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故事
❶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故事
正式成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1)党的故事扩展阅读
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延安整风之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七大到八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八大到九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九大到十四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十四大到十六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四大党章)
十六大至十七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党章)
十七大至十八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八大至十九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十九大至今,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共产党
❷ 党的故事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在石家庄成立。在此之前,河北日报社军管组从保定(当时报社在保定)带来一批同志来到石家庄,说是参加省革委会成立大会的报道工作。来到后,省革委领导让出版《河北日报》。5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机关报--《河北日报》在省会石家庄出版。
刚到石家庄,我们从保定来的这些同志住在石家庄市一家旅馆--向阳饭店。在这里编报,暂由石家庄日报代印。人们在保定搞了几年“文革”,想编稿不能编稿,劲头都憋足了,怀着“为红色政权”办报的心情,日夜加班,这股子干劲别提多高了。
出了一个多月的报纸,每天的报样都是经军管小组和省革委宣传组审阅后才准付印。发表的地方稿,多是由省革委宣传组点题或授意而组织发的。这样,向省革委“送审稿件”就成了一大难题。我们送审报样时,先找省革委宣传组的盛荫泉同志。老盛高高的个子,一口天津话,爱抽烟。省会在天津市时,他在《共产党员》编辑部工作,后来调到了省革委。人们爱给他开玩笑,都叫他“盛锡福”(天津市一家很出名的老字鞋帽商店的名字)。可老盛对好多稿子又做不了主,常常由他领着我们再找省革委的领导。往返折腾,送审一个稿子,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月中旬,省革委决定将裕华路7号河北粮食干部学校的校址,划归河北日报社作为社址,并抽调省内驻军和原北局以及省直的一些干部,加上报社的少数编辑、记者和工人,组成新的办报班子,开始在粮食干校办报。
9月30日,有一条新华社播发的时事稿,“闯下了塌天大祸”。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九·三0”迫害新闻工作者的严重事件。这天,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访华,黄永胜陪同阿尔巴尼亚贵宾从上海抵京。报社编辑在处理这一稿件时,把新华社发的两条消息并在一起发。上副题是“中阿两党两国人民的革命战斗友谊达到新高潮”。两行主题分别是“巴卢库同志率阿党政代表团到京 数十万人夹道最热烈欢迎 周恩来总理盛宴欢迎来自反帝反修斗争前线的阿尔巴尼亚战友”。下副题是“周恩来总理和巴卢库同志先后在宴会发表重要讲话 康生、姚文元、谢富治、吴法宪、温玉成等同志出席宴会”。黄永胜陪同巴卢库从上海抵京,在到京迎接的消息名单中没有他。由于这两条消息并发,下副题中没有标出黄永胜的名字。
当时由于派性十足,有人将此事当成“特大事件”告别了“中央文革”。1968年10月9日下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通知正在北京的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两位主要领导人,立即去人民大会堂。当时“中央文革”小组的主要成员都在声。江青发难说,这个问题很严重,你们赶快回去处理。
当晚,省革委两位主要领导人乘飞机赶回石家庄,连夜召开会议,决定进行“严肃处理”,勒令《河北日报》停刊整顿。
10月10日下午,在河北商业干部学校礼堂召开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台在石家庄全体人员大会。会场内外,戒备森严。省革委两位领导人主持大会并讲话,宣布这是一起“反革命事件”,阶级敌人“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子”。当时,刚由省派到报社任领导小组组长的马耀章,在参加大会时正同我坐在一起,当会议还没有开始时,他还戴着眼镜看明日要出版的报纸大样。大会宣布“反革命事件”后,马耀章还没有完全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当场遭到逮捕。马耀章曾为主持当天大会的省革委的一位领导人当过八、九年秘书,在逮捕马耀章的大会上,他说对马“不甚了解”,是省革委宣传组“推荐的”等等。会后人们对这位省革委领导人议论纷纷,说他“真不够意思”,把秘书给“出卖”了。
后又召开大会,逮捕了参与夜班工作的报社一般编辑吴语桢。老吴由于长期值夜班,身体消瘦,在逮捕他那天,在台上晕倒好几次,只见工宣队揪住他的衣服,几次把他揪起来,非叫他站着坐“喷气式”不行。接着,又将参与当时办报、与此事毫不相干的河北日报两名中层干部--张石锁、周公衡揪出来并反复进行批斗。
这一来,报社内部可“乱”了。参与在向阳饭店和粮干校办报的河北日报十多名工作人员,都成了批判的重点。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文革”中流行的“坐喷气式”、“熬鹰”全用上了。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报社。在大批判中,硬说报社有个“马、吴、张、周(即马耀章、吴语桢、张石锁、周公衡四同志)反革命集团”,非要把“阶级敌人挖出来”不可。由于我参加了这一时期的办报,也成了被批判的重点之一。给我贴的大字报大都记不清了,其中有两张大字报我还记得。一张是用印报的滚筒纸写的,一米多宽,十多米长,大字报从三楼直到底层,上写桌面大的字:“行士文你跑不了!”这张大字报就这几个字,没有具体内容,猛一看挺吓人。另一张贴在了我办公室的楼前,标题是“行士文是个神秘人物!”大字报上罗列了我十几条“罪状”。
