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每卷故事
❶ 读《伊利亚特》第19卷和第24卷之后概述一下第19卷的主要内容。
其时,黎明从俄开阿诺斯河升起,穿着金红色的衫袍,把晨光遍洒给神和凡人。晓色中,塞提丝携着赫法伊斯托斯的礼物,来到海船边,发现心爱的儿子躺在帕特罗克洛斯的怀里,嘶声喊叫,身边站着众多的伙伴,洒泪哀悼。她,闪光的女神,穿过人群,握着儿子的手,出声呼唤,说道:“我的儿,现在,我们必须让他躺在这里,尽管大家都很伤心——死人不会复活,神的意志已经永远把他放倒。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赫法伊斯托斯的礼物,光荣的铠甲,闪着如此绚丽的光芒,凡人的肩上,可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荣耀。”
言罢,女神把甲械放在阿基琉斯脚边,铿锵碰响,璀璨辉煌。慕耳弥冬人全都惊恐万状,谁也不敢正视,吓得惶惶退缩,只有阿基琉斯例外——当他凝目地上的甲械,心中腾起更为炽烈的狂暴;睑盖下,双眼炯炯生光,像燃烧的火球。他激奋异常,双手拿着赫法伊斯托斯赠予的光灿灿的礼物。看着铸工精致的甲械,阿基琉斯心里高兴,对母亲说道,用长了翅膀的话语:“母亲,这套甲械确实漂亮,不愧是神工的手艺,凡人中谁有这个本领?现在,我将披甲赴战,只是放心不下墨诺伊提俄斯骁勇的儿郎,担心在我出战期间,飞蝇会钻人铜枪开出的口子,生虫孵蛆,烂毁遗体——由于生命已经泯灭——整个肉身将被糜损殆尽!
❷ 伊利亚特的故事主要讲什么
《伊利亚特》(Ι∧ΙΑ∑,Iliad, 又译《伊利昂记》) ,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所作的叙事诗史诗。《伊利亚特》的原意是“伊利亚特的故事”,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当时的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亚特”。所以“伊利亚特”不是人名。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的英雄史诗。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亚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悔恨已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亚老王以重金赎还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结束。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了部落集体所要求的优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英勇善战,每次上阵都使敌人望风披靡。他珍爱友谊,一听到好友阵亡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奔向战场为友复仇。他对老人也有同情之心,允诺白发苍苍的特洛亚老王归还赫克托耳尸体的请求。可是他又傲慢任性,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暴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拴上战车绕城三圈。与之相比,特洛亚统帅赫克托耳则是一个更加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壮色彩。
《伊利亚特》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它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形成严谨的整体。史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例如书中写到阿喀琉斯退出战斗,赫克托耳打得希腊军队四处奔逃,史诗用了这样的比喻:“好象一只野蛮的狮子攻进牛群,吃了一头而吓得其余的纷纷逃窜。”史诗节奏强烈,语调昂扬,既适于表现重大事件,又便于口头吟诵。《伊利亚特》高超的艺术手法常为后人所称道。
❸ 伊利亚特的故事
伊里亚特(Ι∧ΙΑ∑,Iliad, 又译《伊利昂记》) 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 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伊利亚特》共二十四卷(系后人所分),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99行不等。史诗《伊利亚特》虽然取材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却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亚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就结束了。引起这场战争的金苹果的神话,在它描写海伦和帕里斯时有所提及,木马计和特洛亚的陷落,则见于《奥德修纪》中奥德修对往事的回忆。《伊里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忿怒是我的主题”。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忿怒的表现。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日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忿怒之下拒绝参战。在希腊联军中,只有阿喀琉斯才是赫克托耳的对手,因此他拒绝参战就必然引起希腊联军的失利。希腊联军在此情况下抵御不了特洛亚军队的反攻,只好退而固守海滨的战船,在那里构筑了防守性的壁垒。阿伽门农这时后悔自己对阿喀琉斯不公,只好派奥德修和另一位希腊将领去向他求和。可是他忿怒未消,坚决不答应回到战争。阿喀琉斯只是在特洛亚军队已经突破希腊联军的壁垒纵火焚烧他们的战船的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把他的盔甲和战马借给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让帕特洛克罗斯前去应敌。帕特洛克罗斯虽然击退了特洛亚军队的攻击,但终为赫克托耳所杀,因此阿喀琉斯借给他的盔甲也丢掉了,这盔甲原是他的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战友之死与盔甲被丢引起阿喀琉斯的第二次忿怒,而使他与阿伽门农和解,并且在他母亲请匠神给他制造了一副新盔甲之后,重新回到战争,最后杀死了赫克托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❹ 《伊利亚特》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此书与英雄人物赫拉克勒斯存在着什么关系
为争夺绝世美女海伦而引发的战争!其中希腊神话中的神话人物都有参战!高潮部分是特洛伊木马屠城这一部分!了解故事我建议你去看下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你应该能找到答案!我用手机打字!很不方便!见谅!
