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七巧板拼故事拔苗助长

七巧板拼故事拔苗助长

发布时间: 2021-02-23 19:40:56

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图片

[拔苗助长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内天去瞧瞧,明容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❷ 新编成语故事绘本 《拔苗助长》

【成语】: 拔苗助长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举例造句】: 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拼音代码】: bmzz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灯谜】: 禾--稿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

【英文】: pull up the rice shoo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them to grow

【故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❸ 用七巧板拼成的一则成语故事

整幅画面表现了那位农民在捡到那只撞死的兔子饱餐一顿之后,就不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到晚守在那棵“神奇” 的树旁边,等待着奇迹的出现。白白荒废了自己的土地,空等了一场。

❹ 拔苗助长的故事

宋国有一位农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于是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
有一天,他扛着锄头下田耕种,他围着田边走来走去,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腿就往水田里跳,把每一棵秧苗都拉高了一点。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他自以为很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一到家,农夫就迫不及待的对他的儿子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急忙跑到田里一看,发现自己家的禾苗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然反而会坏了事情。

❺ 七巧板拼一幅故事图画

创造力是人类的灵魂。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式思维和创造性回思维活动,答其操作成果是形象转化。在拼摆七巧板过程中能构成新颖有趣的造型,其不同的组合和摆放下的多种形象和图案有利于具体形象的图形进行观察和想象。

❻ 关于拔苗助长的故事

《拔苗助长》续写这时,农夫的前面,忽然出现了一个仙人。白花花的头发垂到了地内上,雪白的胡子也垂到了容地上。仙人开口对他说:“你啊你,必需要知道,苗不是靠你拨出来的,而是要用你的辛苦劳动换来的。俗话说的好,有付出才有收获。你要天天给禾苗浇水、施肥,到今天你还没懂得这个道理吗?以后你要注意,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的禾苗活起来。”于是仙人拔下一根长头发扔了出去,降落在农民的禾苗上。第二天,农民拎着洒水壶和肥料桶来到田地里,他一看叫了起来:“禾苗活起来了!终天活起来了!”从那以后,每天,农民都给禾苗浇水、施肥,有时还会给禾苗拔一拔草。到了秋季,农民获得了大丰收。一大袋、一大袋的粮食背回了家。自己吃剩下的就拿去卖,又赚了大钱。

❼ 拔苗助长的故事 简写拔苗助长的故事 简写

宋国有个人抄忧虑他的禾袭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7)七巧板拼故事拔苗助长扩展阅读

故事寓意: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❽ 七巧板能拼成的故事

七巧板的故事
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过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淘玩具网欢迎你选购七巧板)

荷兰作家高罗佩在他的小说中写了一个哑巴男孩用七巧板拼字来补充他的手势。据说法国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岁月。

七巧板传往欧洲至今风靡不衰。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编写 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今天,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七巧板和七巧图,它在国外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不是唐代发明的图)。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在欧洲,大约在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在这些书的前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财。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