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
⑴ 井冈山革命故事真正的英雄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_读后感怎么写
第一段把书里面的一些主要的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些什么。 ...
第二段选择一个其中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些地方,把它表达出来,...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话,结尾用别人的评价.第一段写故事梗概,后面写我的感受.还要有自己或客观的对重要人物或你喜欢的人物的评析.
我的看法:给自己的文章定一个主题,要求深刻又积极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写景的能提升到热爱大自然,写情的能提升到.是伟大的,写人就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⑵ 井冈山革命的小故事
1.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 5月4日上午,在井冈山砻市广场隆重召开的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
2.“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
共和国上将郭天民在延安时,毛主席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毛主席笑了,对郭天民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任红军第一局局长。
3.“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
1950年9月25日,毛主席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毛主席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毛主席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原来,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毛主席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他说: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毛主席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毛主席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4.“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
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5.“你是我的半字师。”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 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毛泽东风趣地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6.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7.毛主席住处有一片苇子地,夏天青蛙叫得人睡不着觉,
警卫员们就商量着要把苇子地割掉,也征得了当地老乡的同
意。可向毛主席汇报后,遭到了坚决反对。毛主席说,苇子
既可以编席子,又要包粽子。你们割了它,让老百姓怎么生
活。于是毛主席的休息虽然因青蛙的鸣叫受些影响,但老百
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8. 当年西柏坡很少能看到电影,好不容易有几部苏联影片,
工作人员就先放给中央首长看。毛主席说,应该请村里的大
人小孩都来看。但是警卫员怕人多不安全。毛主席告诉高富
有,今后只要放电影,中央大院看完一场,就要给村里老百
姓放一场,这样大家都能看上电影。
⑶ 井冈山精神学习体会是什么力量使
绿色井冈,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心神向往,在井冈山倾听红军后代讲诉红色故事,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登黄洋界哨口,重走朱毛挑梁小道,面对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故事,一个个遗址,无不让人感动。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服务人民,奉献于党”,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传承。
短短3天的学习,井冈山精神已溶入我的血液里,更渗透到我的灵魂深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敌我力量悬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凭着解放思想的勇气和首创精神,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凭着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和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
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在推动创先争优,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要牢牢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动摇,肩负起把党的事业代代相传的重大责任,筑牢党性根基,加强党性修养,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并自觉把人生价值目标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中去,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培养、期盼的优秀干部。
最后,用一首小诗作为演讲的结束语:
心潮澎湃上井冈,群山翠竹绿茫茫,
昔日战场硝烟尽,唯有杜鹃似骄阳。
红色圣地缅先烈,坚定信念紧跟党,
牢记宗旨为人民,宝贵精神永发扬。
⑷ 小学三年级井冈山革命故事读后感500字
让我感动的革命来故事源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是因为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打到东,从南打到北,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的碉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坚守的城池;解放了一个又一个人民的土地„„从这看来,毛主席和共产党对我们的恩情永远不能忘。革命故事读后感500字
做任何一件事都有故事,更何况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这件事做了28年!这件事是——解放全中国!在这28年内,发生了许多感人的革命小故事。
⑸ 革命故事的感想
