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
① 关于读书的小故事十个
1、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书房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
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3、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4、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5、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② 《书的故事》主要内容
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从1996年起到2005年的十年中,计划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意图使整个文库能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
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
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
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
《书的故事》没有主人公。
(2)书的故事扩展阅读:
《书的故事》,是伊林编写,辽宁教育出版社在1997-3-1出版的图书。
宗旨: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作者:伊林,一八九五年生于圣彼得堡;正好是胡愈之的同时代人,伊林是三四十年代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解放前的旧中国,吸引过无数爱好科学的进步青年,下到解放初期 ,他的作品在新中国带是走红的。
③ 名人和书的故事
朱自清当衣买书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拼命买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时还说:“这股傻劲回味起来颇有意思。” 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衣还值点钱了。 这件大衣,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考虑。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④ 名人与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篇后一语]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他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⑤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我觉得:“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知识的宝库,使无知的人变的博学、多才;书就像忠实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默默给予你帮助和支持。”所以,我爱书,甚至爱书爱到痴迷的程度。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总会把我抱在她的腿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一篇一篇给我讲。我总会静静的坐着,津津有味的听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妈妈讲到精彩之处,我还会使劲的拍手,那一刻,妈妈总会欣慰的看看我……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他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象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书陪我渡过欢快的时光!书籍将成为我的终生朋友!刚写完这篇作文,写得有点多~望采纳
⑥ 作文范文:我和书的故事
书籍,于我来说,已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书是良师,更是益友。它会陪伴着你走过一生的时光,它会让你受益匪浅,成为那个最完美的自己。和一本书的故事?呵,太多太多,简直是数之不尽,几乎天天都在上演。但问起唯一能够令我感慨万千、记忆深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答案却仅有一个……
时光倒回四年前。那时的我不过二年级,却无比钟爱阅读,每个星期总有一整天的时间会泡在书店或图书馆里,不吃不喝看上十几个小时的事常常发生。几乎每次都要待到人家关门了才会不情愿地离去,站起来才发现自己的全身都麻木了。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省图书馆。小小年纪的我在少儿阅览室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寻找着,蓦然间,我发现了一本隐藏在众多厚书里的不起眼的书籍。也许是上天的故意安排,我竟然破天荒地把它取了出来。然后,我看见了两个字----“简·爱”。它没有华丽的封面,没有厚厚的书壳,书有一些陈旧,可以看得出上了些年头,是几十年前的那种纸质封面。内心有股力量促使着我翻开这本毫不出众的书籍。刚一打开,便有一股如今再也感受不到的油墨香味扑鼻而来。我深吸一口气,不禁感叹,真好闻!整本书的纸张全是油性纸,一摸,便知是本老书。
