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故事
① 长城的历史故事
1、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西麻草
八达岭有一种草,叫西麻草。这种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蝎子蜇一样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长在八达岭长城外,替边防人员放哨,对保卫八达岭还很有功劳哩。
传说,大边(长城)修好以后,在关口地方都设重兵把守。八达岭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了,从修好那天起,一直没有断过驻兵。长城上不是都有楼子吗?那楼子叫敌楼,站岗放哨人员就在那里头。当官的经常提着鞭子查哨,发现哪个敌楼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顿马鞭。
他们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敌人摸上来还不知道,要是那样,不仅是挨打,还有杀头之罪哩!因此,他们一到岗哨上来,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爷呀,保佑着,千万别让我睡着。敌人来了,跟我打声招呼,让我知道。”也别说,他们的哀告玉帝还真知道了。
玉帝体会边防人员的苦处,便想了一个办法,派草神带上西麻草籽,撒在长城外。草长起来了,到处都是。入侵的敌人一碰到这种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员听见有人喊叫,机灵就醒了。从此,再也不会因站岗失误而被杀头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们对西麻草也更加保护。
3、东米仓,西米仓
在八达岭上往南看,有两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状。东边的那座山,叫东米仓,西边的那座叫西米仓。修长城时,民工们要吃饭,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粮食。
那时侯征集全国粮食,都往这里送,送的少了,不够用,送的多了,日晒雨淋都霉烂了。尽管不断地送,可还是供不上民工们吃。民工们吃不饱,还得干重活,因此连饿带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好家伙,两座山的粮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从此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往这里送粮了,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了。
一直到把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就是打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
4、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5、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
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1)长城故事扩展阅读: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② 有关长城的故事
1、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2、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归汉,实现了中原农业区的华夏汉族与北方畜牧民族的汇合,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之始。建国以后在内蒙古阴山一带汉代城堡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汉与匈奴的和平往来,并没有完全被万里长城和军事堡垒所遮断。
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军后,使数十万降众居住在边境长城沿线一带,设置六个都督府,任命突厥人为都督。突厥人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金元时期,雁门关外由起初的“不植桑榆不种麻”,到后来的“生民何处不桑麻”,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的规律。明在长城沿线开放“马市”,表现了汉蒙互相依存、渐趋融合的密切关系。清政府采取怀柔政策,进一步促进了长城一带的民族大融合。
3、秦朝,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
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
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4、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5、1213年初秋,成吉思汗挥师南征,率领10万大军进驻乌沙堡。他眼神如火,容颜生光,登上山顶,摘下帽子举在手中,面对祭坛向天祈祷:“长生苍天,赐我胜利吧!现在我要出征,去惩罚金人!”
山下万干将上齐声高呼:“天神!成吉思汗!天神!成吉思汗!”呼声震天动地,响彻晴空。成吉思汗面向将士训言:“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角鹰般地突进!与敌对阵时,要有饥饿的老虎、愤怒的雄狮那种吞噬一切的气概!”众将士慷慨激昂。接着一声令下,骑兵纵队如理弦之箭,滚滚南去。
正当先头骑队即将抵达关岭时,突然队形大乱,人喊马嘶。驰骋而上的后队,不再前行。成吉思汗在远处见此情景,十分惊奇,一不见关山烽烟旌旗,二没见弓努箭镞射击,这殷红鲜,一片惨状。
原来是地面上铺满了一层铁,尖厉的铁针刺进马蹄马腿,人仰马翻,倒下时又再次被扎伤后,续马队再迅速奔来……“如此小技,岂能阻挡滚滚铁流!”成吉思汗冷笑一声,一面吩咐救治伤员和马匹,一面令后队上前清理道路,将铁扫下山涧、且扫且行,很快逼近重镇之所居庸关。
居庸关两侧高山夹峙,垒石筑城,雉谍临空,扼守要道。更有甚者,关城大门早已用铁水浇铸,真是固若金汤。成吉思汗令前锋试探进攻,只见城上雄旗挥动,金鼓齐鸣,箭镞如飞蝗,雷石似雨点。三番五次发动强攻,均无成效。
成吉思汗大军困在关北山谷,一连数日,攻城不下,进退两难。眼看军粮草料消耗殆尽,难以再支撑下去。成吉思汗长叹:“以弓马之利取天下,岂能断送于此?”