答:读了革命故事以后让我感悟很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回了销烟,没有答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革命英雄经过抛头胪、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决心从小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炼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使自己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⑹ 井冈山红色教育心得怎么写
井冈山之行感悟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井冈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号角声悠扬深远的想起,仿佛穿越时空,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了的和谐社会。
(二)触摸历史的汗水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⑺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7)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扩展阅读:
在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绝对值得大书特书,其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轴心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话,可能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都不会聚首井冈山。
这个重要的人物名为何长工。秋收起义的失利引发了毛主席新的思考,他将新的目标放在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构想上,而此时最理想的地点就是井冈山。
但当时的井冈山并非是无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武装力量占据着这里,他们并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就会吞并自己。
如果有这样的顾虑存在,毛主席登上井冈山无异于天方夜谈,于是毛主席派出何长工,让他承担了说服袁文才和王佐的艰巨任务。
这无异于虎口夺食,何长工孤身犯险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先是和王佐成为朋友,又合并了的王佐跟袁文才两支部队,等到毛主席抵达井冈山时,两人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毛主席的领导。
⑻ 井冈山革命故事的700字作文
毛委员挑粮在井冈
井冈山是个山多田少, 红军来到井冈山后,人口激增,粮食不够吃,军民用粮主要靠山下宁冈供给。因此,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经常上宁冈运粮,毛委员和朱军长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道上宁冈运粮。至今, 毛委员挑米的故事还在井冈山传播,毛泽东,朱德挑粮走过的小路也是井冈山的一大胜迹。其实毛主席挑粮的故事还有一个并不广为人知,这就是毛主席在高滩的挑粮故事。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暴动遭受重大挫折。在浏阳文家市召开的前委会上,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退往萍乡等地。但他们行至萍乡芦溪时,行军路线被敌人侦悉,致使第三团在白泥岭遭萍乡驻敌突袭,死伤500余人,出师未捷,损兵折将,使革命军士气低落,悲观的情绪充斥在这支工农革命军队伍中,特别中不少知识分子和旧军队出身的人,认为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辞而别。有些没有骨气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走上了叛变的道路。,使得芦溪白泥岭一战后的部队由1000多人一下锐减到700余人。此时,大家心情很沉重。特别是卢德铭的阵亡,官兵们都十分悲恸,毛泽东更是心痛不已。因为卢德铭生前在秋收起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曾给予他很大的支持。毛泽东所率领的工农革命军陷入了空前的困境。9月25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翻过高步岭进入莲萍交界之高洲乡。途中遇到青年农民王万荣,王珠几,通过他俩介绍部队找到村里党组织负责人王佐和王任,王佐将工农革命军从杂溪接到了莲花的高洲乡高滩村。
到达高滩村后,毛委员要求部队全部停留在村口不得进村,让王佐和王任先进村向村民们宣传工农革命军不拉夫不扰民,大家不要惊慌,然后才引部队进驻高滩。时届中午,毛委员等部队领导人急着向王佐他们了解了当地党组织和革命斗争的情况都赶不上吃饭,谁知王佐才刚开始汇报,就听见外面士兵大声的喧哗。原来部队经过休整后在村里里长房祠前休息吃中饭。可开饭时炊事员抬出的竟是一甑黑糊糊的薯丝。虽然连日的急行军让战士们都已是饥肠辘辘了,可士兵们都吃惯了白米饭,揭开甑盖见里面尽是黑糊糊的,一粒米饭也没有,都不敢盛。毛委员见状,随手拿了个粗瓷饭碗,满满地盛了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大家见毛委员带了头,也就纷纷拿起碗来盛薯丝吃。战士小王忍不住地问:“毛委员,这黑糊糊的薯丝我吞都吞不下,你怎么吃得这样甜?”毛委员一边用筷子扒了扒碗里的薯丝,一边用低沉的语调,一板一眼地说:“小兄弟,在山里吃碗薯丝好不容易啊!要挖土、做畦、打秧、栽薯、锄草、施肥,还要牵几次藤;薯大了挖回家趁晴天刨丝、洗粉、晒丝。薯丝干了还要交租纳捐,留下的就不多了。有一年这里遭旱,薯干死了,老百姓没有吃,只得摘树叶、野藤充饥。前边那家房东的妻子,就是为了一勺薯丝被劣绅一脚踢死了。我们红军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想到这些苦事,我觉得有薯丝吃就是蛮不错了,所以我吃起来就象掺了糖一样甜。”听到毛委员这样一讲,大家吃起来也特别香。
当天下午,略作修整的红军战士们又投入了一场热火朝天的战斗中,为村民们收割水稻。碰到了惊慌失措的村民们,战士们都笑容可掬的说出这样一句话:“好甜的薯丝。”而在这热火朝天的战争中还有一个更加高兴的人,那就是毛委员,他亲自出马将第一担粮食挑了出来给了村长。本来够全村老幼忙碌半个月的的工作在一天下午的工夫就完成了,毛委员也整整挑了一下午的粮食,可是他兴致不减的站在祠前台阶上给村民们发表了演说。
听说是毛委员要讲话,人们都使劲鼓掌,巴掌都拍红了还是不停。“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大婶大嫂、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下为工农打天下的军队。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让人们真正当家作主。
大家看看今天我们的生活吧,青壮年都让反动派拉了壮丁,还有反动派无数的苛捐杂税乡丁谷、灶头谷、学谷、猪头谷、公耕超产谷、壮丁谷、屠宰税、使用营业牌照税、契税、土地税、、、、、我们还不进来反抗我们吗?
让人们真正当家作主靠几个人,几百人都是不得的,要靠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盏灯笼照不亮,千盏灯笼合在一起才亮堂堂。乡亲们,你们都来支持红军,父老乡亲,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们的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
这正是,毛委员挑粮在高滩,红军传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