10月11日,报上刊登省革委会《关于<河北日报>暂时停刊进行整顿的决定》。决定说:“自今年2月《河北日报》出刊以来,由于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多次出现严重的反革命事件。因此,经省革委会第四次全体会决定,自明日起《河北日报》暂时停刊进行彻底的清查和整顿。”
后来,这起冤案终于平反了,那是在十多年以后的1979年7月22日。中共河北省委了出《关于为“九·三0”事件平反的决定》。决定说“《河北日报》'九·三0'事件中受害的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推倒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决定说:“1968年10月11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河北日报》暂时停刊进行整顿的决定是错误的,予以撤销。”
1979年7月下旬 ,省委召开河北日报、河北电台人员大会,宣布了这一平反决定。
❸ 党的故事我来讲作文400字
党的故事我来讲
今年是建党95周年。在这95年里,中国共产党们打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这95年里的风风雨雨,锻造了中国共产党。
自"五四"爱国运动以后,共产党们就一直战斗在救国前沿,因为他们有一腔热血,一腔满怀救国激情的热血。他们勇敢地在街头游行示威,面对军警的逮捕,压迫,他们也丝毫不畏惧。他们正是用这种中国特有的品质挡住了侵略分子嚣张的子弹。
爱国,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词语,但现在的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爱国。在那个黑暗光明颠覆的时代,在那个被帝国主义侵略并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共产党们向我们诠释了该如何爱国。爱国,是江姐不论敌人如何用刑都丝毫不透露党的秘密;爱国,是刘胡兰昂首挺胸地死在敌人的铡刀之下;爱国,是中国人那"誓死不做亡国奴"的一声呐喊!
有这么一句话"19世纪是英国人的,20世纪是美国人的,21世纪是中国人的。"的确,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让列强们肆意瓜分的中国了。历经2个多世纪,旧中国被掀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这个新中国犹如一条巨龙骄傲的盘踞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共产党们。
现如今,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是党给我们带来的。有这样一首熟悉的红色歌曲唱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啊,如果没有共产党,也许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如果没有共产党,也许中国人民依然会成为被其他国家人民所嘲笑的对像;如果没有共产党,也许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依然会被随意践踏。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未来的希望"的我们--青少年们,是不是更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去完成每一项任务?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使命,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担落到了我们的身上。
❹ 中国共产党故事 50字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回,山下不远就答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
❺ 党的故事100字
党的故事:
一、农忙
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
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
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
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二、有轿车不做
延河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
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
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
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
三、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泽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田志芳,四川广安人。
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了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
中央机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便成了个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橙橙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风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
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
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纵队从朝阳地区西进,兵锋直指热河省会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破组长。
在全连战斗动员会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战斗开始后,他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时,离发起总攻仅15分钟。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
