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励志小故事
1. 有关坚持不懈的小故事
坚持不懈的小故事
1、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2、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4、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5、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拓展内容: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伟大的悲剧》:“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经走了14公里。”
2. 周恩来的励志小故事
周恩来,字翔宇,号飞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堂伯父周贻谦到奉天银州(今辽宁铁岭),入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秋天,伯父周贻赓接他到沈阳人东关模范学校学习。这时,少年周恩来在老师的教育和《革命军》、《猛回头》等书刊影响下,已树立读书救国的大志。
1913年 8月中旬,周恩来考人天津南开学校。当时的南开,是一所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比较有名的学校,创办人严范孙,是晚清翰林,一位主张教育救国的开明人士。校长张伯苓,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很有名的教育家。在他们的主持下,学校不仅严格要求学生具有爱国意识,学好文化科学知识,锻炼好身体,而且提倡并支持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各种社团,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周恩来人学初期,国文、英文成绩欠佳,经过奋发努力,很快赶上,各科成绩均优。尤其是在南开教育的培育下,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步爱国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在课外,他非常关心时事,经常阅读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报刊、书籍,如《民权报》、《民立报》、《大公报》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的著作,以及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他还积极参与敬业乐群会、校风报社、新剧团、演讲会等学生社团的活动,担任各种负责工作。
在检察厅拘留期间,周恩来等团结难友学习政治、文化,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周恩来在5月28日至6月7日期间,还连续 5次向难友系统地宣讲马克思主义。
在全体难友的坚强团结和共同斗争下,反动当局为挽回面子, 在经过形式上的审理之后,终于被迫于7月17日释放全体代表,天津各界立即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庆祝斗争的胜利。
周恩来出狱后,于 8月初,他主持觉悟社年会,总结“五四”运动以来天津的学运经验教训,认为必须联合全国各进步团体,共同改造旧中国,挽救国家危亡。他们主动与李大钊等领导的北京进步团体联系。8月16日,周恩来等觉悟社社员11人,到北京陶然亭举办茶话会,邀请北京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人道社。曙光社 4团体代表共20多人,商讨今后救国方针。周恩来代表党悟社,倡议与会各团体联合,共同改造社会,挽救中国。李大钊代表少年中国学会发言,提议各团体有标明主义的必要。8月18 日,五团体代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再次开会,决定成立名为“改造联合”的组织,通过《宣言》和《约章》,宣布要联合全国各地的革新团体,共同进行改造社会,挽救中国的斗争
3. 谁知道马克思的一些生平小故事
1、第一个故事:
马克思十二岁进了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所中学。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长来给大家讲课,正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外号叫“小傻瓜”的葡萄园主的儿子在下面吃起糖果来。老校长生气了,突然提出了问题,让“小傻瓜”回答。“小傻瓜”慌了神,不断地暗使眼色,恳求同学们提示,可谁也不理他。最后,他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
马克思瞅着“小傻瓜”那副可怜相,心中一阵好笑。他麻利地写了个纸条,卷成团儿,暗暗递给了“小傻瓜”。“小傻瓜”以为是答案,趁老校长低头翻书的空儿,慌忙打开纸团,一看,竟是一首讽刺诗。诗中挖苦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傻瓜”,胖得像头小猪娃,不动脑筋光贪玩,浑身都是臭泥巴。
这下子,可把“小傻瓜”惹恼了。下课后,他拦住马克思就要报复。马克思面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说:“你办了没理的事,还想找别人的事吗?”随即又编了一首讽刺诗,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打这以后,那些不守规矩的贵族子弟都很害怕马克思。
2、第二个故事:
一天早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有一位读者手里拿着一本书,正要在一个空座位上坐下来,这时候,值班的图书馆员走过来对他说:“先生,这是马克思的座位,请您不要坐在这里,他就会来的。”“马克思?”那位读者愣了愣,“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领袖吗?”
