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孔繁森的故事讲了什么

孔繁森的故事讲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6 02:35:18

『壹』 读了孔繁森的故事有什么感受

《孔繁森》的读后感受可以围绕孔繁森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主题去写,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一直默默工作的过程,最后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地势险峻,高寒缺氧,阿里地区更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孔繁森勤奋地开展着他的工作,他用4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拉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孔繁森用勤奋的工作,带来了藏区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在拉萨担任副市长分管文教期间,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在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1)孔繁森的故事讲了什么扩展阅读: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从此开始了他为期10年的在藏工作,一直到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贰』 将军与孔繁森的故事 主要内容和收获

学习孔繁抄森故事的袭收获: 孔繁森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来的我们党的模范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在他身上,实现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和党性与理想人格的完美结合。
孔繁森同志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他心想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群众,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崇高精神。孔繁森同志的事实又一次告诉人们,尽管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

『叁』 有哪些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廉洁小故事

孔繁森

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肆』 孔繁森的故事的内容介绍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讲述当代英模孔——繁森的故事,旨在以其光辉事版迹激励和重塑广大青少权年读者崇仰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事业等高尚情操;二是通过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如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等,表现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于真实处打动人心。《孔繁森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少年往事;技校生活;军营之地;优秀警卫兵;走进王辛庄;车票的故事;第一次援藏;拥军粪等。

『伍』 孔繁森的故事

1、收养孤儿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

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

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已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

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

2、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

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

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

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

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

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

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3、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状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

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4、两袖清风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

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

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

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5、进藏工作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

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

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陆』 孔繁森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迹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做了很多好事。今天我给大家讲讲他帮助内藏民德的故事。
孔繁容森回到自己的家里,母亲见了他要庆祝一下,晚上母亲请他吃包子,孔繁森吃了半屉包子。夜晚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养老院,把剩下的包子送给了一位老爷爷。他看到这位老爷爷的脚都冻僵了,就把老人的脚放到自己怀里暖和着。
第二天母亲给孔繁森买了一双新鞋,他又悄悄地把鞋给了那个冻伤脚的老人。
孔繁森就是这样一个只想着藏民的人。
孔繁森临死前要求把他的墓碑上只写“三木”二字,他是不想让人们知道这是他的墓。
孔繁森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包里有一双破袜子,一分钱也没有。他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给藏民买药了。
这就是善良的孔繁森。

『柒』 孔繁森故事很短

1991年,一次车祸把孔繁森摔成了严重的脑震荡,颅骨骨折,高烧昏迷。住院治疗期间,一天,他得知一所学校发生了问题时 ,便不顾高烧未退、眼睛充血,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现场处理。

在他和全市教育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有的同志劝他:你是山东的干部,已经先后两次进藏,凭你的政绩和能力,回去一定可以干得更好。

听了这话,孔繁森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怎么能说我是山东的干部呢?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拚搏,否则,就有愧于党和群众。”


(7)孔繁森的故事讲了什么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1、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2、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

3、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

4、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

5、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捌』 孔繁森的革命故事

孔繁森的网络里面有介绍的。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回军,1966年加答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玖』 孔繁森最感人的故事的故事

孔繁森在母亲年copy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拾』 关于孔繁森的故事

1、收养孤儿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

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

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已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

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

2、救护老人

孔繁森早年在部队医院工作,精通医术。每次下乡前,他都要买上几百元钱药,为农牧民治病。一次,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浓的痰堵住了咽喉,生命垂危。

在没有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孔繁森就用听诊器的胶管亲口将老人的痰一点一点地吸出来,救了老人的命。有一次,孔繁森到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走进一个房间,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脚因烫伤溃烂发炎了,便打开随身携带的药包,为老人擦洗涂药,又轻轻地用纱布包扎好,还把自己穿的灰色风衣脱下来送给老人。

临走时,他又掏出身上仅有的30多块钱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口中不停地重复着三个字:“活菩萨,活菩萨!”

3、帮助孤老

有一次,孔繁森来到村里一户牧民家。那是一栋低矮的土坯房,屋里住着一位年近80岁的孤寡老人。孔繁森双手握住老人枯瘦的手说:“波啦(大娘),地委派我来看您老人家啦!”

听说是地委书记来了,老人抱住孔繁森的胳膊哭起来了。孔繁森意识到了什么,就随手拿起身旁一酥油壶,一摇,空的。再一细问,老人已经有8天没喝酥油茶了。

孔繁森又来到一户人家,这里住着一个名叫单增卓玛的老人,老人偏瘫,脸色苍白地侧卧在一张没有褥垫的破床上。老人见有人来,挣扎着爬起来。

头磕着床沿哭着说:“求求你们了,我病了好些天,没有人来看我”孔繁森连忙握住老人的手,流着泪说:“大娘,我来晚了,让你老人家受苦了”

孔繁森当着老人的面,厉声质问当地的干部:“你们还像共产党的干部吗?我们共产党人把自己比做人民的儿子,可是,哪有自己吃得肥肥胖胖不管人民的儿子?”

他责成当地干部立即办好三件事:一是速派医生来给大娘看病;二是三天内给老人做两床床垫,毛毡要加厚的;三是赶快解决两位老人的生活问题。

从此,两位孤寡老人的事,一直挂在孔繁森的心上,他经常托路过那里的人给两位老人带去面粉、水果和钱。

他还专门给卓玛老人送去从内地买来的治疗偏瘫的药。后来,孔繁森再次去看望两个老人时,卓玛老人已能站起来了。

4、孝敬母亲

孔繁森一心牵挂着阿里地区的人民,却无法顾上远在万里之外的他自己的家庭。谁没有爹娘和妻子儿女啊!他的老母亲已经90岁了,他又是个孝子。

孔繁森第二次去西藏之前,心想,此去山高路远,一走就是三五载,万一老母哪天离开人世,临别母子不能见最后一面,该有多伤心!他真不忍心抛下年事已高的老母啊!

但自己是国家干部,是公家人呀。临行前他双膝跪在老母面前,抱住娘的双腿失声哭了起来。娘慌了,问道:“这是咋了?”孔繁森哽咽着说:“娘,儿要出一趟远门。”

娘问:“去哪儿?几天能回来?”孔繁森擦干眼泪说:“时间不长,是去北京学习。”孔繁森就是这样瞒着老母,踏上了赴西藏任职的征程。

5、进藏以后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思考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

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齐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

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状况下,仍然克服困难。

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

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理解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