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的故事大全
⑴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大全2014
粗鲁的小老鼠复
从前有制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⑵ 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内见容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文明礼貌的故事大全扩展阅读: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⑶ 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
1、千里送鹅毛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
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⑷ 关于文明礼貌的小故事
一、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 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二、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三、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 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四、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五、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⑸ 讲文明懂礼貌的童话故事
在一个动物园里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孔雀、水牛、象、绵羊、狗、猫等。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丽,它不讲文明礼貌,骄傲自大,整天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说自己怎样美丽,又怎样聪明。别的动物有困难,它从不乐意帮助,有时候还讽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动物们都很讨厌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当它焦急时,看见对面有头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边,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然后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没有理它,孔雀以为它听不见,又问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还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声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喂!听没听见?我在问你呢!”这时老水牛转过身来瞟了它一眼,没吭声,又转过身去吃草了。它看见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大树旁,看见绵羊和一只狗在树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过去问:“喂!问你们两个,到附近公园怎么走?”绵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为它们玩得太开心听不见,又大声地问,“喂!到附近公园怎么走?”它们俩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继续在那儿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只大象在吃草。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只猫。猫走到大象旁边,问:“大象爷爷,请问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小猫真懂礼貌。喏,就顺这路走到尽头,再向左拐就到了。”小猫向大象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孔雀在旁边想:为什么这只小猫一问它们就回答?为什么它们不告诉我?不行,我也去问问看!它走到大象面前,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声地说,“为什么你肯告诉小猫,却不告诉我呢?”大象转过身来微笑地说:“你一出口就是‘喂’这喂那的,到底问谁呀?刚才你不是看见了吗?人家那么有礼貌。你呀,尽会炫耀自己,别怪人家说你,你应该懂得讲礼貌啦!”
孔雀听了大象的话,脸上发烧,低下头,说:“谢谢您的教导,我会改正的。”从那以后,孔雀再也不骄傲,再也不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别人打招呼时都很礼貌,动物们也和它一起玩了。
⑹ 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
文明礼貌小故事
一、不讲文明礼貌的孔雀
在一个动物园里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孔雀、水牛、象、绵羊、狗、猫等。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丽,它不讲文明礼貌,骄傲自大,整天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说自己怎样美丽,又怎样聪明。别的动物有困难,它从不乐意帮助,有时候还讽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动物们都很讨厌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当它焦急时,看见对面有头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边,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然后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没有理它,孔雀以为它听不见,又问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还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声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喂!听没听见?我在问你呢!”这时老水牛转过身来瞟了它一眼,没吭声,又转过身去吃草了。它看见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大树旁,看见绵羊和一只狗在树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过去问:“喂!问你们两个,到附近公园怎么走?”绵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为它们玩得太开心听不见,又大声地问,“喂!到附近公园怎么走?”它们俩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继续在那儿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只大象在吃草。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只猫。猫走到大象旁边,问:“大象爷爷,请问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小猫真懂礼貌。喏,就顺这路走到尽头,再向左拐就到了。”小猫向大象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孔雀在旁边想:为什么这只小猫一问它们就回答?为什么它们不告诉我?不行,我也去问问看!它走到大象面前,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声地说,“为什么你肯告诉小猫,却不告诉我呢?”大象转过身来微笑地说:“你一出口就是‘喂’这喂那的,到底问谁呀?刚才你不是看见了吗?人家那么有礼貌。你呀,尽会炫耀自己,别怪人家说你,你应该懂得讲礼貌啦!”
孔雀听了大象的话,脸上发烧,低下头,说:“谢谢您的教导,我会改正的。”从那以后,孔雀再也不骄傲,再也不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别人打招呼时都很礼貌,动物们也和它一起玩了。
二、小猴学礼貌
小猴,没有礼貌。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听后妈妈哭笑不得。仔细一想,就给了我一些钱。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低潮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来到比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小猴轻轻问。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听后妈妈乐呵呵地端出饭菜:“肚子饿了吧?快吃。“小猴早已饿极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嘴里飞出来。听后妈妈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
三、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常对别人说:“学习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松。”
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
四、让座的故事
“哪个乘客请让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张情姐姐家。去她家必须乘747公交车。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可车上没有空位子。售货员喊得嗓子都快喊哑了,还是没人让位子。这时妈妈抱着我站了起来,扶着老奶奶说:“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说:“谢谢,你真是个好人!”