这时,帐下扎八几求见,献过关之计。扎八几说:“几日探查,寻得小路一条,两旁松林茂密,只容单骑行走、由此迂回穿插,一夜之间,可绕到居庸关背后。”成吉思汗听罢,喜出望外,依计而行。
傍晚,一面指使军队轮番佯攻居庸关:一面由成吉思汗率领轻骑,人御枚(在口中横御之物,防止说话),马戴嚼(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直奔黑松林而去。
黎明时分,居庸关背面的南口城下,金鼓之声大作,杀声骤起。成吉思汗骑队如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破城池。镇守南口城的金军将士,正在酣睡之中,还没弄清事情缘由,就当了俘虏。接着,成吉思汗北取居庸,南占中都(今北京),终成大业。
(2)长城故事扩展阅读
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建赵长城,号召国人学习“胡服骑射”,进行南北文化交流。秦汉时期,长城南北文化进行了空前的对话与交流,在长城沿线发现的秦权、诏版,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单于和亲瓦当,还有闻名遐尔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在长城地区的文化带里,遗留下来众多的名胜古迹,诸如敦煌、云冈石窟、麦积山、万佛堂石窟壁画、雕塑;元代居庸关云台、金代的卢沟桥以及金中都、元大都遗址与出土的文物等,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的辉煌。
③ 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一:
据传,秦灭六国之后,有一个叫卢生的方士,受始皇之命出海,回来后,给始皇带回了句话,说:“亡秦者,胡也。”
始皇相当迷信方士,所以他从子孙后世角度,即开始北筑长城,想让这个句话落空。当时始皇把修长城当做小老百姓修自已家院墙一样来修,但这条院墙出太长了。因此动用了秦国全国的国力,让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修长城的举动,也是简接激发民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从另外角度讲,最后亡秦的,还真有胡的作用,不过从秦人手中接过天下的则是汉人。对于方士带回的谶语,根据秦国选都江堰的前例,很可能是六国故人想出来的,耗秦国国力的法子。
历史故事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有人说秦始皇陵就在长城底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没有人会去破坏,当然秦始皇陵也不会遭到后人的破坏,这才是秦始皇修长城的真正目的。
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也就是这意思,秦始皇真正的灵柩,就藏在长城下面。秦始皇在修长城的同时也正在修建自己的坟墓,坟墓完工以后所有的人也就成了陪葬,为的是不让修长城的人对外宣扬。
历史故事三: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在她成亲那天,新郎范喜良被官兵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丈夫。
一路上,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听到范喜良已经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历史故事四: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但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
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历史故事五: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
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3)长城故事扩展阅读
万里长城雄踞于我国北部河山,由西向东跨过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山峻岭、河谷溪流,是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源于战国时期。《左传》中已有长城的记载。
战国时期,已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如秦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燕国的下都、魏国的大梁等,北方的大平原,成了北部游牧民族严允、林胡、楼烦、东胡、匈奴的统治者向南争夺的对象。同时,各诸侯国统治阶级集团之间兼并战争,亦达到非常频繁的地步。
开始,为防止来自北方的突然袭击,各诸侯国在北部修建了长城。后来,各诸侯国之间亦筑起了长城进行自卫。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收复失地,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为了在北部设置郡县,保卫边疆,秦始皇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赵、魏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用30万人力连续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岷县),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代县、蔚县,接燕国北长城,经张家口东达燕山、五田、锦州延到辽东的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人称“万里长城”。
④ 有什么八达岭长城的故事
1、西麻草
八达岭有一种草,叫西麻草。这种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蝎子蜇一样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长在八达岭长城外,替边防人员放哨,对保卫八达岭还很有功劳哩。
传说,大边(长城)修好以后,在关口地方都设重兵把守。八达岭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了,从修好那天起,一直没有断过驻兵。长城上不是都有楼子吗?
