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教育创始人
『壹』 伊斯兰教创始人
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公元7世纪中叶自西亚、中东传入中国。
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经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传播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之一,有信徒约3000万人。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
宋、元称“大食教”,明代称“天方教”或“回回教”,明末至清称“清真教”,民国时期称“回教”。1956年起统称伊斯兰教。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等10个民族大部分信仰。
经长期传播、发展和演变,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伊斯兰信仰体系。唐、宋、元三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
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穆斯林人口约3000万人。遍布全国各省(区)的大多数城乡,主要聚居于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河南、河北、云南、山东、山西、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区。
台湾、港澳地区亦有穆斯林分布,以大分散小集中为特征。穆斯林聚居区均建有规模不等的清真寺,形成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穆斯林社区。
(1)星期一教育创始人扩展阅读:
教义:
一、主要信条
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六个基本信条。这六个信条是:
第一,信安拉。相信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无形象、无所在又无所不在、不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独一无二的。
第二,信天,相信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眼无法看见。天使只受安拉的驱使,只接受安拉的命令。它们各司其职,但并无神性,只可承信它们的存在,不能膜拜。天使数目很多,最著名的为四大天使,其中尤以吉卜利勒地位最高。
第三,信经。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后一部经典。
第四,信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来,安拉曾派遣过许多传布阿拉之道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第五,信定。相信人的命运由真主所定制。但是人们不可获知自己的命运与未来。发生过的即是命运,未发生的即是未知。
第六,信后。相信人都要经历生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会停止,进行总清算,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届时所有的人都将复活,接受阿拉的裁判,行善者进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二、特殊信条
除了这五条主要信条外,各个教派又有自己的特殊信条,最主要的是五功。
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是每个教徒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宗教义务,亦称五大天命。
五功具体为以下五者:
一为念功,就是要念诵清真言,这是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表白。阿拉伯语称为舍哈德(意为作证),其内容是用阿拉伯语念诵:「我作证:除阿拉外,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只要接受这一证言,并当众背诵,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穆斯林。
二为礼功,即作礼拜。一般认为这是接近真主的门路和阶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每日五次的时礼,第一次称晨礼,在拂晓举行;第二次称晌礼,在中午1时至3时举行;第三次称晡礼,在下午4时至日落前举行;
第四次称昏礼,在日落后或太阳的白光消逝前举行;第五次称宵礼,在入夜至拂晓前进行。聚礼又称主麻日礼拜,是集体的公共祈祷,一般在星期五举行。会礼则在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礼拜的前提条件是身体清洁,礼拜前必须按规定作大净或小净。
三为斋功,即斋戒。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为斋月,在斋月期间,教徒要斋戒一月,每天从日出前到日落要止饮禁食,以清心寡欲,专事真主。
四为课功,又称天谭制度。穆斯林个人财产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应交纳一种名为天课的宗教税。教义认为,穷人是真主的眷属,把资财施舍给穷人,就等于纳入真主之库,故名为天课。
五为朝功,就是到麦加朝觐天房—克尔白圣殿。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只要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旅途平安,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凡去朝觐过的,即被尊称为哈知。
『贰』 星期一 作者
星新一,1926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是制药公司经理,曾赴美留学,还创办了药科大学,并担任过参议院议员。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 (指“和歌”诗人。和歌是一种日本诗体。),外祖父小金井良精博士是日本解剖学和人类学的草创者。星新一幼年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星新一曾就读于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念完中学后又考入东京大学农学部园艺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星新一那种暗淡忧郁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星新一并非彻底的悲观消极的厌世主义者,但坎坷多艰的经历却使他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星新一博采众长,除继承了罗伯特提出的“三要素说”之外,首先冲破微型小说的篇幅限制,少则两三千字,多则四五千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大地增强了微型小说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其次,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他的小说有的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悬念引人入胜,有的赋予妖精鬼怪以人情灵性等等。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片断。
星新一擅长于用白描的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要把微型小说写得简洁洗炼,详略得当,必须掌握高超的剪裁技巧。星新一深谙此道,往往出奇制胜,长话短说,惜墨如金,尺幅千里。而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之所以能给人以面目一新,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压在作品结尾是分不开的。星新一有不少微型小说酷似童话,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富有教育意义,成人和儿童都爱读。星新一把笔触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自从日本作家兼翻译家都筑道夫在1959年把流行于欧美的微型小说正式介绍到日本以来,以这种文学样式创作的日本作家逐年增多。但二十余年来,星新一始终在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仿佛享有这方面的“专利权”,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达十八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止,星新一发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称世界纪录创造者。
