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设计 » 机器人技术精品课程

机器人技术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1-17 22:22:08

① 机器人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向

机器人现在比较有前途的方向不外乎:工业机器人、无人飞行器(uav)、无人驾驶汽车(ugv)、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现在需求量越来越大,是个不错的行业,但目前主要做研究的都是公司了,大学里几乎不做了(但大学会用工业机器人做点别的研究,比如抓握研究,就是面对不规则物体时,如何判定形体,如何用机械手准确、稳定地抓握)。uav主要是政府在投钱,军队用。ugv是政府和一些有前瞻性的公司,就目前的技术情况,恐怕十年内无法大规模商业化。医疗机器人是针对目前一些手术上的问题在做,目前有一定进展(达芬奇系统),商业前景很好,但是短期内恐怕推广不开。其他方向,比如家政机器人,有willow
garage在探路,但是前景很不乐观。日本做类人步行机器人做的很欢,但是应用前景极其狭窄(目前来看仅可用于人难以深入的灾难环境操作原本为人设计的设施)。boston
dynamics的四足步行机器人做得不错,但是应用范围过于狭窄,只有军队可能有兴趣采购。sarcos雷神的外骨骼做得不错,有一定商业化前景,但是自重太大,对能源要求很高,成本也很高,。
做机器人,主要有三个层面。
最底层做机械设计,主要是电机、传感器、人工肌肉、结构设计等等。
中层做控制设计,主要是传感器滤波和控制算法。
上层做感知,主要是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更高阶的信息融合,作更复杂的分析,比如说机器视觉、slam之类。
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目前没看出来有什么大用处。甚至连机器学习都用的非常少。三个层面都不错。不过目前发展最快的是后两个层面。中层现在在工业界发展比较快。上层主要还是在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多少可供商业化的东西。下层现在很缓慢,主要是没有找到非常好的材料。

②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精品课程

重庆市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重庆市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③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学什么的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学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涉及到机、电、计算机回控制等答多学科技术,其核心课程为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管理。

④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学什么的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学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涉及到机、电、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技回术,其核心答课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管理。

⑤ 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课程有什么不同啊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十二五教育部根据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而提出的新回项目
精品课程资源共答享课在现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比精品课程需要更多的共享资料和公开度
对于呈现资料的网站和视频等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现阶段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都是在国家级基础上建立的
因为都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精心制作
所以基本都是负责老师和一个有成熟技术的互联网公司合作
像我们学校就是找的力拓科技公司

⑥ 急求东南大学“机器人原理及应用”和“机器人技术”的视频下载链接!

作为校友,我只能说我帮不了你

⑦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 问题比较宽泛,就我所知的说两句
这个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 电子,机械,计算机,都要用到。 电子机械方面的,不很清楚,大致用的知识,应该是 自动控制, 材料,力学,传感器。
本人属于计算机方面,就这个方面说一些,不对之处,请同行指教。 机器人编程,机器人学习。机器人编程 有两种,在线 离线, http://..com/question/81828450.html 在那里主要说了一下 在线的, 离线的没细说 ,不过确实需要具体任务而定, 掌握的语言不是很重要, c++ 就可以了 ,主要问题是,要对机器人的个部分有一定了解。 各个模型的原理,需要清楚, 就手臂来说, 开始要了解 几何的建模, 然后在几何的基础上 继续 运动学模型, 之后 是力学模型 也就是考虑到操作臂 受到的力。这些了解后,要了解 环境建模(不知道是不是这么说,应为学的是外国材料,翻译方面会有偏差, 也就是对机器人所处 空间要有模型,这样可以对 他的运动路径,避免碰撞,进行分析,主要是轨迹分析 )。
这些都了解后,模型方面就差不多了, 还有就是 视觉和传感器的模型, 本人不清楚,请大家补充
关于机器学习方面,是一个很有发展的方向,主要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人进行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成果, 基本上用到多的都是 概率方面知识,有不少算法, 1 概念学习 和从一般到特殊 2 决策树学习 3 人工神经网络学习 4 贝叶斯学习 5 基于实例学习 6 遗传算法 7 分析学习 。 (参考 Tom M.Mitchell 的机器学习,不错的参考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说 的需要学习一阶位思逻辑 二阶位思逻辑 ,不清楚了, 希望有专业朋友给予解答, 祝 大家春节快乐, 共同进步

⑧ 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技术学什么

研发高达

⑨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所学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版与传感技术》、《工业权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2、主要实践环节

《典型电气控制设备专项训练》、《自动生产线的集成与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专项训练》、《机器人机械系统专用周》、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电工电子实训》、《顶岗实习Ⅰ》、《毕业实践》。

(9)机器人技术精品课程扩展阅读

培养模式

双证教学,以赛促学。

获得学历证的同时,取得维修电工、机器人操作、CAD绘图员等证书中的至少一项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省部级等各类大赛,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面向工程应用的教学模式

1、课程的多种目标当中,突出面向工程应用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课程教学的载体是真实的生产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

3、以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

4、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的引导是教师;