❺ 《伊利亚特》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共二十四卷(系后人所分),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99行不等。史诗《伊利亚特》虽然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却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尔的葬礼就结束了。引起这场战争是金苹果的神话,在它描写海伦和帕里斯时有所提及,木马计和特洛伊的陷落,则见于《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对往事的回忆。
《伊利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愤怒的表现。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太阳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愤怒之下拒绝参战。
在希腊联军中,只有阿喀琉斯才是赫克托尔的对手,因此他拒绝参战就必然引起希腊联军的失利。希腊联军在此情况下抵御不了特洛伊军队的反攻,只好退而固守海滨的战船,在那里构筑了防守性的壁垒。阿伽门农这时后悔自己对阿喀琉斯不公,只好派奥德修斯和另一位希腊将领去向他求和。可是他愤怒未消,坚决不答应回到战争。阿喀琉斯只是在特洛伊军队已经突破希腊联军的壁垒纵火焚烧他们的战船的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把他的盔甲和战马借给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让帕特洛克罗斯前去应敌。帕特洛克罗斯虽然击退了特洛伊军队的攻击,但终为赫克托尔所杀,因此阿喀琉斯借给他的盔甲也丢掉了,这盔甲原是他的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战友之死与盔甲被丢引起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而使他与阿伽门农和解,并且在他母亲请匠神给他制造了一副新盔甲之后,重新回到战争,最后杀死了赫克托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进行报复,他肆意辱虐赫克托耳的尸体。特洛伊老王,赫克托耳的父亲跪在阿喀琉斯面前再三哀求,赎回了儿子的尸体,全体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史诗自此结束。
❻ 伊利亚特故事情节简介
《伊利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特别是“阿喀琉斯(Achilles,古希腊传说中勇士)的力量”。史诗以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Agamemnon)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尔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只是更宏大的叙事诗传统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许多不同长度不同作者的叙事诗作,只不过只有一些片段流传下来。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伊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
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伊大将赫克托尔杀死。阿喀琉斯悔恨已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尔。特洛伊老国王夜入阿喀琉斯大帐要回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尔的葬礼中结束。
(6)伊利亚特每卷故事扩展阅读
荷马既不是古希腊惟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史诗诗人。《伊利亚特》基本上取用古老的伊奥尼亚方言,同时亦包容大量的埃俄利斯方言的用语、变格和其他语法特征,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慕凯奈时代。
此外,阿耳卡底亚一塞浦路斯方言也在《伊利亚特》中留下了它的印迹。很明显,关于特洛伊战争的史诗起源于古远的年代,(可能)以不太长的故事形式流传于宫廷、军营和民间。
荷马的功绩,不在于首创描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或史诗,而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苔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不朽的诗篇。Ilaias,即《伊利亚特》,意为“关于伊利昂的故事”或“伊利昂诗记”(伊利昂是特洛伊的别称),作为诗名,最早见之于希罗多德的著作。
❼ 伊利亚特的内容梗概
共二十四卷(系后人所分),15,693行,各卷的长度从429到999行不等。史诗《伊利亚特》虽然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却从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九年零十个月后的一场内讧写起,并且写到赫克托尔的葬礼就结束了。引起这场战争是金苹果的神话,在它描写海伦和帕里斯时有所提及,木马计和特洛伊的陷落,则见于《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对往事的回忆。
《伊利亚特》的头一句是“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性烈如火,他有两次愤怒的表现。史诗写道,战争已经打了九年零十个月,还是胜负难测,这时希腊联军因瘟疫发生内讧。瘟疫是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拒绝归还一个女俘所引起的,因为这个女俘是太阳神阿波罗祭司的女儿,阿波罗的祭司请求阿伽门农归还他的女儿受到拒绝,就祈求阿波罗惩罚希腊联军。这场瘟疫蔓延下去就会使希腊联军不可收拾,因此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门农把这个女俘归还,免得瘟疫继续蔓延。阿伽门农在很不情愿的情况下归还了这个女俘,却不公正地夺走了原来分配给阿喀琉斯的另一个女俘,作为他自己损失的补偿,阿喀琉斯在愤怒之下拒绝参战。
在希腊联军中,只有阿喀琉斯才是赫克托尔的对手,因此他拒绝参战就必然引起希腊联军的失利。希腊联军在此情况下抵御不了特洛伊军队的反攻,只好退而固守海滨的战船,在那里构筑了防守性的壁垒。阿伽门农这时后悔自己对阿喀琉斯不公,只好派奥德修斯和另一位希腊将领去向他求和。可是他愤怒未消,坚决不答应回到战争。阿喀琉斯只是在特洛伊军队已经突破希腊联军的壁垒纵火焚烧他们的战船的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把他的盔甲和战马借给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让帕特洛克罗斯前去应敌。帕特洛克罗斯虽然击退了特洛伊军队的攻击,但终为赫克托尔所杀,因此阿喀琉斯借给他的盔甲也丢掉了,这盔甲原是他的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战友之死与盔甲被丢引起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而使他与阿伽门农和解,并且在他母亲请匠神给他制造了一副新盔甲之后,重新回到战争,最后杀死了赫克托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进行报复,他肆意辱虐赫克托耳的尸体。特洛伊老王,赫克托耳的父亲跪在阿喀琉斯面前再三哀求,赎回了儿子的尸体,全体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史诗自此结束。
