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的故事
『壹』 郎朗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读后感
今年暑假外出旅游,为了打发旅途中的寂寞,我把妹妹推荐我的郎朗的《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带上了。没想到,这本书我竟读了三遍。
虽然我身上艺术细胞有限,无法对书中的某些内容感兴趣,对于郎朗来说激动的那些协奏、那些篇章,我一概不感兴趣。我看郎朗的书不为音乐,为的是好奇,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有出息呢!
郎朗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中国的名牌”,“中国的莫扎特”等荣誉称号,是一位“世界公民”,这是学音乐的人都了解的。他是无数学琴的人的偶像和榜样,也是无数人学琴的动力。
还不到两岁的他,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大玩具”—— 一架钢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艰苦的学琴路。肩负着父母的期望,郎朗的童年缺少了欢乐,比之别的孩子,只能算是拥有半个童年。
在他爸爸魔鬼似的训练下,他有强烈的比赛欲望,在太原市的比赛中,获得第七名的他非常不满意,经常拿那个奖品——金丝熊玩具出气,训练也更加刻苦。
他的恩师朱老师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教育他摆正了心态。郎朗很喜欢跟朱教授学琴,朱教授说郎朗非常有天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每当遇到挫折,朱教授都会不挺地鼓励他,教育他要克服失望的情绪,然后重整旗鼓,再奋力出击。可以说,郎朗对这位恩师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郎朗能成为一名国际著名钢琴家,他的天赋、勤奋和他爸爸是分不开的。
他拥有天赋,再加之他的勤奋,使他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他每天练琴少则7个小时,多时达12小时,而且一天都不间断,这又跟他老爸联系在一起了。都是那个恶魔老爸高压下逼出了天才郎朗。
郎朗的幼儿园读完后,他爸爸希望郎朗考上音乐学院,好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家。自己辞掉工作,带着郎朗到北京去参加各个钢琴比赛,还为郎朗找了一位很严厉的女教授。这位女教授却不愿收郎朗为学生,说郎朗没有天分。他爸爸非常生气,每天逼迫郎朗弹琴,更加严厉地对待他,甚至疯狂地让他跳楼甚至吃药,让郎朗憎恨他好一段时间。
不过,郎朗在北京赢得了很多比赛。在半年之后,郎朗终于考入了音乐学院。
父亲对他说:“光在国内比赛是不够的,要在国外赢得外国人的赞赏,那才叫厉害!”于是,他爸爸带他离开音乐学院,自费去德国比赛,结果赢得第一名;后又代表中国去日本比赛,也赢得了第一名。再后来到美国演出学习,一待就是四年,在那里他遇到了好几位优秀的老师,刻苦努力,终于功成名就。然后在各国巡回演出,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
我想,他的成功是很多人无法模仿的。但是,从那些教育他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那就是,一定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多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那位朱老师似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还有美国的那几位老师,都值得我们学习,做孩子的朋友。不要像那位“爱发脾气的教授”,让孩子望而却步。
『贰』 钢琴家朗朗的生平事迹(简介)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
1997年12月,郎朗与IMG经纪公司签约,开启了职业演出生涯。
1999年8月,参加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作为替补登台演奏。
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
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
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
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
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
2008年,获得美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艺术荣誉奖”。
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2011年,举行了“弗朗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音乐会”。
2013年,参加维也纳音乐厅100周年音乐季,并应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
2015年,凭借专辑《莫扎特》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大奖颁奖典礼”年度器乐演奏家大奖(钢琴类)。
2016年,推出首张个人跨界专辑《纽约狂想曲》。
2017年8月27日,获得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音乐视频杰出贡献奖。
2019年,获得“法国胜利大奖”,成为首位中国获奖者。
(2)郎朗的故事扩展阅读:
郎朗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周秀兰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跟父子俩“分居”两地,独自“留守”沈阳,为郎朗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此外,父亲郎国任为了让郎朗练琴不分心,甚至不让母子相见,更有郎国任在极端失望与迷茫时对郎朗的暴烈。
郎朗与比其年小12岁的吉娜·爱丽丝(GinaAlice)相识于德国柏林,作为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2019年6月2日,郎朗晒出九张婚纱照,宣布已与德韩混血女钢琴演奏者吉娜·爱丽丝结婚,并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
『叁』 关于朗朗的故事的的感悟100字
这本书主要讲了朗朗刻苦练习钢琴时的种种挫折.,朗朗在父亲的陪同下,一步步艰难的行走,从来没有再放弃过,就这样,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之路.
有志者,事竟成.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我想起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同学们,让我们勇敢的面对困难吧,让我们去挑战困难吧!把困难压在自己脚下,一步步坚定不移的走向成功的道路吧!
