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的故事800字
㈠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读后感800字
在我心中,米开朗琪罗是一个传奇人物,不仅因为他一生那些伟大的作品,还有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力。所以我在翻开米开朗琪罗传时,用的是一种崇敬的心态。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我若是他,会有怎样的宿命,他艰辛痛苦德颠沛流离和他的美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运!”
“大卫用他的弹弓,
我用我的弓箭。”
----米开朗琪罗
这是一句意蕴深长的话,语句中透露出骄傲,自信与一种拥有荣耀的兴奋。米开朗琪罗一生是艰苦的,毕竟,在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疯狂的境遇之下,天才总是会被所敌对的人攻击和排挤。
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一个狂热,骄傲,神经质的城市,动辄耽于盲目的信仰,不断淫宗教与社会的歇斯底里动荡不停。佛罗伦萨也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自由狂妄和腥味的城市。
在这个动荡与和平共处的城市,米开朗琪罗也和这个城市的居民一样,聪明、偏执、热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
米开朗琪罗眼光开阔、志存高远。他看不起他们那个艺术圈子。他对他们态度粗暴,但他爱他们。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家乡的爱一直充斥着他的心,米开朗琪罗把他的天才归于”家乡那纯洁的空气”。他的家族在佛罗伦萨历史悠远,他对自己的血统和家族甚至比对自己的天才还要感到自豪。“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看做艺术家:‘我不是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我是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琪罗是精神上的贵族,由他的话可见;“从事艺术的应该是贵人,而不是平民。”
他家族里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热,他都具备。他整个人就是用这些迷信和狂热的泥土塑造出来的。但从这些泥土里迸射出一道光焰,将一切都给净化掉了,这就是;天才。
米兰开朗琪罗纯粹是天才的典型,他日夜在亢奋之中,为之所困。以至于他接受难以兑现的订单。
米开朗琪罗就是在这种令他痛苦的天才的促使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为了给他因为这个天才而永无止尽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成。修建官邸、教堂、雕像等一切可以满足自己欲望和虚荣心的工作,他都想接下。于是他就在这种天才的促使下繁忙的像蜜蜂一样转来转去,蜜蜂还有帮工而他基本上一个人,这就使他的健康成了大问题。
他很有钱,非常富有,但他却说自己贫穷,用这种臆想的贫穷来折磨自己。
他是孤独的。他狠人也遭人恨;他爱人却无人爱他。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炙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米开朗琪罗犹豫成性,他在自己的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
“我爱死亡,生命就在其中。”
米开朗琪罗历经沧桑之后,一种新的生活出现了,仿佛鲜花盛开的春天,燃起了明亮的爱的火焰。
‘亲爱的主啊,我的太阳,消除了我无谓的盲目烦恼。”
但是他的爱情从没有温柔的静下来,安抚他如同困兽一般烦躁的心。自维多利亚死后,再没有任何伟大的感情照亮他的生命,爱已离他而去。
“爱的火焰没有在我的心中停留,
我已折断灵魂的翅膀,
巨大的病痛(衰老)总能驱除微不足道的忧伤。”
在二月的一个星期五,约下午五点钟,正式日落时分,我们伟大的米开朗琪罗“从可怕的暴风雨转入及其甜美的宁静。”
他终于安静了,他到达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
就像幸福的灵魂,在他那儿,时光不再流逝!
亲爱的米开朗琪罗,愿你的天才不至于让你在天上也无休止的工作!