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呀!”将暗堡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五、张思德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❻ 中国的共产党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故事: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97年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走过了76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76年,是日益壮大的76年,是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76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76年。70多年来,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七十多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开篇所说:“为了在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穷而落后的国家里,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过使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面对过许多棘手的难题,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而只是使它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中国共产党在76年的奋斗历程中,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28年,后一阶段48年。
感人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学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来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❼ 关于党的故事
1.红军发布民族工作政策 白面瑶寨见证民族团结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山区县,居有苗、瑶、侗、壮等民族。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第一座高山——老山界后,就进入了这个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物馆退休干部杨永明向记者介绍说,红军翻越老山界后,进入了龙胜境内。红军来到这里之前,国民党反动派散布了大量谣言,使各族群众对红军产生了许多误解。湘江战役还在进行时,红军政治部就发布了长征期间最早的民族工作政策——《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制定了《对苗瑶族民的口号》共13条,为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做了充分准备。
红军进入龙胜少数民族居住区后,一方面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方面采取召集群众开会和书写标语等形式,热情积极地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宣传我党的政策,并始终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很快就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
在杨永明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了这个县的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见到了刻在一块巨石上的两条红军标语:“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据这个县原党史办出版的《红军长征过龙胜》一书记载,当年红军长征路过龙胜时,红3军团4师首长在白面瑶寨旁的这块巨石下,会见了当地瑶族起义首领。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曾发动了一场起义,但很快就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镇压了。躲藏在这块巨石下山洞中的几名瑶胞中,就有当时起义的首领。
红军首长向瑶胞们宣讲了我党的性质、任务及党的民族政策,消除了他们对红军的偏见和误解。为鼓励他们继续革命,红军还送给了他们一些枪支和弹药,并在这块巨石上刻下了两条红军标语。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将这块刻有红军标语的巨石“龙舌岩”称为“红军岩”。如今,70多年过去了,这两条标语仍然保护完好,清晰可辨。白面瑶寨也因此成为当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都有上万游人到此参观旅游。
2.周恩来在龙坪侗寨指挥救火 侗族群众热情支持红军
平等乡是龙胜县侗族群众聚居的一个最大乡镇。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进入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召开了著名的“通道会议”。
在平等乡的龙坪侗寨,记者见到了仍然耸立在寨子中央的“红军楼”。这是一座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侗族鼓楼,它是侗族群众开会议事的重要场所,也是侗寨的象征。这座原名“杨氏鼓楼”、现叫“红军楼”的古老建筑,记载着一段周恩来指挥红军救火保侗寨的佳话。
原龙胜各族自治县党史办主任粟新民告诉记者,在红军进入桂北少数民族地区后,国民党反动军阀派遣特务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四处纵火烧粮,借以散布“红军放火”的谣言,挑拨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朱德对此十分重视,向各军团首长发出命令:连日桂敌派出大批密探,在我各军团驻地烧毁民房,企图疲劳及嫁祸我军,破坏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各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于到达宿营地后及离开宿营地前,严密巡查。如遇火警,务必设法扑灭,救济受难群众。纵火奸细,一经捕获,应即经群众大会公审后枪决。
