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我最喜欢的传说故事端午节

我最喜欢的传说故事端午节

发布时间: 2021-03-08 08:11:22

⑴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一、曹娥的故事

东汉时期,曹娥的父亲溺死在江中,年仅十四岁的孝女曹娥,昼夜沿江一边哭号一边寻找父亲的遗体。寻尸未果,孝女曹娥亦投江自尽,与父亲一起团圆。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二、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内乱诸子争夺王位,晋文公在外避难时受尽歧视,介子推忠心耿耿割肉煮汤给他。十九年后,晋文公成为国君却忘记介子推的功劳,但介子推并不记恨且隐居而去。晋文公因羞愧莫及而派人寻找介子推。晋文公火烧绵山想逼出介子推,但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悲痛不已,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将这一天全国不准生火,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三、纪念屈原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遭到奸佞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农历五月初五,悲愤难捱,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民众对他的精神而感召,在五月初五这天,将粮食、肉糜用竹叶包裹后投入滚滚的江水中,以防鱼虾吞食屈原的尸首。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纪念伍子胥

楚国人伍子胥,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告诫,受谗言赐子胥宝剑自裁。子胥本为忠良,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死后将眼睛悬挂在吴京的东门上看越国灭吴,便自刎而死,吴王夫差闻言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我最喜欢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扩展阅读

“端午”一词的起源: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记载在周处的《风土记》中,端午即夏至。刘德谦先生提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而端午来自华夏祭龙的说法,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里提出的。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当地五月多雨,江河汛期,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操纵水的龙身上,以祈祷风调雨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

⑵ 端午节的故事及传说

1、恶日禁忌说,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

2、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33]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

3、蓄兰沐浴说,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4、勾践操练水军说,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2)我最喜欢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扩展阅读:

1、学者闻一多先生曾对端午节作过精辟的考证,他认为端午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一个节日,东汉以后这一风俗逐渐向北方传播。

2、吴越族以 前,我们的祖先华夏族是以龙为部族标志的,伏羲、女娲、颛顼、禹、黄帝都是龙族著名领袖,是以龙为图腾的,认为龙是法力最大的神灵。以至华夏族的后人,把 这些著名的祖先也视为龙的化身。

3、从此有祭祀龙的盛典。直到今天我们也自称是“龙的传人”,世界各国也都以“龙”为中国的象征。吴越民族在每年五月五日这一 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往水里扔,献给神龙吃。

4、他们还把乘坐的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配合着岸上急促的鼓 声,在水面上作各种游戏和竞赛划船。这便是端午节及其习俗的由来。

⑶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⑷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⑸ 端午节的传说50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我最喜欢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扩展阅读:

端午节的意义:

1、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2、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3、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⑹ 端午节的传说 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传说: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6)我最喜欢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扩展阅读

民间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考古表明,距今7000年左右,在沿海繁衍的岭南先民就利用独木舟在近海进行捕捞活动。

2、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3、打午时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⑺ 端午节故事传说

公元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专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属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