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磁铁的故事

磁铁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3:00:56

⑴ 安培发明了电磁铁的故事是什么

有一次,物理学家阿拉戈去安培家拜访,看到安培的桌子上放着伏特电堆做成的电源,还有许多仪器。

安培向他解释说,在磁针上空有一条导线,通电之后,导线产生的磁力会使磁针偏转。这就是奥斯特实验。

安培又说:“现在,我这里有一个线圈,我将这个线圈通电,可以看到一个现象。”

线圈通电后,安培用磁铁和线圈相作用。阿拉戈看到后有所醒悟地说:“看来,线圈也可以成为磁铁”。

“不错”,安培说,“正是电流通过线圈,线圈的两端产生了磁力线,改变电流方向也就改变了电磁铁的两极。”

实验继续下去,通电的线圈把金属中的铁质物品都吸引住了,桌面上的铁屑,铁钉之类物品纷纷向“磁铁”靠拢,被通电线圈牢牢吸住。

安培突然间把电源关闭,电流不存在了,只见通电线圈上吸附着的铁钉之类的物品纷纷落下。

安培就这样发明了电磁铁。

⑵ 少儿故事书磁铁怪物读后感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抄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当然,不一定就三段,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⑶ 古代人民发明和应用指南针的故事

一、发明:

宋代科学家沈括首先记载了地磁偏角,说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之磁化成为磁针,可以指南,而常微偏东,并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

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

二、应用:

1、宋军中配备指南鱼,是将薄铁叶剪成鱼形而磁化,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

2、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经盘,即罗盘。

3、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使用“针盘”导航。这种针盘还使用“浮针”,这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4、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 当时有一部有名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其中说:行军的时候,如果迂到阴天黑夜,无法辨明方向,就应当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方向。

(3)磁铁的故事扩展阅读

古代指南针(司南)的深层含义:

第一层:刻上八卦磁体方位,寓意:统阴滋阳。

第二层:地盘(方向中心),寓意:投之于地。

第三层:二十四个深受方位,寓意:全受各谚。

第四层:勺头(指向北方),寓意:其柢指南。

第五层:勺肚(头堪中央),寓意:外壳里柔。

第六层:地盘圆圈的大中心,寓意:方地圆天。

第七层:匙子(调羹及勺),寓意:匙把勺动。

第八层:勺柄(指向南方),寓意:司南之杓。

第九层:十二个地支官组合,寓意:生地肖支。

第十层:各十个十天干合成,寓意:天干五味。

第百层:三十五个星宿连值,寓意:星月已日。

第千层:跪坐方面叠层地盘,寓意:跪求方圆。

⑷ 关于磁铁的适合幼儿的小故事

关于磁铁幼儿小故事: 一块圆环形的钢被人们放在桌子上。他好奇地东张西望,只见那儿已经有不少的朋友:手表、指南针、小刀、小铁钉、缝衣针…… 小圆环(这是这块钢的名字)正难备跟新朋友们好好地聊聊,只听耳边有个大嗓门对他说话:“小家伙,你从哪儿来的?走到前面来,让我仔细看看1”小圆环扭过身子一看,原来就在他的背后,站着一个灰黑色的大家伙,说话的就是他。 小圆环向黑大个子挪近。刚靠近黑大个子,不知怎么一下子就被他拉了过去,紧紧地贴在黑大个子身上,一动也没法动。 “哈哈!”黑大个子开心地大笑起来,“看吧,这个地方要数我的力气最大,我是大力士!” 可不是?黑大个子的力气确实大,在他的身上挂满了许多铁屑和铁钉,都是被他拉过去的。 小圆环又惊讶又佩服地问黑大个子:“你是谁?你的本领怎么这样大?” 黑大个子骄傲地回答道:“我是天然磁铁,也叫吸铁石,还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四氧化三铁’。我有力气,不光能吸住你们钢铁,还能吸住镍、钴、铅。人们把我的这种力气叫做磁性。我天生就有这个本领。小家伙,你有吗?” 小圆环没有作声,他心里在想:“我要是能象天然磁铁那样做个大力士,该多好啊!” 小圆环没想到,他的愿望竞变成了现实:有一天,他被人们放在一个用电线绕成许多圈圈的螺线管里,说是要帮他变成磁铁。小圆环真是又兴奋又紧张!当一股强大的电流从线圈通过的时候,他觉得一阵麻木,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又回到原来那张桌子上了。 跟小圆环一起柬的还有一个新伙伴——一块月牙形的磁铁,他的名字叫“小月牙”。 小圆环看着自己黑亮亮的身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变成了磁铁,他乐滋滋地问小月牙:“咱们既然成了磁铁,该有力气了吧?” 小月牙说:“我想是的吧,咱们来试试看, 谁的力气大。” 于是,他们就头对头,脚对脚地靠拢起来。他们的头和脚力气最大。 其实,他们的头和脚很难分得消,因为都长成一个模样。人们把他们的头叫做N极,把他们的脚叫做S极。 当他们N极和N极,S极和S极靠拢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忽然觉得被对方狠狠地推了一下,往后倒退了好几步。 小圆环怪小月牙:“你怎么推我?” 小月牙也怪小圆环:“明明是你在推我嘛!” 墙上的电铃“丁玲玲”笑了起来,说:“傻瓜,你们都在用力报,这叫‘同号磁极相互排斥’。小圆环,你快掉个头吧! ” 小圆环赶快掉个头,让自己的头对着小月牙的脚,自己的脚对着小月牙的头。奇怪!当他们靠拢的时候,好象觉得双方都在使劲地拉呀拉,他们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⑸ 一个网剧,分好几个小故事,演员都不出名,是那种割肺能满足你一个愿望,其中有一对男女跟磁铁似的吸在了

