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
A.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急需,五百字左右)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对历史知识稍有兴趣的人都能真切地体会,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 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率领大军“破釜沉舟”东渡台湾海峡,完成了驱逐荷夷、光复祖国宝岛的壮举。他用短短的38年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他用全部的忠诚和激情,为人间树立了一股浩然正气,他用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战例,丰富了中华军事文化的宝库,他的辉煌功业和人格魅力光彩夺目,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读着郑成功的事迹,感受着他那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突然感到原来爱国是一种多么高尚而又平凡的情感,它可以在每个人、每一刻、每件事当中充分地体现。
爱国的前提来自于有超群的本领和技术。郑成功就是哪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家……由于他有着超强的能力,他才能在短短10个月里,收复那被荷军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在攻打台湾城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把它一一都克服了。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所谓“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确实有很多的爱国志士,就说一代名将岳飞吧!从小就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字样,为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又说中国的开国功臣周恩来总理,从读书时就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志士多各朝各代的奸臣、奸雄也不少。像与岳飞同时期的奸臣秦桧,祸国殃民,还害死了岳飞,遭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还有一代奸雄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不帮助共产党一致对付小日本,反而与自家人窝里反。被打败后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导致了现在的中国无法使领土完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南宋时期的民主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说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现代人都不屑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都本着“事不关己,己不为人”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认真赚钱,只要有钱了,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却不知,如果国家不安定,天天与别国械斗,今天被别国的原子弹打掉了大片地区,明天又要用氢弹去打别国,然后后天又被打……这样反反复复地打来打去,个人能有安宁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
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B.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150字左右!主要说事例)
1
男儿立志出乡关
报效国家那肯还
埋骨岂需桑梓地
人生到处有青山
2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55年,
像一专个婴属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57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C.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小故事
关天培
关天培(~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D.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为国争光的故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E.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小故事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F.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
身残志坚 报效祖国——李鹏事迹
