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
A. 吉林省教育学院好吗
毕业证改高职的了
B. 吉林省教育学院有没有学前教育这个专业
吉林省教育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一所具有师范性质的成人高等院校。有南、北、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租用林地1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2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工3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0人,教授31人,博士20人,硕士47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力和智力基础。
C. 吉林省教育学院有几个校区
我就来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凹、
这个源学校确实是小了一点~
像四合院~
但是我感觉这个学校还是挺松的~
不像其他的大学管的那么严~
毕竟是大学了~
我学的是商务英语~
不知道你是哪个系的凹~
这个学校一共有两个校区~
一个是坐车到省教育电视台或者新文化报社下车
另外一个是在雕塑公园下车~
两个校区离的也不算很远
前者是成人学校
后者是大专学校~
周末就报道了~
我有参加纳新哦~
希望你能满意并采纳我的回答哦~
D. 吉林省教育学院
在人民大街工农广场附近,也就是省实验中学再往前走.坐六路,306路,252路等在省教育电视台那站下车既是.你说的对,省教育学院有两处,卫星广场雕塑公园那个是培训的地方.后建的.
E. 吉林省教育学院2017年新生在哪个校区就读
单考单招全称“高等职业教育 单独考试单独招生”,是由国家单独对中等专业学校(三校生中的中专,技校,职高)应届毕业生高考招生的一种形式(试卷不同于普通高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考单招),参加招生录取的学校主要是一些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除少量招收本科师资班外,其余的招生计划均为普通专科。
单考单招本是为广大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毕业生(简称三校生)设计的一种招考方式,现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考,其志愿填报和专业课加试都有特殊要求。
F. 吉林省教育学院和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哪个好
吉林省省教育学院和长春金融学院哪个专科比较好呢?那就要看你学什么专业了,如果学会计的话,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挺好的。
G. 吉林省教育学院是否是全日制学校
两者都有。在籍函授生1367人,日校生1836人。
这个学校主要是教师进修的。
H. 吉林省教育学院什么专业好
你可以到吉林省教育学院的网站上去看看他们学校的简介,一般他们自己的优势专业或者特色专业,都会专门拿出来作宣传的。
I. 吉林省教育学院属于师范类学校么
吉林省教育学院不属于师范类学校,吉林省教育学院只是一所具有师范性质的教师进修为主的高等院校,但是还没有包括在师范类学校的范畴之内。
吉林省教育学院设有的学前教研培训部、小学教研培训部、初中教研培训部、高中教研培训部、民族教育学院(吉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心)、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研培训院、综合教研培训部等分别承担着相关学段、学科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农村教育研究所、语文·文化教育研究所、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与校长培训研究所。
(9)吉林省教育学院扩展阅读:
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
吉林省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18人。教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276人,其中博士后5人,博士16人,硕士34人,教授31人,副教授125人。
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龚玲、李元昌
2、国务院特殊津贴:龚玲、李元昌、柳玉峰
3、吉林省高级专家:龚玲
4、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龚玲、柳玉峰
5、吉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杨玉宝
6、长春市劳模:齐放
7、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张德利、龚玲、刘国、赵士英、杨光辉、王鹏伟、林森。
J. 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办学规模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院共设有教学、教研、师训干训、党群、行政后勤等42个部门。在籍函授生1367人,日校生1836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龚玲、李元昌
国务院特殊津贴:龚玲、李元昌、柳玉峰
吉林省高级专家:龚玲
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龚玲、柳玉峰
吉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杨玉宝
长春市劳模:齐放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张德利、龚玲、刘国、赵士英、杨光辉、王鹏伟、林森。 吉林省教育学院建有10多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建有体育馆、电子阅览室等辅助教学设施。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20余万册,并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等多媒体、音像资料,使学院教学教研方面的中文文献达到百万以上。学院建有吉林省教育学院网、吉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研网、吉林民族教育教研网等几个网站,为学院与广大基层教师提供了丰富、快捷的课程资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图书馆藏书18余万册,中外文期刊600多种,还购买了知网数字期刊和超星电子图书等网络资源。目前正在建设以收集教师教育培训资 料为主的教师培训资源库,将更好地为全省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积累。未来将逐步形成以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干部培训、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材教参、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学科教育教学参考文献为特色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学院珍藏的部分古籍文献被列为吉林省古籍 重点保护对象。 学院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做了大量工作,使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改工作顺利启动和推进。学院立足吉林省实际,开发国家级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开发的1套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套职教教材通过国家审定,开发的2套地方课程教材通过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研部门还开发编制了21个品种、1000多万字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学院实施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关注农村教育,成立了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构建了县域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和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吉林省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典型的发现与培养,先后总结了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小等一批吉林省中小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了李元昌、张再昌、赵谦翔三位“全国十杰”教师,以及窦桂梅、李婧伟等一批教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在吉林省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学院大力推进现代教研方式方法的创建,建设了吉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研网,建设了网络视频培训中心,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方式的现代转变。
科研工作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研究方向,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为重点,构建了结构合理、层次齐全的科研体系。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出台了科研激励和制约机制,使学院的科研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之路。学院以争取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为重点,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为突破口,强化课题研究与管理,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1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1项、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5项(其中科技开发成功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8项、吉林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4项。全院教职工出版著作教材475部,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75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7项。
“十二五”期间学院为打造全省专业化的教师培训队伍,实行了年度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高级研修项目,已培训800人;为建设一支具 有辐射能力的省级骨干教师队伍,实施了名优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即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研修项目和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提高研 修项目,已培训2400人;协助省教育厅建立了100个名师工作室,并以名师为引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培到县”活动,直接受益教师12000 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实施了吉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其中2011年和 2013年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幼师国培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皆名列全国第一名。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 续教育新体制”, 并出版了三本成果辑,《中国教育报》以《走活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吉林省探索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 为题,作了整版深度报道。“十二五”期间,学院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吉林省教育厅科技与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课 题27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6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课题各1项。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 学术科研能力建设,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5名教师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2011年)和第二批专家库(2012年);3名教师被授予省级荣誉称号;4名青年教师入选“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培育计划”。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成为促 进学院教科研发展和促进专业硕士成长的双赢项目,该培养模式在全国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工作中成为一种创新性尝试。 “进德修业”,“自强不息”语出《易经》。“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进德修业”就个体而言,指教师和学生
不断进修,增进德性和功业,以达到”师范“境界;就群体而言,指学院作为教师进修院校性质、宗旨和发展方向。“自强不息”表明处于新时期转型过程中教育学院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构想与时俱进、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长白山莽莽苍苍,孕育绿色的梦想。松花江浩浩荡荡,奔向远方的希望。”开篇4句以长白山、松花江为歌词意象,既突出了地域特点,又蕴涵着生生不息之意,切合教育关怀声明成长的现代教育理念。主体6句:青春是奔放的江河,浇灌金色的年轮喻指教师的青春在新一代生命中传承。“心灵是燃烧的火把,点燃黎明的曙光”喻指教师把个体的生命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传播。后者暗引俄罗斯传说,勇敢的智者丹
柯掏出火热的心作为火把,引领人们走出黑暗。“进德修业引领一袋师范,自强不息创造明天的辉煌”引院训,点明省教育学院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展望省教育学院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走向远方,迎接时代的召唤,我们走向未来,托起明天的太阳。”结尾4句回应开篇,总括全词,表明省教育学院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重任和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