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全集的故事
㈠ 老人与海的真实故事
老人与海的故事:
在墨西哥湾深蓝色的暖流(湾流)中,一条小船上的一个老人独自垂钓了84天,至今一无所获。人们认为他倒霉到了极点。头四十天和他在一起的小孩马诺林也被父母叫走,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了三条好鱼。而老人呢,每天回来船都是空的,桅杆上的打着补丁的帆就像一面失败的旗帜。
老人消瘦憔悴,脖颈皱纹很深,脸腮上长着褐斑。手上被拉鱼的绳索刻出深痕,痕迹很老,老得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的古老蚀地。他身上的一切都古老,但他的眼睛,像海水一样蓝,是欢快而不认输的。他教会了小孩捕鱼,小孩爱他。
小孩很难受,去帮老人拿钓索和鱼叉。他说:“圣地亚哥,我又能陪你出海了,家里挣到了些钱。”
“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着他们吧。”
“不过你该记得,我们有一回87天钓不到一条鱼,可接下来三个礼拜,每天都捕到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信心才走的。”
“是我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话。他没什么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不是吗?”
“对。”孩子说。
老人和孩子来到露台饭店喝啤酒。在饭店的露台上,一些渔夫开老人的玩笑,他也不生气。上了年纪的渔夫们斯文地谈论着海流、天气、钓索下到的深度和各种见闻。空气中随风送来一丝淡淡的鲨鱼加工厂的腥味。露台上明媚,一切都十分宜人。老人握着酒杯,思量着许多年前的事儿。
小孩说:“要我去弄点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吗?”
“不。打棒球去吧。你请我喝了杯啤酒,你已经是大人啦。
“我给你弄四条新鲜的鱼饵来吧。”
“一条。”老人说。
“两条。”孩子说。
老人同意了。他说:“看这海流,明天会是个好日子。”
接着,他们拿了打鱼的家什,顺着大路走到老人的窝棚。窝棚里是用王棕苞壳搭成的,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墙壁上有一幅耶稣圣心图和一幅圣母图,是他妻子的遗物。曾经还有一幅她的照片挂在墙上,但是老人看着觉得孤单,就取下来了。
他们谈论着棒球赛。“扬基队对不会输。”老人说。
“可是我怕克利夫兰印第安人队会赢。”
“相信扬基队吧,孩子。别忘了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
孩子去捞沙丁鱼。回来时老人已经睡着了。孩子又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带来了晚饭:黑豆米饭、油炸香蕉和一些炖菜。孩子是从露台饭店老板那里拿来这些的。
“我要给他一块大鱼肚子上的肉,”老人说:“他这样帮助我们不止一次了。”
“我很想陪了不起的迪马吉奥去钓鱼,”老人又说。“人家说他父亲也是个打鱼的,也许当初也像我们这样穷。会理解我们的。”
孩子说:“顶好的渔夫是你。”
“不,我知道还有比我强的。”
“谢谢你,你说得我很开心。希望不要来一条大得叫我对付不了的鱼,那样就说明我们说错了。”
“这种鱼是没有的,只要你还是像你说的那样强壮。”
“我也许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样强壮了,但是我有很多窍门,并且有决心。”
“你该去睡觉,明天早上才有精神。”孩子道过晚安,就出去了。
老人睡熟了,梦见小时候到过的非洲,白色和金色的海滩、海滩上的狮子,暮色中如小猫般嬉戏着。
在清晨的寒气中老人醒来,和孩子一起到小餐厅里喝咖啡。这将是他一整天的饮食。他出海好久不带午饭了,因为厌倦了吃饭。
孩子拿来了沙丁鱼和鱼饵,帮老人抬起小船,让它溜进水里。
“祝你好运,爷爷。”
“祝你好运。”老人身子前冲,在黑暗中滑动了双桨。也有其他船只下水的声音,但此刻月亮已经消失在山背后,老人看不清他们。船只一出港,就纷纷散开。老人知道自己要驶向远方,划进清晨海洋上清新的气息中。
老人在黑暗中感觉到早晨的来临。他喜爱飞鱼,因为它们是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又替鸟儿伤心,因为它们看起来那样柔弱,不适宜在海上生活。海洋是十分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她也会突然变得残暴。每次想到海洋,他都称她为la mar,是西班牙语。老人总是把海洋当作女性,她给人或者不给人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情来,那是她身不由己。月亮对她起着影响,如同对一个女人一样。他想。
天亮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划得比预期的要远了。他开始放鱼饵。一个在四十英寻深处。第二个在74英寻深处,第三个和第四个分别在一百英寻和一百二十英寻的蓝色海水中。淡淡的太阳升起在海面上,他的钓索伸得比任何人都直。他想,我总是把它们精确地放在适当的地方,接下来就要看运气如何了。走运当然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水中有水母在浮动。它们是海里最欺诈成性的生物。老人愿意看到大海龟吃掉它们。他喜欢形态优美,游水迅速的绿海龟和玳瑁,却瞧不起又大又笨的蝓龟。为了长力气和保护眼睛,老人还吃白色的海龟蛋和鲨鱼肝油。
在寂静的海面上,老人偶尔自言自语着。突然,一根绿色钓竿猛地一沉。
“来啦,”他说。
他把钓索从竿子上解下来,夹在大拇指和食指间等待着。
在离岸这么远的地方,长到本月份,个头一定挺大了,他想。