那楼子叫敌楼,站岗放哨人员就在那里头。当官的经常提着鞭子查哨,发现哪个敌楼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顿马鞭。他们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敌人摸上来还不知道。
要是那样,不仅是挨打,还有杀头之罪哩!因此,他们一到岗哨上来,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爷呀,保佑着,千万别让我睡着。敌人来了,跟我打声招呼,让我知道。”
也别说,他们的哀告玉帝还真知道了。玉帝体会边防人员的苦处,便想了一个办法,派草神带上西麻草籽,撒在长城外。草长起来了,到处都是。
入侵的敌人一碰到这种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员听见有人喊叫,机灵就醒了。从此,再也不会因站岗失误而被杀头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们对西麻草也更加保护。
2、仙女点金砖
很久以前,八达岭一带下了场大雨。这场雨一连下了二十多天,只下得山崩地陷,房倒屋塌。老百姓无家可归,就坐在山梁上忍饥挨冻,望大水叹气。
按照惯例,每逢灾年,朝廷向百姓发救济粮,就是老书上说的:“放赈”。大雨一过,官府就放赈了。这一年,放赈的官员叫芦瑞,这小子专会欺压百姓。
往年放赈就是把粮食放到百姓的手里。今年可好,芦瑞为了往自己腰包里搂,就想了个损招:在路边支起大锅,下几把米,再掺点麦麸谷糠,然后让百姓排队来喝粥。
一人一碗,再想喝第二碗的就得跪下来叫他“爷爷”。老百姓都恨死芦瑞了。可又有什么法子呢?这一天,路上走来一个姑娘,这姑娘长得可美了,她也走过来要喝粥。
芦瑞一看姑娘的美貌立马就迷了。想不到这深山之中竟有这样仙女一般的女子。芦瑞顿起邪心。他把姑娘叫进帐篷,拿出他的好干粮递给姑娘。
那姑娘红着脸儿,羞答答地接过干粮吃了起来。芦瑞望着姑娘那红石榴一样的脸蛋说:“你愿不愿意成天价吃这饭?”姑娘说:“愿意。只是……”
芦瑞接过话就说:“只要你肯跟我走,我保你天天吃香喝辣的。”姑娘眨着星星一样的眼睛问:“跟你上哪儿去?”芦瑞厚着脸皮说:“跟我回家,给我当媳妇呀!”
姑娘一听,脸腾地红了,说:“谢谢大人的美意。只是我长在长城下,离不开这山山水水,舍不得这万里长城呀。”芦瑞一听有门儿,忙说:“山水我家有的是,长城嘛,我给你修几道。”
姑娘说:“大人真有这样的心肠,也算小女子有福气。不过,我要的长城,非这里的砖石垒的不可。”芦瑞大笑着说:“这好办,赶明儿我派人拉几车就是了。”
姑娘说:“不行,大人要亲自用小锤儿找砖,敲着有铜音儿的就要,用不了几车,有十口袋就够了。”芦瑞满口答应。
姑娘又说:“大人要真这样,小女子愿意生死相随,三日后和大人成亲。”说完,递给芦瑞一把小锤,走出了帐篷。这下可把芦瑞美昏了。
他忙带人爬上长城,挨着个儿“梆梆”地敲砖,只听见有“嗡嗡”的铜音的就拆下来装进口代里,不一会儿,就装满了十大口袋。他把十口袋砖搬上车往回拉。
起初,骡子拉的不费劲儿。后来,道儿越来越平,车却越来越慢,骡子也累得通身是汗。最后,车轴“咔嚓”一声折了。芦瑞大吃一惊,忙解开口袋一看,天哪!