在龙坪侗寨宿营的是红军主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在此驻扎。一天深夜,寨子一间木楼突然起火,火借风势,大半个侗寨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迅速来到寨子中央的“杨氏鼓楼”上,亲自指挥红军战士救火,同时命令红军保卫人员密查纵火特务。在红军战士和寨上群众的奋勇抢救下,大火很快扑灭,“杨氏鼓楼”及鼓楼东面的大片民房被救了下来。
当晚,红军保卫人员抓获了几名国民党纵火特务。第二天,红军在寨上的一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公审纵火特务,揭露敌特的卑劣行径,宣传红军及我党的政策,并发放救济款接济受损失的群众。侗族群众明白了事情真相,了解了红军,认识到了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有着本质的不同。于是,侗族群众开始积极帮助红军,当向导、做挑夫,许多青壮年还加入了红军。为纪念这段历史,后来当地群众就把“杨氏鼓楼”改称为“红军楼”,审判国民党纵火特务的祠堂也被称为“审敌堂”,现今都成为当地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
3.巴山蜀水写忠诚
济南军区,八一礼堂,鲜花如海,掌声雷鸣。
从将军到士兵,多次将掌声送给了济南军区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中的一位不穿军装的“兵”。
这掌声,是对这个“兵”和他的队员们的礼赞。
在抗震救灾一线,他们第一个把河南民兵的大旗,插在了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上。
在灾区救援的14个日日夜夜里,他和23名民兵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成功救出了11名幸存者,并从废墟中清理出19具遇难者遗体,被灾区人民称为“最牛的民兵救援队”;他和他的23名的民兵动人故事,令万千巴蜀人民、中原儿女动容。
他就是河南省偃师市顾县村民兵连连长李玉强。
自筹50万元经费,携带400多万元设备,花费6万多元租金,让已投资1000多万元工程停工停产——“就是把身家财产全部搭上,也要去震区救灾”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5月中旬。
10多天前,河南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民兵连连长、洛阳强辉土石方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强,和董事长李顺卿在贵州省清镇市经过半个多月的考察、洽谈、论证、投标,投资1200多万元竞得了清镇市卫城镇大土村铅锌矿的探矿开采权。
之后,公司牌子挂起来了。10多台大型土工机械连夜从洛阳运抵贵州,请柬也发了,仪式也筹备妥当,30多名施工队员摩拳擦掌,单等5月13日举行开工典礼。
然而,5月12日,大地震发生了。一切是那么的突然,浩劫撕裂了大地,瞬间让汶川、北川、青川、什邡、都江堰……成千上万鲜活生命成为远逝的灵魂;刹那间,风情碉楼、羌笛青柳、熊猫之乡、禹王故里,将最后一笑化为绝版的美丽。
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生死离别、家破人亡,一幕幕惨烈的景象,让随同李玉强来贵州省清镇市务工的顾县村民兵连的民兵们惊呆了。
电视里万千悲伤的面孔和撕心裂肺的哭救声,像刀一样深深刺扎着他们的心。
“震中汶川灾区,山体塌方,桥毁路断,群众生命攸关。而公司有现成的挖掘机、推土机、碎石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都是灾区急需的机械,我们有责任过去帮助打通‘生命线’”。12日夜,辗转反侧的李玉强找到了公司董事长李顺卿,连夜决定:停工停产,就是把身家财产全部搭上,也要去震区救灾!
晨曦初露,李玉强把贵州工地的33名队员召集起来:“我和董事长商量过,决定马上赴灾区救灾。愿去的举个手,不愿去的留在这里,工资一分不少照发。”
“这是去救乡亲们的命呀,还说啥钱不钱。我们都跟你上去拼!”33条铁骨铮铮的汉子,齐刷刷举起33只手。
国难当头,民众蒙难,民兵当冲锋!面对群情激昂的战友,李玉强果断拍板:9人留守工地,23名民兵全部出发。
千里赴灾区,说出来容易。但机械都是履带式设备,离开了大型拖板车,可谓寸步难行。
找车!找车!为寻到大型拖板车,李玉强带着10多名民兵队员,跑遍了清镇市及周边4个县市,最远跑到了贵阳。一处处问,一处处找,直到当天下午6点多钟,才从贵阳市用6.3万元的高价租到了四辆拖板车。
“我们动作越快,灾区群众就越能看到希望。”“我们抢回一分钟,就减轻一分人民的苦难。”这是发自他们灵魂深处的呐喊——一切都是分秒必争。
5月14日凌晨2时,在李玉强的带领下,23名民兵打出了一面“河南偃师民兵突击队”大旗,携带着50万元流动资金和1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从贵州清镇市出发,急驶四川灾区一线。
出发时,他们甚至没有顾上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1200公里崎岖山路,20个小时艰难跋涉,面对着疾风骤雨,山体滑坡,挡不住他们向前的步伐——“退缩?就不是咱民兵干的事”雨,瓢泼而至。夜,漆黑无边。撕开夜幕、冲破雨帘,火急如焚的李玉强,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快速疾驶在前往灾区路上。
然而,就在他们全速挺进中,不幸却悄然而至。14日11时左右,在川黔交界松坎段的高速路上,由于天雨路滑,一辆油罐车侧翻在公路的护栏上,车内6吨多柴油洒了一地。两辆满载着方便面、火腿肠的给养车,刚行驶到油泼过的路面上,一下子和他人的6辆汽车发生了连环相撞,两辆车滑出十多丈远,重重地撞在公路护沿上,车体受损严重,所幸司乘人员无事。
是先处理事故,还是继续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线?这个有些棘手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李玉强面前。
“受损的车辆先别管,其他车辆继续赶往抗震救灾第一线。”没有一点犹豫,李玉强迅速作出22人继续前行,留下两名司机处理事故后再赶往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决定。
自从决定救灾的那一刻起,对于李玉强来说,抗震救灾中的每一件事,都要面临选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入震区,路越走越险,塌陷的路基、滑落的泥石流赫然在目。14日傍晚,车队在通过一处涵洞口时,突然间,大地一阵剧烈颤抖,脚下泥石滚动,紧接着轰隆、轰隆……“耿宁波,快带车队通过涵洞,一辆车也别拉下!”李玉强急得从车窗伸出头来,扯着喉咙大声喊叫!
