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六年级成语词典

六年级成语词典

发布时间: 2021-02-28 11:25:23

㈠ 六年级小学生易错100个词

1、按(安)装

“安”与“装”同义,都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起的地方。由于“安装”是动词因此易误作“按装”。还有“安排”也易误作“按排”。“安排”的“安”指“使有合适的位置”。

2、甘败(拜)下风

这里的“拜”指“拜服”,引申为“承认不如别人”,不可写为“败”。

3、自抱(暴)自弃

这里的“暴”指“糟蹋、损害”,写成“抱”就不好解释了。

4、针贬(砭)

“砭”(biān)是古代用以刺激人体皮肉治病的石针。“针砭”比喻深刻批评。

5、泊(舶)来品

“泊”指“停船靠岸”,是动词语素;“舶”指“航海大船”,是名词语素。“舶来品”指航海大船运来的物品,旧时指进口的商品;写成“泊来品”就不好解释了。

6、脉博(搏)

这里的“搏”指“跳动、搏动”,写成“博”语意不通。

7、松驰(弛)

“松”和“弛”同义,都指“松懈、松散”;写成“松驰”就不好解释了。

8、一愁(筹)莫展

这里的“筹”指计算用的筹码,引申为计策。写成“愁”是望文生义所致。

9、穿(川)流不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河流中的水那样流淌,永不停息。“川”指“河流”,写成“穿”也是望文生义所造成的。

10、精萃(粹)

“精粹”指“精炼纯粹”。“粹”是“****”的意思,常组成“荟萃”一词,如“精英荟萃”也不能缩简为“精萃”。

11重迭(叠)

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删去了“迭(叠)”,恢复了“叠”字的使用。“迭”现在只用于“更迭、迭次”等词语中。

12、渡(度)假村

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义指时间上的经过,“渡”的基本义指由此岸到彼岸。因此,“欢度春节”“度日”“度假村”的“度”不能写作“渡”。

13、防(妨)碍

“妨”与“碍”同义,都指“阻碍”,故“妨碍”指“阻碍”;写成“防碍”则变成“防止阻碍”的意思了。

14、幅(辐)射

“辐”指车轮中边接车毂和轮圈的一条条直棍儿。“辐射”指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写成“幅射”就不好解释了。

15、一幅(副)对联

量词“副”用于成双配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眼镜、一副象棋、一副扑克牌”。

对联由上下两联构成,属于成双配对的东西,故用“副”而不用“幅”。

16、天翻地复(覆)

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恢复了“覆”字的使用,多用于“覆盖”“覆灭”“颠覆”“天翻地覆”等词语中。

17、言简意骇(赅)

“赅(gāi)”是“全、完备”的意思,“言简意赅”即“语言简练,意思完备”的意思;写成“言简意骇”就解释不通了。

18、气慨(概)

“概”指“气势、风度”,“气概”指人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和气势,写成“气慨”就不好解释了。

19、一股(鼓)作气

原指战斗开始时,擂第一通战鼓振作士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鼓”指擂战鼓,故不可写作“股”。

20、悬梁刺骨(股)

说的是古人读书犯困时将头用绳子系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股”指大腿,故不可写作“骨”。

21、粗旷(犷)

“粗”与“犷(guǎng)”同义,都是“粗野”的意思;写成“粗旷(kuàng)”不好解释。

22、食不裹(果)腹

意为“吃不饱肚子”。“果”指“饱”,写成“裹”解释不通。

23、震憾(撼)

“震”指“震动”,“撼”指“摇撼”,“震动”即指“震动、摇撼”,写成“震憾”不好解释。

24、凑和(合)

