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条件 »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发布时间: 2020-11-17 21:08:27

㈠ 人为什么要学习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很古老哦~
要是说得很教条的话,你一定不爱听.那么,我想问你一下,你觉得人做什么事情是不需要学习的呢?请你原谅,我大致上猜一下,估计你会说:吃饭,睡觉,玩.
这些在我们看来最为平常不过的事情,似乎应该是不用学习的.
可是,要知道,在你还没有开始记事的时候,差不多1-2岁的样子.吃饭也是需要你自己学习的,只不过那时候你记不得了.如果你不学习如何好好地吃饭,你也长不到这么大,还可以上网提问了~
玩需不需要我们学习呢?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因为看起来,不就是玩吗?这还用得着我们学么?其实不然.
玩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只不过,因为过程很有意思,我们感觉不到枯燥罢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喜欢唱歌,你是不是要模仿着来唱呢?音调有高有低,你不想唱跑调吧?还有那么多的歌词你得记住,你会花功夫来背吧?如果你喜欢打篮球,其中的技巧也需要你来学习和反复练习的吧?如果你喜欢上网,那你一定要学会如何操作电脑,如何运用浏览器来查找你想要的资料和结交谈得来的朋友吧?
说到这儿,你一定会说,天呐,这是两码事的,好不好?
可是,事实上,这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因为娱乐可以让我们快乐,所以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学习辛苦.而一说到课堂教育,家庭作业,习题测试,估计就是一个头两个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普遍觉得这太枯燥了,一点意思也没有!说到这儿,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其实是一个学习心态的问题.要是你能够把学校的教育看得跟玩一样,能够以玩的心态来对待学校的学习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找到乐趣.当然,觉得枯燥的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得了的.可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速成的.(这就是很多人觉得失望的地方----因为不能够坚持下来,所以看不到效果,于是放弃.)可是放弃了的话,在你多年以后回头看的时候,有多少懊悔啊~~~~
人为什么要学习?用进化论来解释,就是物竞天择.祖先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要是不学习,不能比其它的动物更先进一点,那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了.
人现在为什么要学习呢?人需要工作,工作了才能有钱拿来让我们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享受更好的生活.
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当你走出校门以后,你还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其它的知识,不学还是不行的.不然就会被淘汰掉.
人学习其实也不光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爱和责任.因为父母养大我们不容易,好好学习也是我们应该回报的.
希望你能是玩的心态来学习,以学习的心态从玩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祝你学习快乐~~

㈡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

㈢ 谈谈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的教学理念是: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又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第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师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㈣ 终于有人把emba和mba的区别讲透了

读mba有什么用?

读mba有什么用?你是因为什么而读mba,一时的兴起,想先了解了解?看见身边的朋友同事也读了,就跟风也读一个mba?

当你参加mba院校的面试时,基本上考官首先要问的就是,你为什么要读mba,读mba有什么用?所以,如果自己从开始报考mba都是犹犹豫豫的状态,那么后面在职mba课程学习,都没有办法去投入,两天打渔三天晒网。

我们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读mba有什么用?总结一句话投资自己。缺哪补哪,学历不够补学历,人脉不够补人脉,管理能力不够的加强能力。明确了这些目标,知道了最终的方向是好的,那么就算中途道理曲折,也要努力克服。

读mba提升学历这块,对于很多专科,这部分人很多都有一个名校梦。尤其是自考本科,中专自考大专,高中自考本科的等等,读mba提升学历这块尤其重要,毕业了之后就是直接硕士学历了,很多用人单位会首先看到这点,那么就是很好的一个敲门砖了。

读mba扩展人脉这块,很多人一直觉得自己在所在的领域是佼佼者了,平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呆的很舒服,换到了大圈子,才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各种行业都接触,认识一些利益相关的朋友,关键时刻能够帮自己一把。

读mba加强管理能力这块尤其是人事管理,会有很多机会进入到大型的管理实践当中去,团队中成员任务如何协调,如何管理一群人更好的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读mba,他不是一个你事业上的唯一捷径,更不是你事业唯一的跳板,所以我们专业领域的能力还是要不断加强的。读mba只是为你的事业添砖加瓦。

昆山教学点 地址:昆山崂山路9号人才市场2楼 67138889

㈤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二、人的社会化的功能 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著名美国社会学家w.奥格本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 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一方面,社会化使得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困家,同一个阶级、阶层,同一时代的人的个性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每人的个性中都会内在地包含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共性的东西。这是社会文化传递的结果。如不同国家的国民性就是寓于其社会成员个性之中的共性因素。 另一方面,社会化又不可能造就具有完全相同个性的个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三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虽然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有某种身不由己的力量制约自己的活动,但面对社会,个人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选择余地。因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同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兄弟姐妹,性格特征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 因而,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过程。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化研究文化的传递模式,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个人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 一般说来,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在社会学看来.这一过程对于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完善,以及个人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正是社会化的过程把各种规范灌输给儿童,使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递和延续。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研究的社会结构模式认为,社会要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首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按社会结构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 初生的婴儿除了吸奶等本能外,对其他生活知识一无所知。父母首先承担起传授生活知识的任务,教孩子说话、吃饭、穿衣,并且是运用一定的文化模式来传授基本生活知识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大多是子承父业,因此职业训练大多在家庭中进行。在现代社会,职业训练多由专门的学校、企业来完成。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㈥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其实各个历史时期都不一样,定义也不略有不同。大乘佛教是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而将“众生度到彼岸”就需要工具,类似于现在生活中的马车、牛车、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所以就有了“大乘”的比喻,也就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而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

小乘佛教,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经极为流行,如果中国早期的律学和大唐时期创建的律宗,都是以小乘佛教为主要蓝本,但是佛教跟其他的外来文化一样,进入中国之后,都会有大量的“本土化”,这使得小乘佛教迅速进入衰落期,虽然留有极为完整的小乘经典,但是瞩目者并不多见。近些年来,佛教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将大乘佛教专指汉传佛教。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