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的故事
① 苏秦名人故事50字
苏秦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②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这个苏秦和张仪的故事出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
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去与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在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从中可以得到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商议攻打诸侯的计划。
苏秦的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发愤的意志,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全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都是我学习过的术业,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况且有苏先生在位,我难道能摆脱他的掌握吗?”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现在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可要偷你的城池呢!”
③ 简要概括苏秦连横的故事
:苏秦战国时期的洛阳人,在燕昭王、齐宣王、齐湣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约出生于332年,死于公元前284年。
苏秦出身寒门,却少有大志。据传他随鬼谷子学游说术,“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遭受到很多困难、挫折,只得回家。兄弟嫂妹妻妾都暗地嘲笑他说:东周人的风俗,都治理家里的产业,致力于工商,谋取十分之一二的盈利,他却丢掉根本而去从事耍舌头,还不应贫困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于是发愤读书,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留下了‘锥刺股’的千古佳话,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学有所成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是时,齐秦二强心怀包宇天下,兼并六国之志;而弱国之间,彼此明争暗斗,不难被各个击破。苏秦力主合纵,即联合几个弱国共同对付强国,为此,他首先来到比较弱小的燕国。
时值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四方贤士之时,“苏子闻之,由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氏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落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说苑·君道))此苏子就是苏秦,苏秦归燕在燕昭王师事郭隗三年之后,即前308年。
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齐湣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
④ 战国苏秦贫穷的故事
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苏秦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写成两部书,一部为《揣》,一部为《摩》,战国策中有所记载。
⑤ 苏秦和张仪的具体故事
苏秦智激张仪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苏秦智激张仪”的故事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第十》。译文:
那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而得以去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可是他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派人暗中引导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感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用以实现功成名就的愿望呢?”
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就告诫门下的人不给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这时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着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
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来投奔苏秦,自己认为都是老朋友了,能够求得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生气,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谁值得侍奉,只有秦国能侵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不久苏秦对他左右亲近的人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如今,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然而,他很贫穷,没有进身之阶。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用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苏秦禀明赵王,发给他金钱、财物和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于是张仪才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策划攻打诸侯的计划。这时,苏秦派来的门客要告辞离去。
张仪说:“依靠您鼎力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走呢?”门客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都是苏先生谋划的策略。如今先生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
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国宰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5)苏秦的故事扩展阅读:
苏秦,洛阳东郊人出身农民,自幼家境贫寒,虽然比不上当时的富家子弟,但他胸怀大志,曾师从鬼谷子教授演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然而出道后却处处碰壁,仕途艰难,后来不得不回到家中继续苦读数年。再次出道后,游说赵、韩、魏、燕、齐、宋六国“合纵”抗秦,他亲自任“纵约长”,一人佩戴六国相印,被后人称为“合纵之父”。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
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
⑥ 苏秦挂六国相印的故事
“六国相印”说的是苏秦游说六国,成为六国宰相之后,身上带着六国相印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同样有名的政治家,与张仪形成一纵一横的对比。苏秦有着无比辉煌的政治人生,曾成功说服六国实行他的合纵主张,并执相印,成为六国宰相,权势滔天。
早年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在学成后,就决定游历列国,向那些国家的君王推广他的主张,以此受到重用和赏识。