『肆』 郎朗的名人故事50字
。。。。。。。。。。。。。。
『伍』 钢琴家的励志故事500字
郎朗至今还记得去太原参加“全国首届少儿钢琴比赛”的情景,当时只有7岁的他,已经获得了沈阳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尽管郎朗已能弹到车尔尼740,但那次比赛规定只能弹299,于是他弹了卡巴列夫斯基和《红星闪闪》。在父亲郎国任眼里,除了裤子背带从儿子肩头滑脱下来影响了演奏效果,音乐整体还是非常出色的,他觉得郎朗可以进入前六名,甚至能进前三。
任何评奖的绝对公平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会受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制约。在宣布比赛成绩的时候,郎朗拿着一枝圆珠笔在腿上不断地写着自己的名字。但前六名宣布完了,还是没有郎朗,直到宣布优秀奖的时候,主持人才报出郎朗的名字。愣头愣脑的郎朗直冲主席台,边跑边喊:“太不公平了!凭什么?我不要优秀奖!我不要!”郎国任去找评委们说理,尽管评委们也承认郎朗的才气,但也只表示了一下惋惜。当别的孩子把奖品——一只金丝毛小狗递给郎朗时,他抓过来就狠狠摔在地上。郎国任没有表态,而是把这只玩具狗带回家放在郎朗的钢琴上,他要让儿子别那么轻易忘记太原的委屈。
9岁,父亲强逼“跳楼”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原来是沈阳的治安特警,为了能让儿子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求学,他辞去了工作。9岁时,一直带郎朗学琴的北京老师突然对他说:“我教不了你,你还是换个老师吧,别耽误你。”郎国任着急上火,他觉得是郎朗不争气才会被老师拒之门外。一天,郎朗因为参加学校合唱团排练而晚回家两个小时,这把郎国任心里的“火药桶”点着了。
郎朗刚进门,父亲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揍了他一顿。郎朗说,那天父亲还用大皮鞋打他,皮鞋后跟的铁钉子都把自己的脑袋打破了。郎国任打累了,就拿出一包药丢到儿子面前,恶狠狠地说:“你还有什么脸呆在北京,现在我给你摆出三条路,一条是去死,吃药;另一条是跳楼;第三条是回沈阳。”郎朗自然死也不愿回沈阳,郎国任说:“那好,你就选择死吧,要么跳楼,要么吃药。”郎朗不敢想象从11层楼的阳台往下跳的情景,于是绝望地拿起了药片。但他一想到妈妈和自己经历的种种辛酸,又立刻委屈起来:“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他好不容易才平复了父亲的怒火,从死亡的边缘逃了回来。
『陆』 朗朗刻苦练琴的故事200字
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
13岁,郎朗和辞去公职的父亲郎国任租住在北京白纸坊一座条件简陋的二层筒子楼里,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父子俩挤在一居室里,除了一套好一点儿的音响和一台必备的星海牌钢琴之外,连电视机也没有。这是父子俩刻意营造出的紧张、充实的奋斗环境。郎朗每天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上午到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在教师赵屏国的指导下练琴。上完一天的课,郎朗和所有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揣着公共汽车月票往家赶。到家后,郎朗要在钢琴上继续练琴。
『柒』 著名钢琴家“朗朗”的简介和他成长的故事
郎朗,被誉为“第一国际钢琴巨星”,美国《纽约时报》称他为“当今古典星球最受追捧的艺术家,全世界观众的最爱”;法国《星期天日报》称他为“中国的莫扎特”;英国《泰晤士报》称他为“郎朗的旋风,历史地创举”;德国《世界报》称他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华尔街日报》发出感叹:“如果郎朗是一支股票,我借钱也要买。”美国NBC电视台称他为“世界超级巨星”,德国国家电视台称他为“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钢琴家”;韩国KBS电视台称他为“中国诞生出的世界第一钢琴家”;日本朝日电视台称他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钢琴家”,他被誉为“中国的名片”、“中国腾飞的符号”、“世界的郎朗,华人的骄傲”、“钢琴超人”、“钢琴魔法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正如2008年8月8日,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郎朗以一曲《星光》擦亮了全球四十亿观众的目光,郎朗本身也成为一道辉映东方和西方的灿烂星光,他正以今世罕见的音乐才华、热情奔放的阳光性格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世界各地被广为传扬。 迄今为止,在许多重要的场合或历史的时刻,都会荡漾起郎朗的琴声!除了奥运开幕,2007年6月30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上,郎朗作为“国宝级”钢琴家演奏了激情澎湃“黄河”协奏曲。