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之类的故事
❶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什么
有一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闪光”。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毛遂自荐”,指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中国古代战国时候,赵国都城邯郸被强大的秦国军队重重包围,危在旦夕。
为解救邯郸,赵王想联合另一个区域大国楚国共同抗秦。为此,他派亲王平原君到楚国游说。
平原君打算从自己数千名家臣中挑选出有勇有谋的20人随同前往,可挑来选去,只挑选出19名。就在这时,有一位宾客不请自到,自荐补缺。他就是毛遂。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问道:“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说:“我叫毛遂。听说为了救邯郸你将到楚国去游说,我愿随你前往。”
平原君又问:“你到我这里,有多长时间了?”
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说:“三年时间不算短了。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好像锥子装在囊中会立刻把它的尖刺显露出来那样,他的才能也会很快地显露出来。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还没听说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这次去楚国,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来好了。”
平原君的话,说得很坦诚。但毛遂却充满自信地回答道:“你说得不对,不是我没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没把我装在囊中。若早把我装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锥子那样脱颖而出了。”
从谈话中,平原君似乎觉得毛遂确有才能,于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荐,凑足20名随从,前往楚国。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可楚王不出声。他俩的谈判,是从清晨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判出个结果来。等在外面的20名随员,焦急起来了。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19名随员内心里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这时候,他们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才能,于是怂恿他道:
“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进去问问究竟怎么样?”
毛遂立即答应了。他紧紧地按着腰中的剑,来到楚王的跟前说:
“大王,楚赵联合抗秦,事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可是,从早晨到现在总也商议不出个结果来,这是为什么呢?”
毛遂的出现与责问使楚王很不高兴。他不理睬毛遂,转身气愤地问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随员。”
楚王气愤了,转身斥责毛遂道:
“寡人正与你的主君议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来插言!”
楚王的话,激起了毛遂的满腔愤怒。他抽剑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两步,大声道:
“尊贵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你们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这时候围在你身边的侍卫人多吗?不过,我现在告诉你,眼下在这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经毛遂这么一说,楚王吓得满头是汗,不作声了。
毛遂又道:“楚国是大国,应该称霸于天下。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国怕得要死。秦国多次侵略楚国,占领了你们许多地盘,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想起这些来,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害羞。现在,我们来联合你们抗秦,说是为着解救邯郸,同时也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可是,你却这般怯懦。你这叫什么大王!难道你就不感到惭愧吗?”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话面前,楚王惭愧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毛遂于是又说道:
“尊贵的楚王,怎么样?愿不愿意与我们赵国一齐抗秦呀?”
“愿意!愿意!”
楚王满口应充。
楚赵两国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郸。见了赵王,平原君说:
“我这一回出使楚国,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兰之舌,致使得咱们赵国重过九鼎大吕。他真比百万雄兵还要强啊!”
没过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赵都邯郸便家喻户晓了。现在这句成语常用来一个有才能的人勇于向别人推荐自己。
❷ 急求类似于毛遂自荐的故事 , 写作文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急
平原君打算从自己数千名家臣中挑选出有勇有谋的20人随同前往,可挑来选去,只挑选出19名。就在这时,有一位宾客不请自到,自荐补缺。他就是毛遂。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问道:“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说:“我叫毛遂。听说为了救邯郸你将到楚国去游说,我愿随你前往。”
平原君又问:“你到我这里,有多长时间了?”
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说:“三年时间不算短了。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好像锥子装在囊中会立刻把它的尖刺显露出来那样,他的才能也会很快地显露出来。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还没听说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这次去楚国,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能同去的。你就留下来好了。”
平原君的话,说得很坦诚。但毛遂却充满自信地回答道:“你说得不对,不是我没有特殊才能,而是你没把我装在囊中。若早把我装在囊中,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锥子那样脱颖而出了。”
从谈话中,平原君似乎觉得毛遂确有才能,于是接受了毛遂的自荐,凑足20名随从,前往楚国。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可楚王不出声。他俩的谈判,是从清晨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判出个结果来。等在外面的20名随员,焦急起来了。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19名随员内心里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这时候,他们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才能,于是怂恿他道:
“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进去问问究竟怎么样?”
