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屠格涅夫的故事20字

屠格涅夫的故事20字

发布时间: 2021-03-03 05:05:13

❶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❷ 《乞丐》屠格涅夫概括故事大意

我在街上走着抄,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档住了我.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那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那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❸ 屠格湦夫简介20字,急急急急急,跪求!!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1]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❹ 屠格涅夫所写的乞丐的故事大意

这篇美丽的散文诗包含了很多层意思,它写到了平等、爱心和同情,还写到专了一层别的意思,屠格涅属夫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为什么说,施舍者非但没有给乞丐什么东西,反而从乞丐那儿得到了施舍?读者大约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是的,本来施舍者为没有东西施舍给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没有采用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而是用平等的、诚恳的态度向乞丐表示歉意,这种态度使他与乞丐之间的关系平等了。于是,乞丐也感到了满足,我们从乞丐的话里能够体会出他对真正的爱心和同情的理解与感激。但问题是,接下来,当施舍者听了乞丐的话以后,竟觉得这是乞丐施舍了他。这里似乎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互相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的帮助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这种回报是多样的,比如被施舍者对你说一声谢谢,你的心也会感到一阵热。这就是一种温暖,一种回报。其实人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满足的。

❺ <麻雀> 屠格涅夫 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我打来猎回来,走在林阴路上。猎自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本文主要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选为最佳答案,谢谢。

❻ 关于屠格涅夫的一些故事(急)

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散步时碰到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然后抱歉地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丢在家里了。”乞丐突然紧紧地抓住屠格涅夫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屠格涅夫奇怪地说:“你谢我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给你啊。”乞丐激动地说:“我本想找点东西吃然后去自杀,没想到你竞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表示歉意,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做客。居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露儿子的才能,便对儿子说:“快朗诵一则先生写的寓言。”屠格涅夫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
大作家很高兴,亲切地问:“你喜欢我的寓言故事吗?”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寓言比你的更好!”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可是,屠格涅夫的妈妈却急了,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把儿子教训了一顿:“你怎么能当着大作家的面,说他的作品不如别人呢?”屠格涅夫不服气,大声争辩道:“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难道叫我说谎吗?”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1843年秋天,法国文学家路易·维亚多的妻子波丽娜,随歌剧团到圣彼得堡演出。在这里,她与屠格涅夫相遇了。
那年,波丽娜22岁,她的声音宛如夜莺娇啼,那清丽的身影、绝伦的面容,令25岁的屠格涅夫对她一见倾心。在当时的圣彼得堡,波丽娜的崇拜者少说也有一打,屠格涅夫并不是最让人看好的一个。可是,爱情来了,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她偏偏看中了他。
她第一次吻他时,他便想到了猪笼草,那种生在南美森林的食肉植物,深不可测而微微开启,贴近的时候那么轻,是一种轻触,而袋底却有蜜液,最彻底的诱惑。飞蝶或虫,身不由己或奋不顾身地陷入,然后被吞噬。即使是死去,唇上如果能留有她的甜蜜,连陨落都可以羽化登仙。
1845年,歌剧团结束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巡回演出离开了俄国。屠格涅夫失魂落魄。茶饭不思,煎熬数日后,居然不顾一切,辞去了内务府办公厅十等文官的职务,去追寻波丽娜。对屠格涅夫而言,没有了爱情会要了他的命。从遥远的俄国,追到位于巴黎东南的库尔塔弗内尔的维亚多庄园里,他们重逢了。
这段岁月里,屠格涅夫白天写作,晚上就去拜访波丽娜一家。她外出时,屠格涅夫经常一天写好几封长信,向她表达感情和谈论各种事情。诚挚热烈的爱情促进了他的写作热情,一部部动人心弦的小说相继问世。屠格涅夫在文学上名声大噪,而波丽娜是他诸多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二十年,他们像两只鸟儿,偶尔相聚,彼此相望,天色暗了,却又不得不回到各自的小窝。
1864年,波丽娜全家迁居德国的巴登。是因为闲言碎语?是她的丈夫忍无可忍?总之人家搬走了。想不到,屠格涅夫又长途跋涉跟着去了。
波丽娜是有丈夫的人,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那个男人不但没有杀了屠格涅夫,而且允许他紧挨着自家的别墅,也盖了一处宅子。
屠格涅夫每年都要回故国一次,但每逢7月18日,也就是波丽娜生日这一天,纵使山高水长,他也必定要赶回巴登去,和她共度生日。
普法战争结束后,波丽娜一家又返回了巴黎。这一次,屠格涅夫居然和他们一起,在小镇布日瓦尔合买了一幢乡村别墅,取名叫“棕树别墅”。直到1883年,屠格涅夫躺在这里的一张床上告别人世,恋恋不舍地结束了他和波丽娜四十年的奇特恋情。为了一个只能相望却不能相守的女人,一个名震江湖的文学家终身不娶,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情一定有多种面貌,身体不是一切。爱情也一定有许多别人不能破译的密码,由那神秘的基因驱使着;我们遇见生命中注定要遇见的人,轻轻一拥,凭此,我们在今生才能相遇,而相遇从来就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容易的事。
屠格涅夫是勇敢的人,准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脱俗的人。
波丽娜是美丽的人,有魅惑本领的、聪明的人,脱俗的人。
波丽娜的丈夫却是奇怪的人,同时也不得不让人承认,他是脱俗的人。
这三个人搅合在一起度过了一生。他们没有被别人的唾沫淹死,没有被世人的嘲弄压垮,他们活得很安然,却让后人猜谜猜得筋疲力尽。
或许,这就是爱情。