㈡ (1) 描写贝多芬的痛苦和矛盾心理的句子800字; (2) 叙述米开朗琪罗人生旅程遭遇的句子800字;
东华的?我想也只有东华才有这麼变态的题哈
㈢ 《名人传》叙述米开朗琪罗人生旅程遭遇的句子800字
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
他不怎么喜欢漂亮女人,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他也画女人,但总是画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种妩媚的少女。当时很多艺术家都认为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与他曾经保持一段友谊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结识的维托利亚·科隆纳。
那时,米开朗基罗已经67岁,科隆纳是50岁。但是科隆纳认为自己仍然属于已经死去17年的丈夫,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友谊。她送给他143首诗,他的回答充满爱慕和热情,但也充满了文学的幻想。
他们碰面时,讨论艺术和宗教,使他长期存在的悲观情绪消失了。她为他祈祷,希望他永远不再是他们相遇前的他。公元1547年,科隆纳死了,从此以后米开朗基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是精神错乱,甚至消沉,他自责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吻她的脸和手。
还有人说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身未娶,是由于他是个同性恋者。有的人还举出米开朗基罗诗集中有一首献给年轻人的情诗,以此来证明他是个同性恋者。这个年轻人叫托马索·卡瓦列里,是一个以绘画当消遣的罗马贵族。
大约在公元1532年,他来到圣安杰洛学习,并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仪态迷惑住了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爱上了他,写情诗给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致使后人将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并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者。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男人对男人示爱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间也是一样。很难就此断定米开朗基罗是个同性恋者,也不能说这就是他终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㈣ 弥盖朗琪罗读后感800字
有时候,我在想,应该如何看待被人类称为“伟人”的这类人呢?这种疑问在看了傅雷译的《弥盖朗琪罗传》后更加强烈,但似乎无法找到答案。不过那“伟人”的形象却没那么遥远了。
弥盖朗琪罗,即现在一般通译的“米开朗琪罗”,是历史上有名的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也是诗人,堪称“天才”。他的才能在文艺复兴时期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颂的艺术品。由于自身卓越的创造才能,弥盖朗琪罗也为同时代的许多人,包括教皇和王公贵族所敬仰,这也是许多人在教科书都能了解到的。
不过教科书似乎总要塑造完美的“天才”的形象,不愿揭开阴暗的一面,而罗曼'罗兰将这层掩盖人性弱点的帷幕撕下了。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即使是“名人或伟人都与普通人一样受到历史的局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他——弥盖朗琪罗,是那样的一个矛盾体呀。
他热爱他的国家和同胞,当身在异乡时“便要为怀乡病所苦”,但是他对自己的同胞的态度很严酷,甚至当自己引以为傲的家乡——翡冷翠陷落时,他逃跑了!
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却与同时代的很多知名艺术家结怨,交恶。
他是富有的,却让自己“如一个穷人一样生活,被劳作束缚着好似一匹马被磨轮底轴子系住一般”,因而健康被损毁,疾病缠身!
他屈服于权威,这归因于他的优柔寡断,赋性懦怯,却又因之而感到羞耻和无地自容。
他劳作了九十年却“没有一天快乐”,“竟不能实现他梦想的计划于万一”!
这就是世代为人们称颂的伟大的弥盖朗琪罗!他是如此活生生地从书本跃入我的脑海里,似乎要颠覆长时间以来的形象。他更加丰满了,也更加平实了。只有褪掉神圣的装饰,我们才能真正认识那些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历史的神秘感是不必要的,人们只需要触手可及的真实。
㈤ 写一篇关于米开朗琪罗的美术论文
米开朗基罗美术绘画特色论文
1.据我个人观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粗犷,线条感很强,米的用色淡。
巴洛克建筑最早可追溯于米开朗琪罗的雄强风格和大胆设计.2.民间美术艺术语言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3.民间美术融合 第一,它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人们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理想主义的艺术都具有浪漫成分。可以说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不是现实和写实的艺术。
第二,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也是民间美术千古不变的主题。
第三,民间美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在色彩上持其独有的生生观和五行观。由于民间美术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再有就是广泛使用的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这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