只见口袋里金光闪闪,砖块变成了金砖。芦瑞乐疯了。他赶忙往回跑,哈哈疯笑着,把所有的粮食都分给了老百姓。他要腾出口袋装金子了。
正在这时,皇帝派的查赈大臣到了,他派人去叫芦瑞。芦瑞只顾着放粮,根本不理。这惹恼了钦差,钦差令人把芦瑞捆绑起来痛打了一顿。
这一打可把芦瑞给揍残了,疯劲也消了。他如实招出了金砖的事。开始,钦差不信,令人再打,芦瑞忙说:“大人慢打,金子还在半路上,请大人查实。
如有半点虚言,小人情愿一死。”说完,押着芦瑞向长城奔去。到了大车旁,钦差果然见大车已被压坏。没命似地扑过去看金子,当他解开口袋,看到的是一袋一袋的城砖。
钦差这个贼火大了。他扭脸瞧见芦瑞正跪在路旁,手拿小锤发抖。奔过去,夺过小锤,照着芦瑞的脑袋就砸。“轰”的一声,只见一团火光,芦瑞扑在地上死了。
他的衣服烧光了,头发烧焦了,后背上皱皱巴巴地裂开了好多口子,这些口子正好拼成了一行字:“欺压百姓必死!”钦差一看,吓得魂飞丧胆,忙钻进轿子,带着随从溜回了京城。
这天晚上,人们吃饱了饭,坐在山上望着北面的长城议论着这件事,:“仙女可真为咱办了件好事。”“可不,杀了芦瑞,还让咱有了粮食,只是长城叫芦瑞毁了不少。”
“没事,等大水一退,咱们再修补修补。”“唉!这年月命都顾不过来,谁还……”人们在议论着的时候,见黑黝黝的长城上亮起了星星点点的金光。
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人们非常惊奇,猜测是仙女点的金砖在放光。第二天,有人跑上山一看,长城全补好了。
3、张果老修拐脊楼
拐角楼施工时,张果老被王母娘娘邀请去赴蟠桃会,他恐怕失礼,没敢骑驴。会罢,他回到终南山仙洞,看到心爱的神驴瘦得皮包着骨头,就责问童子:“为何不用心喂料饮水?”
童子告禀:“下界秦始皇修筑长城,凡人不够,又向仙界征丁。别的洞府已派出仙役,我们人手缺乏,只好让神驴去驮砖。”
张果老听了又惊又气,惊得是,秦始皇这条孽龙竟干出偌大事业;气得是,神驴怎么累成这般模样?第二天,神驴又去上工了,张果老悄悄驾云跟踪下来。
他刚到八达岭就听得帮水峪那边人喊马叫,震天动地,便慌忙拨开云缝往下一瞧,只见高高的山尖上正在修建一座拐脊楼。那里人山人海,抬石运砖,和泥挑土,像蚂蚁搬家似的。
他的毛驴驮着小山般的一驮子砖,正艰难地往山上走着,浑身的皮毛全湿透了,还不时挨抽打。张果老心疼极了,他又扫了一下山上山下,只见崖间沟壑堆着不少尸骨。
禁不住暗骂一声:“暴君呀!”就马上化作一个瘦高的老头儿,飞下云端。一个好心的工头对他说:“拐脊楼工程艰巨,地势危险,你到平处去和灰吧。”
张果老望着他哈哈一笑:“知道老将廉颇的故事吗?”说着从怀里拿出绳索,背起八块城砖,腋下又夹上四块,每只手又紧紧拿起两块,如飞地跑上山坡……
拐脊楼的砖石运齐了,张果老跨上他的神驴回山了。瓦匠们垒墙用到他运的砖发现上面留有很深很大的手印儿。
都十分惊讶,心里琢磨:“帮助我们修边的老头准是神仙。什么神仙呢?张果老嘛,只有他才有头好驴子呀。”
4、东米仓,西米仓
在八达岭上往南看,有两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状。东边的那座山,叫东米仓,西边的那座叫西米仓。修长城时,民工们要吃饭,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粮食。
那时侯征集全国粮食,都往这里送,送的少了,不够用,送的多了,日晒雨淋都霉烂了。尽管不断地送,可还是供不上民工们吃。民工们吃不饱,还得干重活,因此连饿带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相传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两座山的粮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从此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往这里送粮了,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了。
一直到把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就是打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
5、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
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⑤ 关于长城的故事有哪些
一: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二: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三: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四: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
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五: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
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⑥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2.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3.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
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
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
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