毛遂立即答应了。他紧紧地按着腰中的剑,来到楚王的跟前说:
“大王,楚赵联合抗秦,事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可是,从早晨到现在总也商议不出个结果来,这是为什么呢?”
毛遂的出现与责问使楚王很不高兴。他不理睬毛遂,转身气愤地问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随员。”
楚王气愤了,转身斥责毛遂道:
“寡人正与你的主君议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来插言!”
楚王的话,激起了毛遂的满腔愤怒。他抽剑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两步,大声道:
“尊贵的楚王,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你们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这时候围在你身边的侍卫人多吗?不过,我现在告诉你,眼下在这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经毛遂这么一说,楚王吓得满头是汗,不作声了。
毛遂又道:“楚国是大国,应该称霸于天下。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国怕得要死。秦国多次侵略楚国,占领了你们许多地盘,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想起这些来,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害羞。现在,我们来联合你们抗秦,说是为着解救邯郸,同时也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可是,你却这般怯懦。你这叫什么大王!难道你就不感到惭愧吗?”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话面前,楚王惭愧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毛遂于是又说道:
“尊贵的楚王,怎么样?愿不愿意与我们赵国一齐抗秦呀?”
“愿意!愿意!”
楚王满口应充。
楚赵两国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郸。见了赵王,平原君说:
“我这一回出使楚国,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兰之舌,致使得咱们赵国重过九鼎大吕。他真比百万雄兵还要强啊!”
没过三天,毛遂的名字在赵都邯郸便家喻户晓了。现在这句成语常用来一个有才能的人勇于向别人推荐自己。
❸ 类似毛遂自荐的故事
黄金台 【黄金台】《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回之,乐毅自魏往答,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O此事参见器用部·珍宝“死骨千金”。《战国策》原文系“筑宫”,至孔融《论盛孝章书》始有“筑台”之说。指招贤之所。唐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另参见器用部·珍宝“黄金筑台”、人物部·圣贤“黄金台上客”、政事部·议政“尊隗”。 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
❹ 毛遂自荐的故事50字
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内客毛遂主容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毛遂河北鸡泽人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我推荐。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
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4)毛遂自荐之类的故事扩展阅读:
毛遂故里,即战国晚期以“毛遂自荐”、搬兵救赵而闻名的毛遂的家乡。
位于原阳县西12.5公里师寨镇路庄村东。这里有自荐亭、毛遂大殿及石碑多通,有毛遂出山、毛遂拉塔、毛遂铡草、毛遂灌醋等神话传说的壁画,另有毛遂岗(坟)等纪念遗迹,为新乡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遂亭位于毛遂故里纪念建筑的中轴线上,是毛遂故里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进出方便,与周边的毛遂坟、娄师德墓、邢恕墓形成了旅游线路。
❺ 急求与毛遂自荐类似的典故
语出《汉书·终军传》
汉代的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很有才学,受到汉武帝的常识。终军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又被拜为谒者给事中,负责迎送客、奉诏出使等。有一次,朝廷要派人出使匈奴,终军提出申请说:“我在朝廷食禄5年,还没有立下一点功劳。听说陛下要派人出使匈奴,我愿意前往,对匈奴单于晓以利害,让他臣服于朝廷。”武帝觉得他很有见识,把他晋升为谏大夫。