那时的我还浑然不知《简·爱》是本世界名著,直到许久以后张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它的时候,我才知道,突然十分自豪自己这么点大就认识了它。图书馆里的那本书,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愿望。找到一个角落坐下,我看起书来。起初我只是想要简单了解一下故事大概,因为才8岁的我实在对这类大孩子看的书提不起太大的兴趣。然而,没一会儿,我却发现,自己已经情不自禁地被这本书的内容、文字深深吸引。我很难想象那么小的我是如何使自己静下心来,阅读这本并不适合我去看的厚书,更无法想象,我竟然因为太期待后面的内容,所以在图书馆里待了一整天,将它啃完。犹记得当时在读书时,我的心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起伏不定。我第一次如此投入地看一本书,第一次会为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而感到悲伤,第一次在阅读时感到揪心,从而把眉毛皱得紧紧的……等我将整本书读完时,我才猛然发觉,偌大的阅览室里只剩我一人。虽说书我已看完,但我却一点也不满足,所以将它借回了家。
那段时间,是我最疯狂的一段日子。做事速度竟然加快了许多,每天回家后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反而是读《简·爱》。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我对它的爱已近乎疯狂。几乎每日我都要将整本书重温个两三遍,不厌其烦。可借阅的期限越来越近,最后,我万分不舍地将它归还给了图书馆,天知道我多么想要将它占为己有!那之后的日子,我也曾再次进入图书馆寻找它,但任凭我怎样努力,它也没有出现过。也求着妈妈给我再买一本《简·爱》,也找别人借过许多本,可我发现,它们始终没有我当年看过的那一版本深入人心。翻译不如它,内容不如它,再也找不回那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如今回忆起它,想起的不是什么自由与平等,这些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太过于深奥,一直停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永远都是简·爱的顽强和她与罗切斯特至死不渝的爱情。
这是我和《简·爱》之间的故事,它让我对书籍的喜爱更上一层楼。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爱它!这么多年,我却从未遗忘过这本带给我震撼的书籍。它已经铭记在了我的心中,永生不忘……我真的好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在一层布上了灰尘的书架上,再次遇见那个最初的你……
⑦ 我和书的故事,100字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我开始识字读书的时候,我根本不了解这些话。不相信书中会有那么多的好东西。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在书店给我买了一本《查理九世》,我特别喜欢看,渐渐的我喜欢上了看这本书,和这本书结下了不白之缘,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妈妈给我买的《查理九世》,每天放学我做完作业,就拿着这本书爱不释手,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也不知道,一直等她来我房间叫我从我手中抢下书,这时,我只好把书放在枕头下,跟妈妈一起去吃放,可是等我回来拿书看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查理九世》不见了,我想:我明明放在这里的呀!怎么会不见了呢?我又想:一定是我放在别的地方不记得了,于是我就去找,但是我找遍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没有,我很着急,每天都想着,终于,有一天我们见搞大扫除在床上旁的一条缝隙里找到了这本书,当时,我的心里特别特别的高兴。
⑧ 名人和书的故事
鲁迅“爱书”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净;他还学会了钉书、补书的本领,备有一套工具,如发现书有破损,便及时细心整理、修补,使之面貌一新。
凿 壁 偷 光
汉 朝 时 , 少 年 时 的 匡 衡 , 非 常 勤 奋 好 学 。
由 于 家 里 很 穷 , 所 以 他 白 天 必 须 干 许 多 活 , 挣 钱 糊 口 。 只 有 晚 上 , 他 才 能 坐 下 来 安 心 读 书 。 不 过 , 他 又 买 不 起 蜡 烛 , 天 一 黑 , 就 无 法 看 书 了 。 匡 衡 心 痛 这 浪 费 的 时 间 , 内 心 非 常 痛 苦 。
他 的 邻 居 家 里 很 富 有 , 一 到 晚 上 好 几 间 屋 子 都 点 起 蜡 烛 , 把 屋 子 照 得 通 亮 。 匡 衡 有 一 天 鼓 起 勇 气 , 对 邻 居 说 : “ 我 晚 上 想 读 书 , 可 买 不 起 蜡 烛 , 能 否 借 用 你 们 家 的 一 寸 之 地 呢 ? ” 邻 居 一 向 瞧 不 起 比 他 们 家 穷 的 人 , 就 恶 毒 地 挖 苦 说 : “ 既 然 穷 得 买 不 起 蜡 烛 , 还 读 什 么 书 呢 ! ” 匡 衡 听 后 非 常 气 愤 , 不 过 他 更 下 定 决 心 , 一 定 要 把 书 读 好 。
匡 衡 回 到 家 中 , 悄 悄 地 在 墙 上 凿 了 个 小 洞 , 邻 居 家 的 烛 光 就 从 这 洞 中 透 过 来 了 。 他 借 着 这 微 弱 的 光 线 , 如 饥 似 渴 地 读 起 书 来 , 渐 渐 地 把 家 中 的 书 全 都 读 完 了 。
匡 衡 读 完 这 些 书 , 深 感 自 己 所 掌 握 的 知 识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他 想 继 续 看 多 一 些 书 的 愿 望 更 加 迫 切 了 。
附 近 有 个 大 户 人 家 , 有 很 多 藏 书 。 一 天 , 匡 衡 卷 着 铺 盖 出 现 在 大 户 人 家 门 前 。 他 对 主 人 说 : “ 请 您 收 留 我 , 我 给 您 家 里 白 干 活 不 报 酬 。 只 是 让 我 阅 读 您 家 的 全 部 书 籍 就 可 以 了 。 ” 主 人 被 他 的 精 神 所 感 动 , 答 应 了 他 借 书 的 要 求 。
匡 衡 就 是 这 样 勤 奋 学 习 的 , 后 来 他 做 了 汉 元 帝 的 丞 相 , 成 为 西 汉 时 期 有 名 的 学 者 。