就在他们刚离开涵洞,不远处的山体滑坡,碎石滚落,掀起数丈高的黄烟。
好险啊!一名民兵向李玉强提出建议:“连长,夜里开车太危险了,是不是考虑找个安全地方停下来休整一下,明天再走?”
“往前走,直到没有路!”李玉强的口气异常坚定。他知道,越往前走,受灾的程度越重,灾区群众就越需要这支队伍。经过20个小时艰难跋涉,行程1200多公里,洛阳民兵救援队克服艰难险阻,在14日22时40分进入都江堰。
车队刚进入都江堰聚源镇,由于救灾心切,两天两夜滴水未沾的董事长李顺卿,一下子晕倒在了车边……过后,李玉强在日记里写道:那天,虽然给养车发生事故没跟上队,但在李顺卿所乘坐的那辆车上,还备有40多箱矿泉水、方便面。而他对“救命粮”舍不得吃一点,“救命水”也舍不得喝一口,他是把最后一瓶水给了灾区群众后昏厥过去。在此时,我真正懂得了选择竟然如此简单。
选择难么?不难!因为选择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救人。李玉强,这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民兵连长,声音嘶哑而低沉地对我们说:“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要去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打通生命线。可到了都江堰,到处是倒塌和裂缝的楼房,到处是废墟瓦砾,满目疮痍。灾区群众撕心裂肺的求救声,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犹豫。”
那天,把机械设备一卸车,来不及恢复体力,就拖着疲惫身躯直接进入废墟,与时间赛跑。
当生命悬于一线,他们会退缩吗?“退缩?就不是咱民兵干的事!”李玉强的话不多,却掷地有声。
人民利益面前只有人民,永远没有自己。这就是李玉强用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给出的鲜明解读。
与部队并肩战斗,救出11名幸存者,从废墟中清理出19具遇难者遗体。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穿行与危险之中—— 少休息一分钟,就可能多挽救一条命
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灾区群众以为是专业救援队来了,绝望中遇到生命救星的群众,哭喊着把他们围了起来。回想起那一刻,李玉强说,我们就是骤然黑暗中闪烁的那一抹光亮。
“没有啥比拯救生命更重要!”看着一具具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尸体,听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求救声,李玉强和他的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搜救,在瓦砾中探寻。
“求求你们,快救救我弟弟吧,他在这里打工,被埋到楼下面了。”15日上午,当李玉强刚从作业多时的挖掘机上跳下来时,一位30多岁的男子跑过来紧紧抓住他的手求救说。
那是一栋已经垮塌一半的五层楼房,整栋楼房底部已垮塌,扭曲变形,向前倾斜达10多度,悬挂在半空中的楼板如同树叶摇摇欲坠,楼房内不时地噼里啪啦往下掉碎水泥块,随时可能倒塌。但此时,危险已不足以威慑人,李玉强和他的队友们开始在残垣断壁里搜寻。突然,一水泥板下的空洞里传来了令人兴奋的敲击声,但空洞上方,有20多块楼板叠压,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形。要想救出这名幸存者,就必须把压在上方的水泥板清除。
“换我上吧!”看到李玉强身上多处擦伤,民兵侯向伟打算替下他。李玉强没有答应:“楼旁很危险,我一直在这里有经验,还是我来吧!”李玉强擦了把额头的汗水,又回到了指挥位上。
“连长,快看,这里有个空洞。”民兵张帅琪指着水泥板下大声喊。
有空洞就意识着有生命。为防止机械作业造成误伤,李玉强站在两栋危楼的中间,小心地指挥着两台挖掘机,将水泥板自上而下一块一块地掀起。“他还活着!”在两块楼板的夹缝中,他们发现了那名幸存者。那一刻,李玉强泪流满面,兴奋不已。其间,他还几次不顾生命危险,跳入洞中,察看救援情况,并用手和铁锹小心翼翼地清理碎砖烂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又累又饿,但谁也不肯停下来休息一会,因为他们知道,少休息一分钟,就可能多挽救一条命!