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
4.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
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5.嘉峪山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水,不断汇合成北大河,它穿过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浇灌著那一带的良田,养育著那里的各族人民。
有一天,一个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头碰上一个古怪老头儿,身上背一袋子石沙,问他去北大河如何走,并说:"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后来被一群百姓抢去,我这次来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
牧童听后非常气愤,立刻顶撞道:"别说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边大山搬来,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头儿一听气炸了,立刻将这袋石沙向左右撤开,骤然间,荒原上突起许多丘陵和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现在的嘉峪山。
原来这个怪老头儿是龟精变的,只见他口念咒语,企图推倒嘉峪山来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头儿击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个山包,形状如龟,这就是现在的"龟盖山"。
拓展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⑦ 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
1、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
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3、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
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4、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5、跑马长城界
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后,为了阻挡胡人兴兵复仇,提出在与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坚固的长城。他的建议,博得了许多大臣的赞赏。并一致认为,应先从东北的辽中开始,因为那里一面临海,还是一个战略要地。
从那儿开始,在胡人恢复往日的气势以前,完全可以把长城修完。那么,到底修到哪呢?秦始皇主张将统一的六国全部用长城围上。
许多大臣表示:如果把六国全部围上,长城总长可达几万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完。这样一来,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国空。所以,大臣们建议,还是短一点好。但是,不管大臣怎样反对,秦始皇还是极力主张用长城围住六国。
他越是极力主张,大臣们就越是极力反对。秦始皇扬头想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提议,跑马划长城界。让一个将官,骑一匹快马,人马饱食之后,人不下马,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起跑,经由六国边界,能跑几天算几天,跑出多远修多远。
众大臣一想,这还可以。纵然是追风赶月的千里马,跑上两三天,也就是两三千里。所以,他们点头答应谁想到,秦始皇又提出一个条件:沿全国边界,不论山峰还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营,跑马者从行营中跑过,以壮人马之威。众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
文武百官退下以后,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来,如此这般地吩咐几句,他们便分头行事去了。跑马这天,只见一员将官,顶白盔,骑白马,穿白袍,挂白甲。他从第一座行营中飞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时间,冲到第二座行营。冲出二座行营,直奔三座行营。
四座、五座……六天多时间,冲过十座行营。秦始皇接到探马的传报:跑马者已冲过十座行营。这些大臣很纳闷,这马怎么这样能跑啊,六天多了,还跑啊。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马又报,跑马者已冲过二十座行营。
大臣更奇怪了,怎么,这马还跑哪?这是什么人?骑的是什么马?十多天了,俄不死也该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骑神马又过六天多,探马又报,跑马者再次冲过十座行营。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吗。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从中搞鬼了?
