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里成长课程内容
⑴ 儿童成长的心理变化有哪些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较迅速关键的一个时期。
在儿童期,人的各种感觉能力在不断提高,感受性在不断发展。5岁以后,儿童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可以按成人的要求,按照预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感知和观察辨别活动。
在整个儿童期内,虽然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但是有意注意也开始发展,而且注意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受新异刺激影响。儿童注意的各种品质在不断改善,平均能看到的客体和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都在不断增加,逐步接近成人的水平。
孩子在儿童期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3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7~8岁的儿童能默默思考问题;9岁以后,开始掌握一些抽象概念及历史时代概念;12岁时已基本具有命题演绎推理思维的特征。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幻想方面也从远离现实的幻想逐步向现实主义的幻想发展。7岁到11岁这一期间记忆能力也开始显著增长。
早期儿童的情感主要是受生理需要的支配,情感性格极不稳定,之后情绪明显分化,可明显地表现出羞耻、忧虑、嫉妒、羡慕、失望、嫌恶、希望等情绪表现,同时出现了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8~9岁以后,情绪变得复杂,腼腆减少,抑制能力增强。但是总的说来,儿童的心理情感还在很不稳定的、控制能力也还不强的时期。
儿童期的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水平虽然还很差,但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表现。坚持性和自制力明显地受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和活动内容的兴趣所影响。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儿童的意志品质有了明显地发展,开始自觉地、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其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不太具体,但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能力却在逐步提高。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是人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在1周岁左右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即把自己和自身以外的客体区分开来,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到了8岁,儿童不但能指出自己的优点,还能指出自己的缺点,并会力图改正这些缺点。
⑵ 孩子成长 心理需要什么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三是需要规则。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心理专家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另外,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
⑶ 想了解一下心理成长培训课效果如何
只要是你家孩子愿意上这个心理成长,能够接受她的培训和课程,这样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如果他不想学,不接受那效果就不是很好。这个得取决你的孩子的心理和孩子的接受能力。
⑷ 心灵成长课程的课程内容
课程包括:动态、静态静心课程、心灵成长课程、禅修课程、心理学课程等。在中国有很多类似的课程,但《家庭系统排列》和《NLP应用智慧》是比较有代表性、有效果和落地的。
⑸ 心灵成长课程一般都会教授什么内容
课程包括:动态、静态静心课程、心灵成长课程、禅修课程、心理学课程等。在中国有很多类似的课程,但《家庭系统排列》和《NLP应用智慧》是比较有代表性、有效果和落地的。
⑹ 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该写什么
一、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普通高校,不仅仅师范类院校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新生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章节: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学既可以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也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同时也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听课同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使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地谈心理,真实地讲自己,实用地指导生活,已成为当前这门心理学课程重要的课题。
二、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途径。而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则应用较少。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自说自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性欠缺。因此,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感,学习动机也不断弱化。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授课内容有重复的部分,且部分内容,如自主学习、学会共处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讲授的,重复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考试方法单一化。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两部分,而期末考试则是提交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考勤过关、提交了论文就可获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同学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只有少数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会共处一章中,笔者开展了互动游戏叠罗汉,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15名同学,从任一人开始作自我介绍:我是谁,来自哪里,性格怎样……后面的同学要将前面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后再开始自我介绍,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位同学都将其他所有组员的介绍记下为游戏结束,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情绪管理一章中,笔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思考(想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压力管理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将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后一起放在纸袋子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给予解答,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舒缓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方法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够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悦纳;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审视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如可以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可以适量布置平时作业,如可布置学生撰写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案例报告;对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阅读、观看与心理学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的感想;组织或参加小组讨论的情况记录等等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小作业,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后,可按照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自我评价的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上作业。此外,还要加大平时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最后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从改革教学形式、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⑺ 求哈佛爸爸刘轩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课,电子版的
阳光守护的约定里面有
⑻ 心灵成长课程都有哪些
心灵成长课程有不少,可以找一些可以促进心灵成长的书籍,在心灵语坊读书会上面有挺多这样的信息,很多人都是参加这样的心灵成长课程,据说影响意义很大。
⑼ 心灵成长课程都包含哪些方面的
注重答题的规范性。要学会用学科术语表述自己的答案,避免使用俗语。解答题一定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到高三时要经常将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做对比,发现思路中的不严谨或表述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