是《微能力者》我刚找到😂😂

⑹ 谁能告诉我磁铁原理或关于磁铁原理的小故事。

成分是铁、钴、镍等原子的内部结构比较特殊,其原子本身就具有磁矩。一般情况下,这些矿物分子的排列较混乱。而它们的磁区互相影响并显示不出磁性来,但是在外力(如磁场)导引下其分子的排列方向就会趋向一致,其磁性就会显示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磁铁。磁铁分永久磁铁与软铁,永久磁铁是加上强磁,使磁性物质的自旋与电子角动量成固定方向排列,软磁则是加上电流(也是一种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电流去掉软铁会慢慢失去磁性。

古希腊人和中国人发现自然界中有种天然磁化的石头,称其为“吸铁石”。这种石头可以魔术般的吸起小块的铁片,而且在随意摆动后总是指向同一方向。早期的航海者把这种磁铁作为其最早的指南针在海上来辨别方向。磁铁不是人发明的,是天然的磁铁矿。最早发现及使用磁铁的应该是中国人,也就是“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⑺ 读磁铁的故事的收获

古代磁铁石的发现和磁力的传说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指南针的始祖——司南】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指南针——从“吸铁石”说起】
指南针是磁铁做成的。磁铁能吸铁,通常称为“吸铁石”,古代称为“慈石”因为它一碰到铁就吸住,好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人们才称它为“磁石”。
每块磁铁两头都有不同的磁极,一头叫S极,另一头叫N极。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的大磁体,在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靠近地球北极的是S极,靠近地球南极的是N极。我们知道,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么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它的N极总是指向北方,S极总是指向南方。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特性做成的,那么,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发现磁铁和它的特性的呢?

二千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候,我国已经用铁来制造农具了。劳动人民在寻找铁矿的时候,就发现了磁铁,并且知道它能够吸铁。

⑻ 幼儿园大班教案—科学活动 磁铁(公开课)中的小磁铁去旅行的故事怎么讲

从前,有一个小小的磁铁,他去旅行。
碰见了很多东西,小动物们,最后碰见了一个磁铁,他们两级相同便吸在一起,不同便排斥

⑼ 磁力是谁发现的发生了什么小故事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

汉朝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铁,那么是否还可以吸引其他金属呢?我们的先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磁石不仅不能吸引金、银、铜等金属,也不能吸引砖瓦之类的物品。西汉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当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时,有时候互相吸引,有时候相互排斥。现在人们都知道磁体有两个极,一个称N极,一个称S极。同性极相互排斥,异性极相互吸引。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对这个现象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到了西汉,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这个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他把这个新奇的玩意献给汉武帝,并当场演示。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利用磁石的性质,制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骗了汉武帝。

地球也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他们很清楚。

⑽ 谁能给我讲一下“一个德国老太太用磁铁找绣花针的故事”

一个德国老太太(是谁我忘了)眼睛不好 一天,缝衣服时绣花针掉了用磁铁找回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