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课程
Ⅰ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做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察以便理解部分。
更多信息可搜索“心江湖拼客网”了解叶斌老师的格式塔心理学工作坊。
Ⅱ 格式塔心理学是怎样的
格式塔疗法(gestalttherapy):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里克·S·皮尔斯博士创立的,又称为格式塔疗法,是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
格式塔疗法把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归为:
①以假定的“必须如此”的思想对待生活。
②以固执、僵化的思维代替行动。
③拒绝现时的实际,回味过去,憧憬未来。
④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应如此,而不承认自己和别人的现实情况。
⑤对自己的决策缺乏责任感。格式塔疗法采用许多具体技术,如对话演习、双椅技术、责任心训练、梦的分析等。
这些技术都用以强化病人的直接经验,即“此时此地”经验,促进情感释放,面对冲突和矛盾,提高病人的意识性,使他们了解自己所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格式塔疗法:
1、生活在现在;
2、生活在这里;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
5、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
6、不要急于判断,先说说参考意见;
7、不要盲目崇拜权威或偶像;
8、我就是我,对自己负责;
9、正确的自我评估。
Ⅲ 格式塔心理学的介绍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Ⅳ 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一个什么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中文名
格式塔心理学
外文名
gestalt psychology
代表人物
考夫卡、苛勒
创立人
韦特海默
别名
完形心理学
诞生时间
1912年
起源地
德国
学派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现象学的这一认识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的直觉,所以现象学坚持只有人的直觉才能掌握对象的本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这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具体指导。
加载更多
相关搜索
社会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
Ⅳ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啊
「包浩斯」艺术及建筑学校是一所相当于大学层级的美术学府,这所学校的艺术走向与传统唯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相反,采取「形式服从功能」及「以少胜多」作为创作的指导原则。它的设校精神是将艺术与工业技术结合,认为「艺术与工程应该互相受益,不必向19世纪一样彼此视同陌路」。因此「包浩斯」实际上是一所讲求功利主义与务实精神的美术学府,强?#123;理论科学与实证观念同样地重要。「包浩斯」艺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特别重视形式分析与色彩结构的基础训练课程。如何将艺术的创意与熟练的工艺技能及科学知识相互结合,并符合20世纪工业化大量生产的需求,是「包浩斯」教学上的一大特色。
这所学校的师资阵容包括:20世纪重要的美术理论家及观念艺术家,如Paul Klee(图C5-1)、Wassily Kandinsky(图C5-2)、 Lyonel Feininger(图C5-3)、Moholy Nagy(图C5-4)、Ludwig M.V. Rohe等。其中Paul Klee和Wassily Kandinsky更以亲身的创作经验,加以系统整理,编成有条理具创见的教材。Kandinsky并以色彩实验的作品强?#123;单纯颜色的心理效应,开启「抽象艺术」(abstract art)的风潮,被称为抽象画的鼻祖。「包浩斯」提供学生自由创作的学习环境,尊重任何形式的创作,鼓励学生透过动手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Workshop式的教学绞剑
Ⅵ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是德文的译音,是整体的意思,也称作完形心理学。格式塔是行为主义的一个学派,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就是在海岛上做了好些年猩猩拿香蕉实验,最后提出顿悟那个)。其主要是反对冯特(心理学鼻祖)提出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受当时化学学科的影响,冯特认为人的心理也可以像化学元素一样分成很多种元素,进行单独的研究。而格式塔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一个整体,部分的综合不等于整体,所以不能用研究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而要整体进行的研究。其实,格式塔也是受到当时物理学新提出的“场”的影响。
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1.顿悟学习(insightful earning)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同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proctive
thinking)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
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欢迎关注【糖心理】http://www.tangxinli.com/
Ⅷ 格式塔心理学是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 a线向 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 ;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另外,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马赫把圆周称为空间形式的感觉,曲调称为时间形式的感觉。
埃伦费尔期把这些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称为“形质”,并于1890年在一篇论文内提出形质的概念。他提问,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新的元素还是旧的元素的集合呢?他的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他认为一个正方形是四条直线构成的,但是“正方形”可不是这四条线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新的形式、性质或元素。所以马赫和埃伦费尔斯的研究只是要在旧有的元素外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并没有根本否定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 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克勒说:“当我眼看面前的书桌时,我便看到许多界线分明的整体在视野内各别分开,桌面上有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条香烟等。”他为了证明这些分离整体的现实性,认为不妨试行将这些物体的部分与背景的部分合成另外一些整体,结果就可以有时失败,有时有较好的成就,但其所造成的新整体与自然的整体相形之下,就不免离奇古怪了,读者也许以为这是由于人们日常应用过这些东西,习惯于把它们看成分离的整体。