我看着这一切,随口吐了口香糖,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没座位了!”妈妈转头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声了,但心里还不服气。
“下面是终点站,请全部下车。”
我牵着妈妈的手,走下车。“哎哟”我突然觉得有一个东西粘在我脚底下,很紧,我用力拨出,但还是粘在我的脚上。
“怎么了?”妈妈关切的问。“刚刚我说让座不好,它不让我下车了。”车上顿时传来一阵笑声,可是又“嗖”的一下没了。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不笑了?”妈妈说:“因为他们也不让座,他们想了一下,笑声没了。”她看了一下我脚底,“原来是口香糖作怪!”妈妈抽出餐巾纸,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谁这么缺德?”我生气地说,可又想到我刚刚吐了口香糖,脸刷得一下红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转了一个话题:“妈妈,你为什么让给老奶奶坐?”妈妈笑了:“你听过‘孔融让梨’吗?孔融会让梨,我们呢?”听完这句话,我点了点头。
看样子,做人讲文明,懂礼貌,否则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你了!
五、不讲文明的小白兔
今天上午,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又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它刚出家门,就碰见小猫咪了,小猫咪手里拿了两根雪糕,给了小白兔一根。小白兔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小猫咪。”两个好朋友一边吃着雪糕,一边说着笑话。
过了一会儿,小猫咪吃完了它那根雪糕,小猫咪面前有一个垃圾桶,小猫咪就跑过去把雪糕棍扔进垃圾桶。小白兔也吃完了雪糕,可它却随手把雪糕棍扔到了外面。小猫咪说:“小白兔,你应该把雪糕棍扔到垃圾桶里面。”小白兔说:“没有关系。”小猫咪生气地说:“我不跟你玩了。”小白兔说:“为什么?”小猫咪说:“因为我不跟不讲文明的人玩。”就这样,小白兔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一定要讲文明哦!千万不要学小白兔,要学小猫咪。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六、不懂礼貌的小熊猫咪咪
小熊猫咪咪是家里的小霸王。有一天,黑熊嘟嘟来咪咪家里玩。嘟嘟很客气地说:“咪咪好,阿姨好,叔叔好!”咪咪说:“我不好。”咪咪的妈妈,也就是方方说:“我很好,谢谢你,小嘟嘟。”咪咪的爸爸,也就是大大说:“我也一样。”妈妈给嘟嘟一个香蕉,被咪咪抢过去,爸爸给嘟嘟玩具,也一样被咪咪从手中夺过去。嘟嘟一看,来咪咪家作客,结果不能吃、不能玩,一气之下走了。从此以后,再没小朋友上咪咪家作客,也再没小朋友和他玩,因此他很孤单。这时,嘟嘟过来对他说:“咪咪,如果你不那么任性的话,谁都会和你玩的。”咪咪说:“真的?那我不任性了,你跟我玩吧!” 嘟嘟说:“好的。”果真,从此以后,咪咪不再任性了,许多小朋友也回到了他的身边。
⑺ 文明礼貌小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回学家,建安七子之答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⑻ 文明礼貌的小故事
古代的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⑼ 文明礼貌的故事
做一个文明的人
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谈论教育要面向21世纪,要为21世纪培养人才。而21世纪隆隆的脚步离我们已经很近了,有些领域已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比如电脑的2000年问题,比如教育要面向21世纪的问题。现在的中学生这一代人,将是未来世纪的主人。因此,中学生们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和教育家最关注的一代了,关注中学生将被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
对于21世纪,国际上许多未来学家有过不同的分析和预测,他们都一致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经济、技术激烈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显然是一种国际性的竞争。而经济、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靠的是教育。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要办500所21世纪的学校,专门研究和培育21世纪的人才。日本政府也提出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日本人。所以,世界上有许多知名人士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发生,战场是我们中小学课堂,哪一个国家政府有发展教育的远见将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那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呼市二中,乃至我们民族、国家应该培养什么样的21世纪人呢?21世纪人的素质有哪些,就这一问题,我谈谈个人的看法,谈一谈如何做人。
一、 一、 做一个文明的人
人是一种动物,是一种高级智能的动物。人类会使用工具,会思维,会使用语言相互交流。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人类脱离了兽性野性,而且有思维判别能力。因此,人类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心理等素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走进两种文明的行列。
第一种文明人是:做文明的二中人。