手指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它咬饵啦,多棒的鱼。”
“起来!”他说着猛拉钓索,使出浑身劲儿。什么用也没有,那鱼只顾慢慢游开去。
大鱼不停地游着。“但愿孩子在这里就好了。我正被一条鱼拖着,成了一根系纤绳的短柱了。”老人说出声来。
如果他决意下沉,我该怎么办?
四个钟点过去了,鱼仍然拖着小船,向大海游去,老人依然紧紧攥着勒在背脊上的钓索。回顾身后,已经见不着陆地的影子了。
太阳下去了,老人的脊背、胳膊和腿上的汗水都干了。他披了块麻袋在背上,垫着钓索,弯腰靠向船头,感觉舒服了点。我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它也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想。
夜里有一回他站起来,隔着船舷撒尿,然后抬眼看星斗核对航向。哈瓦那的灯光不太显眼。于是他明白他们是被带到了更东的地方。
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他真出色,真奇特,我从来没钓到这样强大的鱼,也没见过行动这样奇特的鱼。也许它太机灵,不愿跳出水来。它该有多大啊?咬起饵来像条雄鱼,拉钓索也像,搏斗起来一点不惊慌。不知道它有没有什么打算,还是跟我一样不顾死活?
由于我干下了欺骗它的勾当,它不得不作出选择了。它选择的是在黑暗的深水中,避开一切罗网、圈套和诡计。我选择的是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来找它。现在我跟它给拴一起了,谁都没人帮忙。也许我不该当渔夫,他想。可是这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我必须记住,天亮后吃掉那条金枪鱼。
快天亮的时候,有什么咬了另外一个鱼饵。他来不及琢磨是什么鱼就把钓索割断了,不想因为别的猎物分散对大鱼的注意力。
大鱼突然掀动了一下,老人被拖倒在地,眼皮下划破了,鲜血从脸颊上流下来。“鱼啊,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轻轻说道。天气很冷,他把身子贴着木船舷来取暖。它能熬多久,我也能熬多久,他想。天色微明,小船平稳地移动着。
太阳升到更高时,钓索的倾斜度说明大鱼游到浅处了,老人试图拉紧钓索让它跳出水面,这样它脊背上的液囊装满空气,就没法再沉入海底了,但是没用。
“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他说。
但愿如此,他想。
一只小鸟飞来落在钓索上。“这钓索很稳当,你怎么会这样疲乏啊?”老人说。他靠说话来鼓劲,因为夜里背脊就很僵硬了,现在正痛得厉害。
鱼陡地一歪,把老人拖倒在船头,差点跌到海里去。小鸟飞走了,老人发现手上在淌血,“你现在觉得痛了吧,鱼,老实说我也一样啊。”
他把手放在海水中浸泡着,又拿出来晾干。“现在,我该吃小金枪鱼了。可以把它钩过来,在这里舒舒服服地吃。”他切下半条鱼,放到嘴里,慢慢咀嚼着。味道不坏,要是有柠檬和盐就更好了,他想。钓索一直紧拉着,他的左手抽起筋来。“这算什么手啊,随你去抽吧,变成鸟爪对你可没好处。”他说。
我巴望也能喂那条大鱼,他想。它是我的兄弟。可是我不得不把它弄死,我的保持精力来这样做。他于是把鱼肉条慢慢全吃了。“天主帮助我,让这抽筋快好吧,我不知道这鱼还要怎么着。”它要跳出水来,我就能弄死它;它要呆在下面不上来,我也要奉陪到底。
我恨抽筋,这是对身体的背叛行为,他想。
倾斜的钓索慢慢升起。鱼出水了。亮闪闪的,头和背部是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呈淡紫色。嘴像棒球棒一样长,越来越细,像把轻剑。“它比这小船还长两英尺。”老人说。弄不懂它为什么跳出水来,简直像是为了让我看看它有多大才跳似的。老人想。但愿我也能让它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午,左手不抽筋了。老人念起祷文来。如果我逮住这鱼,就去朝拜科夫莱的圣母。这是我许下的心愿。“我跟孩子说过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现在是证实这话的时候了。”他已经证实过上千回了。眼下他要再证实一回,每一回都是重新开始。他这样做的时候,从来不想过去。
下午有一回,钓索又升上来了。太阳晒在老人的左边,他知道这鱼转向东北方了。他感到非常疲倦,夜色又快降临,于是竭力想些别的事情。他想到棒球的两大联赛。这是联赛的第二天,可我不知道结果如何。我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对的起迪马吉奥。他即使脚上长了骨刺,忍着疼痛也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我想我是忍受不了这种痛苦的。太阳下山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信心,他回想起有回在卡萨布兰卡与一个黑人大力士扳手劲,持续了一天一夜,他终于赢了。那阵子人们都管他叫冠军。他认为如果一心想要做到的话,他能打败任何人。
天断黑的时候,老人钓到一条鲯鳅,留到明天吃。钓索勒在背上的疼痛几乎超过了能忍痛的极限,进入一种令人不安的麻木状态。他替没有东西吃的鱼感到伤心,但是要杀死它的决心绝没有因为伤心而减弱。它能供多少人吃啊,他想。可是他们配吃它吗?不配,当然不配,凭它的举止风度和高贵尊严,谁也不配。在海上过日子,弄死我们真正的兄弟,已经够我们受的了。休息吧,老家伙。让它去干它的,等轮到你干的时候再说。
老人自以为休息了两个钟点。之后,他剖开鲯鳅,在星光下,在越来越冷的夜色中,吃掉了一些鱼肉。然后,右手紧握钓索,再用整个身子夹住它,就这样入睡了。他又梦见了狮子,感到很快乐。
月亮升起来很久了,老人依旧睡着。突然,他的右拳撞向脸部,钓索火辣辣地往外溜。他惊醒过来,拼命拉,还是溜。后来左手终于也抓住了钓索,于是向后仰着拉,左手勒得很痛。鱼开始跳了。一次又一次,破开海面,又沉重地掉下去。
