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创新的故事
A. 求关于创新的例子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B. 关于创新的名人事例
1、1900年,著名的普朗克教授和他的儿子在他们的花园里散步。他看起来很沮丧,遗憾地对儿子说:“我的儿子,我很抱歉今天有了一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一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说和普朗克公式。
令他沮丧的是,这一发现削弱了牛顿的完美理论,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相信这是权威。他终于宣布取消他的假设。人类从权威中获益,但同时也受到权威的折磨,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在25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敢于突破权威的神圣圈,大胆地突破,钦佩普朗克的假设并将其延伸到深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然后,它决心摧毁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理论,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作为一个新的、甚至更大的权威而声名鹊起。
3、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他所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以往画家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与他60岁以前的画有很大的不同。70岁以后,他的风格又变了。8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他晚年的作品才比早年的作品更加完善和成熟,也才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和风格。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向我学习,就必存活。他认为画家应该“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别人的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搬,而要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不断地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艺术新鲜的生命力。
4、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长期以来占据了人们的思想。托勒密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绕着地球转。
哥白尼在《天体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澄清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布鲁诺随后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的表面是不均匀的,木星有四颗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系是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有盈亏现象。
不久之后,开普勒分析了第谷。布拉赫的观测发现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5、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
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 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C. 有关创新的名人故事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教廷、顽固派等保守势力的威胁下,哥白尼不惧强权,坚持真理。提出了改变世界的”日心说“。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D. 创新的事例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要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
从前有一种病,只要人得了这种病,便无药可治,只能慢慢地被病魔折磨至死。有一位化学家,他不幸得了这种病,他四处求医,也没有将病治好。有一天,他听说有个村子里有一口能治好这种病的井,只要喝了井中的水,便能治好这种病。化学家喝了水后不久便药到病除了。化学家对井水产生了兴趣,对井水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井水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芒硝,对这种病有神奇功效。
中国有名古话,常有所疑,是创新的开端。勇于破疑,是他新的动力。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用疑惑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现象,就产生去破疑的动力。常年喝井水的村民没有因为井水能治病产生疑问,而化学家则对井水产生了疑惑,最终发现了井水的秘密。如果说化学家仅仅因为井水治好病感到庆幸,那么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这充分说明了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各行各业都需要发展,如果行业缺乏创新意识,那么它只会停滞不前,反而有可能会倒退。只有坚持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行业才得到发展。
当今国际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市场是无情的,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坚持创新,个人才能体现价值,企业才能获得优势,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E. 有关创新的故事
格力老总董明珠的创新:
二十年中董明珠逐渐成为空调业内领军人物,而让她的名字更加响亮的,是因为日本对空调技术的封锁。
众所周知,空调的核心部件在于压缩机,而压缩机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外资,尤其是日系企业手中。在90年代,国内空调企业的技术基本上都来源于对外资企业的模仿和借鉴,那时候中国空调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让国内众多的空调企业处处受制于人。
为了打破外资企业这种技术封锁,董明珠开始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并且从没有放弃过对自主创新的坚持。
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组建了一支3500多人的科研队伍,成立了3个基础性研究院,设立了15个研究所,建成300多个实验室,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拥有中国制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她曾多次公开表示:“在技术研发上从来不设门槛,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让格力电器成为了中国空调业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仅2010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30亿元。
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巨大投入,让格力电器在科技创新上屡获硕果。2010年7月,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超高效定速压缩机、G10低频控制技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球首发。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三项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别代表了中央空调、定频、变频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仅最近三年,格力电器拥有技术专利2000多项,平均每周有12项新技术问世,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是中国空调行业唯一掌握核心技术、不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家电企业。
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用行动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仅可以扮演好一个“制造者”的角色,而且在自主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同样能成为世界的强者,同样能赢得世界的尊敬。
F. 有关创新的名人事例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司马光跟大家在后院玩耍,有个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都吓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教廷、顽固派等保守势力的威胁下,哥白尼不惧强权,坚持真理。提出了改变世界的”日心说“。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G. 关于创新的事例
1、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
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2、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3、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4、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创新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在反复进行滑翔试验中,莱特兄弟发现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弯曲的翼面气压中心并不总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气压中心一样往一个方向移动。这一重大发现与许多科技书籍的论点相违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大气对机翼压力的数据竟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
莱特兄弟于是在 1901 年下半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用两个多月时间使用风洞进行了 200 多次各种类型翼面试验,取得了一整套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飞机。
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H. 创新的例子
1、小高斯巧解算术题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从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能得到半天悠闲。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I. 有哪些关于创新的例子
1、马化腾
马化腾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润迅公司做软件工程师,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软件开发的意义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后来,他联合几个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创业经验的人开始创业,打造腾讯公司。
随着用户的增长,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四处筹钱,在国内的银行及投资商中屡屡碰壁后,马化腾凭着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拿到了国外2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此,QQ帝国雄踞互联网。马化腾还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勇于创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韩国网络公司有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很受韩国网民欢迎,他立即联合服装服饰、手机、饰品公司共同开发了风靡“QQ族”的QQ秀,为腾讯带来了惊人的利闰。同时鉴于网络游戏风靡世界的形势,马化腾投资运营了《穿越火线》等网络游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齐白石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
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4、托勒密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
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5、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
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J. 名人创新的例子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2、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牛顿的一生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光学环、光微粒说、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的范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就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4、在权威圣圈面前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5、氧的发现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6、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玫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后来,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论。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明了日心说,告诉我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