《中学生日常规范》中的“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等等就是规范我们成为文明的二中人的标准。虽然文明的二中人的标准每一名中学生都非常清楚,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在每一天里都有许许多多不文明的现象。比如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刊、穿衣打扮不符合学生的要求、在家不孝敬父母、在外不遵守公德、口出脏话、乱扔垃圾等等不文明的事发生。这说明,有些中学生们非常不珍惜自己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就没有想到,在我们国家里,仍然有许多少年儿童因经济、认识等问题而辍学,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只要我们明白了这一道理,我相信所有不文明的行为都能克服掉,成为一名文明的二中人。
第二种文明是:做文明的社会人。
我们不仅生活在校园内,我们还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社会的一分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中学生的生活,我们也会走进这个社会里。那么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人吗?《呼市市民行为十不准》规范了我们在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①不乱扔垃圾;②不随地吐痰;③不破坏绿化④不损坏公物;⑤不闯红灯;⑥不打架骂人;⑦不乱写乱画;⑧不噪音扰民;⑨不乱停车辆;⑩不随地便溺。如果我们深入挖掘这十不准,可以看出呼市市民文明标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是讲究卫生方面的标准。就是让我们保持城市的整洁、干净,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里。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是讲保护绿地、保护公共设施方面的,在近两年内,呼市的绿化、美化工作做得很好,每个街区都摆放着鲜艳、美丽的盆花。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之时,我们看见许多三三两两悠闲散步的人,他们或在观赏着城区美丽的夜景,或在舒心纳凉,或沉浸在遐想的氛围中。但是好景却不能给某些人带来净化心灵的作用,这些人有的折下花朵,有的搬走花盆放到自家的阳台上,有的推倒了精钢制作的灯架,有的人打碎了灯罩。这些人给我们的社区增加了不和谐的音符。我实在不忍心再历数这些人的恶行。在十不准中还有遵守交通法规方面的内容,还有规范个人文明礼貌用语方面的内容。总之,《呼市市民行为十不准》中,每一条都体现了在公共场合中,个人行为规范,处处体现了在公共场合中,要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方便别人的宗旨。下面我就这一宗旨再深入的探讨下去。
(一) (一) 遵守交通规则
在呼市市区的主要街道交叉点上,都设有交通岗亭和红绿交通灯。每当红灯亮起来的时候,自动播音系统播放着“现在是红灯,现在是红灯,请您停在停车线以外;现在是红灯,现在是红灯,请您停在停车线以外;交警谢谢您的合作!”这一现象,大概是我们呼市特有的。我去过许多中国的大中城市,没有这个现象。我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外的城市有这个现象,那么这一现象是我们呼市首创喽。这一首创为我们的城市增了光、添了彩吗?没有,我只感到脸发红、血液加快,我为呼市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恶劣行为汗颜。我多么希望能把播音取掉,我多么希望全体市民为去掉播音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到那时,我们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不再为出门的老人、孩子、夫妻担忧。
我们呼市实行无人售票公交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最初改革的一年里,公交系统损失了五万元人民币。有些人纳闷儿,票价涨了,为什么赔钱?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有些人用半张的伍角纸币顶替了车票,还有用铁片、钢片顶替了伍角硬币,还有用蒙币、俄币硬币代替伍角硬币,还有一些破损无法兑换的纸币等等。这些假冒、伪劣的钱币加起来就是五万多元人民币。五万多元人民币就是十万多人次无票乘车,把这十万多人排成一队可排50公里。这一数字真是让每一个人吃惊。如果再算上逃票车族的数字的话,能让每一个人惊奇得合不上嘴巴,这是无人售票公交车的意外收获。
在某一期的《正大综艺》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日本人是如何教育子女遵守交通规则的,也看到了日本人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有一位年轻的母亲让自己的儿子——他才4周岁,领上一个只有两岁半的弟弟去500多米的商店买生活用品,去商店的路线须走过两个十字路口,一段100多米长的繁华商业区,还有要横穿一次马路。有一辆中国的摄像车远远地跟在两个孩子的身后,车上有年轻的母亲和一名交警。最开始阶段,两个孩子手拉手走向目的地,两人不时地左右张望,有说有笑,路上的行人见到他们都主动地让路,甚至还有一名女士上前亲昵地摸了他们的头。过两个十字路口时,两个小孩仍然手拉手,看到大人过十字路口时,他们也跟着过去。这些大人们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穿过十字路口。最紧张的时刻是横穿没有红绿灯的马路。只见当哥哥的先进入了马路一段,回头看弟弟没跟上,就赶紧回来拉着弟弟,可是,这时有一辆小车从不远处急驶而来,但是两个孩子仍然穿行在马路中间,悲剧的发生似乎就在眼前。两个孩子的附近没有任何行人,他们仍然没有发现危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车紧急刹车停下来,两个孩子安然从车前走了过去。过后车上的交警解释说,小车是完全可以从小孩的前面绕过他们开过去,当然更不必停车,先让孩子过马路的。从这一段的录像中,我们了解了日本国民是如何遵守交通法规的。日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度,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密度远远高于我们国家,但是他们的交通事故率远远地低于我们国家。这一对比,更令我们自己可悲、可耻。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的古国,但是,现代文明远离了中华民族,这一事实难道不应该激励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点一滴做起吗?
