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爱国故事100字
1.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2o字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20字:
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梅兰芳拒不登台,蓄须明志。
2. 梅兰芳爱国故事
梅兰芳爱国故事: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
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
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2)梅兰芳爱国故事100字扩展阅读:
梅兰芳九岁学艺,十一岁登台,成名很早,在京城声名鹊起后,还应邀到上海以头牌(第一主演)的身份演出,载誉而归。梅兰芳一生中遇到的女人,有三个对他的人生最为重要,他们分别是发妻王明华,二妻福芝芳,和名角刘喜奎。
梅兰芳的妻子叫王明华,是他的原配夫人。王明华的出身也是不简单,她是旦角王顺福之女、武生王毓楼之妹。两个人虽然是旧式婚姻,可是结婚后感情相当不错,然而不幸的是,两个孩子相继因出麻疹而夭折。
1921年,时当壮年的梅兰芳迎娶了16岁的福芝芳为妻。很快福芝芳就成长为一个贤内助,一边生儿育女,另一边又帮着梅兰芳处理事务。
梅兰芳一生中,有一个倾心相爱却最终无法拥有的女人,她就是孟小冬,孟小冬跟梅兰芳很相似,两人在戏剧上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孟小冬长得很漂亮,也很有气质,两人认识之后,受到了群众很大的关注。但两人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
梅兰芳的事业除了抗战时期,其余几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很快侵占了上海。自此,梅兰芳开始坚决拒绝登台演出,不给日本侵略者表演。
1938年初,梅兰芳全家移居香港,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后来,香港也被日本占领,梅兰芳便想出了“蓄发明志”的办法。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极其优雅的形式在朋友聚会中剃去髭须,宣布复出。
从这一次回归,他就一直守在舞台上,直到生命的尽头。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3. 梅兰芳的抗日故事//
日伪讹诈 愤然毁画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 梅兰芳
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4.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戏”(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
5. 梅兰芳的爱国事迹
纪录片里和电影《梅兰芳》差不多,只是电影中有删减,不尽详细。正如电版影中所言:梅兰权芳是当时中国艺术的化身,是中国文艺的象征,“得梅兰芳得中国”,只有统治了中国的文化,才能统治中国,而且,梅先生多次为日本受灾募捐,他自然也是日本人民群众偶像。所以,日本人一度想要梅兰芳屈服,但是却始终没敢杀害梅先生。当时梅兰芳应该是在上海吧,当日本攻陷上海滩时,梅先生正式宣布退出梨园,并且开始蓄胡子(留了胡子的男人扮不了旦角),为逃避日本的炮火和日本数次搬迁,一次
得知日本人要请他参加什么记者招待会(为日本人安排的接下来的演出)时,冒险打了本身有过敏史的伤寒针,高烧持续不退,顺利的骗过日本人的眼睛。梅先生对梨园的支持和贡献有目共睹,在逃难的时候仍陆续给梨园协会寄去资助,在香港避难时期梅先生家当即将当尽的时候曾以卖画为生(其实买画的人都是冲着人去的)。后抗日结束梅先生终于复出,去掉一直留着的胡须,登上舞台,不过由于逃难期间没有坚持练戏,所以刚复出的时候一度唱的不是京剧,是什么剧就忘记了,期间好像还创作了《穆桂英挂帅》。
6. 简要的写出课文记叙的梅兰芳的五件爱国事例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
(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内登台演容出。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体现了梅兰芳: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7. 梅兰芳爱国的故事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8.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
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引起梅兰芳无比强烈的愤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梅兰芳立即剃须吊嗓。在日本才投降两个月后,蓄须明志息影八年的梅兰芳第一次登上舞台,参加抗战胜利的庆祝会,演出了《贞娥刺虎》。而后,应着各界人士要求公演的呼声,梅兰芳又开始登台演戏了。在那些日子里,上海到处都在谈梅兰芳,他蓄须明志的高尚情操人人皆知,以他那精湛的艺术和高贵的品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赞许。
9. 爱国故事100字
清朝末年, 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 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达成”协议”, 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 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 说他自不量力,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 ”京张铁路如果失败,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 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 ”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 细心勘探, 大胆试验, 经过4 年艰苦的劳动, 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采纳我!!!
10. 中国的爱国的名人故事100字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4、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一,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PJE中国儿童资源网
二,华罗庚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