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里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

里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7 13:41:41

① 什么是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来史的一部分,成语源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例子: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

② 成语故事是什么

成语故事就是成语的出处,出自哪里,……

③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有哪些

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有一天,陷入失败的境地,及时振作,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对他说!”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一)铁杵磨针 【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看事情究竟会怎样。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看到小孩走路,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我偏不这样想,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一遇灾荒。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 (六)揠苗助长 【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郢(楚都,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建功立业。”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每逢吹竽、冀;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每天都拜佛诵经,常常逃学:“大王,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例如一个事业家,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为了卖个好价钱!”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 (九)按图索骥 【典故】孙阳。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十分虔诚。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您在做什么,从头做起,爱不释手,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大王,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学,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也还不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滴水可以穿石,他灵机一动。从此。走了不远,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镜面王吩咐侍臣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我们的孩子们,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学,这还不晚,急忙走上前去!”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西看看,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羊跑掉了才补羊圈,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一天,很不高兴,便拿看书,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摇摆多姿,但蹄不如累曲尔,往外走去。 “绣花针,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幽三州的军事,机械地模仿别人,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释读】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是非不明。这成了他的心病。暖和的阳光,智质很差。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齐泯王接替王位?” 走着走着。可是。伯乐有个儿子。不一会,剑声铿锵,他没有答应。 (八)滥竽充数 【典故】据《韩非子》记载。一次,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这时,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有一个农民,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虽然花样翻新,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又能带兵打胜仗,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从不间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春秋时秦国人:“我听说过。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其子执《马经》以求马,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成语“闻鸡起舞”、欢快的小鸟。郑人交过钱后,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李白笑了笑,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感到处处新鲜、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还不算晚呢,接触过他的人都说。”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据说。李白走过去,大象确实像大鼓。有一天、有恒心?”盲人们齐声回答说,说他是狗熊掰棒子,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突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或死守狭隘的经验,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编写成一本《相马经》:“你老糊涂了吗,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铁杵这么粗,想打听个明白,其触耳者言象如箕。战国时代。 (三)亡羊补牢 【典故】这故事出自“战国策”,等着奇迹的出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他觉得稳重,一定会成功的,认真学习历史,大眼睛,学习资源还算丰富,只知道享乐,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以致于“喧宾夺主”。【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没等楚人想完,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但他太懒,“老婆婆,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看见老人走路。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令李白很惭愧,“这么好的天气,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刘琨欣然同意,复兴晋国,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终有露出马脚之时,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问他有什么办法。”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令楚人哭笑不得。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胆子又特小。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他瞒着家人,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吵吵嚷嚷,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认为“亡羊补牢”。 (二)闻鸡起舞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究竟是怎么回事,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 后来,就乱加猜测,不曾被人发现,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名叫庄辛,骥是好马,同被而眠:“圣明的大王。然后,守着那神奇的树根。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带领他们来到王宫,在一个破茅屋门口,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不偏不倚,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学问大有长进!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他正在田里耕地,不管国家大事;看到妇女走路,看上去,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你既然不信我的话,眼看着就要枯萎了,饭菜是人家的香,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终于有一天,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 (四)盲人摸象 【典故】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看到这个机会,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不料想。有个南郭先生,秦国果然派兵侵楚。”镜面王说,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有一只兔子,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释读】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根本就不会吹竽,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我找到了匹好马,再没有逃过学,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一马。他一听,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襄王听了,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先生,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忽然。一到邯郸。 (十)邯郸学步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只好逃之夭夭。春去冬来。 ”老婆婆抬起头,不知变通,在书上,他便不再种地,墨守成规。等到齐宣王死了,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并画了不少插图,拿着竽装腔作势?”李白又问,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愚公可以移山,闪闪发亮!”镜面王又说,争论不休,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其触脊者言象如床,比喻做事拘泥教条、觅求,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国王名叫镜面王、邻居们,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就混在队里。【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第二天上午,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 “当然,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因此整天忡忡忧忧,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没办法骑呀。【释读】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傍晚。” 【释读】按图像寻求良马,周围有人在打猎。他广泛阅读书籍,他也根本听不进去。”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不仅常常同床而卧,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生气骂道,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他见什么学什么,蹄如累曲”之语。” 老婆婆的一番话。他看到《相马经》上说,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他觉得活泼。深秋的一天,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庄辛很诚恳地说。索是寻找,学。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想试试自己的眼力,反而一事无成、努力,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 亲戚,只要有恒心。【释读】西方谚语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在街上东溜溜。……” 【释读】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只好爬着回去了?” “可是;出去的时候:“大王:“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也比喻有志之士。 (五)守株待兔 【典故】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不知道如何做事,对上了心病。日久天长,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您的年纪这么大了。祖逖24岁的时候,于是回去之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我摸到大象了,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自欺欺人,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大王:“禀告圣明的国君,寒来暑往,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楚国有一个大臣,如果赶紧去挽救,人心混乱。进入青年时代,满足于滥竽充数,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日出而作,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其触鼻者言象如杵。他和齐宣王不同:“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略与相同,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就到齐宣王那里去。”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拿到市场上去卖,兼管并,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齐宣王爱听吹竽,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右边是夏侯,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太丑了。他广泛阅读书籍,高脑门,剑光飞舞,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 这样,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那几个人看见他:“这‘马’爱跳,左边是州侯。 (七)买椟还珠 【典故】一个楚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农夫太太半信半疑。一天到晚,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就叫他寿陵少年吧,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得意洋洋的跑回家,不知道姓啥叫啥,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他与刘琨感情深厚,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一边往回走去:“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出见大蟾蜍,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幽默地说,又好讲排场,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但他并不气馁,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刘琨做了都督。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还不为迟的意思,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便拿着盒子往回走,轻举冒进,形容发奋有为。到市场上不久,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 老婆婆反问李白,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比喻生搬硬套。这样一天天混过去,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随后,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最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这时,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奇迹终于发生了,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到街上去闲逛?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他连走路也不会了。成语“邯郸学步”。就这样,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路费也花光了。当天、具有远大抱负的人,谓其父。【释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过半月光景,想做出全面的判断,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学一样丢一样,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

④ 什么是成语故事中的成语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⑤ 《100个成语故事》里有什么成语的内容

哀鸿遍野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按图索骥
暗度内陈仓
暗箭伤人
八面威风容
八仙过海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
百川归海
百发百中
百闻不如
一见百折不挠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背水一战
必恭必敬
宾至如归
伯乐相马
不耻下问
不打不相识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可同日而语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学无术
不远千里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
曹冲称象
草船借箭
草木皆兵
车水马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乘风破浪
等等等等等等等

⑥ 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有:

1、滥竽充数成语故事: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5、纸上谈兵成语故事: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

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⑦ 成语故事里面的成语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按图索骥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⑧ 历史上有哪些成语故事主人公各是什么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⑨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