克勒说:“谁能否认一张纸、一支笔是大家熟悉的物体呢?我由于过去的经验知道它的用处和名称,因此,毫无犹豫地应当承认它们有充足的‘意义’。但是根据这些事实,可不能立即断言,如果不知道它们实际的功用,一张纸或一支笔就将在我们的视野内不能成为分离的整体。可能在我们具有那种知识之前,这同样的实物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也不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但是它们在视野内仍旧出现为个别的单元,分离的整体。”克勒还举出许多其他实例为证。总之,在克勒看来,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是单元,不是感觉元素。
韦特海默认为,很久以来,欧洲科学的特点是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将复杂的东西破成元素。现在“如果以活生生的经验请教于科学,问它对这些经验能够讲些什么,它便给你一大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感情、意志、动作和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定律等 。它对你说,请吧!你就用它们重新组成你的经验吧。这就使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上陷入困难,引起了传统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很明显,这个批评的矛头不仅针对感觉论,而且也针对联想主义。
韦特海默把这些学说,讥评为镶嵌说或包扎说。冯特认为心灵有将元素主动地综合为整体的统觉,但在韦特海默看来,这个统觉说还是让感觉元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至于格式塔则“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这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
为了解释似动现象,韦特海默曾提出脑历程的交互影响的场论,认为脑内有一中心位置受了刺激时,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像投石于水时所引起的涟谢一样。假使 a点和邻近的 b点先后受了刺激,则 a和 b之间产生了短路。如果 a点传出的涟漪达到最高峰,而有类似的兴奋圈恰恰从 b点来到,神经历程的方向便决定于a先到达的这个事实。a、b两点越加接近,似动历程产生的条件便越加有利,而这个历程就是一个广阔的特殊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便运用这个场论解释知觉单元的组合。波林说:“我们已经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整体的重视导致其弟子们应用了场论。如果场内的材料由于互相作用的场力或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磁场或电场的作用而造成形状,那么经验的项目构成结合的图形就可以有时被理解了。”
格式塔心理学还用这个场论研究学习问题。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这种学习称作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试而误,误而再试,最后侥幸得到了成功。而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总之,动物在顿悟学习的情境内,能够凭自己的智慧使整个学习场得到知觉的改组。本来是黑猩猩用作玩具的手杖,现在可变成它用以拉取目的物(香蕉)的工具了。
波林说:“心理学的这一新篇章把各项经验的组织描述为可感知的客体,再把这些客体的结构描述为更大的系统,而不与‘感觉’或其‘属性’发生任何关系”。波林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总结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
心理学概述、比较心理学、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拓扑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宗教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灵学
Ⅸ 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另一个是行为。
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但为了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有所区别,于是就用“直接经验”来表述。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接经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前者指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后者指有机体内部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显明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整体观察法与实验现象学方法。
整体观察法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实验现象学方法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象学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同型论、完形组织法则、学习理论、心理发展、人格理论等。
1.同型论同型论(或同机论)(Isomorphism)指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
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三者是同型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区分为元素;自然而然地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完形,完形是一个通体相关的有组织的结构,并且本身含有意义,可以不受以前经验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有完形的性质。正因为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完形性质,因而它们是同型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不论是人的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等的。这种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理论就是同型论。
2.完形组织法则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Lawsoforganization)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它阐明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真实的自然知觉经验,正是组织的动力整体,感觉元素的拼合体则是人为的堆砌。因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或相加,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的各个部分则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所以完形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五种完形法则:图形—背景法则、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和连续法则。这些法则既适用于空间也适用于时间,既适用于知觉也适用于其他心理现象。其中许多法则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动物。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完形趋向就是趋向于良好、完善,或完形是组织完形的一条总的法则,其他法则则是这一总的法则的不同表现形式。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以组织完形法则为基础的学习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构成。