我等着的事儿发生了,他想。我们来对付它吧。如果孩子在这儿……如果孩子在这儿。他小心地攥着钓索,把身子挪到小船另一边,把左手伸进海里。为什么我没有生就两只好手呢?也许是我自己的过错,没有好好训练这只手。他想。
用左手捡起一些鱼肉,他细细地全都吃掉了。它至少能给我所需要的那种力气。等这鱼打起转来,就来交锋吧。
太阳第三次升起的时候,鱼打转了。“这圈子可真大,”他说。鱼慢慢转着,两小时后,老人浑身湿透,疲乏入骨。圈子开始变小,鱼也边游边上浮。老人开始眩晕。“我不能让自己垮下去,死在一条鱼手里。”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洒在脑袋上。
“再兜两三圈,我就能收服它。”
鱼兜到第三圈,他才第一次看到它。起先是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它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从船底经过,长得让他无法相信。“不能,”他说。“它哪能这么大啊。”
鱼每回平静沉着地拐回来时,老人就收回一段绳索,所以他有把握等鱼再兜上两个圈子,就能有瞅个空子把鱼叉扎进鱼身。
是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他想。我千万不能扎进它的脑袋。我扎进它的心脏。“要沉着,要有力,老头。”他说。
在兜下一圈时,他差一点把它拉过来。可是鱼直了直身子,慢慢游走了。鱼啊,你要把我害死了,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来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他的双手已经软弱无力,但是还得试一下。他忍住了一切痛楚,用尽残余的力气和丧失已久的自傲,来对付鱼的痛苦挣扎。于是它游到了他的身边。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到最高处,全力扎下去,扎进了鱼大胸鳍后面一点的地方。
鱼挣扎起来,尽管死到临头,它仍然从水中高高跳起,完全展示着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然后砰地一声掉在水里。
老人头晕,恶心,眼睛也模糊了。等到又能看清的时候,他见到的是鱼银色的肚皮,鱼叉从鱼肩部斜戳出来,海水被鱼心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黑魆魆的,如同一英里多深的海水中的一块礁石,随后像云彩般扩散开来。“我是个疲乏的老头。可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得去干活了。”
小船容不下这么大的鱼,老人把小船驶到它的身边,用鱼叉柄上的绳子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坐板上,接着竖起桅杆,张起帆,小船向西南方驶去。
鱼闭着嘴,尾巴直直的。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老人想,是它在带我回家,还是我在带它回家?他们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水浸在水中,努力保持头脑清醒。
这时第一条鲨鱼来袭击了。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暗红色的血在海水中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就从水底深处上来了。这条很大的灰鲭鲨,游得飞快,循着血腥气而来,蓝色的脊鳍划破了水面。老人看见它游过来,准备好了鱼叉。听到大鱼皮肉被撕裂的声音,鱼叉猛地扎了下去,正中鲨鱼的脑袋。“它吃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我的这条鱼在淌血,其他的鲨鱼也会来的。
果然,两个钟点之后,又有两条鲨鱼露面了。“Ay,”老人叫出声来,就像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双手时不自觉地发出的声音。他拿起上面绑着刀子的桨,“Ay,来吧,加拉诺鲨。”这桨片先杀了一条,又插中了另外一条。他拔出来时,那一条溜走了。“它们一定把这鱼吃掉了四分之一。我不该出海这么远的,鱼啊,对你对我都不好。”
我现在还有什么可想?他想。我必须什么也不想,等待下一条鲨鱼到来。但愿这是一场梦。不过谁说得准呢?也许结果会是好的。
接下来的是一条铲鼻鲨。老人用桨片上的刀扎中了它,但它猛地一扭,把刀刃啪地断了。老人也已是骨子里都累乏了。快日落的时候,两条加拉诺鲨并肩游过来。老人拿起一个断桨把击打着,鲨鱼溜开了。大鱼的半个身子已经被咬烂了。老人都不忍心朝它看。
天色断黑了。夜里十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光,离岸不远了。可是到了午夜,他又在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自己是徒劳。鲨鱼成群来袭。扑食的时候鳍在水面上划出道道痕迹。他看不清目标,只能凭感觉忙乱地挥打着棍子。后来棍子被咬到水里去,他就猛地扭下舵,朝鲨鱼抡去。最后一条鲨鱼走了,因为没什么可吃了。老人简直喘不过气来了。他明白到眼下他被打垮了,无法补救。“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他说。
船驶进小港,露台饭店灯光全熄灭了,他知道人们都上床了。回到窝棚,老人摸黑喝了口水,就在床上躺下了。他脸朝下躺着,两臂伸得笔直,手掌向上。
早上孩子看到了那条鱼的骨头。“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量鱼的渔夫说道。老人终于醒来的时候,孩子给他端来了咖啡。下午,露台饭店的一群旅客中的一个女客看到了海滩上白色的脊骨和巨大的尾巴,说道:“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道。