然而他的游说行动却惨遭失败,在各国君王那里遭到了拒绝和轻视。尤其是在多次建议秦王用连横策略兼并其他国家时,被秦王以他的想法都是空谈的理由而拒绝。
长时间的游历使苏秦用尽了钱财,身上的衣物也没有完好的了,最后他只能无奈回家。回到家后,即使被游说的失败与家人冷漠的态度而打击,苏秦仍未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再一次努力钻研,刻苦读书,坚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一年的刻苦努力后,苏秦重新出发游说各国。这次他成功地将自己合纵的主张推广给了六国君王,成功组织了六国联盟抵抗秦国,致使秦国十五年内不敢出兵攻打六国,获取了六国十五年的和平生活。
(6)苏秦的故事扩展阅读:
“六国相印”的历史:
前294年,齐国发生了“田甲劫王”的严重政治事件,长期把持齐国政权的田婴、田文一派受到打击,孟尝君被迫出走,这位齐国宗室的后半生就是在对付自己的祖国中度过的。
孟尝君的下台给苏秦进一步施展外交欺骗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由于骗取了齐湣王的信任,苏秦一度被任命为齐、赵、燕三国的相邦(只是三国相印),但他却利用这一切有利条件极力挑拨齐、赵关系,而苏秦的筹码正是富裕强盛的宋国(此时宋国已经几乎统一了淮泗之间的全部版图)。
齐湣王想用宋国的膏腴之地笼络新兴的赵国,而苏代则千方百计阻挠。不仅如此,苏秦为了使齐国彻底孤立,还鼓动齐湣王攻打昔日的盟国。前289年,齐、赵合军攻韩,至鲁关下。
对于苏代的活动,赵国曾一度非常抵触。但是赵国的日渐强大使秦国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前288年,秦昭王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反对,于是便尊齐湣王为东帝,自立为西帝,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
燕昭王恐赵国灭亡后齐国愈强、燕国愈弱,于是便让苏秦阻止了这次军事行动。苏代骗齐湣王去掉了帝号,并于前287年组织齐、楚、三晋合纵攻秦。
但是在对付秦国的同时,齐、赵、魏也在激烈地争夺宋国。秦昭王去帝请服后,各国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于是矛盾公开化。
齐国和赵、魏为了夺取宋国的控制权而公然大战。前286年,不甘失败的赵国又一次向齐国挑战,挫败赵国之后,齐湣王紧接着第三次伐宋,这一次孤立无援的宋国终于被吞并了,而齐国也彻底失去了楚、三晋等的支持。
前285年,秦军越过魏、韩两国攻齐,打败了已成强弩之末的齐军,夺取了位于宋地北界的河东九城,不久后赵国也攻陷了齐国在黄河以西的据点灵丘,作为将来进军的基地。
前284年,秦、燕、三晋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齐湣王命伐宋的功臣触子为将。触子欲图利用济水天险和联军对峙,然后等待联军出现破绽再予以打击。
但是急于求胜的齐湣王却用恶言逼迫触子出战,触子不得不与联军交锋,临阵时又心生犹豫企图退兵,结果被五国联军趁势大败,触子从此不知其所。
齐湣王又命达子率齐军余部迎战,但由于齐湣王赏罚不明,士气低落的齐军再次被痛击。齐湣王此时才发现苏秦的间谍身份,遂将其车裂于临淄市中。
齐湣王辗转逃亡到五都之一的莒。楚国以助齐之名占领了淮北等大片土地,楚将淖齿甚至深入至莒,被齐湣王拜为相邦。不久,齐湣王被淖齿弑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齐湣王
⑦ 苏秦的故事张仪的故事
一、苏秦锥刺骨。典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游说秦王未果,资用匮乏,潦倒而归。“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于是苏秦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太公《阴符》,发愤攻读,“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年后学成,遂游说列国,合纵诸侯抗秦。另外,还有佩六国相印、嫂子前倨后恭等。
二、张仪被“辱”。张仪落魄时投靠苏秦,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苏秦在张仪离去后,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 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三、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四、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⑧ 有哪些关于苏秦的故事
悬梁刺股
苏秦早年师从有名的辩论家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希望靠自己的口才谋得一官半职。然而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最后穷困潦倒地回到了家里。他的家人甚至家里的仆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认为他想靠搬弄口舌谋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苏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要做出一番成就。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我们现在所知的悬梁刺股的成语就源于此。
合纵六国
这个故事是从智激张仪开始,张仪何人,是苏秦的师弟,并且富有才华。苏秦让张仪来投奔他,结果不但故意不理睬他,还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苏秦所在的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这时,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等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接着苏秦开始了游说六国的征程。其实游说的方式都大同小异,说先向各国的国君分析该国的地理情况和军事优势,劝说他们不宜妄自菲薄。同时揭露秦国的豺狼之心,绝对不会只满足于让各国纳贡。经过苏秦的游说,大大增强国君们的自信,使得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齐国遇刺
苏秦在燕国身居高位时,与燕文侯的夫人,也就是燕国的王太后发生了关系。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在被当时的燕易王知道后,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自己会因与王太后发生关系的事而被杀害,就向燕易王请愿前往齐国,自愿去齐国担当燕国的间谍。燕易王同意了苏秦的想法,于是,苏秦就以得罪了燕王的借口跑到了齐国做客卿。
在齐宣王去世后,新王继位后,众多齐国大夫想要跟苏秦争夺新王的宠信,于是就派人去刺杀苏秦,导致苏秦重伤而逃。之后在齐王抓不到凶手的情况下,苏秦建议以他在齐国谋乱的罪名将他在热闹的街市中执行车裂刑罚,为了获取奖赏,凶手会自己露面,这样就能抓到刺杀他的凶手。齐王采纳了苏秦的方法,果真抓到了刺客,并杀了他为苏秦报仇。
⑨ 苏秦的故事名字
悬梁刺股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前倨后恭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
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他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
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当此时的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
这即是“前倨后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见机行事的人.
⑩ 苏秦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秦是鬼谷子的高徒。毕业后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秦国,但是他当时提出内的称霸策略不合秦国国容情没被采用,后来又因为别的事情变得穷困潦倒回到家。看到他这样回来了,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学问、兵法,并细心揣摩天下大势、列国国情,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