擅长在头发丝上刻字作画的“微雕艺术家”付出的心血,未必比与数十米高的塑像打交道的雕塑家少。同样,创作微型小说也未必比创作鸿篇巨制来得轻松省事。星新一的微型小说由于简炼质朴,清新隽永,诗意浓郁,在日本甚至被誉为“小说中的俳句”。他的作品中绝无雕琢堆砌之辞,绮丽华美之章,连日本的中小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看懂。而这种质朴文风的形成,正是作家殚思竭虑,苦心经营的结果。
日本讲谈社1981年创办了文学季刊《微型小说园地》,并在该刊设立“星新一微型小说文学奖”,每年举办一次。
星新一在《创作的道路》(《现代文学全集·星新一作品卷·解说(权田万治)》,日本新潮社1979年版。)一文中写道,“关于写作的题材,我主张不受任何限制。但我却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原则:第一、坚决不描写色情和凶杀场面;第二、不追赶时髦,不写时事风俗类的作品;第三、不使用现代派的手法。”在文学商品化倾向日趋严重,色情和凶杀题材充斥日本文坛的今天,星新一能始终保持如此严肃的写作态度,实属不易。星新一的作品还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日本作家都筑道夫说:“即使读他十年前的作品,也决不会有丝毫陈旧过时的感觉。”这和他的创作方法分不开。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在星新一的作品中,几乎很难找得到详细的人物肖像描写词句,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多以N或S等字母取代。星新一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曾这样说:“我为什么不在作品中使用普通的人名呢?因为日本人的姓名有其特殊性,读者往往能根据其姓名而判断出人物的性格和年龄等。有的名字一望便知是有身分的绅士,而有的名字则使人想到妩媚的美人。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星新一不希望读者仅仅根据作品主人公的姓名就得到某种印象,而是要使人物“活”起来,以行动显示出其性格。星新一认为,作家应当通过作品来说话,小说毕竟不是论文,与其写出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天书”来让评论家煞有其事地作一番解说,还不如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
『叁』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1)19世纪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于是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教育改革,使得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增加了。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过程本身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教育家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在“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和规律,以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效力”方面的重要性,如裴斯泰洛齐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2)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原来从事物理、数学、生物或医学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能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与心理科学的发展直接相连的。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枝,从心理学中分出提供了可能。
2.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19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学者。早在1806年,他就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该书企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教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学的理论问题。1835年,他又写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对前书所述的一系列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补充与发挥。赫尔巴特将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继赫尔巴特之后,在教育工作中最早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他于1868年发表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不仅在俄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研究教育心理学发展史学的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其后,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但由于它并没有提供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体系,因此,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了。继前面几位先行者的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之后,类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国不断出现,但这些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的,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这类著作的主要贡献在于促使人们去关心教育心理学问题,但并不等于很好地解决了教育问题。由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教育学运动”。“实验教育学运动”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们重视对儿童身心发展与改进教育方法的实验研究思想,深深打动了欧美的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他们的倡导下,掀起了一场实验教育运动。这对后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测验与实验的应用、儿童身心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立志于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1903年,他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在该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肆』 三大宗教创始人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首创于古印度,其创始人相传为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后称“释迦牟尼”。佛教初创时,主要为反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因而受到中下层民众的欢迎于支持。佛教起初流行于恒河流域,后渐渗入印度北部、西北部。佛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分衍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个支系。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部佛教,于公元前3世纪向南传至锡兰岛(今斯里兰卡),随后由锡兰岛渡海传入中南半岛今缅、泰、老、柬及印尼、马来西亚诸国,中国云南傣族等亦信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则北上中亚,公元前后经中亚东传中国内地,尔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7世纪以后,印度本土大乘佛教的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混合而产生密宗,密宗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我西藏地区后,与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相结合,形成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和藏密大乘佛教。现今世界佛教各派信徒总共有3亿人,分布范围大致仍集中于亚洲,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为主。