李鹏,一个自幼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经过血与泪、灵与肉、生与死的磨炼,历经九死一生炼狱般的痛苦煎熬,最终以超常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一步一个脚印从开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意外触电 失去双臂
1994年6月30日,生长在开远的李鹏刚满8岁,正值学校放暑假,平时就好动、调皮和贪玩的他为了走捷径,翻爬父亲单位的围墙出去找同学玩,一不小心碰到围墙处的变压器高压电线,被当场击落在地,父亲单位的同事将他送到铁路医院,由于双臂肌肉被烧焦、坏死,为挽救生命,医生不得不将他的双臂截肢。
惨痛的教训使他懂得了做人要老实,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毅力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凭借超人毅力 学会自理
出院后,李鹏慢慢恢复了健康,但是生活却不能自理,整天伤心落泪。为了生存他必须自强,必须进行自理训练,必须把脚当成手来用,除读书、跑步以外就训练脚的功能,提高自理生存能力的欲望激励着他。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开始训练双脚,用两个面盆,一个装衣扣,另一个装串好的扣子,坚持用脚指头串纽扣。起初,他练习时额角上冒着汗,小腿肌肉痉挛,脚指头麻木不灵活,经过长时间刻苦的磨炼,奇迹终于出现了,脚终于能将纽扣串起来了。在父母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磨炼,他终于可以用脚吃饭、写字,穿裤,生活能够自理了,他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与游泳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1994年9月,在失去双臂3个月之后,他看到在铁路上工作的张清林叔叔,虽然失去了一只脚却在远南运动会上取得3金1银2铜的游泳成绩的事迹。他的心被震动了,决心以张叔叔为榜样,勇敢坚强地生活下去,通过不懈地拼搏攀越,开创自己的天地。起初他以跑步来锻炼身体,每天跑5至10公里,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体质得到了不断增强。
1998年的一天,母亲领着刚满12岁的他到市残联办理《残疾人证》,恰逢市残联邀请省残疾人体协的田径和游泳教练到开远选拔新苗。市残联的同志向省残疾人体协推荐了他,杨教练看了看他,摸摸这、摸摸那,又询问了一下李鹏的基本情况。不久,省残疾人体协发来通知,要他去参加新苗培训。到了游泳训练基地,望着碧蓝的池水,他沉寂了两年多的心,像平静的湖水里投进了石头,泛起阵阵涟漪,一阵冲动,他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人,猛地一头扎入水中,这是他失去双臂后第一次游泳,没有双臂,也没经过训练,脚不听使唤,只能大口大口地喝水,差点被淹死。待其他人将他救上来时,他已经喝了鼓鼓的一肚子水,但他的毅力使基地领导决定将他留在华宁游泳基地进行游泳新苗培训。
刻苦训练 勇攀事业高锋
游泳训练要比自理能力训练更难更苦。首先要使脚像手一样灵活自如地发挥功能,一点一点往前游去。不在水里时就在室内训练硬功,人要跪着将脚膝盖垫高,踝关节也得垫得高高的,上身要挺直,臀部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然后左、右两肩各坐一人,强制性地往下压,有时他练得耳鸣目眩,坐在他身上的人看着他脸色苍白,嘴唇青紫,呼吸艰难,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都心疼地说:“少练一会儿吧。”可他总是咬着牙,继续坚持,数着时间。他想,多坚持一分钟,就能提高一分的游泳技能,所以他的练习往往都超过规定的时间,练习一结束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不能动弹。游泳比赛一靠技术,二靠体质。为了提高换气能力,他每天做仰卧起坐锻炼腹肌,在前胸压放十公斤重的沙袋,通过这种锻炼来增大肺扩量。这种锻炼是十分辛苦的,练着练着有时头脑像要胀破似的嗡嗡作响,全身酸痛、麻木,人感觉昏昏沉沉的,但经过刻苦锻炼,他的肺活量和呼吸肌的能力以及肺组织的弹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训练,他不仅学会了游泳,而且在游泳方面展示出了自己的潜能。1999年9月,他参加开远市第三届残运会获得3个第一名,11月在云南省第三届残运会中又夺得3个第一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李鹏明白自己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今后的路还很长,新的挑战正在等待着他,他要争取在有限的运动生涯中创造无限的辉煌,为祖国、为人民争取荣誉,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目标。2000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残运会上夺得100米蝶泳、100米混合泳接力赛2枚金牌,200米混合泳、50米蝶泳2枚银牌;2000年10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11届残奥会上夺得4×50米混合泳接力赛铜牌,50米蝶泳第4名,200米混合泳第6名;2001年7月在昆明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50米蝶泳、100米蛙泳、200米混合泳3枚金牌;2002年5月在昆明举行的省第七届残运会上夺得S6级100米仰泳,100米、200米、4×50米自由泳、蛙泳,SM6级200米混合泳、4×50米混合泳6枚金牌;2002年6月在湖北武汉市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S6级50米蝶泳金牌、200米混合泳银牌;2002年10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八届远东及南太平洋运动会上夺得S6级200米混合泳、50米蝶泳、20分4×50米混合泳接力赛3枚金牌,SB7级100米蛙泳银牌.2003年9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上夺得S6级50蝶泳、100米蝶泳,SB7级200米蛙泳3枚金牌;2004年9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十二届残奥会上夺得S6级50米蝶泳、20分4×50米自由泳接力赛2枚金牌,SB7级100米蛙泳1枚铜牌,200米混合泳第4名。