“我想是的。这里给马克思摆着工厂工作的年报,他现在正研究这份年报。”“他天天来吗?今天也一定会来吗?”图书馆员微笑着回答:“一定会来的。几年来,马克思天天到这儿来工作,一天足足工作10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在我所见到的读者中,他是最勤劳最准时的。”
这位图书馆员转身做他的工作去了。那位读者还站在那里思索,注视着马克思座位上的那一堆书。几年来,马克思每天都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里工作10小时,在家里又继续工作到深夜。他读过1500多种书籍,他写提纲,写内容提要和笔记,这些内容提要和笔记就可以编成许多书。
一切科学,主要的如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语言学、文学,他都用极大的钻研精神进行研究,从中追求他所发现的新思想。他的好朋友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他不确实知道所有的有关书籍都参考过了,所有的疑义都考虑过了,所有的论点都彻底探讨过了,他是绝不肯下笔的。
3、第三个故事:
马克思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曾受到恩格斯的全力支持。马克思的许多革命活动经费都来源于恩格斯无私的援助。据《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中记载,1869年3月21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中说:“明天寄一镑邮票给你,作为对厄·琼斯的群众运动的经费。”
同年5月10日,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再次说到:“急切地附上一镑邮票,作为我们这里给你们比利时捐款的明天会议之用。”
从这两封信中我们不难了解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筹集经费,是那样涓滴凑集,耗尽心血。甚至把邮票也作为革命经费来凑集。这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革命友谊。
4、第四个故事:
恩格斯在百忙之中对马克思的女儿杜西收集邮票的爱好也给予热情关心和支持。
据1863年4月21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到:“并附点邮票给杜西……有多种邮票是两份,这些可以用作交换的。至于意大利、瑞士、挪威和某些德意志邮票,我可以大量提供。”
同年5月20日,恩格斯又给马克思寄了些邮票。恩格斯对杜西的关心,使马克思本人和杜西深为感动。杜西曾亲昵的称恩格斯为自己的“第二父亲”。
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在这些看来是细小琐事中也表现出乐于助人的精神。
据1865年4月11日他从伦敦给马克思的信中提到:“附上小威廉的信。我已将所要求的邮票寄给他。”信中说的“小威廉”即威廉·李卜克内西,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5、第五个故事:
少年的马克思不知抽象是指从复杂的事物中排除非本质属性,透过现象抽出其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便问当老师的妈妈:“妈妈!什么叫‘具体”什么叫‘抽象’?”
妈妈说:“‘具体’就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马克思心领神会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写了:“今天早上我起来,看见我具体的妈妈,在烧具体的早饭。
我打开具体的窗户,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鲜空气……” 这样,马克思长大后便发明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拓展资料: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 励志勤学小故事
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练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连走着、坐着、睡着,都想着如何把字写好。他多年如—日,临帖不止。临谁的帖,字就写得象谁的字,真是做到了临摩得微妙微肖。一天晚上,他又练字练到很晚。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床睡觉;到了床上,躺在被窝里,他满脑子还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人的肚皮上,用手指当笔,不停地写了起来。
他夫人正闭着眼睛睡觉,被他手指划来划去,怎么也睡不着。就推开他的手,生气地说:“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想写就往自己身体上写吧。”
王羲之听了夫人的话,心里一动:“对,对,你有你体,我有我体。我不能老照着人家的葫芦画飘,我要创出自己的字体来。”
从此,他刻苦练字,不断创新,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字体,成了中国的一代书圣。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周总理的故事
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里,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片刻,一个同学毕敬毕恭的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当时他年仅12岁。为了使中华腾飞,为了振兴祖国,周总理就是抱着这样伟大的志向成长为“人民的好总理”。
5.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50字)
1、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2、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
3、贝多芬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 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4、居里夫人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5、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5)马克思的励志小故事扩展阅读
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失去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
而励志,便是让一个人重新焕发起这种力量。励志,并不是让弱者取代另一个人成为强者,而是让一个弱者能与强者比肩,拥有实力相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相关名言
1、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富兰克林自传》
2、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富兰克林自传》
3、永远不要将必要的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并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够满足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5、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
6、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7、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庄子
6. 关于名人励志的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4、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5、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6、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化了40多年的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通过他不懈的努力,马克思终于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
8、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非常惊奇。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
希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
7. 名人励志小故事,要简短一点的,谢谢了!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
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
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
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自动过滤
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
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
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
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自动过滤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
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
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
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
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
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
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
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
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
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
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
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
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
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自动过滤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
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
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周总理震惊世界
的图片!中国人一定要看的!中国人一定要看的!不要误解自动过滤忙忙碌碌,事务主义,他其实至高至
圣,是伟大的思想家;不要误解自动过滤拘谨韬晦,他其实至情至性,常常洒脱不羁;不要误解自动过滤阴柔
委屈,他其实阳刚十足,火辣辣地激荡奔放;不要误解自动过滤吞声忍让,那其实是大智大勇,最有自知和
知人之明……当年有的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凭什么就中国的自动过滤能享受下
半旗的待遇,而其他国家的不能?”联合国秘书长这样回答他们:你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只要作到了周
的这3点:1,周死后没有留下一分钱的财产2,周死后无一儿一女3,不留骨灰我一
定在你们死后下半旗。
看着就心里难受堂堂一国总理吃的就几小碗在想想今天的我们的一些领导们,心里汗颜啊
他的自信、他的风度,通过外国人的眼神就能看出来!他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付的政治家。
这种力量叫人格,这种鞠躬叫尽瘁!
8. 名人读书小故事(50字)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