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机构 »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

发布时间: 2021-02-22 17:04:21

㈠ 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两年连续培训及国际认证课程怎样

这个很系统,很好啊。我一个老师就是参加这个培训的。价位也在相应的课程中算是便宜的了。

㈡ 幻想即现实的作者简介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版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权(1998年)。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著名“中德班”的主办者)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待登记注册)首任会长。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熟练掌握英、德两门外语。

㈢ 精神分析在中国是否有用

李晓驷十月中旬,为期三年、每年两期集中培训的中-挪高级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最后一期集中培训在武汉市心理医院隆重举行。开幕式的当晚举办了两场中-挪教员以及教员和学员之间互动式“对话”活动,其中第一场的主题是“精神分析在中国有用吗?”我是该场次的嘉宾之一(其余还有Sverre Varvin、贾晓明、张海音、杨凤池、施琪嘉等人),并做以下发言: 我完全同意前面几位嘉宾的观点。我要说的,是我对前面嘉宾观点的一些补充。 首先,我认为,一个理论和学说是否有价值,最关键的是看这种理论或学说是否有道理,是否是科学的。精神分析的理论无疑是非常迷人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感受到其的博大精深和令人信服。但是,精神分析更为精彩的,还在于它的临床实践。无论是我自己的临床案例,还是在中-德班、中-挪班、还是其它的班所督导的案例,病人所呈现给我们的以及学员所汇报的,无不使我们感到惊讶和震撼。正是这种临床实践,使我们看到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所提到的所有现象,并真正理解了精神分析各种术语的含义,并由此“不得不”从我们内心的深处发出“精神分析是真的!”的感慨。 其次,好的理论好的学说,不仅要看它的理论价值,还要看它是否有实效。精神分析不仅是一种理论外,也是治疗性手段之一。在医学上,要验证一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常需要先做动物实验并最终在病人身上做试验。精神分析的疗效不可能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但临床实践却明白无误地表明,这种疗法对人有帮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验证精神分析疗效的试验对象不仅是我们的病人还包括我们治疗师自己。我们通过学习、通过个人体验、通过和病人的共同工作,我们自身也发生了很多有益的变化。尽管我本人不是全程参与本轮中-挪班的教学活动,但我有一位学生作为学员全程参加了学习。三年来她的变化有目共睹,而我相信,她的变化也反映了全体学员的变化。我们还可以把今天上午的集体合影照和三年前开班时的集体合影照做个对比,我们一定会发现,总体而言,照片中的人都有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定是大家的脸庞比以前更加成熟,更有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以自己为试验对象,验证了精神分析对人有帮助。而以治疗师自己作为试验对象,不论是从方法学上说还是从医学伦理角度说,都是难能可贵的,不是每个学科的医生都能做到的。 第三,从历史的角度看,精神分析适用于中国。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有关潜意识的理论,而潜意识与压抑有关,因为有压抑才会有潜意识和潜意识冲突。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处在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中国是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及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等思想,依然渗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目前我们的国家仍存在不同的等级和大量的社会矛盾,仍然需要大力推进伦理道德的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换言之,我们需要压抑那些与主流道德观念不相符合的私欲和嗜望。而有压抑,就会有潜意识冲突;有潜意识冲突,精神分析就大有用武之地。 最后,从中国的现状来看,中国需要精神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所占有的资源以及人均可耕土地和可居住面积有限。这种现状决定了中国人群较之西方国家人群有着更多的“自我克制和压抑”。如,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必然少于西方国家人群;再如,当我们自豪地拥有了世界最多数量的汽车时,却发现我们深为交通拥堵而烦恼,甚至在某些城市如北京、上海不得不采取根据车牌尾号轮流限制车牌出行的措施。如果再考虑中国同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因素,那就有更多的机会需要人们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会有着更多的压抑和潜意识冲突。显然,这些众多的压抑和冲突的一部分会形成神经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甚至可以说,精神分析在中国有着潜在的特别广阔的应用前景。