❽ 伊利亚特的故事主要讲什么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的英雄史诗。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亚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悔恨已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亚老王以重金赎还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结束。
《伊利亚特》(Ι∧ΙΑ∑,Iliad, 又译《伊利昂记》) ,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所作的叙事诗史诗。《伊利亚特》的原意是“伊利亚特的故事”,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当时的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亚特”。所以“伊利亚特”不是人名。
《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伊利亚特》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既集中了部落集体所要求的优良品德,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征。阿喀琉斯英勇善战,每次上阵都使敌人望风披靡。他珍爱友谊,一听到好友阵亡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奔向战场为友复仇。他对老人也有同情之心,允诺白发苍苍的特洛亚老王归还赫克托耳尸体的请求。可是他又傲慢任性,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暴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拴上战车绕城三圈。与之相比,特洛亚统帅赫克托耳则是一个更加完美的古代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他敬重父母,挚爱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感人的悲壮色彩。
《伊利亚特》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它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形成严谨的整体。史诗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例如书中写到阿喀琉斯退出战斗,赫克托耳打得希腊军队四处奔逃,史诗用了这样的比喻:“好象一只野蛮的狮子攻进牛群,吃了一头而吓得其余的纷纷逃窜。”史诗节奏强烈,语调昂扬,既适于表现重大事件,又便于口头吟诵。《伊利亚特》高超的艺术手法常为后人所称道。
❾ 《伊利亚特》描写了哪些故事
《伊利亚特》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述了战争第10年中一个阶段(51天)所发生的事件。《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史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9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由于受到阿伽门农的凌辱,女奴被其强占而勃然大怒,当众宣誓退出战争,希腊联军连连失利,阿伽门农不得不派代表恳求阿喀琉斯参战,但他不为所动。第二部分为10~18卷,描写了希腊联军又遭败绩,情况危急,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铠甲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决战,但不幸阵亡。阿喀琉斯因好友被杀,悲痛万分,决心参战报仇。第三部分为19~24卷,主要描写了阿喀琉斯重返战场,所向披靡,决斗中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只身入敌营,哀求阿喀琉斯,用重金赎回王子尸体安葬。
❿ 伊利亚特主要描述了哪些事件
《伊利亚特》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述了战争第10年中一个阶段(51天)所发生的事件。《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史诗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9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由于受到阿伽门农的凌辱,女奴被其强占而勃然大怒,当众宣誓退出战争,希腊联军连连失利,阿伽门农不得不派代表恳求阿喀琉斯参战,但他不为所动。第二部分为10~18卷,描写了希腊联军又遭败绩,情况危急,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铠甲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决战,但不幸阵亡。阿喀琉斯因好友被杀,悲痛万分,决心参战报仇。第三部分为19~24卷,主要描写了阿喀琉斯重返战场,所向披靡,决斗中杀死赫克托耳。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只身入敌营,哀求阿喀琉斯,用重金赎回王子尸体安葬。《伊利亚特》的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其主题描写约占全诗篇幅的三分之一,其余都是穿插以战斗、竞技、葬礼或其他场面。透过各种人物的对话,人们可以感觉到特洛伊战争的全部进程,这是《伊利亚特》全诗结构上的重大特点。从《伊利亚特》可以看到,许多神已经不是万能的了。战神和阿波罗都是可以被打败的;宙斯昏庸自大,实际上毫无主见;由于宙斯的放纵,赫拉非常无礼猖狂,她甚至和雅典娜勾结,企图用锁链将宙斯拘禁起来,夺取他的权力。显然,这些观念与最原始的神话是不同的。诗中人和神的搏斗表现了对人类力量的信念。同时《伊利亚特》的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如阿伽门农野心勃勃,阿喀琉斯固执、粗暴、自私,等等。但是,所有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又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氏族社会末期的尚武精神和骁勇气概。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发生的特洛伊战争,是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伊利亚特》中,无论是阿卡亚人或特洛伊人,他们勇敢作战,都被看作是光荣而豪迈的事业。因此,英雄们的个性往往是静止的、不变的。史诗既歌颂阿卡亚人,也歌颂特洛伊人,歌颂氏族社会末期的英雄主义,这就是《伊利亚特》的基本格调。
正在倾听的荷马《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奥德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尤其表现了古希腊人新的精神面貌:相信人的力量能够战胜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