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中学时期故事
㈠ 初中学过的泰戈尔作品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中)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那时便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对岸》(也收入教材中,但我没有找到)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㈡ 泰戈尔童年的趣事
从青少年时起,泰戈尔就有多种体育爱好。
泰戈尔喜欢旅游,从1890年起,他常常乘船周内游各地,每到一个地方,容他又去作徒步旅行,观赏各地的景物,风土人情。有时,他也坐下来,听农民、村妇、泥瓦匠和石匠演唱民间歌谣,或听他们讲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生活中发生的趣事。
泰戈尔喜欢爬山,常常有人看到,他一个人手撑着铁尖手杖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爬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一坐,偶有行人路过,便和他交谈。他什么都问,什么都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一个诗人的本色。
摔跤,也是他喜欢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青少年时,他常常天不亮就赶到摔跤场练习,开始练时,由于技不如人,常常被人摔倒,惹得场边的观众哈哈大笑。但他毫不气馁,也不在乎别人的嘲笑,马上爬起来又练。
游泳、打猎、洗冷水浴,都是他常常坚持的体育锻炼项目。
泰戈尔有时也遇到伤心的事,或种种烦恼,怎样排遣这些不该有的情绪?一是写诗。二是演奏乐曲或唱歌。三是走出门去,和人交谈,听他们说说话,讲一讲有趣的事情,回家时,泰戈尔便忘记了心中的烦恼。
㈢ 泰戈尔小故事
一个古老的小故事 泰戈尔
一个古老的小故事
又要我讲故事?不,我再也讲不了啦。我实在是疲惫不堪,才思枯竭。请允许我休息片
刻吧?
很难说,到底是谁使我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的。我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总是这样三五成
群地围着我,激励和期待我。可能是出于你们的天性,也可能是你们对我突然产生了偏爱,
而且还想方设法地保持这种青睐。
可是,人们无声地、含混不清地交给我的工作,我是难以胜任的。至于能力问题,我既
不妄自菲薄,也不持才自傲。这是因为上苍把我塑造成不通人性的生灵。没有赋予我适应人
们赞扬和夸奖的气质。上苍的信条是:如果你想洁身自好,那就生活在杳无人烟的地方吧!
我的心灵,也总是渴求找到一个人迹罕至的世外桃园。然而,不知是命运有意地捉弄,还是
无意地安排,偏偏把我抛到这摩肩接踵的人类社会里来了。现在,上苍在掩面嬉笑。我也想
嘲笑它一番,可是办不到。
我并不认为,逃跑是可取的办法。在军队中,常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是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的。但是,不论是自己糊涂,还是别人诱惑,一旦当了兵,来到战场,妄想临阵脱
逃,总是很不光彩的。命运之神对人的安排,并非都是深思熟虑,完美无缺的。可一旦它作
出了决定,人的职责就是服从。
倘若你们想到我这里来,那就来吧!但要尊重我,如果不想来听,你们再自持清高,唯
我独尊也为时不晚。人世间,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因此,一个“普通的”不太高尚而又
调皮的国王,其随从也不会完全信赖他的,当然,过分注重荣辱,那也会一事无成。只有抛
弃欲念去工作,才会得到赞誉。
如果你们想听我讲故事,那就来吧!我总会讲点什么的。
什么劳累呀,灵感呀,我才不去管它呢!
今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小故事。虽然并不十分精彩,但我想你们会耐心地听我讲完
的。
从前,有一条大河,河边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树林,在树林里和河岸边,住着一只啄木鸟
和一只田鹬。那时,大地虫蛹丰盛,它俩根本不知什么是饥馑,总是吃得饱饱的,长得脑满
肠肥。它们颂扬着大地的恩赐,在养育者身上游来荡去。
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地上的虫蛹越来越稀少了。
这时,住在河边的田鹬对栖息在树上的啄木鸟说:“啄木鸟兄弟,世上许多人都认为这
块土地年轻肥沃,妖娆多姿,但是,我看它倒是衰老贫脊,不堪入目。”
“田鹬兄弟,”啄木鸟附和道,“好多人认为,这树林生机勃勃,优美动人。但在我看
来,它是死气沉沉,徒有其表。”
于是,它俩决定一起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田鹬跳到河边,用嘴啄那柔软的污泥,以证明
大地是如何的老朽。啄木鸟用嘴不断地啄那坚硬的树干,试图宣扬树林的极度空虚。
这两只顽固的鸟儿,对歌唱艺术天生地一窃不通。因而,当杜鹃一次又一次地预报大地
即将春暖花开,当云雀反复赞颂树林晨曦复苏的时候,这两只饥饿的哑鸟,仍然满腹牢骚地
坚持自己的见解,无休止地埋怨着。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也可能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不过,这个故事的最大长处就是言简
意赅。
也许你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因为事实上,它既是最古老的,又是永远常新
的。很久很久以来,忘恩负义的啄木鸟,就对大地坚定不移的高尚品质,唠叨抱怨不已。田
鹬对大地丰盛富饶的温柔美德,也喋喋不休地指责。直到今天,它们还在没完没了地埋怨哩!