故事说,当时,正值南越与汉朝和亲,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如同内地诸侯那样听从朝廷指令。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宫廷门下。”于是,终军去劝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从了,答应把整个南越国都为汉朝廷的属国。武帝非常高兴,恩准南越国使用大丰收的犯绶,统一实行汉朝的法度,以新的办法改变南越的社会习俗,命令汉朝的使者留在南越,担负镇守和安抚的任务。但是,南越的想国吕嘉不想归顺汉朝,起兵攻杀了南越王,汉朝的使者也都被他杀死了。终军死时,只有20多岁。所以,世人都称他为“终童”。
“请缨”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缨:驾车时,马颈上套的革带。引申为捆人用的长绳。人们用“请缨”表示主动请求出征、出使等。多用来表现立志报国的决心和行动。
《汉书·终军传》: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yue4),赐南越大臣犯绶,壹用汉法,以新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❻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怎样的
当年,秦国的部队包围邯郸时,赵国的形势十分危急,秦国的力量如此强大,现在又兵临城下,赵国和它决战取胜的可能很小,赵惠文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相国平原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联合楚国。楚国和秦国素有仇恨,秦国是楚国的心头大患,如果和楚国结成联盟,那么秦兵可破,这就叫合纵抗敌。
现在的问题是楚国是不是愿意和赵国结成联盟。
楚国对赵国也有疑心,楚王又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所以赵惠文王心中没有底。赵王只有请平原君出马,希望凭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去说服楚王。
平原君说:“我这次去事必成,如果我能说服他,这最好。如果楚王不信这一套,那么我就挟持他在楚国的宫廷之内歃血为盟,合纵抗秦的联盟一定能建立。”
歃血是古代一种结盟的仪式,就是将牲畜的血涂在嘴上,以示信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经常使用。
出发之前,平原君说:“我要挑选20名文武全才的人和我一道。”
他的手下一共有3000多人,要选20个人很容易。但是平原君又是一个非常严苛的人,他挑来挑去,挑了半天,只挑出19个人。就剩下一个人,他反复挑选,就是不满意。
正在他为难之际,有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只见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一副自信的样子,三步并两步就走到了平原君的面前。平原君以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看他似乎有点面熟。那人道:“也许公子不大认识我,我是您的门客毛遂,您要选20个人到楚国,现在还少一个人,我可能就是您要找的最后一个人了。”
底下的人发出一阵轻轻的笑声,有的人在窃窃私语,大家都很轻蔑地瞧着他。平原君见这人如此冒失,一点也不谦虚,就说:“你在我的门下有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下面又是一阵哄笑。
平原君慢慢地说:“我听人说,方今之世,贤人在世上,就像一个锥子放在袋子里,它的尖子很快会从袋中露出来的。你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你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事使大家称颂你,我也没听说你有什么大的能耐。这就证明你的本事是十分有限的。我看你还是留下吧。不过,你的这种精神倒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毛遂听到平原君这番明显瞧不起自己的话,也不急,也不慌,也不脸红,他依旧信心很足地说:“公子你说得很对,我以前没有露出尖来,就是你没有把我放到袋子里去,今天我正是请求公子把我放到袋子里去。”
平原君这时在心里已经从一开始的轻视,到现在的非常喜欢这毛头小伙子了。瞧着他那自信的样子,瞧着他那不同凡响的谈吐,他已经感到有一个尖儿露了出来。于是,他就带上了毛遂,一起到楚国去完成国家的重大使命。
其他19个人都笑话毛遂,他们一路上经常私下拿他开玩笑。
平原君到了楚国,就和楚王商量合纵之事。但是楚王一开始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再就是申说自己的国家目前是如何如何的困难,打不起这场战斗;再就是楚国的国力有限,要是得罪了秦国这样的大国,日后将难以在诸侯中相处。任凭平原君怎么说,楚王就是不答应。
平原君从早上,一直讲到中午,嘴皮都说干了,但是楚王似乎毫不为其所动,真把平原君急得满头大汗。
平原君的门人在下面听得都不耐烦了,有一个人说:“这位毛遂先生不是夸下海口,说是他能说服楚王的嘛,现在正是机会,你赶快上。”大家想看看他的笑话。
毛遂瞧了他们一眼,真的大步流星地走了上去。他一只手按着剑,两道剑眉怒竖,一双大眼睛闪着不容怀疑的光芒。只见他走到平原君的身旁,说道:“公子,合纵抗秦之利害关系两句话就能说清楚,怎么和他从早上就说起,说到了中午,还没有说成?”
