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能言善辩的名人小故事

能言善辩的名人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22 19:22:50

1. 谁有能言善辩名人的小故事

成语故事---”小时了了“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大人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

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于是他问:“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2. 有关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能言善辩的小故事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专怎么提这种问题?属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1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剩”顿时掌
政治家\外交家\能言善辩\小故事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1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剩”顿时掌

3. 关于能言善辩的故事五则(50字以内)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能言善辩的纪晓岚】专题
1、老头子
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在翰林院里上班.盛夏的一天,天气燥热,纪晓岚脱衣光背,伏案阅校稿样.一抬头,见乾隆皇帝朝这间屋子走来,来不及披衣服,又怕这样见皇帝是大不敬,于是钻入案下,拉上帷幕隐蔽起来.
没想到,乾隆早注意到纪晓岚的举动了,他不动声色地走进屋中,示意惊慌失措的编辑们静下来工作.然后踱到纪晓岚的书案边,默坐无语.
纪晓岚在案下龟缩多时,听屋内雅然无声,以为乾隆已经走了,便撩起帷幕,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
乾隆听了,责怪道:“纪晓岚,你好无礼!什么是老头子?凭什么叫我老头子?讲不出理由来立即赐死!”
编辑们都吓得面容失色.纪晓岚连忙钻出来,向乾隆施礼道:“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为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为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简称缩写也.”
乾隆听了,笑着说: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晓岚,起来吧!朕赦你无罪.”
2、盛东西
有一年,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看到一个竹篮子,感到很新鲜,问纪晓岚道:“爱卿,这是什么东西?”
“竹篮子.”
“此物有什么用?”
“盛东西.”
乾隆沉默了一会儿,说:“为什么不叫盛南北呢?”
纪晓岚略一思忖,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金和木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要是盛火篮子要烧掉,盛水必须漏掉,所以不能叫盛南北”.
乾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3、不敢投水
一次,纪晓岚和乾隆帝同游汩罗江.乾隆见这里是楚国大夫屈原投江自尽殉国之地,借机给纪晓岚出了个难题.
乾隆问:“君要臣死,臣应当如何?”
纪晓岚爽快地说:“臣万死不辞.
“你是我的忠臣,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如何?”
“臣领旨!”
谁知纪晓岚走到船头,作投江状后,并没有跳下去,而是呆呆地自言自语一番,又返回跪在乾隆面前.
乾隆责问道:“你既为忠臣,为什么不遵旨?”
纪晓岚回答说:“臣正在投水,屈原从江中跳出来骂我说:‘纪晓岚你这小子,你要做千古罪人吗?当年我投江,是因为楚王昏庸.现今皇上英明,国家昌盛,你却要投江,你将当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称臣为忠臣,臣岂能欺上诬主?所以不敢投水.”
乾隆听了,眉开眼笑,说:“朕是和你开玩笑,起来吧!”
4、真老乌龟
宰相庆祝80大寿,为借机发财,到处发请帖,纪晓岚也在邀请之列.纪晓岚对宰相的这一行径十分不满,到寿辰前一天打发人给宰相府送去大红幛一个,上写“真老乌龟”四个大字.
宰相看了大为恼火,第二天找到纪晓岚斥责道:“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为何要写字来骂我,跟我过不去呢?”
纪晓岚从容地说:“我并没有骂你啊!君为前朝老臣,年且80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怎么说是故意跟大人过不去呢?”
老宰相有苦难言,只得笑着说:“错怪你了,真对不起!谢谢你的一番好意!”
5、“犯上”春联
一年春节,纪晓岚回家省亲.乡里有一家兄弟三人请他写春朕,以增喜庆气氛.纪晓岚很爽快地写道:
上联:惊天动地门户;