㈣ 请专业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者进来,满意的答案再追加400分

呵呵,问题可真够多的,但这些问题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本百事通就就此几个问题与您商榷:
一、人如果经常、反复做同样的一个梦,意味着这个人的同一个潜意识或同一种情绪进行反复的表达。同时证明,这个潜意识或这种情绪在这个人的意识里,相当深刻。或许,是一件特定的事、发生在特定的环境,对这个人造成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一种特定的潜意识或情绪。因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或是情绪的一种表达。
二、您把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歪曲了,梦并不是为了满足愿望而保证睡眠,按他所说,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是现实中愿望的一种意识上的延续。其实我很不赞同按弗洛伊德的观点(这个有空再讨论)。还是回来回答您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噩梦或者睡眠质量很差,清晨醒来比睡觉之前还要累?”我们普遍都知道,人类的睡眠,其实就是为了大脑、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以及肉体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如果在睡眠的过程中作了噩梦,脑部的部分细胞不单没有得到休息,反而运动更加剧烈;恶梦会使肌肉紧张,心脏供血负担增多,这样不是会使人醒后更累更疲劳吗?
三、弗洛伊德所对梦的学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对您说,哪是一种伪科学。 举例,他说“梦是一种愿望”“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您信吗?比如,他说人被恶梦吓醒是一种保护,就如“负有保护小镇居民安睡的巡夜人,当发生特殊情况时,却不得不开枪而惊醒了居民。”扯蛋吧?所以,不要迷信一些专家或所谓的“心理学家”,记住,梦只是一种潜意识的反映,是自己情绪的一种表达而已。当你记住这一点,任何梦都可以解释了。
四、现在国内的所谓精神分析“家”大多是弗氏的捅足,大同小异。如果硬要找出突出的人物来,我推荐由中国的万文鹏教授与德国的玛佳丽联手举办的“中德心理治疗培训项目”应该说是开了中国心理治疗技能培训的先河。一共培训了三期,国内所谓的精神分析大师大都出于此,比如二楼所说的曾奇峰“大师”就出于此“中德班”。呵呵,据说这些大师在国内占据着精神分析领域的尖端。您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利益驱动之下,头顶上的光环就越多!
五、您所说的“多种神经症”是什么?是神经专科还是心理专科?你要明白,神经症与心理症可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哦!!如果是多种的神经衰弱哪我建议您到医院的神经专科看医生;如果是多种的心理问题哪我建议您找心理医生,或者看精神专科的医生,至于“否先后治疗还是同时治疗”我建议还是听从医嘱!!

㈤ 王颖的不断深造成绩斐然 突出

王颖医师,于1996-1997年公派日本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科研修,2003-2004年公派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社会专医学系、属波士顿儿童医院 儿童精神科访问学者,研究合作与学习。
2005-2009年完成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百人培训项目。目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分会精 神分析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青少年组委员。参与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精神分析组与行为治疗组 培训。
多次参与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并有60余篇论文发表,翻译出版《癫痫发作的脑电图图谱》,并参加编写神经科丛书《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神经元细胞电生理》、《失眠抑郁如何正确防治》等专著。其医学业绩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现任上海市新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的王颖,又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系硕士生导师。其擅长心理咨询培训,多次参加上海心理咨询培训活动并获得业内的广大认可好评。被誉为中国精神疾病学科带头人她,曾多次参加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分会,心理卫生协会,精神药品临床试验等项目。

㈥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的介绍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DCAP)于1988年在昆明举办中国心理治疗的首次进修计划后,于回1997年开始举答办“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即“中德班”)。该项目自1997年至今已在中国的多所大学举行。中国学员在“中德班”深入学习精神分析性(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系统性家庭治疗、催眠治疗和完型心理治疗,已经为我国心理治疗学科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和中坚力量。

㈦ 你不知道的自己的作者简介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专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属(1998年)。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著名“中德班”的主办者)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待登记注册)首任会长。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熟练掌握英、德两门外语。

㈧ 如何参加中德高级精神分析师连续培训

“霄云,这次真的太感谢你了。”莫老爷子对着身旁的华霄云客气版说道,不过旁边的白菲却是撇权了撇嘴,感谢华霄云?若非是莫倾城自己拥有天赋,华霄云的面子能有让她师尊收徒?

