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家风家训家的故事

家风家训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3 18:49:53

A. 家风家训及背后的故事怎么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就像粮食一般,不可缺少。而当我呱呱落地时“孝顺、诚实、谦逊”就伴我随行。

我家的诚实之风。从小爸爸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因为它是做人的道德标准。记得有一次,我把妈妈的香水拿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香水瓶一不小心被我们打碎了,回到家我并没有立即向妈妈承认错误。过了两天,妈妈说她的香水不见了,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我显得特别紧张,站在那不敢动,爸爸看出了端倪,拉着我说:“闹闹”你一定知道妈妈的香水去哪了,是不是?我低下了头,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可是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还表扬我是诚实的好孩子。爸爸说:”香水打碎了还可以再买,而诚实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我看着爸爸,用力的点了点头,并把他的话深深的埋藏在心灵的深处。

我家的孝顺之风。百孝顺为先。从我记事那天起,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就刻在我脑海里。他们从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听取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奶奶发脾气,爸爸总是陪着笑脸,不停的讨好。

事后还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纪大了,有时事情做得多,就会有脾气,我们要让着她。”今年暑假爷爷做了一个腰椎盘突出的手术,妈妈在澄县和西安之间来回穿梭,照顾行动不便的爷爷。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百孝顺为先,孝敬是没有底线的。”就在这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一定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做个孝顺的女儿。

我家的谦逊之风。有人说:成功来自于谦逊。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三年级期末考试考了全级第七名,我非常得意。家庭聚餐时,在姑姑和舅舅面前卖弄,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看向我,我还不以为然。回到家,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闹闹,‘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

刚取得一些成就就在人前卖弄,这样对吗?”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妈妈又说:“即使以后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时刻勉励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更好地成就。”这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做个谦虚谨慎的好孩子。

我们家的家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不缀的改进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1)家风家训家的故事扩展阅读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古人的家风箴言,愿优良家风世代相传。

B.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一、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估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

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二、鲁迅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三、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

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四、吉鸿昌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的父亲病死后,在瓷碗上写下“不允许官员发财”六个字。他要求陶瓷厂模仿批量烧制,并将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瓷碗分配会上,他说:“虽然季宏昌是一名高级官员,但他绝不会欺负人民,掠夺人民财富。我要牢记他父亲的教诲,做一个官员,为世界上的穷人做好事,并邀请你的兄弟来监督他。”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为百姓考虑。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五、朱德

学习,是影响朱德一辈子的事情。为“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家节衣缩食送朱德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学习,也是朱德一辈子最为关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并且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他循循善诱地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后,女儿朱敏还在苏联学习,每次回国朱德总要问她是不是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由于朱敏从小生活在国外,中文水平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镜,让朱敏坐在他身边,教她一字一句地读。

他一边读,一边讲解,每讲完一段就问她懂了没有。如发现她哪些地方还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讲解,直到她真正弄懂为止。朱敏结婚时,朱德送给她的礼物也是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C. 家训家规家风故事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立好家风好家训,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D. 关于家风家训的故事有哪些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4、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5、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E. 家风家训家规小故事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家训传承千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反倒被年代的不同而被人遗忘,而取而代之的却是金钱,利益,甚至违逆不孝。,时代是在发展,人们的品行却在不断退化。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家风家训这个话题。

所谓“家风”,就是家规,它就如班风一样,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爸爸妈妈常说:“百世勤为先。”爱因斯坦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其可见勤奋的重要,在家中爸爸也常常督促我要克服心中的惰性,争做勤奋的阳光少年。

家中的第二条家规是“孝”千万经典,孝义为先。也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长辈顺心顺意。不跟长辈顶嘴,不当面指责长辈,这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当然,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餐桌上,吃饭时,长辈先坐,我才能坐,长辈没有动筷,我也不能动筷,渐渐地,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所谓“家训”字典上说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而我却认为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涵养,是家教好的表现。我虽不知道我家的家训是什么,但小时候,妈妈常教育我说:“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从小到大,我们对父母说过的谎,连起来也许能绕地球几圈,打个比方: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是否和父母说过:这次考得都不好呢?当你犯了大错,领导追问时,你是否让别人当了替罪羊,只为保全工作呢?当你摔坏了什么东西时,你是否为自己推托,找各种借口,甚至撒谎呢?但其实做错事情不打紧,如果说谎而为自己找借口,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我也曾经因为许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谎,可当我主动承认错误是,爸爸妈妈反而不会打骂我,相反,当我逃避错误时,他们便会非常的生气。所以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自己也要敢于承担,而不是靠撒谎来逃避错误。