你们可能会问,故事中有什么可悲和可喜的事情吗?有的!既有可悲的,也有可喜的!
可悲的是,尽管大地如此慷慨,树林如此广阔,但那渺小的嘴巴,一旦找不到可口的食物,
就会开始恶毒地中伤诽谤。可喜的是,尽管经历了亿万年,大地依然年轻,树林仍然茂盛。
如果有谁死亡的话,一定是两只心怀嫉妒的不幸小鸟,而世界上谁也不会再想起它们。
你们现在明白这个故事的中心意思了吗?其实,它并不难理解!或许你们年龄再大一点
就会懂得的。
难道这一切与你们毫无关系吗?
不!这是勿庸置疑的。
㈣ 泰戈尔的童年时的故事
1、他母亲去世很早, 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 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 不准自由行动。
有一个仆人, 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 把他围起来, 并且吓唬说, 如果迈出这个圆圈, 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地方靠近窗口, 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 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2、有一天哥哥去上学, 他不禁哭起来, 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的达到了, 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 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 两臂伸开, 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校, 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 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一年以后, 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 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的事, 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 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 并不强迫他去学校, 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 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厚起来。
3、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
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4、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盒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5、11 岁那年, 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 广阔的田野, 清碧的溪流, 翠绿的树林, 都从眼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 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 瀑布挂在悬崖上。
泰戈尔兴奋地登上山顶, 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山峰, 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 陶醉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4)泰戈尔中学时期故事扩展阅读
泰戈尔的幼年经历: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㈤ 泰戈尔的生平事迹
生平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泰戈尔是家中的第14子。
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各级学校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英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1941年,泰戈尔在其生日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演讲《文明的危机》,数个月后与世长逝,享年80岁。
(5)泰戈尔中学时期故事扩展阅读: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孟加拉语:রবীন্দ্রনাথ ঠাকুর,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在西方国家,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文学成就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和孟加拉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都使用了泰戈尔的诗。威尔弗雷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孟加拉河流域,多以抨击殖民主义统治,斥责封建道德习俗为主题。《太阳与乌云》、《饥饿的石头》、《妻子的信》都是永远受人喜爱的名篇。
世人一致认为长篇小说《沉船》、《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孟加拉文最伟大的小说。《沉船》通过青年大学生罗梅西曲折复杂的恋爱、婚姻故事,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尖锐矛盾,批判了包办婚姻以及青年男女婚前不允许见面的陋习。
《戈拉》则通过着力塑造爱国知识分子戈拉的形象,提出了消除宗教偏见,实现各民族解放才是爱国主义的课题。两部小说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当时印度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
台湾日据时代诗人王白渊留学日本期间,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学及哲学思想产生兴趣,同时也对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致盎然,并且寄予高度的期望。
他分别在1927年撰写《诗圣泰戈尔》,1930年撰写《甘地与印度的独立运动》,两篇文章都把印度的文艺复兴与独立运动,视为亚洲从帝国主义解放的先声。
王白渊的代表作--日文诗集《荆棘之道》,诗文流露的生命观、美学观,以及一些作品的用字遣词,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梵我不二”的哲学思想与诗作风格的影响。
㈥ 泰戈尔的故事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多才多艺,才华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学艺术大师、学识渊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也是锐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贡献,不但在印度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泰戈尔在印度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他最突出的天才的表现,恐怕就是他惊人的创作量了。他12岁开始写诗,在6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诗歌上千首,歌词1200余首,并为其中大多数歌词谱了曲; 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200多篇,戏剧38部,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等;此外还创作了2700余幅画。他给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处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漫长的55年后,日本的川端康成长又一次夺取这一桂冠。泰戈尔因此而蜚声世界。 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西孟加拉的加尔各答,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诞生在那里。 泰戈尔世家和拉比的童年 泰戈尔家庭原姓塔克尔(孟加拉人的尊称,意为“圣”),泰戈尔是它的英文变称。罗宾德拉纳特的祖父德瓦卡纳特“王子”。