“凑”指“拼凑”,“合”指“结合到一起”;写成“凑和”就不好解释了。

25、侯(候)车室

这里的“候”指“等待”,写成“侯”语意不通。

26、迫不急(及)待

意为“紧迫得来不及等待”。“不及”即“来不及”,可见“及”不可写成“急”。

27、既(即)使

“即使”是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既”可组成表示推论因果的连词“既然”。

28、一如继(既)往

意为“完全同过去一样”。“既往”指“已往、过去”,不可写成“继往”。

29、草管(菅)人命

意为把人命看作野草一样,指任意残害人命。“菅(jiān)”指一种野草。

30、娇(矫)揉造作

“矫”指使弯的变成直的,“揉”指使直的变成弯的,故“矫揉”不可写作“娇揉”。

31、挖墙角(脚)

意为“拆台”,比喻从基础上破坏。这是惯用语,语素是固定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地提示:“脚”不要误作“角”。

32、一诺千斤(金)

意为“一声答应,价值千金”,形容说话算数,绝对守信用。“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如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33、不径(胫)而走

意为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没有宣传、推行就迅速地流行开来。“胫”指小腿。

34、峻(竣)工

“竣”指“完毕”。“竣工”指“工程完成”,写成“峻工”就解释不通了。

35、不落巢(窠)臼

比喻文学作品等不落俗套,有独创性。“窠臼”本指鸟兽的窝和舂米工具,比喻老套子、旧格式。“窠”读kē,不能读成cháo或写作“巢”。

36、烩(脍)炙人口

意为“美味的食品人人爱吃”,比喻优秀的文艺作品,人人赞美和传诵。“脍”指切细的肉,“炙”指烤熟的肉。“脍”读kuài,不读huì,也不能写成“烩”。

37、打腊(蜡)

“打蜡”指“涂蜡,使器物保持光洁”,写成“打腊”就不好解释了。

38、死皮癞(赖)脸

形容胡搅蛮缠、死不要脸的无赖形象。“赖”指刁钻撒泼,不讲道理。

39、兰(蓝)天白云

“蓝天”指蔚蓝色的天。“兰”不表示“蓝色”,不可能组成“兰天”一词。

40、鼎立(力)

“鼎立”“鼎力”是两个词儿:前者指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立着,形容三种势力对峙;后者是敬词,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两个词儿各司其职,切莫混用。

41、再接再励(厉)

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都要把嘴磨一磨;后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厉”(通“砺”)指“磨”,故不可写成“励”。

42、老俩(两)口

“俩”指“两个”,后面不能再加“个”或别的量词。“口”在这里是作量词用的。故不能说“老俩口”,只能说“老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意为煮一锅小米饭的时候就做了一场美梦;原比喻富贵无常,后比喻不切实际的空想或已经破灭的幻想。“粱”是小米,不可写成“梁”。跑

44、了(了)望

1986年《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说:“‘了’字读‘l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了望)时作‘了’,不简作‘了’。”

45、水笼(龙)头

“水龙头”指自来水管的开关。“笼头”指套在骡马等头上用来系缰绳、挂嚼子的东西(多用皮条或麻绳制成),不可能有“水笼头”一词。

46、杀戳(戮)

“杀戮”指大量杀害。“戮(lù)”也是“杀”的意思,故与“杀”构成同义语素黏合词。“戳(chuō)”是向前“刺”的意思,不表示“杀”。

47、痉孪(挛)

“痉挛”指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挛”指蜷曲不能伸直,写成“孪”不好解释。

48、美仑(轮)美奂

形容建筑物高大和众多。“轮”指“轮囷(qūn),古代圆形高大的谷仓”,这里指高大。“奂”指“众多”。可见“轮”不可写作“仑”。

49、罗(啰)唆

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罗”不再简化为“罗”,而简化为“啰”。

50、蛛丝蚂(马)迹

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见的线索或痕迹。把“mǎ迹”误解为蚂蚁爬行的痕迹,就会误作“蛛丝蚂迹”。

51、萎糜(靡)不振

“萎靡”指精神不振或意志消沉。“靡(mí)”是“倒下”的意思,不能写作“糜”。

52、沉缅(湎)