第四,我国民间美术地域性,体现其无比丰富的多样性。传统的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是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渐渐形成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不同历史、人文、自然条件,致使各地的乡土美术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与审美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
第五,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是手工的。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手工艺术处处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机器制作是没有的。在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
民间美术的发展并不等于成批地进入市场。不是所有民间美术都可以像汽车工业那样“做大做强”。俄罗斯民间美术被产业化的,只有套娃和彩绘漆盒,埃及也只有纸莎草画。艺术品过于泛滥反而失去魅力。所以发展民间美术,不能贪大求快求多。
首先是民间美术要为整个民间文化的弘扬服务。我国的许多民间美术都是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比如婚丧民俗,再比如节日民俗,都有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品。由于时代生活及其方式的改变,已不适用。比如由于现代家居装修的改变,没有对开的大门了,原先那样的成双成对、驱邪迎福的门神已无处可贴;而且现在的门框太窄,对联难以应用;再有,手工年画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粘在墙壁上。可不可以做些改良呢?比如把门神作为一种传统的吉祥图样,改成小型单幅,装饰在门心(房门的正中)上,行不行?这两年春节时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生肖剪纸”,专门贴在门心上。比方今年是猴年,刻一只聪明活泼的猴子的剪纸贴在门上,明年是鼠年,再换一种聪明机灵小老鼠的剪纸。年年更换,惹人喜欢,很受欢迎。这种生肖剪纸过去是没有的。但它的出现,既弥补了门神的缺失带来的节俗的缺失,又为剪纸找到一个新的“生活岗位”。民间美术本来就是民俗用品和生活文化。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孤立难存。民间美术要在设法丰富和加强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近十多年来,天津的剪纸市场(天后宫剪纸)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是剪纸艺人千方百计与生活所需紧紧拉在一起。比如这两年,一种两三厘米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它是专门贴在电脑屏幕上方的。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的情怀一下子将当代的生活点燃起来。它还使我们明白,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如今,传统节日将要成为法定休假日,传统节日的复苏,使民间美术有了很宽广的用武之地。
接着还有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民间美术到了今天,除去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之外,还有别的功能和价值吗?其实在传统民间艺术由生活中的应用文化渐渐转化为历史文化时,它已经发生了一种质的变化,在文化上质的变化。它由日常使用、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悄悄转为一种历史的纪念、标志、符号、记忆,乃至经典。就像马家窑的陶器,原来只是再寻常不过的盛水的容器,现在却被视为尊贵,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柜,还要装上报警器保护起来。现在不是已经有人开始把老皮影、手工版画、古代女工的绣片、朱金木雕的千工床上的花板,装在考究的镜框里,用来装饰豪华的酒店吗?据说对这种古老艺术品感兴趣的多为外宾。他们把这些艺术品当做东方古老文明一些美丽的细节。但我们自己为什么没有这么看这些昨天的民间美术?也许这些东西离开我们的生活还不久,我们还不能“历史”地看待它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会渐渐将它们珍视起来。这就是说,传统民间美术到了明天,不再是能不能被应用,而是要转化为一种历史记忆和文化经典。我们的民间美术工作者是否能够走在时代前面,用一种新时代的角度与观念来对待这些传统文化,让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另一种——遗产的形态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是顺应时代转型的一种积极的方式,也是我们必须转变的观念。文化的转型和文化观念的转变应是同步的。最理想的是超前,最糟糕的是滞后。观念转变了,眼前的路就会无比宽阔,转型就容易得多。
再一个问题,是将民间美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我国现阶段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已是旅游事业中的大难题。旅游纪念品最大的特点与价值是,只有在旅游当地可以买到,到了其他地方就绝对买不到;反过来说,即使能买到也没人买。比方在巴黎附近的奥维和梵·高故居可以买到一种特别的干花——梵·高爱画的向日葵,这在巴黎圣母院是买不到的。倘若圣母院有向日葵卖也没人买,因为向日葵在巴黎圣母院没有任何纪念意义。从这一点说,民间美术最能成为旅游纪念品——这是由民间美术的地域性所决定的。乡土艺术尤其如此。如今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的乡土美术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纪念品,十分受欢迎。比如蔚县的剪纸、陕西陇东的布艺、南阳的泥泥狗、武强年画、苏州刺绣等。但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现阶段人们对这些民间美术的“开发”,很少是从旅游文化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考虑的,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乡土美术在旅游文化中的特殊价值,或者还不知道怎样使乡土美术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文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的话题。这项工作我们准备召集专门的会议研讨。