(二) (二) 在公共场合,请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方便别人。
有一位中国驻德国大使,他在德国工作生活了多年,回国后,根据他的经历,写了一本回忆录:《沿着易北河》。在书中写了许许多多“未曾想到,但常常令我深思的事情”。下面我们就看看几件令作者未曾想到而又深思的事情。
1、 1、排队——请尊重别人。
过元旦的前几天,作者去邮局给家里汇款。由于圣诞节、新年来临,平时清闲的邮局也忙碌了起来。德国人也在忙着办理邮件。但是每一个窗口前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伍,其间绝对没有大声喧哗、拥挤不堪的现象。观察了多时,令作者深有感触。叹服德国人的素质。但是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令作者不明: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距离很远,足有一米远,每个窗口前地面上都有一道线,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站在线内,而第二个人站在线外。在第一人没有离开窗口时,第二个人绝对不越雷池,这是为什么?当作者排在第二的位置时,才恍然清楚。在每个窗口前有一个警示板,上面清晰地写着,请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谢谢!在欧美一些国家,是不能随便询问人们的年龄、职业、工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等这些小事,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已涉及到了个人的隐私,他们是非常尊重别人的隐私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在需要排队的一些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一米线”,比如电话亭、银行、商店的收银台等等场所都是这样。每一个人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规定,极少有人触犯。
2、 2、谁该站在右侧——照顾别人;
作者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德国的公共场所都有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作者都惊奇地发现,无论人多、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有并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作者觉得不可思议,就询问了德国人,他们解释说,上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着想啊。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作者非常钦佩这一行为。这一左右现象到处可见:男的走在左侧,同行的女的走在右侧,怕的是车辆撞上女的;也有小辈走在左侧,长辈走在右侧,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为方便照顾对方。
3、 3、主动开门——方便别人。
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会有这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很少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举动。令人感动的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而且是非常自觉。
看到这一件件的小事,也令我深深地思索,我就慢慢地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时刻注意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方便别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心中时刻想着他人,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这是一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 二、 做一个现代的人
什么是现代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具有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强烈的开放、创新、竞争意识和组织纪律,具有强烈的民族与法制观念的人,这样的人就是现代人。
在校的中学生们,一方面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每一所学校的老师们都在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而辛勤地工作着,他们谆谆教诲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要有竞争意识,要遵纪、守法。在老师们辛勤的耕耘中,培育出了无数个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中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轨道发展,而是走上了一种不健康的发展道路。下面我就单独谈谈具有强烈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人。