“沉湎”指“沉迷、沉溺”(含贬义)。“湎”指“沉迷、迷恋”,故有“沉湎”一词。

53、名(明)信片

指邮局发行的供写信的硬纸片,含邮资,可以不加信封直接邮寄。因信的内容是透明的,故叫“明信片”;写成“名信片”就令人费解了。

54、默(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墨翟善于守城,人称善守为“墨守”,后用“墨守成规”来形容固守现成的规矩不肯改变。所以,“墨”不能写成“默”。

55、大姆(拇)指

“拇”即“拇指”,也说“大姆指”。“姆”只构成“保姆(mǔ)”“姆(mū)妈”两个词,不能构成“大姆指”一词。

56、沤(呕)心沥血

“呕”是“吐”的意思。“呕心”指把心都吐出来了,形容用尽心思。“沤”指水中的气泡(读ōu)或物体经长时间浸泡而变质(读òu),不可能 构成“沤心”或“沤心沥血”。

57、凭(平)添

“平添”指自然而然地增添,有人误解为凭空添上,故写成了“凭添”。还有,“平心而论”指平心静气地评论,不是“凭良心来说”的意思,故也不能把“平”误作“凭”。

58、出奇(其)不意

语出《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个“其”是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指“他们(对方)的”。“出其不意”是指“出击于对方意想不到的时候”。

59、修茸(葺)

“修葺”指修缮。“葺(qì)”指用茅草覆盖房顶,今指修理房屋。“茸(róng)”指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不可能组成“修茸”一词。

60、亲(青)睐

“青睐”指用黑眼珠看人,表示喜爱或看重。“青”指黑色,不可写为“亲”。

61、磬(罄)竹难书

意为“用尽竹子制作的竹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多得不可胜数。“罄”指用尽,写成“磬”(指一种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就解释不通了。

62、入场卷(券)

“入场券”是进入某活动场所的凭证。“券”指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读quàn,不能读成juàn,也不可写成“卷”。

63、声名雀(鹊)起

形容名望迅速提高。“鹊起”指像喜鹊一样起飞,比喻名声突然被传扬兴起。

64、发韧(轫)

“发轫”原指拿开止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事业开始出现。“轫”指用来阻止车轮滚动的木头,故不可写成“韧”。

65、搔(瘙)痒病

“瘙痒”指“(皮肤)发痒”,“搔痒”指在皮肤发痒处抓挠。作为一种病,应写作“瘙痒病”,不可写作“搔痒病”。

66、欣尝(赏)

“欣赏”指以喜悦的心情去观赏、赏识。“赏”指观赏、赏识,它没有简化为“尝”。“尝”读cháng,不读shǎng。

67、谈笑风声(生)

意为“谈笑之中风趣横生”。“生”指“产生、发生”,写成“声”就解释不通了。

68、人情事(世)故

“世故”指处世的经验,“事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跟“人情”搭配的只能是“世故”,不可能是“事故”。

69、有持(恃)无恐

意为因有所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恃”指依仗,不读chí,也不能写作“持”。

70、额首(手)称庆

意为“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形容高兴、喜悦的情态。写成“额首称庆”就不好解释了。

71、追朔(溯)

意为“向着江河源头逆流而行”,比喻逆着时间 顺序探求事物的根源。“溯”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写成“追朔”就解释不通了。

72、鬼鬼崇崇(祟祟)

“祟(suì)”原指鬼怪或鬼怪害人(迷信),借指不正当的行为。“祟”不读chóng,不能写作“崇”。

73、金榜提(题)名

科举时代指殿试的录取榜上写有录取者的名字。“题”指“写”,不能写作“提”。

74、走头(投)无路

意为无路可走,形容极其困难,陷入绝境。“投”指“投奔”,不可写作“头”。

75、趋之若骛(鹜)

意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鹜”指鸭子,不可写作“骛”。

76、迁徒(徙)

“迁徙”指迁移。“徙”也是“迁移”之意,读xǐ,不读tú,也不能写作“徒”。

77、洁白无暇(瑕)

