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的故事
❶ 关于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1.雀排队
巴黎,蒙玛特高地上,能见到这样一个场景几位衣着朴素的老年妇女一边聊天,一边用面包和别的食物喂鸽子。这里的鸽子一只只都吃得滚瓜溜圆。叽叽喳喳的麻雀夹在中间同鸽子争食。
这时一个戴着深色风帽的老头儿提着一只篮子慢吞吞地走来。只听呼的一声,所有的麻雀都朝这老者飞去,欢快地围着他上下翻飞。他把手一伸,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那原来杂乱喧闹的雀群,排成一条长长的队列,有秩序地飞到老者手中啄食。前面的衔走了食物,后面的立即跟上,不争,不乱,不惊,不闹。人和鸟类的亲密关系在这里得到了最美,最好的表现。
❷ 名人与动物的故事
伯乐相马
伯乐本名孙阳,一说他乃赵简子御者,善相马,字子良,又称王良。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
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2)人与动物的故事扩展阅读
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
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
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成。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必相其余”。具体就是:“欲得兔之头与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肫,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脊”。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
❸ 人与动物的关系(要小故事,大概100字左右,多几个小故事)
1、猩猩的别离
在荷兰阿纳姆市的皇家伯格动物园里,一只59岁高龄的猩猩正痛苦等待着最后一刻的来临,它喝不进去水,也吃不下去食物,只是将虚弱的身体蜷缩成了一团,连睁开双眼都已经非常困难。
当它的老朋友,81岁的Jan van Hooff教授悄悄来到这只黑猩猩的身边时,它突然像察觉到了什么似的,用尽所有力气睁开了双眼对着老朋友挤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只黑猩猩就已经和Jan van Hooff教授相识,虽然一个是科学家,另一个是研究对象,彼此之间却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教授用着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竭力安抚着这位垂死边缘的老朋友,黑猩猩仿佛听懂了教授叮嘱的话语,望着教授的眼睛,不住地点头。
一个星期后,饱受病痛折磨的黑猩猩还是离开了人世,也许它已经见到了老朋友,没有了遗憾,但每当Jan van Hooff教授回想起临别前的这一幕,耋耄之年的老人双眼中还是盈满了泪水。
2、阿勒颇的养猫人
在被战火和杀戮席卷以前,叙利亚的阿勒颇曾是一个拥有200万人口的都市,人们在这里过着平凡而快乐的日子,直到漫天的枪声和炮火无情地来临。
惊慌失措的人们匆忙逃离了这片土地,在逃难中,二十几只猫咪被有意或无意地留下了,猫咪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残垣废墟中等待着自己的悲惨结局。
不过,一个名叫Mohammad Alaa Jaleel的中年男人舍不得丢下这些同样被战火摧残的猫咪,除了定期进入阿勒颇喂养它们之外他还开设了一家流浪猫咪收容所。
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们在路上发现被丢弃的猫咪都会送来给他照顾,Alaa的喂养和照料范围也从二十几只猫咪变成了一百多只,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勒颇的养猫人”。
在Alaa看来人类之间的战争征伐并不是这些小生命的过错,也不应该完全让它们来承受残酷的后果。“它们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离它们而去!”
3、大象帮助救灾
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
在泰国南部重灾区,大象成为救援人员的首选帮手。目前,已有24头大象运到泰国南部地区,参与灾后的救援与重建工作。大象的主人说,在这些碎石遍地的灾区,"大象要比四个轮子的卡车和锄头效率高得多,只有大象能够承担这项工作"。
泰国南部当地政府人士表示,大象正在把成吨的垃圾运走,为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救援人员提供了便利。
4、狮子救人
埃塞俄比亚日前发生了一件“狮子救人”的奇事:3头狮子从一伙绑架者的手中救下了一个12岁的小女孩,并且在她身旁守候至警察到来才放心地离开。一向嗜血的“百兽之王”如此见义勇为,在当地传为了佳话。
据美联社6月21日报道,埃塞俄比亚警方6月9日发现了一名失踪7天的小女孩,他们难以相信的是,小女孩的附近赫然站着3头狮子。这可把警方惊出一身冷汗。虽然从远处看不出这几头狮子的雌雄,但它们显然对小女孩没什么“企图”,反而一副“保护者”的姿态。
这些狮子似乎还能辨认出警方的身份,当警员向小女孩靠拢时,这3头狮子也默默地转过身,向森林走去。警官韦达约回忆说:“它们把她留下了,就像是把一件礼物留给我们一样。”警方随后抓获了4名绑匪。
6月初,他们在路上绑架了小女孩,强迫她接受一桩婚姻。在接下来的7天中,他们一直不停地殴打她,直到小女孩的“狮子救星”突然出现。 这些绑匪心有余悸地回忆说,当时3头怒气冲冲的狮子突然冲出来,吓得他们丢下小女孩连忙逃命。
这些狮子并没有继续追赶,而是留在饱受惊吓和摧残的小女孩身边,默默守护着她,直到警方出现才“功成身退”。警官韦达约说:“如果没有这几头狮子,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奇迹,通常情况下,狮子总会攻击人的。”
5、水牛舍身救主人
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省阆中市七里镇鲜竽村松树坡,发生过水牛舍身救主人的故事。
原来,黄某一家三口到松树坡干活,8岁的女儿小芳独自放牛。她见一口水井旁长着许多嫩草,便小心翼翼地把牛牵了上去。不小心跌倒径直向水井滑去,正在吃草的水牛见状冲去仅抢先半步,用自己的肥躯“堵住”了井口,使小女孩免遭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