下联:数一数二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这下可惹祸了,有人以“犯上”告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后,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
纪晓岚回奏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户人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的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两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杀猪的,不是先斩后奏吗?”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次,乾隆皇帝奖赏纪晓岚很多礼物,其中有一件制作十发精巧的箭衣.老岳母十分喜爱,当天晚上对着身穿箭衣的纪晓岗细看不已.
见此情景,纪晓岚遂信口占一绝道:
亲家太太太多情,
为看箭衣绕膝行.
看到夜深人静后,
……
还没等纪晓岚念完,老岳母害怕他要说走板的话,连忙正色道:“欲待怎样?”
纪晓岚情知失口,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词儿,于是按着平仄规律吟道:“平平仄仄仄平平.”
6、下面没有了
纪昀每次到宫里值班,太监见了都要他讲故事,说笑话,否则不让他上班办事.
一天,有个太监在路上碰到纪昀,非要他讲个故事才放行.纪昀推辞再三,太监硬是不让.纪昀于是故意苦思了一会,说:“有了,有一个人……”说到此,突然闭口不言,眼睛盯住太监.
太监见他不说了,就催问道:这个人下边还有什么?”
纪昀说:“下边没有了.”
太监过了半天才知道被纪昀嘲弄了,于是大笑一通而去.
7、上竖是狗
纪晓岚任侍郎时,一次应邀到一位尚书家做客.酒宴中,在座的还有一位御史.三人边饮边谈,十分畅快.
酒过三巡,忽然有一只狗从厨房前走过,御史借此想取笑纪晓岚,假装不认识,问:“是狼是狗?”
纪晓岚听出其弦外之音是嘲讽自己“侍郎(‘是狼’的谐音)是狗”,立即脱口回答:“是狗.”
尚书也故意问道:“你怎知道的?.
纪晓岚回答说:“狗与狼的区别有两点:一是以尾巴上下来区别,下垂是狼,上竖是狗.二是以吃的东西来区别,狼非肉不吃,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纪晓岚用“上竖”谐音“尚书”,“遇屎”来谐音“御史”,以此取笑尚书和御史.
尚书和御史听了,哈哈大笑.
8、西竺国添个如来
这天,纪晓岚正在书房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
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都办完了吗?”
刘朝玉欠身回答:“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原来南岳衡山上有座南岳庙,当家和尚新近坐化归天了.此处为衡阳府所管辖,刘太守这次回去参加祭奠仪式,请纪晓岚作一副对子.
纪晓岚立即就答应了,铺开纸,写下7个大字:
南岳庙死个和尚
刘太守心里一哆嗦:纪大人不是出口成章吗,怎么大白话都上来了?这要带回去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可嘴上又不好说.
偏偏纪晓岚又问了一句:“你看如何?”
“这个……”,刘朝玉实在不好回答.
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又写了七个大字:
西竺国添个如来
刘太守忙不迭地在脸堆起笑容,连连拍手称绝.
9、诗改词
一天,乾隆派人把纪晓岚召去,叫他为自己写一把折扇面.
纪晓岚不敢推辞,提笔写了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纪晓岚写完后,乾隆拿过去一看,沉着脸说:“丢掉了一个‘间’字.”
纪晓岚一看,这才感到大事不好,自己忙中出错,竟写掉了一个“间”字,按例是要受罚的.但文思敏捷的纪晓岚很快镇静下来,对乾隆说:“没有掉字,这是一首词.”
“一首词?”乾隆惊奇地说,“你读读.”
纪晓岚不慌不忙,把这首诗改成的词读了一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地说:“聪明得很,狡辩得好.”
10、酒囊饭袋罢了
有一天,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这时,有点自傲自大的乾隆帝又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上朕:“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叫百官答对,结果没有一人站出来对下朕.乾隆指名叫纪晓岚答对.
纪晓岚沉思一下,便将下联对出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
群臣听了叫好.可乾隆皇帝听后感到很不自在.他面有怒色,半晌沉吟不语.大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无不为纪晓岚捏了一把汗.
纪晓岚知道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谴,威震天下;小臣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酒囊饭袋罢了.”
纪晓岚有意抬高乾隆、贬低自己的辩解,立即使乾隆龙颜大悦,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4. 历史上能言善辩的名人