上述谈了几方面的想法。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是谁来做?当然,民间艺人是主角。民间艺术的创造者是艺人,艺术当然首先是艺术家的事。民间艺术本来就是从民间艺人心里生发出来的。
然而,把所有难题都放在艺人身上是不行的。为其打开思路、排难解忧、建言献策是文化学、民艺学和美术设计学的专家学者包括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要主动承担的。
这因为,民间艺人是在长久的封闭的天地一隅之中代代相传,他们对外界的信息所知有限,对自己艺术的价值也并不十分清楚。当今民间美术面临的现代文明的冲击,空前猛烈,猝不及防,同时商业化的“话语霸权”又是不可抵抗。身在田野的乡土艺人恐怕来不及想明白,就已经被这文明更迭的风暴吹得晕头转向。如果完全凭仗他们一个个人单势薄的力量,很难完成这一时代性的转型。比较而言,城市的传统工艺由于原本就生存在市场之中,凭仗着材料的贵重与工艺的精湛,仍在市场里有一席之地。而对于以草木砖石为材料的乡土美术,谁能看到其文化价值和遗产价值?这必须由当代的专家学者——文化学、美术学、民俗学以及旅游方面专家学者出手相援。这也是我们一再呼吁专家学者把书桌搬到田野里去的最深切的缘故。
我国民间美术博大精深,灿烂多姿,但这是过去。今天我们的民间美术正在翻越一座大山,这大山就是转型,而且是全方位的转型。既是民间美术赖以存在的生活与社会的转型,也是它的应用方式和存在性质的转型。但面对这座高山时,我们大家一个也不能缺席,还要一起努力来翻越。翻越大山决非易事,单是传统审美与时代审美之间的问题怎么解决,就不是小事。可是如果翻越过这大山之后,最终只剩下少数的民间美术和不多的民间艺人,后世之人就一定咎罪于我们,责怪我辈的无能。我们不能坐等后世的口诛笔伐,而要迎上去,帮助我们的民间美术翻越这座时代转型的大山,让历史之花开放到未来。 4.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同时也是各国艺术家的佼佼者。 http://www.rrrwm.com
㈥ 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的性格特征800字. 不要读后感 从哪里抄袭的也可以 但看清要求 谢谢,
托尔斯泰的性格
说到托尔斯泰的性格,一定要追根溯源谈谈他那个有名的外公尼古拉·沃尔康斯基公爵。你也许已经知道了,《战争与和平》中那个无求于人、骄傲自负的老公爵包尔康斯基的原型,就是这位不随和的外公。他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地主:严厉,公正,自尊,无求于他人,在强者面前从不低头。老公爵的某些性格特征他的外孙不但喜欢而且总是津津乐道。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政府要丈量一片与老公爵家接壤的公家森林,土地丈量员向老公爵表示,他可以故意把一大片公家森林丈量到公爵的名下,做为交换,他要公爵送他3匹马。沃尔康斯基勃然大怒,把土地丈量员赶出了大门。
毫无疑问,托尔斯泰从外公那里继承了“真正的贵族气质”(在屠格涅夫等进步作家们看来,把贵族一类的头衔时常挂在嘴上,既落后又迂腐),这表现为对世上有权势者的鄙视,对世俗成见的鄙薄。他和他的外公一样,性情暴躁、耿直粗犷、求全责备,但同时却又温情脉脉,宽宏大度;他高傲自负,自尊心强,但同时又是那么谦逊,甚至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一忽儿刚强果断,一忽儿又柔顺如丝。他虽然是个平凡朴实的人,但他的个性却非常复杂。
屠格涅夫是与托尔斯泰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作家,他们俩人之间时而相互吸引,时而尖锐排斥,虽然他们是一度又一度地重新做朋友,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总不牢靠。从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由屡屡交恶到17年之后最终和好这个故事里,也许我们可以更形象地了解一代文豪托尔斯泰的性格发展轨迹,同时也加深对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感性认识。
米开朗琪罗的性格
世界美术
司汤达
在旁人眼里,他孤芳自赏,生性乖僻,疯疯癫癫。不论何时,社交活动总使他感到腻烦。他没有朋友,只和几位严肃的人士来往。他生平只爱过一个女人——著名的德·贝斯凯尔侯爵夫人维多利阿·柯罗娜,但那也无非是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确实,他自己就善于把人的形象理想化,而毋须借用别人的理想。能证实这一点的是:这个人虽然很少作过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美术作品,可是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了这种美,他都会对之倾注满腔的热情。一头美丽的山羊,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座美丽的山,一片美丽的树林,一条好看的狗,无不引得他出神入迷。就像以前人们诽谤苏格拉底的爱情一样,人们对他爱美的天性也散布了不少流言蜚语。
他慷慨大度,他分赠掉了大量自己的作品。他说过:“不管我多么有钱,我的生活始终过得如同贫人一样。”他从来不想那一切构成一个庸人生活涵义的东西。
他吝惜的唯有他的精力。
在进行重大的创作期间,他常常和衣而睡,免得花去被衣束带的时间。他睡眠很少,而且经常半夜起床,抓起雕刀或铅笔记下他的构思。每逢那种时日,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而已。清晨他把面包揣在怀里,以后在梯子上一边工作,一边啃面包充饥。只要有一个旁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为身边琐事而忙碌,对于他来说简直是种折磨。尽管在认为值得耗费精力的大事上,他果断而有魄力,可是在小事上,他却羞赧不前,例如他就从来不愿出面举行一次晚宴。