探马接连传报,跑马者冲过四十座行营。秦始皇这个高兴呀,就甭说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气歪了。白袍将还在骑马飞跑着。战马跑到嘉峪关的时候,只见白袍将猛抽白马几鞭,白马口鼻流水,一个大翻个倒在地上。白袍将也从马上掉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一匹马怎么一气跑了一万多里?原来,这是秦始皇用的计。为了达到长城围六国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设一行营,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营都备一匹白马,一员白袍将。第一座行营的白袍将到第二座,第二座的预备人马接着跑出,看上去如同一个人一样。
就这样,一共传了四十多座行营。那为什么到嘉峪关人落马倒呢?原来,驻嘉峪关行营有个姓赵的将官,对秦始皇这种做法极为不满。他认为,长城修到嘉峪关,就可以阻挡胡人的进犯,何必要修那么长呢?太劳民伤财了。所以,他见前营快马一到,让饿了几天的战马一个劲的喝水。
他上马以后,猛打战马两鞭,战马一机灵,紧跑几步,呛水倒在地上。秦始皇听说马倒嘉峪关,很不高兴。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话,长城只得修到嘉峪关了。
⑧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
(一)晾经石
在甘肃嘉峪关附近,有一块洁白的晾经石,传说是玄奘晾经的地方。 据说唐朝玄奘与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从印度取经回来,闯过火焰山,涉过疏勒河,来到河西走廊。
这天,天气特别炎热,烈日当头,如焚 似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更是热得无处藏身,石块被烤得滚烫滚烫,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骑马在前,三个徒弟背着经卷紧跟后面,没走几步就个个被烈日烤得汗流 浃背,唇干舌燥,面红耳赤。
猪八戒实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师父道:"这天要热死人,还是找个树荫歇息一下再赶路不迟。"玄奘听后立即呵斥道:"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连棵草都不长,哪里来的树,还是赶快赶路要紧!"
八戒无奈,只得撅着大嘴,气喘嘘嘘地向前赶路,一边走一边向天上看去,只见天上蓝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顺便说了一句:"这会儿要是下一场雨该多痛快呀。"
不料。话音刚落,立即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师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汤鸡,经卷也全被淋湿透了。天晴后,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个好地方好把经卷摊开晾晒一下。
悟空一个跟头翻上云端,发现不远处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听得知此山叫洞庭山。悟空赶紧带师傅来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满意,并指着一块黑油油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正是晾经的好地方,你们赶快打开经卷摊开晾晒,并令八戒看守经卷,不得有误。"
很快,经卷晾晒干了,师徒四人急忙收拾经卷,准备赶路。不料有几张紧紧粘在石头之上,怎么揭也揭不下来。没办法,只好抄录在别的纸上。
不久,这块晾晒过经卷的黑石突然变成白色。以后,人们便把这块洁白如玉的石头称为"晾经石"从此,这个民间传说就流传开了。
(二)嘉峪关城
明初,朱元璋为巩固西北一带防线,派征虏大将军冯胜到河西走廊一带驻防,并准备在那里选址建关,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冯胜到处视察,寻找关址,最后决定在龟盖山上修造一座雄关。
他很快请来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线、钉了木桩,准备第二天破土动工。谁知第二天一早,冯胜来到工地一看,发现地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他一边派人四处寻找,一边叫来昨夜值班兵士询问。
值班兵士禀报说:"昨夜我值班时,不曾合过一眼,到四更时分,骤然狂风四起,刮得天昏地暗,风停后,再看地面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了。"正在此时,到别处寻找线、桩,士兵气喘嘘嘘的跑来报告:"丢失的线、桩已在狭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
冯胜将信将疑地跑到那里一看,桩和线整整齐齐地钉在山坡上,真是惊讶不已,静下心来再仔细观看这里的地形:只见南面祁连山白雪皑皑,北面马鬃山连绵不断,西面是广阔戈壁滩,东面绿洲片片,还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脚下,山势平坦,方圆还有五十亩地大。
若在这里建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汤。进而细想,当初选址在龟盖山,那里是讨赖河下游,夏季由于祁连山积雪的大量融化,洪水冲关而过,会致使全军覆没。
越想越感到庆幸,"真是天助于我而改关址也"。冯胜立即上奏皇帝,随后,大兴土木,修筑了一座长220丈的嘉峪关城。
(三)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孟姜女庙,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们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四)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五)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
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⑨ 长城的故事和资料
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
民族
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
等地
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玉门关联:
无边
晴雪
天山出
不断风云地极来
阳关长亭联:
悲欢聚散
一杯酒
西北东南万里程
嘉峪关·魏炳蔚题:
时雨助五师直教万里昆仑争迎马迹
春风怀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握刀环
孟姜女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