家风、家训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有的家庭十分重视,而有的家庭却忽略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我们应该把这种好的文化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F. 家风家训小故事有哪些

内容如下: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为弘扬良好家训家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深刻领悟家风的力量,近期,峨眉一小正积极开展“传家训 立家规 牵手父母树新风”系列教育活动。

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G. 家风家训故事家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
【篇二】:家风家训小故事-百善孝为先
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风熏陶下长大的……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是父母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虽然奶奶看不起她,但让奶奶颐养天年的还是她;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和哥哥,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我们家现在是老年活动室。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所有的农活都会做,农闲之际他会外出打工赚钱,在70年代较贫困时期父亲的勤奋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我们的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私欲都较重。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8个弟妹、做繁重的劳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
【篇三】:七年级组好家风家训小故事
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是教育规范后代的准则,也叫家法。好家规会造就好家风,家风即门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就是家规、家训形成的习惯。善、孝、仁、礼等品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质,都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我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

H. 家风家训的故事

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I. 我家的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

  • 有孔融让梨

  • 还有七步成诗

  • 司光砸缸

  • 骆宾王的鹅鹅鹅

  • 晋明帝的日近日远

J.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好吃的先给奶奶

我们家,女儿乐迪的奶奶长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帮助我们照顾乐迪的饮食起居。平时,只要不是特别忙的时候,我和丈夫都会自己照顾乐迪,毕竟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上一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责任。我们这样去做,奶奶就有很多时间去打牌、跳广场舞,每天开开心心的。而我们一到了工作忙碌的时候,奶奶就会把乐迪照顾得很好,也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家里的家务,奶奶总会乘我们不注意就抢着做了。我们总把最好的尊敬和孝顺留给奶奶,乐迪从小就看着我们这样做,所以她现在知道,也是她的口头禅:“好吃的要先给奶奶!”我想,一个家庭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作出榜样,我们又为自己的孩子作出示范,那么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会去作出更好的传承。
第二个小故事:我的爸爸是超人

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为自己爱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叙利亚的父亲告诉女儿炮弹的轰炸是在放烟花......我在热泪盈眶的同时,也在思考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我也应该成为家庭关系的调和剂。生活中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如何变得有趣,正在成长的女儿如何让她幸福快乐。我也能为家庭编织“美丽人生”。乐迪谈起爸爸,总是一脸自豪,她和小朋友说,我爸爸什么都会,我爸爸会帮我修玩具车、还骑小红摩托带我去上学、我妈都拧不开盖子只有我爸拧得开......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乐迪的眼里却是对爸爸满满的崇拜。其实在现实中的她爸爸是什么样呢?家里的水管爆了,给他打电话,他说我在加班回不来,你自己看着修下;平时他打电话给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我在开会,接不了乐迪了,你打的去接下......

我曾经看过一个别人家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平时爱出去应酬也不怎么管家里,妈妈很反感,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爸爸如何如何不好,妈妈其实初衷是想让爸爸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最后却导致了小男孩的孤僻、易怒、胆怯等性格缺陷,作者最后郑重提醒:“丧偶式”的家庭尤其要注意爸爸的作用。

我于是冷静,我的丈夫并没有不顾家庭,他很爱自己的家,只是他实在很忙,忙也是为了这个家在打拼。于是我对乐迪讲述的都是爸爸的好,爸爸的爱。就有了乐迪和爸爸甜蜜的“小情人”感情。

我的脾气也不是回回忍得住,记得有一次,丈夫喝醉了,我很生气就数落他,结果乐迪在旁边严肃的批评我说:“妈妈,超人也有犯错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喝醉了,我们也要爱他呀。”我亲手栽的树,开出了花,结下了果,于是我还是默默享受幸福吧。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