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挫折故事200字左右
① 名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迹(200字到400字之间)速度!谢谢!
今天我看了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的事迹感慨良多。徐悲鸿是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就以惊人的天赋考进巴黎美术学院,拜入著名画家达仰门下。因外国学生一句讥笑贬低自言,徐悲鸿从此潜心于绘画业,励志攻研美术。历尽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刻苦生活。经历了三年的磨砺、艰难,徐悲鸿终于成功了!他用惊人且无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弱者!中国也有地位,不是不堪一击的东亚病夫!不是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的败者! 徐悲鸿的事迹,让中国人重新找回了一点信心。想想以前,中国被欺负时,人们复国振国的决心多么坚决!就像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一堵牢不可破的城墙。可现在呢?社会太平了,国人们那股复国事的决心已经逐步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奢侈、享受……社会上,随处可见颓废的身影:迪厅、舞厅、酒吧客满为患;而图书馆、培训室却十室九空……看到这些情景,难道人们心中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现在,成才似乎已经不是人们所渴求的了。拿个实际的来说吧!就说小学,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有一天的课程安排,学生们并不是没有意见。在校园里,那些“好学生”们希望的也只不过是下课铃快点打响、考试快点考完而已。问一问,他们难道不怕光阴逝去不再回吗?答曰:反正我家有的是钱,交学费上学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大不了再花点钱去补习。呵,真是轻松明了,这种心理难道是现代人应该有的吗?看看有这种心理的人,长大之后到底有了什么“伟大”的成就吧:当上强盗,建立恶势力集团,杀人越货,抢劫银行,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类不足为奇。胆子小又没文化的,干上了小偷这行……——这些,是光荣的职业吗?可惜现在的人们,就是缺了徐悲鸿那种奋发向上、马不停蹄的精神。若有了这种精神,这社会上,还会有那么多的地痞、流氓吗? 想想刻苦努力的徐悲鸿,再想想一味享受的我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想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没有难得倒你的事情。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愿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国人必定可以重拾从前的信心! 望采纳!O(∩_∩)O谢谢@!!!
② 名人事迹有关挫折的
1.贝多芬的故事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
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2.孙康的故事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
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3.高尔基的故事
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
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4.张海迪的故事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5.祖冲之的故事: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
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名人挫折故事200字左右扩展阅读: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萨克雷
2.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
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马克·吐温【美】
3.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
——萧伯纳【英】
4.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5.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③ 关于直面挫折的名人事例200字
大作曲家抄贝多芬由于贫穷袭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④ 挫折真好名人事例4个,每个200字
韩信:
韩信平民出身,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钓于城下”,但所获不能果腹。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闻之,深感惭愧。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司马迁: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阳夏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他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把司马迁抓了起来,并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
王充:
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刘备:
刘备早年以编织草席为生,起兵后经受多次兵败,甚至找不到一块安身之地,只得四处漂泊,投靠别人。
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方设法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块干旱和时疫肆虐的土地上过仅能糊口的生活。瘟疫和旱灾夺去了他的父亲、母亲和还生活在家里的已婚的长兄的生命,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个佛教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以实践他在幼儿生病时他父亲许下的愿。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⑤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200字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抄事,不仅对我们袭写作文有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态度,方法的作用更大,若果仅仅是为了作文而去了解名人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意义!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在和袁绍的几次战役中,都体现了一代奸雄曹操的智慧和谋略!实力不如袁绍,但是袁绍没有头脑,更加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的兵粮都是曹操的几倍,从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最后失败!(字数可以自己再拓展一点《给你留点想象的空间吧)
⑥ 关于名人挫折的故事!简短简短!50字左右!
