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秋思编故事1500字

秋思编故事15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24 17:06:03

① 秋思编成一个小故事

题目:改写古诗《秋思》 (学生习作)

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好象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准备和他告别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后反复检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们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交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妈妈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呀。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5820427.html?si=6

② 秋思 编故事

秋思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无比凄凉、悲哀,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乡,怀念那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
张籍想探望家人,想留在故乡,可是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通过写家信祝福亲人: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可惜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从而引出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描写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

共计356个字。如想写得好选第二篇。

题目: 秋风秋雨秋煞人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中秋节都即将来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洛阳城内,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这世间无比凄凉,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土,怀念那些乡亲父老……
张籍想想亲自登门拜访亲朋好友们,顺便回到故乡去探望父母。可惜因为遇见一位正要回需要当官,没有办法。沮丧之季,恰巧遇见一位正要回到家乡的同乡,决心写一封家信委托同乡务必要把信转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着甜蜜祝福语: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只怪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他那紧锁的眉头正好照应了他没有思绪的心情,此时他是多么想回乡啊!
张籍望着蓝天多么想高歌呐喊,倾诉着自己的心愿……

489回答者: gaoshenwei - 高级弟子 三级 2007-9-20 16:39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相关内容
• 关于古诗秋思的故事
• 秋思编故事250~300字
• 张籍写秋思的故事
• 古诗 秋思的故事
• 张籍《秋思》的故事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故事
其他回答 共 2 条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回答者: 小扔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7-9-17 18:29

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好象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准备和他告别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后反复检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们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交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妈妈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呀。

参考资料: 将《秋思》编一个故事

③ 秋思编一个小故事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内起自己的容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④ 《秋思》编的故事

题目:改抄写古诗《秋思袭》 (学生习作)

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好象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腰,张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里。

王三正准备和他告别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后反复检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们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交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妈妈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呀。

⑤ 编一个《秋思》的故事

秋风乍起,落叶十分无奈地离开了与自己生活了一年的大树妈妈.天空中,一群大雁也往南飞去,飞往自己的家乡.只有我一人留在这孤独的洛阳城.
我想给家人写封信,可是对他们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一时想不出写什么好了.
写完信后,送信的人刚走了,我突然把信封又打开了.我恐怕刚才太匆忙了,所以,我多写点,让我的亲人多收到一些我对他们的祝福.

已经是进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来时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已被风沙掩埋;翘首前方,与天相接的漫漫尘土,让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阳还像个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线射向地面。那时的土地仿佛火烧一般,沸腾的火焰熊熊燃烧着,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现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温柔了,甚至变得有些可爱了。她轻盈的步履如蜻蜓点水般地跳跃着,舞蹈着。一缕缕红色的光洒在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抚摸着它们午时被骄阳烧伤的伤口。
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的夕阳吗?往日温馨的画面又涌上脑海:我们的小屋座落在溪旁,门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桥。每天,听着潺潺的流水哼着歌儿,再用心去感受它与石桥的窃窃私语。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和哥哥姐姐们一块儿去看斜阳,看她带着满心的欢喜轻轻地滑向山后,一抹一抹的余晖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最后看她离开,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无情的战争把我幸福快乐的生活击得体无完肤。一年的时间,我从家里最受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只能选择逃亡。陪着我的,也只有这匹日渐消瘦的马儿。
也就从那时起,夕阳在我的眼中,只是挂在枯败枝藤缠绕的、丑陋的乌鸦栖息的一棵老树一轮,让我心伤。
一切就像一场梦啊!马儿嘶鸣了一声,我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夕阳又变成了一只火红却玲珑剔透的玉盘,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张美丽的嘴唇,吹着地平线这支巨大的箫,奏出的却是凄凉的西风乐章。
唉,望天涯,望断了天涯!
————————————————————————————————
这是一个寂寂的秋末的黄昏。

有悠悠的音乐从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不要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流浪远方……

