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成语
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反驳词语有哪些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⑵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词
你好!
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正确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根据什么典故来的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参考:
http://ke..com/view/300629.htm
⑷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奚齐当上太子回,先设计陷害早答被立为太子的申生,使他被逼自杀;接着又诬陷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与申生同谋,迫使他们逃亡国外。终于,奚齐在献公死后登上王位,大夫荀息辅佐朝政。后来,大夫里克和丕郑杀掉了奚齐和荀息。骊姬又让自己妹妹的儿子卓子当上了国君。里克和丕郑又杀了卓子,并将骊姬鞭打至死。接着,他们派人迎重耳回国当政,重耳没有答应。于是他们又想请夷吾归国为君。夷吾派手下芮出使秦国,寻求帮助,并允诺将送给秦国五座城池。终于,夷吾回到晋国继位,即晋惠公。从前,夷吾曾写信给里克,说自己即位后要赐给他封地。可回国后,夷吾怕他拥立重耳造反,想杀了他。夷吾派人对里克说,他杀了两位国君、一位大夫,罪当该死。里克明白他的意思,悲愤地说:“不把他们废了,主人怎能当上国君?要对人加上罪名,还担心没有借口吗?好,我就听从国君的命令吧!”说完这席话,里克便拔剑自刎而死。
⑸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典故出自哪个时期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⑹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什么意思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是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出处: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十年春季,狄人灭亡温国,这是由于苏子不讲信义。苏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进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灭亡。苏子逃亡到卫国。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合齐国的隰朋立了晋惠公。
晋惠公杀死里克表示讨好。将要杀掉里克以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人,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下臣知道国君的意思了。”说完,用剑自杀而死。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成语扩展阅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例句:
1、有心打狗好找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见义勇为也算是阻碍征兵律令的话,慷慨赴义也算是聚众闹事的话,在下便无话可说。
3、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是牝鸡司晨、天下必乱的道理古今相同,难道诸公不怕下一个便是自己吗?
4、苛责简直无孔不入,没孔也能挖个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⑺ 中华成语故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年》。
患:就是担心;辞:言词,指借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把罪名加在人身上,还怕找不到借口吗?比喻随心所欲地诬陷他人。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爱妃骊姬,一心想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做太子,但是晋献公已有申生、重耳、夷吾等八个儿子,其中申生,早就被立为太子。于是,骊姬便设计害死了申生,又逼夷吾、重耳逃往国外。
晋献公死后,晋国为争夺帝位发生内乱。大夫里克和丕郑,杀死先后继位的奚齐和卓子,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但重耳谢绝了。他们只得让贪婪、凶残的夷吾回国。
夷吾即位后,就食言了要赐给里克封地的承诺。里克一看夷吾过河拆桥,且行事心狠手辣,心中悔恨不已。
但夷吾并不就此罢休,他怕里克日后串通重耳谋反,决定先杀了他以除免后患。他派谷芮,去里克家传话说:「如果没有你,我当不了国君。但你一连杀了两位国君和一位大夫,那么做你的国君,不是太困难了吗?」
里克一听就明白了,那是要他自杀。他气愤地说:「不废掉前面的皇帝,你怎么能当皇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完,便拔剑自杀了。
夷吾最终也众叛亲离,失了国君的位子,由仁德的重耳回国即位,就是后来成为霸主的晋文公。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说有意加害别人,即使对方没有过错,也可以制造罪名作为理由。
例如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连岳飞这样抗金救国的人,都可以被十二道金牌逼死了,忠良被诬陷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只要掌控了媒体喉舌,一个独裁政府想打压污蔑谁都很容易,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
打人不愁找不到棍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成语的典故及用法
⑻ 谚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讲的是哪个古
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由“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演变而来,是说想要给人强加上个罪名,何愁找不到借口。欲,想要,希望;患,害怕;辞,理由,借口。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最宠信一个叫骊姬的妃子。当时,晋献公已经立了申生为太子,准备让他继位。可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国君,于是她千方百计地陷害申生,最终申生自杀身亡,他的两个哥哥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
后来,晋献公病重,他把最信任的大夫荀息叫到床前,嘱咐他好好辅佐奚齐当国君。荀息答应了。可是他的使命太艰难了。晋献公一死,晋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个名叫里克的大夫,他原来是太子申生的副将,他觉得申生死得太冤枉,一心想为申生报仇。奚齐登上君位不久,他就找到机会把奚齐给杀了。荀息只好又立了奚齐的弟弟卓子当国君,可是很快,里克又把卓子杀了。这时候,流亡秦国的夷吾回国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刚当上国君,就想杀掉里克。他对里克说:“你杀掉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我如果不杀你,别人就不会服我。你受死吧。”没想到里克不但不害怕,还冷笑着说:“如果我不杀他们,能轮到你来当这个国君吗?你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把罪名加到我头上,还怕找不到理由吗?”(原文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于是他自己扑到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⑼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什么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晋惠公夷吾是晋献公的儿子。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为了给她儿子奚齐争夺君位,屡次对夷吾、重耳以及太子申生加以陷害,使其先被疏远,后遭迫害。后来申生受骊姬诬陷自杀,夷吾逃亡到梁(今陕西韩城南)。
晋献公在位26年去世,命骊姬之子奚齐继位。大夫里克杀死奚齐,先迎公子重耳回国,但是重耳没有同意。之后又迎公子夷吾。夷吾当即就要启程归国,周襄王三年,秦穆公发兵送夷吾回国,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惠公元年。惠公即位以后,想除掉里克等原来杀死奚齐另立国君的人。最先对付的是里克,不但不封给他原来许诺的汾阳之邑,而且把他手中的权也夺了。过后还不放心,恐怕里克故伎重演,迎立依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就下令让里克自杀。惠公对里克说,如果没有里克,他当不了国君;但是,里克杀过奚齐,有这样的人为臣,国君就没法当。里克绝望地说:“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也就是说“如果准备杀掉一个人,难道还害怕找不到理由吗”。随后里克拔剑自杀而死。
除掉里克以后,还害怕他的同党兴风作浪,又寻机将那些当初与里克同谋的人一齐杀死。做完这两件事,惠公解除了他的内忧外患,可是国内人心已经离散,很快就被秦国打败,秦穆公把他杀了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