❼ 猎人笔记每章概括30字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共25篇。

章节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篇《“黄鼠狼” 霍尔与卡里内奇》

“我”以猎人的身份访问瑞兹德林县,在旷野里结识了小地主鲍卢台金。我们先步行到了“黄鼠狼”霍尔的家,他的小儿子驾车送我们回鲍卢台金家过夜。第二天,“我”一个人出外打猎,傍晚时来到霍尔家并在这住下。三天后,鲍卢台金派人来接“我”。次日,“我”离开了鲍卢台金先生家。

第二篇《猎人叶尔摩莱与磨房主妻子》

“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摩莱,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守猎”。为了第二天黎明日出前“守猎”,我们想在附近一个磨房里过夜。磨房主安排我们住在距离磨房很近的小棚里。磨房主还让他的妻子出来招待我们。

第三篇《从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

在初秋八月的一天,“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在“草莓甘泉”喝水时,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斯交布什卡和米哈伊洛·萨魏里甫。从后者口里,读者知道那个曾经风光,后来逐渐败落的伯爵的故事。

第四篇《县医爱情奇缘》

除了第一段,全文都是这位“县医”的自述:他对“我”讲述他本人在给一个小地主家的姑娘治病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段终生难忘的恋爱故事。

第五篇《我邻村的地主拉其洛夫》

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他至多五十来岁,年富力强,为人慷慨,待人和善。他参过军,见多识广,谈吐自由,性情内向。他曾结过婚,但妻子因难产病故。现在他带着妻子的妹妹私奔。

第六篇《富农奥夫谢尼科夫》

主人公是富农奥夫谢尼科夫。从他口里,读者知道各种不同的地主贵族,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此外,小说还写到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的亲侄子米加。

第七篇《李郭甫村外芦苇荡遇险》

“我”和猎人叶尔摩莱到距离李郭甫村十里的芦苇荡里撑船打野鸭遇险的故事。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猎人符拉基米尔和渔夫舒乔克。“我们”四人坐着舒乔克的船在芦苇荡打猎的。

第八篇《河湾草地上的五个小孩儿》

“我”因为贪恋打猎晚归,回家途中迷了路,后来只好跟五个小孩儿在河湾大草地的篝火旁边过夜,“我”假装睡着了,听到了孩子们关于家神、美人鱼的迷信和神话,以及当地发生过的一些传说的谈话。

第九篇《来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杨》

“我”打猎归来,在路上碰到出殡的队伍,为了避开这“不祥之兆”,车夫赶马向前,结果车轴坏了。在侏儒卡西杨的陪同下到伐木场买车轴和打鸟,从“我”和他的交谈中了解到卡西杨的身世和为人。在返回新村前见到了疑似老人私生女的安娜。最后回到家里,天已大黑。