秋风秋雨愁煞人。雨已经停了,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路边有一些孤独的树木神色黯然的垂着头,似乎想挣脱纠缠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乌鸦栖息,偶尔盘旋,空气中似乎也听得到鸦们沉重的喘息声。路边小河里的水干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点儿也在无声的挣扎着。袅袅的炊烟提醒着行人这里还有人家,但那几间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实在不能给这黄昏太多的温暖。小石桥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从来没有开心过。流水老了,石板也老了,小桥更老得像一个老态龙钟的百岁老人,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只有那弯弯曲曲的古道,迈着沉重的步子,强打着精神通向远方。

离家已经多久,他记不清了,归家还有多远,他不知道。他只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在这条古道上行走了一千年一万年。西风已经寒人,他又打了一个冷战。马在他身下瑟瑟地发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来。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风又起了,他感觉到鬓边的发丝猖狂地飞舞着,他突然心酸起来:羁旅漂泊之人,不敢对镜啊!镜中又该有多少白发添啊!

走吧走吧,走在这黄尘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里,走在现实历史间。青春有多远?家乡有多远?理想又有多远?不去想吧,不去求吧。一天又要过去了,古道不尽,愁思不尽啊!在风中,在越来越昏暗凄冷的黄昏中,有一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故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⑥ 古诗《秋思》编故事

1、我在洛阳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发苍苍,我的家人不知怎样?是否还活在世上?让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乡的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秋风又把叶子卷了起来。哎……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可是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信写好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绸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哦!原来你是专门为人捎信的。”他说:“是。”我便把信慎重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信拿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写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给要走的人。我嘱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这封信送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知道我还在这里,要过两、三年才能回去。
望着远去的他,滚烫的热泪迷蒙了我的双眼……
2、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⑦ 跪求一篇以《秋思》为题目的一千五百字的故事。

秋月秋雨伴秋凉,荷塘一夜草枯黄,伊人离时天苍茫,曲终人散爱忧伤,秋花暗淡冻寒窗 ,我身处在水中央,往日承诺刻心房 ,何日重逢诉衷肠,秋月残缺迎寒冬 ,人去楼空梦长留,莲花争艳暗香涌,怀抱相思一杯酒,春夏秋冬盼重逢,无奈白了少年头,夜夜守望到天明,岁月悠悠情无踪,不愿年华付水流!
时间如过隙之驹,转眼之间,季节的转盘又转过春夏。驻足于萧瑟肃然的秋季,客居洛阳的我独站在客栈的窗前,放眼望去:天空明净而高远,一群大雁正排成“人”字,奋力振翅南飞,仿佛想快点离开这凄凉之地。连天的衰草丛中,一簇簇黄色的野菊花不胜袭人的秋凉,微微颤抖着单薄的身躯;一棵棵老树,被无情的秋风残忍地剥去华丽的衣冠,阴郁而单调地呆立着。我怅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禁不住想起家乡,想起我年迈慈祥的双亲,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们,憨态可掬的儿女们。有一种冲动充塞了我的身心——我要立刻见到他们,我的亲人!只恨山高水长,雄关漫道,无奈我腋下无翼,脚底无风。
万般无奈,我只好颓坐于桌前,铺纸提笔,以一方素笺,寄无限思情。然而纵然心中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却不知该从哪里提笔,从哪里说起。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你为儿哭坏的双眼怎样了?我操劳一生的老父亲你是否仍在地头步履维艰地耕作?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快到了,我的亲人们你们一定又会登高望远,遍插茱萸,思念为我,祈福为我,一如我一样……
窗外秋风阵阵。落叶归根,无尽的秋风啊!你能否把我绵绵无边的秋思捎给我远方的亲人?

