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2:01:29

⑴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单于杀死了。于是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率领100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肃一带)冒险西行。张骞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乱蹄踪迹,提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明攻暗袭。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们还是一出甘肃临挑就与一队匈奴马队遭遇。除张骞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无一幸免。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张骞和堂邑父被迫分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他们还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过了11个春秋。一个月黑之夜,张骞带上匈奴妻子和向导堂邑父,趁匈奴不备,逃离了匈奴。大惊初定,张骞依然初衷不改,又继续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神之手。他们沿天山南麓,经过焉耆、龟兹、疏勒,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这里是中亚的一个富裕之邦,人口数十万,有70余城镇,盛产“天马”。大宛王早有通汉之念,所以欣然派出向导、翻译,护送张骞来到大月氏国,但是,此时大月氏的国情已发生很大变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新王朝,改称“小月氏”,事农耕,国富民强,时过境迁,对匈奴已无图报之志。张骞仔细考察了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城网市镇和民风民俗。他还来到这一带的大邦大夏国都蓝氏城,发现这里有高度集权的王室,民多事商贾,兵弱怯战。这些情况,张骞一一记在心上。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启程回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地区,改道向南。他们翻过葱岭,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莎车(今新疆莎车)、于阗(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进入羌人居住地区。途中又为匈奴骑兵所获,被扣押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等3人乘机逃回汉朝。汉武帝详细地听取了他对西域情况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封他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队从四川出发,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探险活动,但因蛮人阻杀而失败。之后,他又以中郎将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进展。公元114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张骞病逝于长安。人们以“张骞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张骞出使西域后15年,汉朝军队在西域大败匈奴,控制了张掖、酒泉等关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线。约公元前105年,汉朝派出了一个丝绸商队到达安息,使边境出现了中国与西域间的物产大交流。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⑵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主要内容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主要内容:
公元前138年,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前往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示西域,这次的目的是加强联系,也为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作出卓越贡献。

⑶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20字左右。

汉武帝时,张骞担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3、《行者无疆》是一段根植真实历史上的“天马行空” ,聚焦张骞出使西域13年,跋涉7000余公里的心路历程。一方面借鉴史实讲述张骞在西行路上的种种曲折经历;另一方面,通过梦境与想象两个时空焦点进入他丰富而神秘的精神世界。如张骞被民间传说为寻找黄河源头的第一人,传说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天上的银河,这才有了后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著名诗句,这个线索也在剧中两度被呈现,亦梦亦幻。

⑷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 简介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内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出容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⑸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画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依据此图论证了汉武帝派张骞赴大夏国问金人(佛佗)名号,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这是附会之说。但不管怎么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是真实可信的。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⑹ 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100字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6)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扩展阅读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

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张骞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小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

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伊拉克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

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⑺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五十字

公元前138年,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前往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公元前119年,也就是霍去病和卫青肃清了匈奴那年,张骞第二次出示西域,这次的目的是加强联系,也为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我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了保障。

⑻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梗概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⑼ 张骞出使西域中的小故事

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武帝派遣,带着一百多个随从,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支,共同抗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陇西出发,很快进入了河西走廊.但是,正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跋涉的时候,遇见了匈奴的骑兵.张骞等人全部被俘虏,押送到单于的王廷,被扣留了10年之久.
困居匈奴的10年里,他始终坚贞不屈,伺机逃跑.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趁匈奴监视放松之机,逃离了匈奴地区,继续向西进发.他们取道天山南麓的车师,经过焉耆、龟兹,翻过葱岭,到达了大宛.最后终于到达了大月支.公元前128年,张骞一行踏上了归途.不幸地再次被匈奴骑兵俘获,扣留了1年多.直到公元前126年,张骞等人才趁着内乱的时候,带着妻子和儿子,逃出了匈奴地区,回到了汉朝.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之久,虽然联络大月支夹击匈奴的使命没有完成,但是他却第一次开通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并且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支、大夏等地,了解了乌孙、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即大食,今伊拉克)、身毒(今印度)等地的情况,为以后和这些地区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⑽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