同时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流,当时许多进步人士的改革运动都得到他有力的支持。 这位“王子”的继承人德本德拉纳特不同于父亲的热衷社交,他性格内省慎思,潜心于哲学和宗教著作的研究。他兼具三种不同的气质:对宗教的笃信,对艺术的敏感,对实际工作的精明善断。对名气更大的儿子,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他的温文尔雅、尊贵大方, 博得了“玛哈希”(意为“大圣人”)的美称。 德本德拉纳特有个庞大的家庭。他拥有15个子女。女儿婚后,女婿也长住于他家的。此外,还有一些亲戚和众多仆从。子女匀是在充分的自由和严格的家教、对宗教的虔敬与对美妙生活的享受紧密结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家庭继承了父亲所热爱的印度文化传统,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常举行哲学和宗教讨论会、诗歌朗诵会,经常演戏, 还有不时安排的音乐会。 著名诗人、演员、音乐家和学者常常成为座上客。“玛哈希”让子女们自由发展各自的特长,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而不加限制,态度极开明。罗宾德拉特就降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在他的性格形成时期,从这个环境中饱吸了智慧和美的养份,“印度文艺复兴的急流潮涌从他的四周澎湃而过”。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被大家昵称为“拉比”的罗宾德拉纳特成为每个家庭成员钟爱的对象。但他并不受互溺爱,恰恰相反,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十分简朴。鞋子和袜子要在儿女们长到10岁时才按宗教法规批准穿用。拉比在中尔答进过4所学校, 但他都不喜欢。他厌恶那种无视个性的教育制度,厌恶远离自然的、牢笼般的教室,对教师的敌意态度和野蛮体罚更不能容忍。他喜欢的是校外的花园、池塘、春天和白云。后来他还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在孟加拉学院读书,但都没有完成学业。他后来致力于教育革新,与此不无关系。 相形之下,他的家庭给他的熏陶是极明显的。拉比丰富的历史、文学和科学知识都源自于父兄。泰戈尔家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复兴孟加冬天文艺具有很大贡献。长史德威金德拉纳特才华出众,是诗人和哲学家,曾向印度介绍西方哲学。另一位史长萨迪延德拉纳特是进入英属印度行政机构的第一个印度人,懂多种语言,翻译出版了许多梵文和孟加拉文古典著作。姐姐斯瓦纳库玛丽是第一位用孟加拉文写小说的女作家。五哥乔蒂林德拉纳特成为一位音乐家、戏剧家、诗人和新闻记者。他长拉比13岁,对拉比的才干十分赏识并予以鼓励,还通过创办文学杂志《婆罗蒂月刊》直接引导拉比走上文坛。 另外,乔蒂林德拉纳特的妻子卡丹巴丽·黛薇,是一位丰姿绰约、优雅宽厚的女性。她在拉比身上倾注了深深的爱,给他布置出一个精美优雅的环境。她几乎成了拉比理想中的人物,两人之间有一种罗曼蒂克的眷恋。拉比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度过一生中最愉快安适的日子。
㈦ 泰戈尔青春时代的故事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㈧ 泰戈尔的生平事件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 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泰戈尔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
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
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 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辞,享年80岁。
㈨ 初中我们学过泰戈尔的文章有哪些
人教版里,七年级上”24课散文诗两首“中有一篇《新月集》中的《金色花》,原文是: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纸船》(选自《新月集》)也进入课本了,但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语文书,原文是:
纸 船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
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以上的诗歌全是由郑振铎翻译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㈩ 关于泰戈尔小时候的故事
1、他母亲去世很早, 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 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 不准自由行动。
有一个仆人, 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 把他围起来, 并且吓唬说, 如果迈出这个圆圈, 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地方靠近窗口, 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 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2、有一天哥哥去上学, 他不禁哭起来, 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的达到了, 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 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 两臂伸开, 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校, 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 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
一年以后, 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 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的事, 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 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 并不强迫他去学校, 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 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厚起来。
3、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块儿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
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爷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初级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览名著,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4、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和一个哥哥、一个侄子把头发剃光,戴上盒耳环,在三楼进行三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使他终生难忘。
5、11 岁那年, 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 广阔的田野, 清碧的溪流, 翠绿的树林, 都从眼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 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 瀑布挂在悬崖上。
泰戈尔兴奋地登上山顶, 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山峰, 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 陶醉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10)泰戈尔中学时期故事扩展阅读
泰戈尔个人生活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
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