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讳疾忌医的故事

讳疾忌医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2:01:25

⑴ 讳疾忌医是谁的故事

1、讳疾忌医的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2、讳疾忌医内的成语故事出自宋容代周敦颐的《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3、讳疾忌医的故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⑵ 讳疾忌医的典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讳疾忌医的典故,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内因此要承认矛盾的容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要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典故,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掩盖矛盾、回避矛盾的危害。

⑶ 讳疾忌医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不能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读《讳疾忌医》有感

同学们,至今为止,你们大家一定都读了许多书吧,我也不例外。在这一堆堆书中,你认为对你启发最大的是那一本书?一会儿工夫,你也许还选不出来。让我来告诉你们对我启发最大的书是什么吧。那就是—寓言故事中的《讳疾忌医》。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有一次,他去给蔡恒公看病,观察一番后,说:“君主的病刚影响到皮肤,只需几服药,便可痊愈。”蔡恒公说:“我很好,哪有病。”十天后,扁鹊又来,说:“君主的病已发展到肌肉,若不治疗,必定加深。”可蔡恒公还不理睬他。又过十天,扁鹊再来,说:“君主的病已发展到肠胃,若不治疗,必死无疑。”蔡恒公仍不理睬他。又过十天,扁鹊一见蔡恒公,回头就跑,蔡恒公忙派人追问。扁鹊说:“病在表皮,可用药热敷;病在肌肉,可用针灸;病在肠胃,可以服药;病在骨髓,那就该掌管生死的神管了”五天后,蔡恒公大病发作,主动派人去找扁鹊,可他早已逃到秦国去了,蔡恒公便不治而亡。
同学们,蔡恒公是不是太蠢了啊,连神医的话都不信。常言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呀!”在学校里,也有类似的事发生:大扫除时,小花发现小明嫌麻烦,直接将拖把丢在工具房。小花告诉小明不能这样做,小明不但不改正,还和小花吵起来了。现在,讳疾忌医常用来比喻故意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不愿改正的人,就像上面的小明一样。
《讳疾忌医》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个人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及时改正,如果任其发展,由小变大,由轻变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⑷ 整理"讳疾忌医"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各1个,每个50-80字

典故是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原文如下:

扁鹊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如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⑸ 讳疾忌医的典故中讳疾忌医的是谁

蔡桓公,正史中没有这个称号,据考证是齐桓公。这个人物见于《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
有一次,扁鹊因事路过齐国,去拜见蔡桓公。谈话中他发现桓公的神色不正,就说:“您患病了!现在病在肤肌,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就要加重。”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什么病。”扁鹊见桓公不信,只好告辞。他刚走出宫门,桓公就对左右的人嘲笑说:“这个医生是个好名利的人,想通过治没有病的人的病,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又碰见桓公,看了看桓公的脸色,便严肃地说:“您的病已经进到血脉,再不治病情就要恶化了!”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只好悻悻而退。
过了十天,扁鹊特地去探望桓公,他看桓公的脸色十分难看,就大惊失色地说:“不好!您的病已经进到肠胃了,再不治疗有生命危险!”桓公一听此话,顿时翻了脸,便拂袖而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桓公,远远一望,转身就走。桓公感到很奇怪,连忙派人前去追问。扁鹊摇摇头对来人说:“病在皮肤里,用汤药可治;病在肌肉里,针灸可以去病;病在肠胃里,还可以用清火的药剂抢救;病入骨髓,那是注定要死,无可挽救了。现在桓公屡次拒绝医治,已病入骨髓,我也无能为力喽!”
桓公听了回话,似信非信。五天以后,他突然遍体疼痛,病疾骤发,这才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哪知扁鹊早已料到桓公不可救药,又怕加害于己,便躲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毒攻心,不治而死。
【这也就是“讳疾忌医”的典故了。】

⑹ 求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白话文)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讳疾忌医”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

(6)讳疾忌医的故事扩展阅读:

“讳疾忌医”这个故事中,如果说桓侯有“讳疾忌医”的主观意愿,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没有。除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知道自己有病,其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觉察到自己有病。

况且,蔡桓公一“体痛”即刻就“使人索扁鹊”,根本谈不上“忌医”!其一“索”字,更可知其求治之心之切。其实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蔡桓公的注意,“故使人问之”,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不“忌医”的。

再以常理度之,常人如果真不知道自己有病,身体无明显“贵恙”,大抵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劝告,并多会怀疑医生的用意,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一旦察觉,多是晚期)。当然,扁鹊是神医,蔡桓公应相信他。

可他的地位使他养成的脾性加上他自己确实没有察觉自己有病,发病前拒医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不进忠言的狂徒而已,实在算不上由“讳疾”而“忌医”之人。再者,以其地位之尊,应该不会视自己的性命如儿戏。

若真察觉到自己有病,即便再有难言之疾,也大可“秘使人治之”,大不了,自己刀下又多一冤魂耳,何必“忌医”?何曾见过明知自己有病而拒医丧命之君王?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讳疾忌医”不是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也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⑺ 成语“讳疾忌医”是由什么的故事演变而来的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讳疾忌医:讳:避忌copy;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故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 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 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 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 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现在在骨髓,我不在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⑻ 讳疾忌医这个寓言故事是在什么时期的

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⑼ 讳疾忌医 历史故事成语

来为你介绍吧:
【成语】: 讳疾忌医
【拼音】: huì jí jì yī
【解释】: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辨义】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的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讳疾忌医的译文】
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又觐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和肌肤之间,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觐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觐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可以治好;肌肉和肌肤之间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汤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⑽ 成语讳疾忌医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讳疾忌医是什么

【成语故事】:
战国时的名医秦越,被人们称为传说中的神医扁鹊。一天,他见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劝他赶快医治。桓侯不予理睬。过了十天,他对桓侯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肌肉血脉里了,但桓侯还是拒绝就医。又过了十天,他说齐桓侯的病已经进人到肠胃了,再不治就完了,可桓侯还是不听。再过十天,他见到桓侯就跑,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没法治了。几天后,桓侯果然死去。
这个成语原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现也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