16日凌晨6时许,当大家几乎是手脚并用,把那名男子的弟弟救出来时,该男子感激得一下子跪倒在大家面前,久久不肯起来。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16日,他们被安排与有“铁军”之称的驻豫某红军师并肩作战。此时,大地震已经过去4天了,天气湿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尸臭味,但他们中没有一人退却。他们在余震中搜救,在瓦砾中寻找,用爱心扫描生命的信号,抚慰生离死别的悲情。截至5月19日晚,他们又从废墟中清理出了19具遇难者遗体。此后,他们还和铁军一道,救出了10名幸存者,清理出3000多元现金和40多万元的存折。
3次主动请战,两天3次深入被阻“生命通道”探路,面对频发的余震和随时可能滚落的巨石,他们冒死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写出了213国道抢修方案——
“为救人进去探路,我就没想过要活着回来!”
“看到一个个被困群众成功获救,我们的心始终沉甸甸的。被困群众实在太多了,通往汶川的道路还没抢通,根本无法进入救援”,李玉强忧心忡忡地说。“要想救更多的人,就必须抢通这条‘生命通道’!”
总有一种真情无限浓厚,总有一种温暖血脉相连。
都江堰救人告一段落。当听到通往汶川的道路被堵,官兵们进不去的新闻后,具有多年修路经验的李顺卿和李玉强决定,带着工程车队奔向震中映秀镇,加入到济南军区工兵部队打通汶川“生命通道”的战斗中。
第一次李玉强找到了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没有批准。
第二次又找到了都江堰市领导,仍没得到批准。
第三次他们又通过市领导的介绍,找到了四川省公路局唐总指挥,递交了军令状。
在请战书上,他们这样写道:“我们是河南民兵救援队,我们有10多年的修建高速公路经验,有大型机械设备,熟练的操作手,完全具备抢通道路的条件,请求批准我们配合部队官兵,打通通往汶川的生命线!”
出于安全考虑,指挥部没有批准他们的请求。
“我们是自愿去打通‘生命通道’的,如果有什么意外,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为了获取路况资料,制订抢修方案,救人心切的李玉强不等指挥部批准,决定提前深入213国道。
立下的是铮铮誓言,捧出的是满腔赤子之情。李顺卿、李玉强、李向阳将这封留给家人的“诀别”信交给队友,义无反顾地开车上路了……
通往映秀镇的公路,夹在悬崖峭壁与湍流的岷江之间,损毁十分严重。很多路段被震落的巨石和滑坡的山体堵得严严实实,有的地方裂出数十尺宽的深沟,有的则拱起几十厘米高的凸面,近百里长的公路上被砸坏的各种汽车随处可见。
“勘察路况非常危险,一面临江,一面是山,当时余震不断,一旦有石块滚落,根本没处躲身,百分之百没有活路!”回忆起当时的经历,李玉强仍心有余悸,“说不怕是假的,可当时去探路,我们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第一次探路,由于道路损毁情况复杂,途中又遇到了余震,3个人死里逃生。
想修路就得彻底弄清路况。当天下午,刚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的李玉强、李顺卿,又和队伍中唯一的党员董北龙和最好的操作手许卫东第二次深入受阻路段……当晚,他们利用收集到的情况,初步制订出一套抢修方案。
方案出来了,不放心的李顺卿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去探下路。尽管他的想法遭到了队友们反对,第二天一早,李顺卿还是趁所有人没察觉时,独自一人悄悄上路。这次,他怕大伙打电话劝他回去,索性将手机也关了。
当时发现车不在,打电话又关机,我就猜到李顺卿一定又去探路了。那里随时可能出现险情,他年纪大了,腿脚又不利索,万一……,不敢往下想,李玉强便和李向阳立刻追了过去。
看着路旁滚落的巨石,被砸得扭曲变形的汽车,两人越找越心慌。整整找了两个多小时,趟过4条河,走了10多公里山路,他们才在一块巨大的岩石旁,看到了他们熟悉的背影。没有言语,三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抱在一起,眼中都充满了泪水。
冒着生命危险,三进“生命通道”探路,他们终于给指挥部上交了一份抢修方案。
“不能抢通汶川的道路,我们可以抢修其他道路”。完成了通往汶川道路的抢修方案后,李玉强连夜决定,向重灾区什邡挺进。5月20日凌晨,在一处被山体滑坡堵得严严实实的公路上,他们看到有不少部队官兵在抢修道路,没有命令、没有求援,大家开着推土机、挖掘机就冲了上去……
12天的战天斗地,18名民兵火线入党,两人荣立三等功,24名民兵舍生忘死、无畏大勇之举在巴蜀和中原大地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民兵也是打不垮的铁军”
5月22日,在完成了抢修道路的任务后,李玉强又带领24名民兵转战重灾区什邡市蓥华镇,承担了10多栋楼房的清理任务。奋战中,险象环生,车辆被砸损了,手臂、腿脚被划出一道道血口,却没有一人肯停下来喘口气。
在战斗同时他们也时时被感动着,“共产党员”几个字的含义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刘政伟、侯向伟等18名青年民兵在战斗的间隙找来几片信纸,饱蘸殷殷鲜血、滚落的泪珠,和着浃背而流的汗水,写下了一句句滚烫的入党誓言。
看着他们昼夜加班,当地指挥部人员多次劝他们:“夜间施工危险,你们也歇歇吧!”可李玉强却回答:“放心吧,我们民兵也是一支打不垮的铁军!”