1、蔺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回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答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2、张仪。

张仪(约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期魏国人。传说他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高足,而“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后来长期为秦国效命,从事游说离间诸侯的活动。他极力倡导连横之事,努力瓦解齐楚同盟,为秦国最终实现各个击破立下大功。

3、纪晓岚。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故事中,就烈女范畴问题向程朱理学展开了一场挑战。有司规定,妇女守节被杀的是烈女,我用表彰;而对“捆绑受污染,不屈被杀”的人,不以烈女子看他,例不表彰。纪晓岚不这样认为,因为是纯属于道学家不情的评论。他公然郑重上表称:捍刀捐弃生命,他的志向与节操被杀的人没有区别。像忠臣烈士,发誓不从贼,虽然捆绑使跪拜,可以说他屈膝贼朝廷呢?”经他慷慨陈词,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大致表示区别,予以表彰”。

5. 历史上能体现能言善辩的故事有哪些


1、老头子

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在翰林院里上班.盛夏的一天,天气燥热,纪晓岚脱衣光背,伏案阅校稿样.一抬头,见乾隆皇帝朝这间屋子走来,来不及披衣服,又怕这样见皇帝是大不敬,于是钻入案下,拉上帷幕隐蔽起来.
没想到,乾隆早注意到纪晓岚的举动了,他不动声色地走进屋中,示意惊慌失措的编辑们静下来工作.然后踱到纪晓岚的书案边,默坐无语.
纪晓岚在案下龟缩多时,听屋内雅然无声,以为乾隆已经走了,便撩起帷幕,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
乾隆听了,责怪道:“纪晓岚,你好无礼!什么是老头子?凭什么叫我老头子?讲不出理由来立即赐死!”
编辑们都吓得面容失色.纪晓岚连忙钻出来,向乾隆施礼道:“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为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为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简称缩写也.”
乾隆听了,笑着说: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晓岚,起来吧!朕赦你无罪.”

2、盛东西

有一年,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看到一个竹篮子,感到很新鲜,问纪晓岚道:“爱卿,这是什么东西?”
“竹篮子.”
“此物有什么用?”
“盛东西.”
乾隆沉默了一会儿,说:“为什么不叫盛南北呢?”
纪晓岚略一思忖,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金和木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要是盛火篮子要烧掉,盛水必须漏掉,所以不能叫盛南北”.
乾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3、不敢投水

一次,纪晓岚和乾隆帝同游汩罗江.乾隆见这里是楚国大夫屈原投江自尽殉国之地,借机给纪晓岚出了个难题.
乾隆问:“君要臣死,臣应当如何?”
纪晓岚爽快地说:“臣万死不辞.
“你是我的忠臣,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如何?”
“臣领旨!”
谁知纪晓岚走到船头,作投江状后,并没有跳下去,而是呆呆地自言自语一番,又返回跪在乾隆面前.
乾隆责问道:“你既为忠臣,为什么不遵旨?”
纪晓岚回答说:“臣正在投水,屈原从江中跳出来骂我说:‘纪晓岚你这小子,你要做千古罪人吗?当年我投江,是因为楚王昏庸.现今皇上英明,国家昌盛,你却要投江,你将当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称臣为忠臣,臣岂能欺上诬主?所以不敢投水.”
乾隆听了,眉开眼笑,说:“朕是和你开玩笑,起来吧!”

4、真老乌龟

宰相庆祝80大寿,为借机发财,到处发请帖,纪晓岚也在邀请之列.纪晓岚对宰相的这一行径十分不满,到寿辰前一天打发人给宰相府送去大红幛一个,上写“真老乌龟”四个大字.
宰相看了大为恼火,第二天找到纪晓岚斥责道:“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为何要写字来骂我,跟我过不去呢?”
纪晓岚从容地说:“我并没有骂你啊!君为前朝老臣,年且80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怎么说是故意跟大人过不去呢?”
老宰相有苦难言,只得笑着说:“错怪你了,真对不起!谢谢你的一番好意!”