若非是看在华霄云有个兄长的份上,她师尊甚至不会来莫府一趟。

“倾城她拥有七窍之心,才能被洛河前辈看重,和我无关,莫老无需客气。”华霄云含笑说道,这次洛河前来检验莫倾城天赋的结果也是令他震惊,竟然是七窍之心,这样的话,莫倾城将来必是天之骄女般的人物啊,难怪她看起来那般纯洁安详,又似带着聪慧之意。

㈨ (回答问题)如何才能接受好的心理咨询的培训(十六)

好的科班培训,我自己认为是理想的、好的方式。 但是Given to 国内的现状,很多人无法再重新经受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的训练(美国、英国成为一个咨询师,是要重新接受这些训练的,否则是无法入行的),我其实本意是更强调,一个人知识学习的系统、长程。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这个职业一样,绝不是靠一个人的热情,就能够胜任的。这是个有自己行业标准的行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心理咨询师,和一个只学过急救包扎的赤脚医生,是一样危险的。 好消息是,每个人都是从一无所知,一步一步走来的。我们可以从学习开始,不断的学习。我们从有督导的陪伴开始,接待来访者。就如同再有经验的医生,也是从最早做临床实习开始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原谅我无法提供具体的课程名称(其实我也知之甚少,而现在的市场确实鱼龙混杂),尽力提供我自己寻找学习渠道的方法,以作借鉴。 A. 就近的大学。 很多大学提供短期的课程,或者培训。 甚至心理系的课程,我们可以打听课程表,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去旁听。 联系大学的心理系,询问他们可能开设的课程。 B. 精神科医院。 精神科医院一般也提供短期、长期的培训课程。 付费去争取实习机会。医院一般有专门的接待学习的部门,可以与之联系。 C. 有信誉的社会机构。 有一些政府的、半政府性质的,对公众开放的社会机构。提供的培训、督导机会。 有一些国内享有信誉的咨询师(行业内认可,而非媒体炒作),自己开设的工作室。提 供的培训、督导机会。(贵一些,也是值得的:) 有一些草根的社会机构(有些其实是很好的),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咨询师来提供的短期课程,也是值得一学的。(它们有时候也会组织一些读书会、学习小组等等)。 D. 若英文好的话,各大美国高校网上开放的公开课程。以及课程所罗列的书单。 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一个课程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种学习和培训方式是最好的。 如果你想要踏上这条道路(这绝不是条容易的、轻松的、美好的道路:),那,关键问题是,寻找适合你的方式,开始你的学习。哪怕,仅仅是从读一本心理学知识的书开始。你从ABCD中任意一个开始,它们都能给你打开一扇大门,通往更多途径的大门。 我们一起加油。注:============ (1)心理学基础: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等,三级二级考试里面的突击培训不够。简的提议很好,就近选择大学的心理学系听课、英文好的话听国外大学讲座都是好方法;或者读一些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班也是途径之一; (2)异常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听课以及争取去医院精神科见习;与此相关,还需要结合临床实习掌握诊断和评估技术; (3)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除外听课了解基本知识技能外,一定需要有直接经验。可从见习(看老师做)开始,到实习(有督导的情况下自己做,确实切忌裸奔)。实习机构建议选择有督导和学习资源的机构,比如一些大学的咨询中心,或者简提到的“有信誉的社会机构”;理论学习方面,在掌握一些共性的咨询理论与技巧之后,建议选择某一自己喜欢的流派深入学,比如精神分析,比如认知行为,比如家庭治疗等等。 我知道的靠谱培训有:中德班各个系列;CAPA精神分析培训;安定医院的中挪班精神分析培训;安定将要举办一个中英"婴儿观察及儿童青少年心智化情绪发展连续培训项目"——这些都是相对长期的针对某一个流派的具体系列,2-3年的。。。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短期培训,个人感觉,初学者不要急于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先参加某一个实习计划(或是督导小组)积累一些经验,再参加一个专门流派的长期培训,更为成熟之后,或是学有余力后,再参加不同疗法短期培训,可能会理解吸收得更好。简里里-心理咨询-成长笔记

㈩ 曾奇峰的介绍

精神科副主任来医师 ,首期中德高级心源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 ,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 ,华中地区组长, 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全国独家心理咨询杂志《心理辅导》专栏作家;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