基督教在大约公元1世纪中期最早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一带,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基督教信仰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希腊语称“基督”),由此得名。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早期基督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之间衣食互济,患难相助,反对罗马当局的残暴统治,在下层民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曾遭受罗马帝国的一再迫害。但至4世纪起,随着基督教的持续传播,影响日益扩展,帝国当局改而采取扶持、利用政策,随即承认其合法地位,并立以为国教。进入中世纪,基督教会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教派(此前已有一些小教派出现),分别以西欧的罗马教皇和拜占廷皇帝为首。由于相互争斗激化,于1054年正式分裂,西欧的教派称天主教会,东方拜占廷的教派称东正教会。16世纪,西欧天主教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又分化出三大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嗣后新教也陆续形成不少小教派。从公元初年基督教创始之时起,经过千余年的传播,当前各种基督教徒几乎遍及全球,分布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欧洲、美洲最为集中。世界基督教徒约有13亿(其中天主教徒7亿,新教徒5亿,东正教徒1亿)。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时于阿拉伯半岛产生的,由穆罕默德所创。伊斯兰教信仰惟一真神“安拉”,奉穆罕默德为“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意为“皈服者”)。以麦加为宗教圣地和朝拜中心,以《古兰经》为宗教经典。因宗教、社会、政治主张的分歧,伊斯兰教又分成两大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现今穆斯林中,绝大多数属逊尼派。经过7~8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的军事扩张,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播到了西亚、北非、中亚各地及南亚部分地区。15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势力又进入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由于商业活动和移民,伊斯兰教的影响还渗入了东非、西非、中非和东南亚一带。我国也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1971年成立的“伊斯兰会议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具广泛影响的伊斯兰国家组织,共有45个会员国,均分布于亚洲、非洲。全球伊斯兰教徒共有10亿(其中逊尼派9亿,什叶派1亿)。
基督教节日
1、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或《弥赛亚》等名曲。像国际礼拜堂、沐恩堂、景灵堂都以圣诞夜音乐崇拜水准较高而闻名于基督教界。又如清心堂,华东神学院等每年圣诞节都有朝圣表演,再现耶稣诞生时的情景。
2、复活节
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每逢圣诞节前后几日,上海各教堂都举行丰富的礼拜活动,参加人数也极多,气氛热烈。
3、受难节
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钉在十字架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二天星期五为受难节。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一节日。
4、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复活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传布福音。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基督教多数教派不守此节。
5、感恩节
感恩节为美国基督教的习俗节日,起源于1621年,初为迁居美洲的清教徒庆祝丰收的活动,后经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定此节为全国性节日。具体日期多经更改,1941年起定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举行,教堂在这一天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举行聚会,通常共食火鸡等。中国基督教部分教派守此节,并举行感恩礼拜。
『伍』 作家星期一
你说的是日本短篇小说作家星新一吧?
星新一(1926-1977),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
星新一(ほし しんいち),1926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父亲是制药公司经理,曾赴美留学,还创办了药科大学,并担任过参议院议员。星新一的外祖母小金井喜美子是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的妹妹,有名的“明星派”“歌人” (指“和歌”诗人。和歌是一种日本诗体。),外祖父小金井良精博士是日本解剖学和人类学的草创者。星新一幼年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星新一曾就读于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念完中学后又考入东京大学农学部园艺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东京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在公司濒临破产之际,星新一那种暗淡忧郁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星新一并非彻底的悲观消极的厌世主义者,但坎坷多艰的经历却使他具备了一种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许多异彩纷呈、从各个角度反映社会现实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星新一博采众长,除继承了罗伯特提出的“三要素说”之外,首先冲破微型小说的篇幅限制,少则两三千字,多则四五千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大地增强了微型小说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其次,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他的小说有的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悬念引人入胜,有的赋予妖精鬼怪以人情灵性等等。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片断。
星新一擅长于用白描的手法对作品主人公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要把微型小说写得简洁洗炼,详略得当,必须掌握高超的剪裁技巧。星新一深谙此道,往往出奇制胜,长话短说,惜墨如金,尺幅千里。而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之所以能给人以面目一新,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跟他把有分量的“秤砣”压在作品结尾是分不开的。星新一有不少微型小说酷似童话,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富有教育意义,成人和儿童都爱读。星新一把笔触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自从日本作家兼翻译家都筑道夫在1959年把流行于欧美的微型小说正式介绍到日本以来,以这种文学样式创作的日本作家逐年增多。但二十余年来,星新一始终在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仿佛享有这方面的“专利权”,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1974年,日本新潮社出版了《星新一作品全集》,达十八卷之多。截至1983年10月止,星新一发表的作品已逾一千篇,堪称世界纪录创造者。