[ 篇 后 一 语]
这 篇 寓 言 写 了 匡 衡 少 年 时 读 书 的 两 件 事 , 一 件 是 凿 壁 偷 光 , 一 件 是 借 书 苦 读 。 他 赞 扬 了 匡 衡 勇 于 战 胜 艰 苦 的 条 件 , 勤 奋 的 读 书 的 精 神 ; 为 我 们 树 立 刻 苦 读 书 的 好 榜 样 。
⑨ 我与书的故事
篇一:我和书的故事
妈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爸爸教育我:”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觉的书籍是一块又一块的砖头,又大又重又难看,一点也不好。”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看《昆虫记》我打开书,走马观花的看着,一下子看看小花,轻轻地说:“小花,小草真漂亮啊!”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外面飞舞的蜻蜓和蝴蝶,心里便想着:看什么《昆虫记》,还不如抓昆虫……忽然听到脚步声:不好,妈妈回来了。我立刻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看起书来。妈妈问:“看到几页了?”“90页”“那里面讲了什么内容?”妈妈问。“嗯嗯……”我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被妈妈说了一顿。
还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她朋友家里玩。我看到一本名字叫《柳树间的风》的一本书,里面的青蛙真可爱,嘴张的老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的图画,那幅多彩的画面就像玩电脑游戏一样吸引着我,问:“阿姨这本书能借我看一下吗?”“可以”阿姨爽快地回答着。我急忙打开一页二页,像一匹饿狼,如饥似渴地读着。当我看到里面的水鼠和鼹鼠交成好朋友时,当它们笑的正欢时,我也情不自禁的笑出来,我的神态和心情完全由着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而变化。这时我便喜欢上了读书。我躺在阿姨的床上,一点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阿姨叫到:“吃饭了!”我听成了:吃书了。我想:我不是正在吃吗?当妈妈发现我在阿姨床上看书,立刻把我拉起来,去吃饭了。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如醉如痴的入迷了。
从此以后,我在书的王国里遨游的更欢了。我看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就像一叶小舟带我们驶向更远的知识海洋。
篇二:我和书的故事 宣之欣
小时候的我,不爱看书,只爱玩书。
妈妈曾给我买过“N”本书,有有趣的、有搞笑的、有历史的、有关于科学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可是,那时的我,美滋滋地接过书,然后优雅地翻开,撕下一页,慢慢地揉成一个纸团团,再像投篮一样,把“球”扔出,看着它在空中形成一个美丽的弧线,再随着“嘭”的一声,投入“篮框”。随后继续这样做,直到把一本书撕完。妈妈见了,也只能在一旁唉声叹气。不过,她并没有放弃。
不过,她并没有放弃。
在某天,妈妈和平日一样,给我买了3本书,供我玩,我呢,则和平时一样,接过书,撕下、揉、投,撕下、揉、投……不一会儿,一本书已经只剩下了“骨架”。本来还要撕下一本书,可我,腻了,我,不爱了,我,不想了,我,不再喜欢这样“过日子”。因为每次我撕书时撕得比剪刀剪得还整齐,我揉时,揉得即快又圆,可以比过汤圆。我扔,扔得越发美丽,弧线超漂亮。有时我还能变些小花样,扔得也是次次百发百中。好无聊,好无聊……
我开始尝试看书。
只看一段。
一段十分钟,被我看完了。
又一段,再一段,接着一段,一本书,就这样,被我看完了。接着,我又意有未尽地看完了别外一本。哇,发现书里的世界好有趣!!!“妈!我把书看完了。”我叫到。“啊哟哟,撒得越来越快了嘛!”妈妈苦笑道。“不,是被我看完了。”“啊,你,会看书了?”妈妈很惊讶也很兴奋。“是呀!”“好好好,妈妈这就再给你去买几本书来!”妈妈摇摇摆摆地边走边说。兴奋的像只鸭子。
我虽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高兴,不过,我知道,现在的我,爱上它了――书。
书,真得好有趣呀!
篇三:我和书的故事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对神奇的书也有巨大的依赖性。
有一天,周末我做完作业,很无聊。随手从书架上扯出一本书《猫武士2—寒冰烈火》。开始我只是漫不经心地看着,渐渐地,我被书中精彩的人物冒险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像一头饿虎,贪婪地读着。像小草吸收阳光一样吮吸着书中的知识。我一字一字地读着;一句一句地赏着;一页一页地品味着……我如此如醉地看着,忘了时间,忘了身边的一切。我感觉我好像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去冒险。忽然,身旁的猫拍了我一下……
“清心,去休息一下吧!”妈妈站在我的身旁,手搭在我的肩上。我极不情愿的把书放回书架,走到阳台边。我心里一直想着书本里的故事,着迷似的盯着书架。书架上的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再也忍不住了。背着妈妈,偷偷地跑进书房。看到书本,我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迫不及待抽出一本书,像捧着一个珍宝一样。坐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开始读起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门被人打开,一声巨吼在我耳边响起:“刘清心!你怎么搞的?”我下了一跳,原来是我看得太久了。
我接受了老妈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可骂完以后,我又开心地继续看书了。
看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