由于表现突出,李鹏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运动员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同时获得了多项省、州、市级荣誉。
面对这些荣誉,李鹏深切地感受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靠自己去追求、去拼搏,他决心以更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战辉”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一般地说来,按现如今的“主流”价值观,洪战辉是这个社会极其不起眼的一个分子,洪战辉没有巨额的财富,没有舞台上、荧屏上耀眼的光彩,没有体育比赛中众人喝彩的成功,没有显赫的权位,没有就读于哪怕足以称为“重点”的大学。洪战辉不过是“怀化学院”,一所偏于中西部小城的毫不知名的学校的一名普通贫寒学子,这两天却在平面媒体、特别是网络平台上掀起了心灵的波涛,人们借用了一句时髦的口号,“他感动了中国”。
人们用毫不掩饰的、绝无华美堆砌的话语,几乎一边倒地赞叹和声援,在见惯了三天两头的达官显贵的“政绩”与丑闻交替,学阀贤达的高高在上的“理性”,富豪巨贾们奢侈靡费的炫耀,明星大腕们偷情别恋、色欲“走光”的“惊艳”,甚至散发着商业包装铜臭的“超女民主”的喧嚣之后,就像沙漠中苦旅的路人突然发现一汪解渴的清泉,顿如甘霖,如觅珍味,无法遏止拥抱那一份难得的情感的盛宴的冲动,只因为人们发现,原来在世间日益眼花缭乱的目标与追逐中,人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洪战辉的出现,令所有在名利物欲的横行中良知尚存而或尘封、或随波逐流的人的心中,闪现出一道耀眼的光辉,人们急于要抓住、要倾诉。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一个被许多“正人君子”们所侧目的河南的,一个靠卖报纸、打短工、推销小商品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的,在“主流”社会们看来属于“弱势”的底层农民孩子,用12年不离不弃的深情、不屈不挠的努力甚至与生活之艰险的拼死搏杀,养大了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弃婴,甚至是在家庭背负着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母亲离家出走这样的巨大变故的重压之下,也未有退缩。
在这个过程的开始,洪战辉不过是一个12岁的孩子,于那个弃婴“小不点”而言,不过是蚕豆与豌豆的区别,洪战辉的平凡、艰辛、苦难但是足以称为“壮举”的历程,令人,特别是令条件比其天渊之别的人们震撼,为“妹妹”上树掏鸟蛋差点摔死,为两人的生计卖报纸被人打残了一只眼睛,但从小学到“大学”,洪战辉没有将自己的手从“妹妹”身上松开过。洪战辉像一面镜子,一面奇特的镜子,这镜子令我们的“主流”社会相形见拙、秽行毕露。
这里所说的“主流”,并非成员最众多的那个群体,而是声音最响亮、站在社会舞台聚光灯中心、闪烁着“成功”、财富、“权威”的诸多毫光的那些“主流”,在他们的圈子里,没有洪战辉这样的社会成员的影子,因洪属于“竞争失败群体”,属于“靠主流养活”的阶层,可以说,在“主流”的氛围中,洪是“低贱”的。
“主流”们宣扬了20几年的“自由竞争”哲学,力行了20几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几天前还有一个中央X校的“主流”宣称,还有20年无法见到“公平”。但洪战辉不这样认为,对洪战辉来说,把“妹妹”甩掉,于己、于家都无疑是很有“效率”的,“妹妹”于他没有任何血缘上,道义上的约束,完全可以向社会一推了之,这样,对洪战辉无疑也是很“公平”的,但是,洪战辉的行为表明,对自己的“效率”负责,就是对“妹妹”的不公平,洪战辉选择了公平,选择了“有饭大家吃”,“有我一口你就绝不会只有半口”的公平。
还是前几天,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著名”起来的“经济学家”,一个破口大骂了“大公无私是一种罪恶”多年的老贤达,到广州对青年学子再次大谈对雷锋精神的极度蔑视,说“无私奉献是迎合了占便宜的人”,号称自己的人生信条就是“享受生活”。而洪战辉无疑给了这个老利己主义信徒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最困难的时候,洪战辉闪现过放弃“妹妹”的念头,对洪战辉的“私”来说,并无不妥,但对“妹妹”来说,恐怕就是灾难,按利己主义老信徒的逻辑,“妹妹”是等着“占便宜”的一类,然洪战辉毅然对“私”说了不。
就社会地位、经济状态来说,洪战辉是“低贱”的,而就社会良知、道德水平来说,洪战辉在感动了中国的同时,无疑也羞辱了“主流”们。
G.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体操王子李宁等
H.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村外有一个大山坡,这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绿的青草间开着点点的小花。二小就在这片山坡上放牛,这里美丽安宁,二小躺在草地上,望着蓝蓝的天空想,没有鬼子该多好。
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