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回里的成答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48回答者:
ooskyloveoo
-
二级
⑦ 关于挫折的名人事例200字
1.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2.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从小就替父亲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几本数学书来看,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初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岁那年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的东西全部当光,而病情不见好转.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成了终身残疾.后来在原就学的中学老师的关怀下,到这所中学里当勤杂工.他一有空就借书看,伤残的左腿时常疼痛得钻心,他仍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将身躯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统统抛在脑后……
4.莎士比亚,为了谋生,为了追求他所热爱的戏剧事业,独自一个人来到伦敦闯天下,初到伦敦时,他举目无亲,人地两生,到处碰壁.后来总算进入了一家印刷厂做工.在剩余时间,他不顾一天的劳累,每天到伦敦各戏院去寻找工作,后来也如愿以偿.他认为:环境越恶劣,越能锤炼人的意志和聪明才干.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获得了辉煌的成功,登上了“戏剧大师”的宝座.
5.被称为东方鸿儒的季羡林,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当自己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对门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到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出去很远的地方,到别人割过庄稼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拣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穗比较多,母亲把麦粒磨成粉,做了一锅面饼子,我大概吃出味道来,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吃了一块,让母亲看见了,她赶着要打我.我当时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就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办法来捉我,我就在水中把白面饼吃光”他又说,“现在写这些还有什么意思!但它使我终身受用.有时能激励我前进,有时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接着他又说:“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是坑害子女”.
6.德国音乐大师巴赫,他9岁时就失去了母亲,第2年又失去了父亲,成了一个孤儿.为了学习音乐,十几岁的孩子,没有旅费,一个人步行400多公里到汉堡去拜师求艺,为了学习名家名曲,想借他哥哥的曲谱,可他哥哥执意不同意,他偷偷抄曲谱,一抄就是半年.他哥哥不支持他学音乐,可他对音乐情有独钟,矢志不渝,含辛茹苦,勤奋追求,终于获得成功.所以,有人说他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7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8.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9.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
10.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沙和尚啊0012 2014-09-28
⑧ 名人挫折的小故事
有一位青年在一家公司做得很出色,他为自己描绘了一幅灿烂的蓝图,对前途充满信心.突然这家公司倒闭了,这
位青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倒霉的人,他垂头丧气.但是他的经理,一位中年人拍了拍他的肩说:“你很幸运,小伙子!”“幸运?
”青年人叫道.“对,很幸运!”经理重复一遍,“凡是青年时候受挫折的人都很幸运,因为你可以学到如何坚强.如果一直很顺
利,到了四五十岁,忽然受挫,那才叫可怜,到了中年再学习,实在是太晚了.”
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1、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2、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的。。。
3、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授,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整天游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他家彻底破产,一贫如洗,昔日的朋友都离他而去,甚至连女友也当众羞辱他。从此,他醒悟了,开始发愤读书,立志追回被浪费的时间。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试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4、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而司马迁本人也因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所以才会“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成了《史记》。
5、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6、法国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与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虽然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是他并没有停止作画,从此他的画更多表达美丽的大自然和淳朴的农民。其中《播种》、《拾落穗》等作品,还成为美术画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没有那种不怕不弃、奋勇前进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诞生出不朽之作。
⑨ 名人经历挫折成功的故事
1、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2、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凭偶尔出生得来的。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也许实际情形比资料所载的更为暴烈,但贝多芬的朋友们设法把事情掩盖过去。
魏格勒资料库中的《魏格勒和布鲁林家族的朋友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没有奥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场,恐怕免不了发生殴斗,贝多芬已经举起一张椅子准备向里奇诺夫斯基亲王迎头痛击,因为贝多芬躲在房间里拴上门,亲王却把门撞开。幸亏奥普斯多夫挡在他们两人之间。”吵架的起因是贝多芬拒绝里奇诺夫斯基为他召晚宴的几个法国军官演奏。 但贝多芬爱他们;他说过一些话,显示他心里对他们的感激,但这种感激并不受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3、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给后代的人们。
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他接着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没想到这时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或接受腐刑,司马迁家里没钱.他万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
4、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这位前非洲总统说过这样的一段寓意深刻的话:“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5、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经历磨难最终成功的名人故事篇2
现代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6、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导致肌肉委琐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的棉队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楔子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着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发病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是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