在大路另一头的窝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依旧脸朝下。孩子守在他身边。老人正梦见着狮子。
㈡ 老人与海的故事
摘 要: 被威廉·福克纳誉为“这代人最优秀的一个单篇”的《老人与海》,是硬汉子海明威的力作,而对于《老人与海》的象征因素,在评论界各执己见,海明威本人的解释也模棱两可,事实上,桑提亚哥的遭遇和生存环境就是海明威艺术化了的亲身经历。本文将从文章的主人公和其生存环境等各个方面总体的对其象征因素进行完整的剖析,总结和归纳《老人与海》的象征因素,以求对评论界的争执做一个完美的解答。
关键词: 象征因素 海明威 生存环境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的美国名作家海明威,在评论界受到将近十年的冷遇与攻击。为了力挽江河日下的声誉,海明威推出了他坚信这是自己“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i],这就是《老人与海》。
海明威崛起于欧美象征主义由诗坛向整个文学领域渗透、扩张的年代,研究者们将他视为象征主义作家,认为他应该“与爱伦·坡·霍桑和麦尔维尔列为一类,即描写象征内心世界形象的作家”[ii]。海明威自己也认为小说应该是一座冰山,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七深藏在水面下,是需要读者自己理会的。海明威的说法,《老人与海》同时也只为我们展现了八分之一的面貌。对于《老人与海》象征因素虽然海明威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但他也曾经说过:“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iii]他这里说的“意味着许多东西”,“实质上就是象征主义”。这便是对他一封谈《老人与海》的信中的断言“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是鱼,鲨鱼全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扯” [iv]的自我否定。
可见这位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的大师,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也陷入了“迷惘”。笔者认为,海明威之所以对《老人与海》象征因素的态度之武断,充分表现也他不愿意接受“象征主义者”这顶桂冠,“精心地去掩饰”[v]却“被评论家不断的发现”[vi]。在研究海明威时就必须从将他写作生涯推上了荣誉之巅的《老人与海》开始,研究《老人与海》又不得不研究他的象征因素,因此本文将文章的主人公老人、小孩儿、鱼、大海、狮子以及桑提亚哥生存和捕鱼环境等入手对其进行分析。
桑提亚哥是“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之上,这便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象征,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亦或不自觉,都作为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有力体现。
桑提亚哥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生活和岁月给老人的折磨,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可是他的那双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作品一开始时,老头儿正赶上“背运(那是形象倒霉的一个最坏的字眼)”。八十四,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这对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夫来说,那真是再倒霉不过了。就连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离开了他。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另外,我们发现从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之后,海明威整整十年没有发表什么重要作品,而1950年出版的《过河入林》又遭到舆论界的一致批评,“众多评论家甚至断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经枯竭,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vii]。这个情形与桑提亚哥老人一开始的景况多么的相似,老人背了运,一连八十四天打不到鱼,当他坐在海滨酒店时,周围的渔夫都在嘲笑他或者对他寄予同情。
