑷ 会计里错账的更正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于什么条件
(1)划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错误时,在错误的文字或金额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在划线文字或数字的上方用蓝字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的一种更正方法。适用结账前发现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
(2)红字更正法。是利用账户同方向蓝字金额和红字金额相减关系的道理,采用编制红字记账凭证入账,将错帐更正的一种更正方法。适用于过账后结账前,发现已过账的的记账凭证,存在账户名称用错或已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帐更正。
(3)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填金额小于应记的金额,导致账簿记录的错误。
(4)会计差错更正条件扩展阅读:
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如:重记、漏记、数字颠倒、数字错位、数字记错、科目记错、借贷方向记反等,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及时找出差错,并予以更正。错账查找的方法主要有:
差数法 2.尾数法找差错的效率 3.除2法 4.除9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规定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严禁刮擦、挖补、涂改 或用化学药物褪色。
⑸ 前期差错更正怎么做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2)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
第一,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第二,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
(1)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费用增加、收入减少→利润减少,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费用减少、收入增加→利润增加,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最后将净利润的影响数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然后相应地调整“盈余公积”。
(2)所得税费用
①与税法规定一致:会计差错使利润增加时,调增所得税费用: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会计差错使利润减少时,调减所得税费用: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②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存在暂时性差异的
会计差错使利润增加时,调增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差错使利润减少时,调减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调整发现当年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余额;
利润表:调整发现当年报表相关项目的“上年金额”栏;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调整“前期差错更正”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栏。
⑹ 请教会计差错更正的问题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会计差错更正方法
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会计差错特别是重大差错若不及时、正确地更正,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反方向更正法(蓝字更正法)、红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则应按照规定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据此规定,只更正账簿的方法则是划线更正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则是红字注销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蓝字则是蓝字更正法;对某错误同时使用红、蓝字则是综合调整法。红字表示注销或减少,醒目明了,红字过多则又让人眼花缭乱,反映的内容会不清晰;蓝字记录若与原分录方向相反则表示注销或减少,填制的补充分录则为增加。
(2)是否追溯的方法
会计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成本较大。
更正原则
1.会计差错更正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
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等法律规范中,分别规定了会计差错的不同更正方法和适用条件,在更正会计差错时必须遵照执行。只有遵从统一的规定,财务会计工作才规范,更正后的信息才符合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2.会计差错更正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
会计差错更正, 往往需要作出新的账务处理来纠正原错账, 新的账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只有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才能反映错账的来龙去脉,清晰表达调整的思路;才能做到核算准确, 数字可靠;才能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才能使会计报表期间上下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更正会计差错不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采取一些简单的甚至不容允的(如腿色药水更正)更正方法,则会导致账务混乱,是很不利于纠错的。
3.会计差错更正必须具有针对性
会计差错更正首先要认真识别错在哪个会计核算环节,错在哪项会计认定,是哪类差错;将差错识别归类后,就应及时针对不同的差错类别,选用不同的更正方法。一句话,对症下药,问题错在哪里就纠正哪里,从而消除虚技巧
⑺ 会计差错变更问题
会计政策变更只会对递延所得税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当期所得税产生影响,但是前期差错更正(可能)会对两者都产生影响。
之所以这么说,具体分析如下:
1、当期所得税是指根据税法口径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和会计政策无关。递延所得税是根据会计口径算出来的和根据税法口径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中间的差异,受会计政策和税法两方面影响。会计政策变更,不会改变税法,所以,当期所得税不会有影响。
举例:企业买了个固定资产,根据会计准则,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提折旧,年限3年;而税法规定要用年限平均法提折旧,年限5年。
中间的资产计税价值和账面余额的差额,就会产生可抵扣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
2、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比如这一年会计准则修订,要求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改用年数总和法提折旧,年限10年。但是这个时候税法没变,还是直线法5年。所以,每一期按照税法口径要交的税不变,而会计折旧变了,那么就影响到了递延所得税。
差错更正的情况,比如企业发现这个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应该是100万而不是企业之前计的120万,那么中间的20万差异,是会影响到税法口径所得税计算的,所以,同样影响到了当期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