在呼市二中的学生们中间,时常也会发现一点不愉快的事件。比如有一名初中的学生偷盗别人的自行车时被发现,经深入调查,他已经偷别人的高级自行车一辆,高级自行车的零件多起,他把这些东西或者用于装饰自己的自行车,朋友的自行车,或者变卖它们,把所得的钱用于个人吃、穿的花费上。当问起他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时,他承认自己当初是出于嫉妒心理,看见别人吃的好,穿着名牌服装,骑着高级自行车就眼红,就开始偷盗,第一次是偷了一个自行车铃,以后胆子越来越大,偷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从偷自行车零件,到偷同学的高级钢笔,偷同学们的零用钱,最后偷了一辆高级赛车,他把赛车卖了钱后在饭馆请自己的同学过生日。后来,他在检查中写到:“老师,我真的做错了,我不应该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我的虚荣心作怪,请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痛改前非,做一名守法的中学生。”还比如有一名初三的女孩,在回家的路上总是被别的班的男生拦截,开始时,男学生向她要钱,后来就提出要和她谈恋爱。女学生也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另一名男同学,请求他在放学时结伴回家。他是一名品德很好的同学,就满口答应了女同学的请求。这样第一位男同学就没有机会拦截,他怀恨在心,约了自己的好朋友结伙打架,把这位品德好的同学后背软组织打伤,头部打破,致使他两个星期呆在家中不能上学。事后受伤这位男同学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的前前后后中都没有把矛盾及时反映到老师那,由老师出面解决,说明他还缺乏用校纪、校规保护自己正当的权益的意识,及时制止事态的恶化,更说明结伙打架的男同学无法律观念,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从法律角度来说,已构成伤害罪。
从以上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中学生们,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们,非常需要更多地进行有关法制观念的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从而做到守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信用卡自然而然地被引进了中国。《中国的信用卡怎么啦》这本书道出两个很耐人回味的小故事。
有一位李先生有一次拿信用卡到某银行的ATM机上取款,塞进卡去,屏幕显示:查询帐户?提取现金?修改密码?其它服务?李先生按“提取现金”钮,又按500,谁知那台ATM机很快把卡退出来了。李先生悻悻而返,心想这银行怎么这等不讲理,竟不让我取款,我拿自己的钱,又没透支。过了些日子,李先生接到银行帐单,说他那500元已经提走了,李先生大怒,当即赶到银行去讲理。银行先说500元确实提走了。经反复查对,又告诉说500元还在帐上,是ATM机出了毛病。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些问题来,理智地想一想,这事本该由银行向用户道歉,甚至要赔偿这位储户的损失。现在倒好,反过来了,理应由银行向之求宽恕的储户反而感谢银行,似乎是沐了什么大恩大德似的。银行或某些部门犯错或许难免,能改正错误自然是好事,可是犯错的一方和为错事所累的一方,彼此都该有辩别谁曲谁直的正常心态,这样推演下去,便是国民的素质问题,人的自尊和权利问题,当然更是民主与法制问题。李先生和大多中国人一样不习惯做“上帝”,发生了肉包子打狗的事,最后肉包子完整无缺地拣回来,就是上上大吉,写封表扬信不损失什么。他就没有想到用法律保护个人的利益。
还有一桩更可笑的小故事。某月某日,上海曲阳路大型超市“家乐福”内,中国银行的ATM机正在接待持卡人,忽然,奇怪的事出现了,你要100元,那台机器就给你200元,你要500元,它给1000元,可是客户凭条上打的还是100元、500元。世上哪有这等好事,ATM机成了财神老爷。ATM上哪有这等好事,ATM机忙碌起来,二三十次地被按动,刷刷刷地吐出人民币,白白送给持卡人14800元。这台慷慨的取款机送钱送了14小时,直到复旦大学的学生张圣来提款,发现出了差错,三次取款多得1100元,才急忙通知银行。
难道狗打肉包子了?难道银行真的“超值服务”了?
两天后,中国银行宝山支行赶到“家乐福”,拆开神经错乱的ATM机,工作人员自己差点神经错乱,原来是他们的错,把100元面额的厚厚一叠人民币错放到50元的窗柜里,所以ATM机才超倍吐款。
大错已铸成,能把多送的钱追回来吗?中国银行通过金卡网络中心查到卡号、姓名,小心翼翼地和18位取款者联系:你取款时有没有发生ATM机多给钱的事?如果多得了钱,能否还给我们?
倘若用户说没多拿,也是死无对证。
银行没想到,18位取款人都一口答应,把多得的钱在两天内都物归原主,无论银行多么有愧,中国的老百姓总是那样纯朴,那样善良,那样优秀,这种优秀的品德原本就起到了约束个人行为的作用,更何况我们的国家正在完善各项法律,大力宣传依法治国。长此下去,中华民族必将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民族。
同学们,21世纪将会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一个高度文明、高度现代化的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愿同学们早日作好准备,争做一个文明的二中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一个现代人,一个不怕困难、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21世纪的人。
⑽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如下:
1、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买水果
有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小儿子去市场买水果,再选水果的时候小贩很不耐烦的说这些很贵你到底买不买,教授很有礼貌的说要买要买并将水果递给了他,之后付了钱。
在回家的路上小儿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时实在忍不住了,便问:“爸爸,你是专家,教授学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为什么让一个小贩如此吆喝?”,教授笑着说:”待人有礼谦逊是我的水平,粗俗无理是小贩的水平,我不能因为他而破坏自己的水平。“
(10)文明礼貌的故事大全扩展阅读
见面礼仪
1、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
2、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从各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