擅长在头发丝上刻字作画的“微雕艺术家”付出的心血,未必比与数十米高的塑像打交道的雕塑家少。同样,创作微型小说也未必比创作鸿篇巨制来得轻松省事。星新一的微型小说由于简练质朴,清新隽永,诗意浓郁,在日本甚至被誉为“小说中的俳句”。他的作品中绝无雕琢堆砌之辞,绮丽华美之章,连日本的中小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看懂。而这种质朴文风的形成,正是作家殚思竭虑,苦心经营的结果。
日本讲谈社1981年创办了文学季刊《微型小说园地》,并在该刊设立“星新一微型小说文学奖”,每年举办一次。
星新一在《创作的道路》(《现代文学全集·星新一作品卷·解说(权田万治)》,日本新潮社1979年版。)一文中写道,“关于写作的题材,我主张不受任何限制。但我却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原则:第一、坚决不描写色情和凶杀场面;第二、不追赶时髦,不写时事风俗类的作品;第三、不使用现代派的手法。”在文学商品化倾向日趋严重,色情和凶杀题材充斥日本文坛的今天,星新一能始终保持如此严肃的写作态度,实属不易。星新一的作品还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日本作家都筑道夫说:“即使读他十年前的作品,也决不会有丝毫陈旧过时的感觉。”这和他的创作方法分不开。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在星新一的作品中,几乎很难找得到详细的人物肖像描写词句,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多以N或S等字母取代。星新一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曾这样说:“我为什么不在作品中使用普通的人名呢?因为日本人的姓名有其特殊性,读者往往能根据其姓名而判断出人物的性格和年龄等。有的名字一望便知是有身份的绅士,而有的名字则使人想到妩媚的美人。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星新一不希望读者仅仅根据作品主人公的姓名就得到某种印象,而是要使人物“活”起来,以行动显示出其性格。星新一认为,作家应当通过作品来说话,小说毕竟不是论文,与其写出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天书”来让评论家煞有其事地作一番解说,还不如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
『陆』 教育心理学的的创始人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借用大量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概念来建立他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说。其结论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使他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3)发展了古典联想主义心理学。他的学习心理学是以“联结”一词贯穿始终的,所以他自称为“联结主义者”。其联结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讲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联结。因此将完全客观的参照系与他的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他所提出的学习规律在提法上也与早期联想主义心理学者有所不同。 主要缺点表现在: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具有机械性。他只注意人的外部行为,为了研究这种行为把它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反应单元。但是他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
毫无疑问,桑代克是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尽管他的很多见解引起人们的争论和反驳,但是他的学习理论在心理学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他的效果律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一个主题,至今仍有人为验证效果律和强化的作用,而埋头进行细致的实验研究工作。虽然在桑代克之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模式,但他对动物和人类学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生平简介
桑代克(Edward LeeThorndike,1874—1949)1874年8月31日出生于美国麻省,父亲本来是律师,后来当了牧师。作为一个孩子,其貌不扬,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高中的成绩一直处在前一二名。1891年,踏上了康涅狄格州米德尔顿的卫斯理大学,主修英文。1895年毕业时,获得了50年来最高的平均成绩。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在上大学三年级以前他不记得“听说过或见过心理学这个词”,当时他必须选一门必修课。在读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之后,他才对心理学感兴趣。他去哈佛继续研究生工作,计划学习英语、哲学和心理学,可是,听了詹姆斯的两次课之后,他就完全迷住最后一门课程了。
1896年,他在哈佛获得另一个文学学士学位,1897年获硕士学位。尽管对詹姆斯非常尊敬,他却选择了一个非常没有詹姆斯特色的课题“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在后来的生活中,他说,当初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获取学分和毕业文凭的需要……当时明显没有对动物的特别兴趣”。当时詹姆斯不再搞实验心理学,但他同意了这个选题,并把他家地下室里的一块地方提供给没有足够大实验室的桑代克作动物试验。
1898年,桑代克追求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未果(后来桑代克与这位女士终成眷属),时值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他为大学评议员,提供给他奖学金,他带着两只受过最好训练的小鸡到了纽约,在这个研究起来更方便的地方继续完成博士学位。指导教师是詹姆斯·麦克金·卡特尔,当时这位教授正在进行通过人体测验来测量智力的研究。桑代克尽管后来也进行过精神测验,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他只得继续进行自己的动物学习研究。他完成了他著名的迷笼研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桑代克在1899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一位心理学讲师,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桑代克把他的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之后他越来越多的用人做测试对象,并把大量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心理测验等领域。除了用一年的时间去俄亥俄州克里夫兰西部保留地大学做教员之外,他成果颇丰的一生中的其余时间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度过的。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共出五百零七种书、专论和学术论文,这创纪录的成就,后来的心理学家,可能除了皮亚杰之外,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这一富有成果的生命于1949年8月9日只差几个星期就到他七十五岁生日的时刻结束了。
『柒』 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时间,创始人,主要区域,经典分别是什么。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
麦加城,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
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圣城。西