⑧ 将《秋思》编成一个小故事

洛阳城里又刮起了萧瑟的风(张籍或“我”正走在洛阳的某一条街上,然后看到树叶飘落,之类的事情,)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片凄凉和说不出的情绪。看到(隔壁的母亲在给她的儿子织衣,或者问寒问暖。这里可模仿游子吟的场面,地点改动即可。)的场景,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与问候萦绕于心。故乡的一花一木(小时候牧童短笛悠扬的声音……………………之类的场景回忆)都是熟悉,一切都恍如昨天。张籍或我不由得想到,自自己离开家已(XXX)年了。又是一秋,故乡的人啊(或亲人,母亲,父亲,妻儿)你们都在做些什么呢? 转角时忽然撞见了自己的老乡XXX。看到自己的同乡,不由得的亲切: “张兄啊,你看这入秋的,回去看看么?” “哦,不了。我还有很多事要操务。” “这怪可惜的,我打算和娘子回去下。你看看你,当了这么久的游子,也不想念当初?你要是想有什么话说,就让我帮你捎封信回去吧。” “我会记住的,…” “我说你啊,再怎么着也要捎封信,你想想你家的年迈的母亲和你的娘子,总不能委屈了他们。” “……”是啊,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捎封信么?或许也要让家人安个心吧。 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想着想着就走到了自己的陋室(防陋室铭)中,点开烛灯,看着黄昏的降临,街市的人们的来往。有是一日的过去。如今入秋,天气转寒,却没有了亲人温暖的问候。忽然很想写封信回家,问问他们好否,记忆中的场景是否依旧。提起笔,饱蘸浓墨,将我的离愁一点一滴的融进那被墨渲开的宣纸中。写完书信,孤月挂高空。我怀着一点茫然和释怀进入梦乡。古道,夕阳西下。“张兄,哎,我就知道你回来找我。”“呵呵,谢谢你替我捎信。”“没什么,都一起长大,还分啥啊”我那着发黄的信封,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那我走了。”“嗯,还回来么?”“或许不了吧,或许回。怪想家里的。”“嗯,那保重。”“张兄,保重啊。”马蹄声飞扬起来,渐行渐远。我的思绪飘向远方,怀念感越来越强,像是决堤的坝,如瀑布般从心口飞泻。我大喊了一声“慢!”不久,我又听到了从我这边来的马蹄声。“X兄,能再把信给我下否?”信递了过来,我急忙拆开,又舒了一口气。几万重的思念压在这一封薄薄的书信中,那如长河流淌的情感又怎能道得个明白!我整理下信,重新给回老乡。“保重!”蹄声先是犹豫的“踢踏踢踏”。笑罢,大喊“放心,走吧!”接着,我听到了一串急促的提升和鞭声。蹄声我曾经听过无数次,可这次的声音却宛若天籁,如银铃般清脆。它承载着我的思念,绕过拿重重山,直达另一头————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斜阳若影,我眺望远方,直到脖子发酸,方觉初醒。

⑨ 把秋思编成一个小故事

不管用什么物体去编故事,都要去联想,想和这个物体有关的天气、心理与自然回规律。

例:秋思答

当一片片金黄的树叶缓缓飘落,我们都知道这是对大地的思念同时也是对树的报恩;当一只只大雁南飞,我们都知道这是对家的思念同时也是对自然的回馈;当一穗穗水稻压弯了腰,我们都知道这是对收获的思念同时也是对劳作者的报恩。这一幕幕,不都是以秋为铺垫撒着思念的芬芳的吗?

⑩ 把秋思编成小故事

我是唐代诗人张籍,我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在洛阳城里居住,掐指一算,已经一年多了.站在窗前,一阵秋风吹在我的身上,此刻离我最近的也只有它了,它正用那冰凉的手触摸着我的脸,冷飕飕的。远处的花草树木用它那顽强而柔软的身躯抵挡寒风.青山早已脱去轻纱,换上了秋袍.我抬头望着天空,大雁排成人字形急匆匆地望南飞,咿咿呀呀地,好像在说:"再见了大地,明年春天我一定还会回来看望您的!''
落叶簌簌而下,像无家可归的弃儿,飘向远方.我就像它们一样,四处飘零,一股酸楚之情涌上我的心头.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