桑提亚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古怪老头儿”,或者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坚强勇气与毅力,为完成只属于自己的那项别人无法替代完成的任务,为了鳏夫的光荣与尊严,桑提亚哥一定要捕到一条大鱼,对于尊严与荣耀,海明威是极其强调的,他曾经一度打算为该文使用“人的尊严”这一标题。对于海明威来说,要写好一篇“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从战术上讲,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个作家已经完蛋的那一派意见”[viii]。海明威意识到《老人与海》的这部作品的完成,将让“别的优秀而成熟的作品与它相比大为逊色”。我“今后还要努力写得更好一些,但这会是非常困难……我是一个专业作家,对这部作品心中有数。”老渔人桑提亚哥也意识到了“85”是个吉利的日子,“可以捉到一千磅的大鱼”。[ix]桑提亚哥老人在捕到他一生捕到过的甚至见到过的最大的鱼后,耗尽了全身了精力,不仅两手空空,而且伤痕累累;而海明威在写完这部最优秀的作品后,直到最后的自杀都未曾发表过任何作品,在写《老人与海》的同时写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都是在1970年他妻子整理后发表的。
虽然海明威说:“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扯”,笔者认为把老渔人桑提亚哥作为“打不败的失败者”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与对海明威双重性格的探讨也分不开。悲剧超越了他的失败,升华了存在的意义,失败后的言语与行为又折射出海明威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精神上的胜利给了这些失败者和其创造者做人的尊严和勇气,同时又以一副面具去掩盖内心深处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懦弱和自然主义宿命论。海明威的恩师格鲁特·斯泰因这样评述海明威的性格:“他用残忍当盾牌,以掩盖他惊人的胆怯和敏感。”《海明威传》的作者库·辛格也这样说:“海明威外表粗鲁健壮而又英勇,颇具男子气概,但在内心里,他有一种女人的直觉、善感、温情、容易落泪。”而著名的海明威学者杰佛里·迈那斯教授却很直接地指出:“在外表上极力压制他性格上多愁善感的一面,装出一副男子豪放不羁的形象”。正是由于海明威本人的精心掩饰,使我们判断失误而在潜意识里对他的硬汉子精神产生了公式化的认定。对于海明威多愁善感的一面在老渔人桑提亚哥身上也有体现。且看桑提亚哥是怎样在清晨喊醒小男孩的,“他轻轻握住孩子的一只脚,然后便一直握着直到孩子醒来”[x]这就是老人的细腻而又温情的一面,这一面却就被海明威极力地掩饰过,这一点也许与他双重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在现实和虚构的两个世界里,追逐描写失败而又不承认失败成了海明威内心不安与痛苦的一剂良药。
老人处境的一步步恶化就是为了表现出海明威这一硬汉子在“重压”与所表现出的“优雅风度”,这样的重压之下,老人的失败才显得尤其悲壮,刚开始时,天天出海,但一连40天没有钓到一条鱼,这种失败就够“倒霉”了,后来小孩儿马洛林的离去更让老人的处理显得黯淡凄凉,最后的遭遇更让人感到凄惨,然而就是这种“从失败仍然是到失败”的境况下,桑提亚哥完善地体现了海明威的硬汉子性格:当他的大鱼被鲨鱼吃得仅剩下一副骨骼时,他自问:“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老人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又绝对相信自我的力量。相信他纵然是失败依然勇敢无比,相信在精神上并没有败给鲨鱼,因为被消灭的是鲨鱼,而不是自己,正是基于对待失败的勇敢、毫不气馁的精神,桑提亚哥体会到:“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于是“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自己的港口去。”当战斗已成往事,辉煌也已逝去,桑提亚哥是那么安详平静地完成剩余的工作,绝好地体现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如果说人生是个竞技场,自然便是人生的大背景。而此刻的桑提亚哥却已完全超越了这个自然,超越了他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亦或是失败。
桑提亚哥“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的象征与笔者在前面提到的战争对海明威的身心推残,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虚伪及其流血的无谓改变了海明威年轻时“拯救世界民主”的宏大抱负。
第一次世界大战铸成了海明威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创作基调。在海明威眼里,世界充满了暴力与虚伪;死亡不可避免地等待着第一个人。这就是海明威笔下主人公桑提亚哥的悲惨命运的又一象征。在这种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为自己树立一整套的生存法则,这就是:“在生活中,就是不能取胜,也万万不可以认输,你可以在默默忍受中尽力活下来;放弃感情的纠葛,莫要顾影自怜;在户外的体育运动中寻求欢乐,把‘硬汉性格’作为生命的支柱”[xi]正是这套生存法则让海明威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的硬汉子形象,就算是驾着渔船“上面是一面千窗百孔的帆,上面先后补上了一些面粉袋,如一面标志着被打败的旗帜,”上天注定了老人失败的命运,但面对失败所表现出来的仍是硬汉子的坦然态度。海明威经过十六年之后,悟出了当年那个老渔夫的故事的真谛,他把古巴渔民的真实故事变成了一个渗透着人生哲理的寓言,海明威不再是单纯地讲述这个故事,而是揉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八分之一”的来源于生活素材,而余下的“八分之七”却是需要通过想象去挖掘的艺术真实与象征主义了。
