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趣味科学故事大全
❶ 关于科学的小故事(极其简短的)
镜 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内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容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❷ 简短的有趣的科学小故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著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❸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点)
1、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2、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3、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5、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
6、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7、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8、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❹ 简短的科学家小故事,40字左右的,急!!!
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时候,研究室突然爆炸,弟弟爸爸双亡,但他没有放弃,最后功成名就
❺ 简短的科学小故事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❻ 简短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
清晨,小青虫、小蚂蚁和小蝴蝶三个好朋友像往常一样去散步,他们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走着走着,忽然,眼前出现了一块大石头,上前一看,原来是个鸡蛋壳。
他们三俩商量着怎样把这个鸡蛋壳变成一座跷跷板。于是,小青虫和小蚂蚁找来了一根大木棍,然后把它支撑在鸡蛋壳上面,立马一个结实的翘翘板初见成型了。小蚂蚁,先坐上去;小青虫不甘落后,也跳到了另一端;小蝴蝶在半空中盘旋,飞来飞去,不停地叫道,“加油,加油!”。
过了一会儿,小青虫在树林旁发现枝头上挂着红红的布,看似“降落伞”,小蚂蚁随机从附近找来了一条细长的绳子,把“降落伞”紧紧地穿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热气球”,随风往天空飞去,感觉像太空旅行。
到了下午,天变得阴沉沉的,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倾泻而下,机智的小青虫把蛋壳翻了个面,大声对小蚂蚁和小蝴蝶喊:“快钻进来,快钻进来……”。于是他们一边钻一边倾听雨点儿打在蛋壳的声音,像是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夜晚,天黑了,星星困得眨眼,月亮照耀在四周,他们把鸡蛋壳又翻了个面,当作一张厚厚的床。恰巧一片树叶从天而降,落在他们的身上,把蛋壳裹得严严实实的。寂静的夜晚,让他们很快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把蛋壳当作自己的家,一起去感受穿越时光的快感。
他们深思着,蛋壳虽小,却奇妙无穷,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蛋壳的妙用吧!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看图写话的小学生作文,作者能通过有趣的言语对“小蛋壳大妙用”表达的如此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蛋壳描绘的有声有色,让人感到小蛋壳不仅是一个物体更是一门科学,对启发学生想象力大有裨益。
❼ 简短的科学家的故事
达尔文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带他到城市公园去玩耍。正巧这一天公园里举行义务栽树活动,母亲就带着小达尔文领了一把铁锨去挖坑栽树。
小达尔文还拿不动铁锨,母亲就让他用双手扶着树苗,自己给树苗挖坑培土。这个时候,一对精彩的母子对话开始了。
达尔文很好奇地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
“我要树苗像你一样茁壮成长,因为泥土就是树苗生长的基础。”“妈妈,那泥土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小狗呢?”
“小猫小狗是他们妈妈生的,不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人最早的妈妈是谁呢?她又是谁生的呢?”“听说最早的妈妈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圣母玛丽亚。”
“那么,夏娃和玛丽亚是谁造的?”
“上帝造的。”“那么,上帝是谁造的?”
面对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执意探问的儿子,妈妈注视着儿子说:“亲爱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妈妈希望你长大以后好好学习,自己去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
幼小的达尔文似乎听懂了妈妈的话,又似乎没有听懂,若有所思。
当时这对母子的对话,不论在场有没有其他人,一定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对话正是一个科学家开始思考的发端,这是一个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启蒙,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创立了进化论的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毫无疑问,达尔文是个聪明的孩子,他6岁的幼小心灵里就已经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的疑问。但是,这里,更让我们尊敬的,是那个沉着冷静、循循善诱的妈妈。她借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带领孩子在不动声色之中完成了一次启发教育。
这样的启发,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对母子中间一定还会有很多次。这样的对话,我们每一个父母都一定遇到过,只不过,有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之间,就可能轻易地把一个聪慧的头脑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