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支这样的“铁军”,我们在遭遇灾难时才会显得更加从容和坚定!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 董北龙,这位看上去文弱的技术人员,在民兵连挑兵选将时,他生怕自己去不了前线,上前一把拽住李玉强说:“我是这里唯一的党员,我不去谁去!再说,俺的孩子都已经成家,没了牵挂,就是牺牲在一线也不遗憾!”在灾区的日子,他一干就是50多个小时,脚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却始终忍痛奋战……
李向阳,从他瘦弱的身板和稚气未脱的脸庞上怎么也找不到抗震英雄的影子,可就是这位年仅19岁的孩子,在三天三夜水米未进的情况下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劝他休息,他却一脸倔劲:“休息与救人,哪个更重要?!”清理路障时,一块从山坡上滑落的大石头把他砸得头破血流,缓过神来,他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没事,救人要紧……”
耿宁波,这位患重感冒多天,正在输液的小伙子,一听说要去抢险救灾,一把拔掉针头,跑到李玉强的跟前恳求:“我长这么大还没做过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这次一定要去!”
张帅琪,人如其名,这位帅气、活泼、充满阳光的小伙子正处于热恋之中。5月29日是他与女友约定的婚期,为了参加抗震救灾,这位平时健谈的小伙子只是悄悄地给女友发了一条短信:“因重要事情,推迟婚期,回家后再向你解释,请原谅。”
…… 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中,我们真实地见证了这样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他们平凡得从你身边走过时你都不曾记得他们的背影,然而走近他们却只能仰视才能感悟他们的思想境界。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爱铸成一座座坚不可摧的丰碑,深深镌入中华民族这块古老土地的基石。
英雄们的壮举赢得了世人瞩目。5月20日,贵州省清镇市市委书记杨明晋打来慰问电话:“你们为清镇人民树立了榜样!你们是贵州的光荣,河南的骄傲!”
在网上,网民们称他们为“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救援队”,引来数千人跟帖评论。其中一名网友在评论中说:“我知道这支队伍,在全国不少高速公路的施工中都留下了较好的口碑……他们不顾一切参加抗震救灾的行动,闪耀出人性中最善良、最动人的光辉。他们是最强的队伍,是河南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
5月27日,24名英雄凯旋时,偃师市党政军及各界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偃师市委组织部批准了18名民兵的入党申请,中共偃师市委、市政府授予这24名民兵“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军分区也授予他们为“汶川抗震救灾优秀民兵连”,李玉强、张帅琪分别荣立“三等功”。
一时间掌声、鲜花包围着他们,英雄的光环笼罩着他们,然而面对这些荣誉李玉强却轻描淡写:“民兵就是兵,关键时刻就要顶上去!”
❽ 关于党的故事
1,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3,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4,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党的故事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共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终结了西方文明模式“元叙事”的论调,同时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经验,是不断提高政党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以有权威的党中央,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推行协商民主,避免过多的牵扯。同时,在党内积极推行民主集中制等改革,制度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开放和变革的姿态,不断提高其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持续保持强大自主性,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羁绊、左右。对部分正面临政党治理难题的国家而言,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并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体制,是政党治理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党治理经验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
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智慧,是走适应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国情发展的治理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❾ 有关党的小故事
1、周总理与机长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2、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3、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貌。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此刻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4、周总理与一只钢笔的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5、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❿ 党的故事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
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