同年10月2日,郎朗和父亲郎国任先生在特奥会开幕式上演奏《赛马》,别开生面,场面热烈而温馨,令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在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天安门庆典晚会上,郎朗激情演奏一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在10月13日世界最大规模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开幕音乐会上,郎朗又把钢琴协奏曲《黄河》带上了国际舞台,他被称为了“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新一代代言人”。10月23日,郎朗应邀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日”中为和平而奏”。12月10日,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和次日的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上,郎朗数度上台为世界和平献上最优美的琴声。2010年1月,在波兰举办的“纪念肖邦诞辰二百周年音乐年”开幕式上,郎朗作为全世界唯一被邀请的钢琴家演奏了肖邦的经典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受到波兰总统的亲切接见,波兰第一大报《波兰共和国报》在头版发表评论,称他为“一个长着中国眼睛的肖邦”。同月,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为郎朗颁发了“水晶大奖”,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亲临现场祝贺,并称赞郎朗为“爱心大使”。同年4月30日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郎朗作为“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演奏了一首辉煌壮丽的《江河情缘》,再次星光璀璨,7月2日郎朗又敲响了纽约纳斯达克开市的钟声,并当场演讲,宣传世博,紧接着在纽约中央公园举行的音乐会上以《蓝色狂想曲》,为中国喝彩。本年度,他又成为了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形象大使”。同年6月12日,郎朗在门德尔松的故乡莱比锡获得了门德尔松艺术成就大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他是第一位在香港“红馆”和台北“小巨蛋”举行独奏音乐会的古典音乐家,并创下万人票房的纪录。他的演奏会长期在世界各地的票房雄踞第一。从2001到2010年,郎朗平均每年世界巡演约120场到140场,并在所有的重要音乐厅、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上演奏,征服了世界古典乐坛。2001年4月,郎朗纽约卡内基音乐大厅首演,门票一扫而空。2006年6月24日,郎朗再次在卡内基音乐大厅举办独奏音乐会,主办方甚至不得不发售几十年没有过的舞台加座票。这场演出堪称世界钢琴演奏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多年来,与郎朗合作过的著名指挥家有:巴伦伯依姆、祖宾?梅塔、西蒙?拉托、马泽尔、穆蒂、詹姆斯?莱文、艾森巴赫、小泽征尔、木斯特、萨瓦利什、捷米尔卡诺夫、克林?戴维斯、迪图瓦、托马斯、贾维、捷吉耶夫、杨松斯、余隆等。
可以说,那时候学钢琴的大部分人,带着虚荣心和攀比心,以及一份含糊不清的望子成龙梦。相比较起来,八十年代兴起的那股钢琴热可能更纯粹一点,带着改开之后对西方世界的好奇。
郎朗的爷爷是音乐教师,后来因历史原因转职成工人。他爸郎国任一直立志成为二胡演奏家,但因为**而耽误了入学年龄,后来再考沈阳音乐学院,虽然前两轮都考了第一,但因为虚报年龄最终被淘汰。可以说,他爸心里一直是不服的。
诸位逼孩子学琴的家长,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曾把音乐当成理想过吗?
后来郎朗出生,不到一岁就能哼出调,最爱哼《大海啊我的故乡》,然后两岁半的时候,看完猫和老鼠,自己跑到钢琴上把刚才的主旋律弹出来了。这两件事,才是真正让郎国任意识到儿子有比自己更出色的音乐天分,下定决心让郎朗学琴,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实现出来。
郎朗一开始由郎国任教钢琴,直到郎国任觉得该找个老师了。这时候有人推荐了朱雅芬教授。
那个年代,**打击面太广了。朱老师原本在上海,家境良好,从小由讲英语的修女带大,后来知识分子下乡,来到沈阳农村,干了八年农活,没碰过钢琴,连聊都不能聊,聊起巴赫,那你就是小资产阶级份子,腐朽!
看朱雅芬老师因为郎朗接受外媒采访,气质和善,英语说得比我这个大学毕业的好多了。她说她立即就察觉出了郎朗的天分,别的孩子弹钢琴,会紧张地看着她,等她评价,而郎朗则是表演,似乎只是想给她看。
郎朗自己也喜欢朱老师,他说,一个大人若是喜欢一个孩子,这孩子立马能感觉的到。朱老师当时夸我身上的衣服好看,我特别开心,因为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件制服。
然后朱老师回忆起一件往事(不是自传里看到的,似乎是哪个纪录片),她当时和丈夫以及婆婆住在一起,郎朗每次来练琴,和她打完招呼,会去他婆婆的屋里敲个门鞠个躬说声打扰了,再回来练琴。朱老师也因此觉得郎朗更值得一教。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还有关于这个的书,你可以去网上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