❽ 父与子 屠格涅夫 写的是什么故事

《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己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他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尔卡狄家的仆人们和睦相处,并不妨碍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后迷信。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锋芒集中表现在他与巴威尔的论战上。两人初次相见,就在感觉上互不相容,进而展露出思想观点上的针锋相对。巴扎罗夫以他特有的简洁、粗鲁的话语对巴威尔以强有力的反击。颇有咄咄逼人之势。他决不屈从权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评判标准,体现了年青一代独立思考的处世态度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争精神,当然,也带有年轻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偏颇和极端。但他还是以毋庸置疑的精神优势压倒了对手。巴扎罗夫吻费涅奇卡,在巴威尔看来,是严重地侵犯了贵族的权利,也是他们之间对立观点的继续发展。决斗暴露了巴威尔的偏狭、虚弱和做作,显示了巴扎罗夫的豁达、镇定和自信,双方精神力量的强弱在此得到进一步的揭示。
巴扎罗夫是行动的巨人,他抨击贵族的泛泛空谈,自己首先从小事做起。他具有实践能力,注重自然科学研究。他的行动有价值取舍标准:“凡是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我们就依据它行动。”他的行动目标很明确——为未来打扫地盘。他敢于行动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他曾恼怒自己也产生那样浪漫的情感,但在爱情之火燃烧起来的时候他却决不回避躲闪。
屠格涅夫写出了在否定爱情的巴扎罗夫内心,爱情是如何萌芽、发展的,写得真实可信。但是作家让巴扎罗夫在爱情受挫后一蹶不振,重蹈了巴威尔在恋爱上的覆辙,那句对巴威尔的尖刻评价“雄性生物”犹如一记耳光反打在巴扎罗夫自己的脸上。这并不是说,不能写他的失恋痛苦,英雄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但屠格涅夫却让他的主人公一味消沉下去,不能自拔,直至死亡。这不能不是对巴扎罗夫的曲解。那个在贵族庄园所向披靡的勇士竟无力使自己最终摆脱消极悲观的情绪,人物性格的整体性因此受到损害。作家把巴扎罗夫临终前期待阿金左娃的一吻这幕写得极为动人,然而他的锐气,他的愤恨,他的精神威力,他的坚强意志也在这女人敷衍式的一吻中消溶殆尽。
这种违反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矛盾变化,与作家的思想倾向不无联系。屠格涅夫对巴扎罗夫所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向往,他钦佩他们的个人品质和牺牲精神,但并不赞成他们的社会政治主张。这位温和的自由主义贵族作家害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们的事业取得成功。他认为他们的观点必然导致他们成为悲剧人物,因此他安排了巴扎罗夫的失恋、悲观乃至最后死亡。巴扎罗夫性格上的不一致正好折射出作家对民主主义者的矛盾态度。
阿尔卡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特殊的意义。就年龄来说,他属于子辈,也曾追随过巴扎罗夫;但就思想意识来说,他是父辈的子弟,因此巴扎罗夫称他为“温柔的自由主义少爷”。在刚刚到来的新观念和迟迟不肯退去的旧观念相互争斗的时候,青年人凭借他们的敏感、勇气和朝气等生理、心理因素有可能更倾心于新观念,然而子辈并不是先进思想的当然代表者,进化论的观念在社会思想斗争中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性,更何况其中也不乏有猎奇求新的表面追求。因此,屠格涅夫所表现的不全是生理、心理意义上两代人的代沟,更渗透着不同社会阵营之间政治思想的分歧,从而揭示出当时俄国民主主义对贵族自由主义的胜利。
《父与子》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洛夫。巴扎洛夫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是“新人”的形象,他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这表现在:1、他激烈地否定现存制度。巴扎洛夫的否定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这里首先是历史进步的需要,其次才是革命者的版面认识和过激情绪。作家对巴扎洛夫的这种精神特质虽不欣赏,但却作了真实的描述。2、蔑视贵族阶级。这是平民觉醒的一个重要特征。巴扎洛夫确信真理在自己手中,确信自己是时代英雄,有权蔑视贵族阶级。他对于巴威尔的愤怒挑战始终从容对待,而且常常摆出一付不屑一顾的态度。在论辩中,在决斗里,他老师崇高的胜利者。最后巴威尔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光荣已成往事。3、以平民身份自豪,跟人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巴扎洛夫已经不同于巴西斯托夫,他不再是优秀贵族分子的追随者,他已经意识到,平民优于贵族。这是平民势力兴起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屠格涅夫也表现了巴扎洛夫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使他和人民隔膜起来的情形。一个农民评论巴扎洛夫说:“当然啦,他是一位少爷,他能懂得什么呢?”这样的描述也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巴扎洛夫高于普通农民和脱离人民的一面,在当时的平民知识分子中,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现象。这正是后来的民粹主义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❾ 关于伊万.屠格涅夫的故事

1、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2、黄金时期: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3、个人影响: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❿ 屠格涅夫的故事

小说《前夜》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社会的新动向,是一部深刻地揭示内俄罗斯社会现实容的杰作。

小说反映了俄国19世纪50年代末社会运动的高涨及对新人物、新生活的社会需要的背景。主人公叶连娜是个正直、热情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俄国姑娘。她出身豪门贵族,身边有好几位热心的追求者,都不称心。后来她遇到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他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积极战斗并准备奋斗终生,十分钦佩和爱慕,并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他。与他同赴保加利亚参加反对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运动。途中丈夫病逝,叶连娜忠于信仰,依然前行。作品描写景物清奇迷人,色、声、香兼而有之;刻画人物善于烘托;风格细腻淡雅,独具一格。

参考于网络:前夜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