在他塑造的成千上万的人物形象之间,没有一个被他遗忘过。他说,不经预先回忆一下,他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他是绝对不动手勾画草图的。
因此,在他笔下,从不见重复。尽管在生活的一切方面他是那样地温善、随和,可是在艺术上他是难以想象的多疑和苛求。他亲手为自己制造锯子、雕刀,不论什么细微末节,他都不信托别人。
一当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他就放弃整个作品,转而另雕一块石头。由于他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宏伟构思付之实现,甚至在他的天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他所完成的雕像还是为数不多的。
有一次,一刹那之间他失去了耐心,竟把一座几乎峻工的巨大群像打得粉碎,这是一座《哀悼基督》的雕像。
一天,红衣主教法尔耐兹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这位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雪地里行走,主教停下车子,问道:“在这样的鬼天气,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上学院去。”他回答说,“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
米开朗琪罗的门徒,骑士利翁纳曾把他的肖像刻在一块纪念碑上,当他征询米”“开朗琪罗的意见,问他想在阴面刻上什么的时候,米开朗琪罗请他刻上一个由一条狗引路的盲人,并加上如下的题辞:我将以你的道路去启示有罪之人,于是不贞洁的心灵都将皈依于你。
㈦ 名人传中写米开朗琪罗人生遭遇的句子800字
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基罗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
他不怎么喜欢漂亮女人,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他也画女人,但总是画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种妩媚的少女。当时很多艺术家都认为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与他曾经保持一段友谊的是在公元1542年他结识的维托利亚·科隆纳。
那时,米开朗基罗已经67岁,科隆纳是50岁。但是科隆纳认为自己仍然属于已经死去17年的丈夫,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友谊。她送给他143首诗,他的回答充满爱慕和热情,但也充满了文学的幻想。
他们碰面时,讨论艺术和宗教,使他长期存在的悲观情绪消失了。她为他祈祷,希望他永远不再是他们相遇前的他。公元1547年,科隆纳死了,从此以后米开朗基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是精神错乱,甚至消沉,他自责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吻她的脸和手。
还有人说米开朗基罗之所以终身未娶,是由于他是个同性恋者。有的人还举出米开朗基罗诗集中有一首献给年轻人的情诗,以此来证明他是个同性恋者。这个年轻人叫托马索·卡瓦列里,是一个以绘画当消遣的罗马贵族。
大约在公元1532年,他来到圣安杰洛学习,并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仪态迷惑住了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爱上了他,写情诗给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致使后人将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并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者。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男人对男人示爱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间也是一样。很难就此断定米开朗基罗是个同性恋者,也不能说这就是他终生未婚的主要原因。
㈧ 用一位伟人的感人事迹写一篇800字作文
《名人传》是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主要叙述的是18世纪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中世纪著名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三位著名伟人的事迹。通过记叙他们苦难挫折的人生,来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贝多芬。他的童年时充满压迫和苦难的,在父亲的逼迫中学习音乐。青年时,终于获得了首次的胜利,本来一个光明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但是他的听力开始逐渐下降。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听力相当于失去了生命,他们的一生的希望都会毁灭,可狂贝多芬还那么年轻。可是,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与苦难并没有打到他。他把音乐看作是生命,更加全身心的其中。他通过音乐,表达了对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热情。即使是生活的窘迫、爱情的背叛和疾病的折磨,都没有阻止他。贝多芬以他巨人办的毅力创作乐曲,谱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曲杰作。
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苦难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与精神。我们的人生因为挫折而更加富有意义,我们的道路因为挫折而更加充满挑战性,我们的成功因为挫折而更加光彩绚丽!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地与不幸拼搏,才能实现理想。
㈨ 名人传读后感《贝多芬篇》,800字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