(1)顿悟学习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问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完形理论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行为主义用联结的观点解释学习,而格式塔心理学则用知觉场的改变来解释学习。他们认为,意义的改变就是心理的改变或发展,这是用刺激—反应的联结公式无法解释的。他们认为,行为是由相互作用的力组成的动力模式支配的。个人操作的场是内部和外部的力积极活动的心理物理场。这种操作的场既可以在物理场的基础上从局部或分子的观点进行研究,也可以在涵盖经验和行为各方面的整体或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分子行为应由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来研究,而整体行为则适合心理学家来研究。
5.人格理论关于人格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派把人格看作一个动态的整体,行为场有两极,即自我(人格)和环境。当一个人的目标(即动机和需要)一经达成,紧张就会消失。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可以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形成,从而加强极性,破坏两极的平衡,造成个人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使自我处于更加清醒的知觉状态;它也可以在自我内部或在环境中形成,然后再导致不平衡。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Ⅹ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要完整的)
魏特曼(1880-1943)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布拉格,在当地大学预科学习到18岁。后在大学学习了两年半法律,又转学哲学,然后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1904年获得学位。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多年。后因受希特勒的迫害,于1933年从德国逃亡到美国纽约。继而在美国任教。
以格式塔心理学而出名的正式运动,是由魏特曼有了一个关于运动视觉实验的想法而开始的。后来魏特曼在考夫卡和苛勒的配合下,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似动现象"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于1912年用一篇题名为《似动的实验》研究论文发表,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开始标记。
1921年魏特曼等三位最初的格式塔学者和戈德斯坦以及格罗尔一起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这个杂志成为格式塔学派正式刊物。
魏特曼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格式塔,而不是由若干不动感觉元素所拼合而成的。据此他建立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在心理学方面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魏特曼从1933年到美国纽约后,直到1943年在那里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似动的实验研究》(1921)、《创造性思维》(1945)。后一本是魏特曼的遗著,也是其代表作,由其子主编,1945年第一版,1959年增订版。
考夫卡(1886-1941)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柏林,并在柏林受教育。1910年同魏特曼和苛勒在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协作,而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后来由于遭受希特勒的政治迫害,迁居美国,曾任美国斯密斯学院心理学授。在这里他一直工作到1941年逝世。
考夫卡把心理学定义为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他从格式塔观点出发,根据物理学"场"的概念,提出行为和环境又演化出一系列所谓"心理学的场",例如"物理场"、"行为场"、"生理场"、"环境场"等等。他把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应用于儿童心理学,论证儿童开始是在他周围一个未经分化的世界中去经验一些有机的整体。其主要著作有:《心理的发展原因》(1921)、《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
苛勒(1887-1967)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是格式塔运动的发言人,也是最著名的一位。出生于波罗的海省,五岁时举家搬到德国北部。在杜宾根、波恩、柏林受大学教育。1909年获得学位。
1913年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特纳利夫岛研究黑猩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能离开那里,一直研究了近七年的黑猩猩,写出了经典著作《猿猴的智力》(1917),首先提出"顿悟"这一概念。对类人猿的知觉和学习方面的实验研究卓有成效。除了研究类人猿之外,还用儿童做类似的实验,他认为当一个人掌握了一项原理而解决一项问题,又能解决类似的问题时,就是顿悟的明显的例子。苛勒认为,每一项经验都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不能用分析成许多部分的方式来了解;整体不仅仅等于其部分的总和,机体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不是器官相加的总和。
1929年用英文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这本书对格式塔运动作了最权威和最彻底的论述。1935年他永远离开德国。他到瓦斯太摩学院,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退休。1956年他接受了由美国心理学协会授予的特殊贡献奖,1959年被选为该会的主席。其主要著作有:《猿猴的智力》(1917)、《格式塔心理学》(1929)、《心理学中的动力学》(1940年)等。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
威特海默(M.Wertheimer)、
苛勒(W.Kohler)
格式塔心理学 是 西方现代心理学 的 主要流派之一, 根据其原意也称为 完形心理学,
完形 即 整体 的意思, 格式塔 是德文 “整体” 的译音。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 原子心理学 相对立。
你可以去看看 《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德国 心理学家 雨果·明斯特伯格 发表的。
德国 心理学家 鲁道夫·爱因汉姆 的《电影作为艺术》
法国 作家 安德烈·马尔罗 的《电影心理学概论》
法国 电影理论家 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
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电影与新型心理学》
苏联 电影理论家 谢·金兹堡的《电影理论概述》
这些你去看看把,希望对你有帮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