可见桑提亚哥的象征所呈现出寓意的多义性,尽管其中也不乏某种朦胧气息,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马洛林是“硬汉子性格”的最佳补充
“运气是我有了一个好老头儿和一个好孩子,而近来作家们已经忘记还有这些事情”,[xii]海明威在谈到小说成功的因素之时,曾颇为自得地将小男孩与老人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小男孩马洛林在《老人与海》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小说的真实素材《在大海上》这篇通讯里却并无小男孩其人,小说中他却占了不少篇幅,这便是海明威艺术创意与匠心所在,要研究《老人与海》象征因素,小男孩马洛林显然很值得读者与批评家们推敲了。
孩子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的,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孩子虽然很小,但并不显很孩子气;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本领,还有自尊自强的精神,并学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稚嫩的肩膀早已习惯了清早就得出门打鱼的生活的磨砺,纵然是“走路还打瞌睡”[xiii],仍然说“这算什么,男子汉就得这样。”[xiv]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言语充分的展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在老人的潜意识里,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另一阶段,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梦到两个自己,所以尽管他与孩子朝夕相处,他“做梦时从没有梦见过孩子”。孩子的离开是孩子家长的决定,老人不愿意也不让孩子为难,于是不让他再跟着自己,不让小男孩也沾上老人的霉运,孩子多次的要求坚持回来,纵然老人的失败就摆在面前,现实证实了老人的失败,老人的多次回决,但始终阻止不了孩子。他不怕失败,蔑视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因为在小男孩心里,桑提亚哥是一个“神钓”、“与众不同”。孩子在回归帮助表现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小男孩的出现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是有其象征意蕴的,是人类的未来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也是硬汉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桑提亚哥正是从孩子的鼓励下坚强不屈的拼搏下去,他意识到:“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在与命运搏斗中,几次想到小孩,“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所有有了孩子,生活中才会有痛苦和欢乐,才会有灾难和希望,人类社会也才会生生息息,延绵不绝。
将唯一的一个与老人相依为命的小男孩马洛林从桑提亚哥身旁无情地取走,这也是海明威独到的艺术创意。取走是因为老人“倒霉”,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强令孩子另攀高枝。也是因为海明威生活在趋向于腐朽和没落的社会里,海明威作为正直而又清醒的知识分子,一方面看透了社会的虚伪和腐败,然而虽然他有胆有识,又有着自信和坚毅的品质,但长期的搏斗使他觉得力不从心了,认为即使自己再怎么,也无法改变这黑暗的现实。因而他感到苦闷,感到疲倦,感到希望和胜利的渺茫,渐渐地就变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精神胜利者,渴望用精神的胜利使自己得到慰藉,得到解脱。
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海明威流露出对弱者的同情,对有钱人的轻蔑,对贫富差距的不满,于是当老人感到孤寂和痛苦以及失败之后,孩子终于下定决心回到老人的身边,孩子的再次回归,显示他无视父亲的权威与渔民们对运气的迷信,“去他妈的什么运气,我要运气跟我走。”[xv] “家里人说起来,我才不管呢,”[xvi]孩子在回归之前,老人的奋斗也是孤立的,无论如何英勇都注定会失败,孩子的话昭示出他在老人的英雄气概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在失败之中隐隐约约地又感到了一丝的欢乐与光明的希望。
㈢ <<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
此书简介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内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容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精彩页
通常一闻到陆地上刮来的风,他就醒来,穿上衣服去叫醒那孩子。然而今夜陆地上刮来的风的气息来得很早,他在梦中知道时间尚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看见那群岛上的那些白色顶峰从海面上升起,随后梦见了加那利群岛的各个港湾和锚泊地。
书评