亚和北非的25个国家中,叙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塞浦路
斯、以色列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外,其余国家主要信奉伊
斯兰教,本区是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基督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部、非洲大部、美洲大部、亚洲一部分,可以说范围和影响都很大。
伊斯兰教主要分部在阿拉伯半岛,北非中亚和南亚地区,范围不大。
佛教是在分部在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韩国及东南亚泰国等一些国家,范围最小。
基督教分布具体介绍:
1.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非洲的很多国家。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基督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基督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2.基督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
天主教和基督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3.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1)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在公元3年,住在该地的犹太人为罗马所征服。在罗马人的残酷压迫下,犹太人曾于公元66-132年多次发动起义,失败后遭到更残酷的镇压。由于起义的失败,被压迫的群众感到无能为力,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期待出现一个救世主,使天国降临地上,来拯救人们的苦难。这反应了他们在现实的斗争生活中的失望,转而在精神方面从宗教中寻求出路,以摆脱其绝望的处境。据有关历史材料,在公元前后,在小亚细亚各地犹太下层居民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是从这种教派演变来的。
最早的教徒多是奴隶、被释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规模的组织,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以后这些小组织联合而成教会。开始,因其反对罗马统治,而受镇压。后来,由于社会中、上层人士参加了基督教,宣扬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给基督教会以合法地位。到公元380年,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借助于国教的地位,于是基督教教堂、教徒遍布于罗马帝国所辖的各个地方。基督教也就成为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当时把罗马、君士坦丁、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等5个教会置于突出地位。
(2)罗马帝国以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在基督教内部,从三四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东(君士坦丁堡)西 (罗马)两个中心。 东正教会在拜占庭皇帝时期是国教,直接受皇帝领导。皇帝可以任免教会大主教,召开主教会议,批准宗教会议决定,解释教义。1453年,拜占庭帝国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而覆灭。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由于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该地区内东正教受到很大削弱。莫斯科大公乘机使俄罗斯正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控制,形成独立教会,俄罗斯正教会,并自命为东正教会首脑。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改革,使教会在世俗官吏领导下成为国家一部分。这是拜占庭政教集中制的传统的继续在俄罗斯的具体体现。俄罗斯正教会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家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国教体制告终。现信奉东正教的信徒约有1亿人,其地理分布除前苏联外,主要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前南斯拉夫和芬兰等国。 西罗马帝国由于蛮族的攻击,摇摇欲堕,皇帝瓦兰尼安奴斯三世,企图利用基督教来挽救帝国灭亡,于455年应罗马主教利奥一世请求,授予统治西罗马教会权力,强迫西部主教服从。罗马教会主教则成为罗马教皇。此举遭到东部地区的反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已不受当时各小国世俗领导人管辖。在成立教皇国后,教皇同时又是世俗国君。但东罗马帝国当时仍独立存在,故教会仍依附于皇帝。双方矛盾逐渐激化,从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因而断绝一切往来,各自独立成为两大教派。
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并陆续分化出一些新教派,称为"新教"。如北欧各国的路德派,法国、瑞士和苏格兰的加尔文派,英国的圣公会(国教会)等。这样,基督教便分裂为三个教派:即罗马教皇所控制的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称为新教或耶稣教(Romance);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正教会,或称东正教会。 天主教后来由于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活动而传遍世界许多地区。其主要分布地区,在欧洲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拉丁美洲各国与北美洲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亚洲有菲律宾;非洲有加蓬、布隆迪等。全世界的信徒大约有6亿,在世界各宗教人数中居首位。 信奉新教的在欧洲有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荷兰、英国和德国。由于英国在海外殖民关系又传播到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据统计,现有教徒约3.5亿。新教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不同在于,教派众多而无统一与严格的组织。其主要教派有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公理会和卫理会等。
主要宗教仪式有 洗礼、告解、圣体和婚配等。 洗礼是一种入教仪式。可以由主礼者给受礼者额上倾注少量的水,或将受礼者全身浸入水池片刻。据认为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告解是教徒将所犯的罪过向神甫告明,并表示忏悔,请求"上帝赦免"。圣体是祝圣的面饼。在做弥撒时,主礼人先领"圣体"和"圣血"(葡萄酒),然后让信徒领圣体。教义称这是代表耶稣的身体和血,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婚配指教徒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在问讯双方,经肯定回答之后向双方祝福正式成婚。
基督教的节日主要有 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 圣诞节是纪念所谓耶稣基督诞生,教会规定为每年的12月25日。东正教因历法不同,其12月25日相当于公历1月6或7日。复活节是纪念所谓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的"复活"的节日,规定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圣灵降临节是指所谓"复活"后第40日耶稣"升天",第50日差遣"圣灵"降灵;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故规定复活节后第50日为圣灵降临节。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徒人数将近6亿。 "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其教徒称为"穆斯林",是指服从安拉和先知的人。伊斯兰教在我国亦称回教。该教分为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其分布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