6. 有哪些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举3例。

第一个: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第二个:
淳于髡,髡字读做kūn。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

第三个:

小孔融十岁时,爸爸带了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 " 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 " 孔融进了李府大厅,慢条斯理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 " 小客官,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 " 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 " 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 ! 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 " 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 " 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 !" 姓陈的大官说: " 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 " 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对这位大官说: " 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 !" 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夸奖说: " 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 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 " 建安七子 "

7. 有没有讲名人能言善辩的故事啊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周总理回答记者问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勋爵的伤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开皇家学会的玩笑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1716―1775年)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茨茅斯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万能的复信

弗兰西斯·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来访和来信,使他应该不暇,无法工作。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设计印制了一种“万能的复信”,信上说:“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赴宴作讲演;参加会议;赠送像片;充当证人;担任主席;为您治病;为您的事业效劳;充当 编辑;接受采访;阅读您的文稿;写一本书;发表广播讲话;作一次报告;接受名誉地位;在电视中露面……”对方的来信提出什么要求,他就在相应的地方作记号答复。很快,他就从难于应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了。

注意观察

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舍莱恩不但有着高超的医术,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样受人称颂。
在一次实习课上,他给大学生们讲述:“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第一,不苛求清洁;第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些老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往往亲口尝一尝病人尿液的味道。”
说完,舍莱恩给同学们进行了示范――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做完这个动作,舍莱恩问学生们:“谁来试一遍?”
一名勤奋的学生照样尝了尝尿液的味道。
舍莱恩摇摇头对他说:“同学,您的确不是洁癖,这很好,但是,你没有观察力。您并没有发现,刚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却是无名指。”

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

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
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
“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半价广告

自从贝因哈特写了那张便条后,她和全美国的教士便结下了不解的冤仇。教士们在讲坛上异口同声地把她诛为“巴比伦的**”。他们的谩骂非但没有使好奇心浓厚的美国人不理睬贝因哈特,反而使他们对她的兴趣大增。
芝加哥圣公会的主教不满足于口骂,还印发了攻击贝因哈特的宣传品,措辞尖刻激烈。
得知此事,贝因哈特委托她的代理人在去芝加哥之前给主教寄去一封信和一张银行汇票。她在信上写道:“主教大人,我即将到贵市演出,按惯例,要在广告费上花400美元,可是现在您已替我做了一半广告,特汇寄200元,赠给贵教区。”

同行

萨拉·贝因哈特(1844―1923年)是位很迷人的法国女演员,她的台下形象同台上形象一样充满戏剧色彩。她大胆、泼辣、风流洒脱不拘小节。因而也常受到卫道士们的攻击。
在美国,就有一位教士咒骂贝因哈特是个“邪淫的小恶魔,从现代巴比伦派来腐蚀、污染新大陆的女魔。”
贝因哈特听说此事后,很温和地写了一张便条给那位教士,上面工整地写道:“亲爱的同行,不知您为什么要如此猛烈地攻击我?一个演员是不应该让另一个演员太难堪的。”

小异大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名演员让·加班(1904―1976年)到了纽约,一位记者问他,法国人对他们的盟友英国持什么态度。
“我们赞成英国,又反对英国。”加班说,“那些赞成英国的人每天晚上在祈祷中都说:‘亲爱的上帝啊,让那些勇敢的英国人快获胜吧!’而那些反对英国的人在祈祷中则说:‘亲爱的上帝,让那些丑恶的英国人快获胜吧。’”

明星正面和背面

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歌剧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1820―1887年)在美国演出时,一批旅游者敲开了她的门。这位歌星问他们想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他们只想看她一眼。
“这是我的正面,”说着女歌星调转身子,“这是我的背面。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家去说你们看到我了。”说完她就关上了门。

8. 谁知道名人能言善辩的小故事

先讲一个能言善辩的小孔融的故事吧。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大人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

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于是他问:“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以前看这个故事也就是一笑了过,觉得小孔融多学多才、能言善辩,很是佩服。现在从教育的角度上再看这个故事,还真有耐人寻味之处。

9. 有关机智风趣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漱石枕流》
晋代有个叫孙楚的人,年轻时看不惯世俗的凡庸无聊,欲隐退山水之内间,就打了容个比方对他的好朋友王济说自己将“枕石漱流”,但在表达时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济听后,问“水流可以枕着、石头可以用来漱口吗?”。
孙楚知道自己口误,幸亏他机敏,就“顺水推舟”,解释说:“我之所以要枕流,是想洗耳;之所以漱石,是想磨砺牙齿。”孙楚的回答非常巧妙而有学问,虽然出于口误,但用“漱石枕流”却更好地表达了自己不随流俗的意志

10. 能言善辩的故事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内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容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