我最欣赏的是现在发表的这一幅。因为它……表现了一个历经生活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
㈣ 《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
曾经写下经典励志小说《老人与海》的海明威,为何后来开枪自杀?
海明威写下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深受很多读者们喜欢。但是关于海明威最后为何作出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举动,连深爱他的粉丝都觉得惋惜,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一个人遇到了什么样的事,然后又有什么样的心情才会让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珍贵的性命。我想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想法,而是经过思想的煎熬,和痛苦的挣扎最后才做出的决定。
我认为这很可能与海明威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海明威的一生的感情有点像是小鹿乱撞,找不到可以寄托一生灵魂的归宿。他先后结过4次婚,他对自己的感情规划应该是比较迷茫的,所以才会选择了四次婚姻。从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和对世界和社会的迷茫和仿徨,这也许就是为何他会在后来开枪自杀的原因把。
其实,学过文学史的人知道海明威的爷爷也是开枪自杀的,我想这有没有点儿遗传倾向的呢,不可而知。
㈤ 老人与海的完整故事
http://book.sina.com.cn/nzt/1092210700_laorenyuhai/
㈥ 了解《老人与海》的全部故事情节
《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内大马林鱼,但这鱼容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㈦ 老人与海的故事(全部)有谁知道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圣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上不再因为一两次不顺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谢它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使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妨将鲨鱼看作打击,吃掉我们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说的:“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
㈧ 老人与海的故事所有内容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圣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渔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 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圣地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寸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钓丝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是一个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赌注给黑人的渔民喝了朗姆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亚哥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冠军”。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二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㈨ 老人与海的故事
这本书讲了古巴的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的劲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最后却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补充: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圣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 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说的话,不仅打动了读者,也征服了评论者。 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其他一位获奖者都多.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本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 海明威自己认为 "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