(1)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 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告","报喜信"和"慈惠众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将宗教活动中心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组织。
穆罕默德死后,在本教中选举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意为继承者)。它利用"为真主作战而死,死后可升天堂"及战胜的士兵可以分得战利品等信条对外用兵。对各地的异教居民征人头税及较重的土地税等办法使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因而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经过四任哈里发(632-661)使其领土不但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而且势力已达到亚、非两洲,西到埃及与北非,东至波斯。
13世纪后期,小亚细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14世纪后期,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消灭拜占庭帝国,并建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因此,把伊斯兰教带到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
(2)伊斯兰教各教派。伊斯兰教内部在穆罕默德死后,围绕着哈里发继承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结果,由于政治派别的对立而导致宗教派别的产生,主要有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其斗争持续不断。 逊尼派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信奉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力量。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其分布遍布欧亚非各大洲。 什叶派则强调理想主义和超自然的力量,坚信永无谬误的伊玛目。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较少的一个派别,主要分布在伊朗。
(4)伊斯兰教的 教义和仪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阿拉伯语"古兰"原意是"诵读"。《古兰经》原是穆罕默德在传教时,以安拉名义所发表的言论,在其死后,由专人汇编而成。伊斯兰教把《古兰经》奉为神圣经典,生活最高准则和立法的最高依据。故遇到问题往往到《古兰经》中去找答案。《古兰经》中没有的,则只好从穆罕默德的其他言行中去找准则。为此,把穆罕默德用"安拉"名义以外的言论编汇成为"圣训"。
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严格禁食规定,如戒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禁止饮酒,实行土葬,在节日方面,主要有开斋节和宰牲节。开斋节指斋月期满29日,"寻看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为伊斯兰历的10月1日)。宰牲节为伊斯兰历的12月10日。该日沐浴盛装,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互赠以示纪念。
3.佛教
信仰佛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较少,只有2.5亿多人,分布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该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
(1)佛教的兴起与衰落。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意是"释迦族的圣人"。
公元6世纪中叶至前4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与戒律认识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和瑜迦学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密教。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直至19世纪才稍有复兴。
(2)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佛教中的主要派别有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 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把释迦牟尼当作教主,而大乘则把他当作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追求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以普度众生,成佛度世为最高目标。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蒙古、朝鲜、日本、越南。因其是从印度向北传播的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因其是由印度向南传播的佛教,亦称南传佛教。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成为喇嘛教的形式,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称藏传佛教。它于7世纪吐蕃占普松赞干布开始信奉佛教,至13世纪初,经宗喀巴改革而逐渐强大。藏传佛教有其独具的许多教派,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习制度。
佛教的节日有佛诞节(夏历四月初八)、涅盘节(夏历二月十五日,指佛祖逝世日),佛成道日(夏历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亦称腊八,这天已成我国民间的节日,届时吃腊八粥。
『捌』 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创始时间、创始人、主要区域和经典分别是什么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在中国称为"耶稣教 "。所以,基督教是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三十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对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旧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历史书和杂集四类,共39卷,其中记录了天地起源、犹太人的来源和历史以及古代犹太人的文学作品。《新约》包括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类,共27卷,其中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在《启示录》中,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
基督教的教义比较复杂,各教派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但基本信仰还是得到各教派公认的。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上的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界-- 爱人如己。
基督教诞生至今已两千年,除了耶稣,还涌现了许多对基督教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彼得、约翰、雅各等十二门徒,保罗、巴拿巴等使徒,对基督教神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奥古斯丁,以及马丁.路德、闵采尔、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现在,基督教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教徒遍布四大洲。
『玖』 星期一是在什么时期传入我国的
可能就是在那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时代就传到我们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