楚王看到这位不速之客,说道:“这是何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人。”楚王喝道:“还不给我下去,我正和你们家公子商量大事,你来干什么?”
毛遂按着剑,有意地向楚王面前走了一步,大声说道:“你之所以对我无礼,是因为你坐在家里,依仗着你们人多,但是就在这十步之内,你能显示出你楚国人多的优势吗?大王的性命实际上就握在我毛遂的手里,我家主人就在你的面前,你为什么对我无礼?人们常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你对我无礼,实际上就是侮辱我家主人。”
楚王被他一顿闷棍,打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平原君,平原君示意他听毛遂的话。
毛遂继续说:“我听说,商汤当时只有70里地,但是后来他取得了天下,周文王只有百十里之地,后来使得诸侯们都向他俯首称臣,可见,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士兵和土地的多少,而靠的是仁义,靠的是势。今天楚国方圆有5000里,将士有百万,这正是称霸的基础,以楚之强大,天下谁能抗衡?但是可悲的是,白起只是一个非常一般的将领,率领的人马还不足一万,他却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败你们楚国,不但占领了你们重要的战略要地,还污辱了你们楚国的先人,这真是你们楚国百世的遗憾之事,连我们赵国人都为大王而羞愧。但是你却不以此为耻,还在家里睡大觉,是要等着别人来彻底消灭你不成!我家公子提出合纵之术,不是为了赵国,恰恰是为了你们楚国。真是不知好歹,当着我家主人的面竟敢侮辱我,你这到底是为哪般?”
楚王被一个毛头小伙子教训了一顿,而且教训得还句句在理,使他下不了台,心里想,赵国真是人才辈出,和他们结盟也许不是一件很坏的事,就说:“那就依这位毛先生的话,我们楚赵两国结成联盟,为了我们两国的利益来共同抵抗秦军。”
毛遂怕只是敷衍,便说:“合纵的战略是不是就定下了?”
楚王说:“当然是定了。”
毛遂就对站在台下的楚王的手下人说:“快取鸡血、狗血、马血来。”
一会儿,血取上来了,毛遂接过盘子,跪在楚王的面前,将血举到了楚王的胸前,说:“请大王歃血为盟,你先来,接下来是我家主人,再下就是我。”楚王一一照办了。
由于毛遂的勇敢和智慧,楚赵之盟结成了。楚王派春申君率领八万大军救赵,对解邯郸之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❼ 试列举历史上类似与“毛遂自荐”的故事。
1驺忌来拜相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威源王耽于享乐,不理政事。群臣不敢进谏。齐国人驺忌听说后,决心面见齐威王。以琴打比方,成功地向齐威王说明了国事的重要性,并由此被任命为相国。 2 蔡泽 秦国人。自信能靠言语的力量使当时深得秦王信任的秦国丞相范睢把丞相之位让给自己。于是,他晋见范睢,向范睢自荐,他举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说得范睢悚然心动,真的将相位让给了蔡泽。
❽ 类似与毛遂自荐的故事
黄金台
【黄金台】《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O此事参见器用部·珍宝“死骨千金”。《战国策》原文系“筑宫”,至孔融《论盛孝章书》始有“筑台”之说。指招贤之所。唐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另参见器用部·珍宝“黄金筑台”、人物部·圣贤“黄金台上客”、政事部·议政“尊隗”。
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❾ 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
【毛遂自荐】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典故】《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毛遂自荐的故事: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
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
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
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
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
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
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
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嘴?
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到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
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
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
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
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
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
“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是古
代订立盟约的时候的一种仪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
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