5、注重设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情境。

⑩ 蔡自兴的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智能系统。
2.人工智能。
3.智能控制。
4.智能机器人。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蔡教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和教学研究20多项,近年完成和目前进行的研究课题包括:
1. “高速公路车辆智能驾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项目),2009-2012。
2. “基于进化算法的约束处理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
3. “异质多移动体的协同XX与重构技术基础研究” (国家国防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06-2008。
4. “免疫计算的测不准有限计算模型与鲁棒性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
5.“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
6.“离散型多智能体的非光滑鲁棒建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
7. “智能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6-1998。
8.“高速列车运行模糊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3-1996。
9.“智能控制的结构与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1-1993。
10.“工业过程的神经控制及应用研究”(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1995-1997。
11.“约束优化进化算法的研究” (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2011。
12.“自主机器人的进化控制”研究(211工程子项目)。
13.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1998-2020)。
1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研究,2006-2010)。
15.“人工智能基础”(“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研究,2007-2010)。
16.“人工智能网络课程”(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2000-2003)。
科研成果:
对科学技术的主要贡献:
1.提出“智能控制四元交集结构理论”(1996年)
把信息论引入智能控制学科结构,提出“智能控制四元交集结构理论”,发展了智能控制理论,揭示了智能控制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丰富了高级自动化的内容,促进了国际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本理论成果已被收入《中国大网络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分册的“智能控制”词条。
2.首创“机器人规划专家系统”(1985年)
基于人工智能原理和专家系统技术,研究机器人规划的新机理和新方法,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建立了机器人规划专家系统,实现了专家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先后完成机器人任务规划、机器人避障运动路径规划、机器人柔性装配规划、机器人零件运送规划和多机器人(多Agent)协调运动规划等,在国际上为基于知识的生产过程自动规划和高层控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提高了规划性能,对于提高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提出进化控制的思想和体系结构(1999年),并建立了进化控制系统原型,把进化思想用于机器人控制和路径规划,为进化控制建立基础,为智能控制开辟一个新的分支,并促进智能控制的发展。
4.提出免疫控制的思想和免疫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2003年)
5.提出智能科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框架和学科特征(2001年)
在“中国自动化领域发展战略高层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智能科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框架,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的诞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6.提出晶闸管(可控硅)直流可逆自动调速系统控制指令的数学模型(1978年),具有普适意义,并用于晶闸管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逻辑设计,其正确性和有效性为众多系统的实现所证明。
7. 编著出版我国智能科学领域3个学科的首部教材/专著,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198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智能控制》(199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1988年,中南工大出版社),为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些著作已出版了多个版本,共发行约30万册,为国内数以百计的院校所使用。此外,《Intelligent Control:Principles,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在国外出版,用作教材和教参。
8.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60多篇,被SCI,EI和ISTP收录100多篇。
获奖情况:
从事科教研究30多项,获国际奖励2项,全国奖励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其它奖励4项。他的一些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已成为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他的名字和成就已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联合国专家名册》,《亚洲太平洋地区名人录》,《中国当代科学家和发明家大词典》,《中华当代名人词典》,《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以及《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和《中国大网络全书》等。获奖情况如下:
1.徐特立教育奖,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
2.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事厅,2008。
3. 国家级“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教育部,2008。
4. 世界华人重大学术科研成果特等奖(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系列成果),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2007。
5. 国家级“人工智能”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教育部,2007。
6.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事厅,2006。
7. 国家级“智能控制”精品课程,国家教育部,2006。
8.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事厅,2004。
9. 国家级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国家教育部,2003。
10.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特等奖,宝钢集团教育基金,2003。
11. 国家级“人工智能”精品课程,国家教育部,2003。
12. 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机器人学),国家教育部,2002。
13. 国际优秀作品奖(人工智能及其应用),2002。
14. 人工智能网络课程(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优秀网络课程,国家教育部,2002。
15.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技厅等,2002 。
16. 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省教育厅,2002。
17. 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智能科学技术基础及学科体系研究),国家教育部,2001。
18. 湖南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系列教材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2001。
19.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1998。
20. 中国2000年机器人学大会杰出机器人学教育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器人工程协会、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国家863计划空间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等9单位,2000。
21.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技厅等,2000。
22.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智能控制及其应用),1998。
23. 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智能控制),1997。
24. 第三届全国优秀教材(电子类) 一等奖(智能控制) 电子工业部,1996。
25.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委等,1996。
2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2。
27.中南工业大学理论成果二等奖,中南工业大学,1990。
28. 优秀学术论文 二等奖 湖南省科委等,1990。
29.中南工业大学理论成果一等奖,中南工业大学,1989。
30. 湖南省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协委、科协、人事厅,1988 。
31. 湖南省优秀学术论文 一等奖 湖南省科委等,1987。
32. 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航空发动机新型起动装置),湖南省人民政府,1981。
33. 国家级“智能控制”精品课程,国家教育部,2006。
34. 湖南省精品课程等,湖南省教育厅,2003-2009。
35.中南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奖励,中南大学,2001-2008。
36.中南大学教学名师、教学成果、优秀教材、精品课程等多项,中南大学,2001-2010。
国家发明专利:
1. 一种移动机器人三维环境感知方法蔡自兴;邹小兵;王璐; 段琢华; 于金霞;文志强; 陈白帆;郑敏捷中南大学2007-08-01(未批准)
2.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移动机器人软件故障诊断系统龚涛;蔡自兴中南大学2007-08-01
3. 一种电法勘探信号接收机及其放大倍数智能控制方法陈儒军;蔡自兴;何继善;丁科中南大学2007- 08-01
4. 一种可重构的多移动机器人通信方法蔡自兴; 陈爱斌; 陈白帆; 文志强; 余伶俐; 匡林爱; 任孝平; 邹磊中南大学2008-07-09
5.人工场源电法勘探信号接收机放大倍数设置方法 陈儒军;蔡自兴; 何继善; 丁科中南大学2007-04-11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