“瑕”指玉上面的斑点,“暇”指空闲。“洁白”只能与“无瑕”搭配,不能与“无暇”搭配。

78、九宵(霄)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处。“霄”指天空,“宵”指夜晚;“九霄”不可写作“九宵”。

79、渲(宣)泄

“宣泄”指倾吐发泄(心中的某种情绪),“宣”指“公开说出来”。“渲”只能组成“渲染”一词,不能组成“渲泄”。

80、寒喧(暄)

见面时问候起居、冷暖等,叫“寒暄”。“暄”指“(太阳)温暖”,故用“日”字旁的“暄”,而不用“口”字旁的“喧”。

81、弦(旋)律

“旋律”指音乐上若干乐音的有规律、有节奏的组合,不可写作“弦律”。

82、膺(赝)品

“赝(yàn)品”指伪造的东西(多指假的书画文物)。“赝”指假的、伪造的,写成“膺(yīng)品”就不好解释了。

83、不能自己(已)

意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指“止住”,写成“不能自己”就没法解释了。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犹”与“如”同义,都指“好像、如同”,因此“犹如”是个同义语素黏合词,写成“尤如”就解释不通了,倒有可能让人理解为“尤其像”或“更加像”。

85、竭泽而鱼(渔)

意为放干了池水捉鱼,比喻做事只图眼前利益,不考虑将来发展。“渔”是动词,指“捕鱼”,故不可写作“鱼”。

86、滥芋(竽)充数

指不会吹竽的人列在乐队里以凑足人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头凑数或以次充好。“竽”是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不可写成“芋”。

87、世外桃园(源)

源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故“桃源”的“源”字不能写成“园”。

88、脏(赃)款

“赃”指贪污、受贿或盗窃等所得的财物,用这些手段所获取的钱就叫“赃款”。

89、醮(蘸)水

把东西放在液体、粉状物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叫“蘸”,如“蘸水钢笔、大葱蘸酱”。“蘸”读zhàn,不可写成“醮(jiào)”。

90、蜇(蛰)伏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叫“蛰伏”。“蛰”常组成“惊蛰”“蛰伏”“蛰居”等词,它容易跟海蜇的“蜇”相混。

91、装祯(帧)

指书画、书刊的装潢设计(书刊的装帧包括封面、版面、插图、装订形式等设计)。“帧”指“画幅”(作名词用);还常作量词用于字画,如“一帧山水画”。“祯”是“吉祥”的意思,不可能构成“装祯”一词。

92、饮鸠(鸩)止渴

“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羽毛有剧毒,用以泡酒可以毒死人;泛指毒酒。此成语意为喝毒酒来止渴,比喻只顾眼前而不顾后患。“鸩(zhèn)”不读jiū,也不可写成“鸠”。

93、坐阵(镇)

指(军官)亲自镇守某地;也用于比喻,如“总经理亲临现场坐镇”。“镇”指用武力守卫,不是“阵地”的意思,故不能写成“阵”。

94、旁证(征)博引

形容作文、说话广泛引用材料。“征”指“收集”,不是“证明”之意,故不能写作“旁征博引”(“旁”“博”都指广泛)。

95、灸(炙)手可热

意为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炙(zhì)”指“烤”,不可写成针灸的“灸(jiǔ)”。还有,“脍炙人口”也容易误作“脍灸人口”。

96、九洲(州)

“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传说我国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九个州,故后来“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洲”是水中的陆地,也指海洋所包围的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统称。可见,“州”与“洲”不能通用。

97、床第(笫)之私

“床笫”是个文言词,指床铺;多借指闺房或夫妻关系。“笫”读zǐ,不读dì,不要误作“第”。

98、姿(恣)意妄为

指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含贬义)。“恣意”指“任意”。“恣”指放纵、无拘束,读zì,不读zī,不可写作“姿”。

99、编篡(纂)

“纂(zuǎn)”指“编辑”,故能构成“编纂”一词。篡(cuàn)指“夺取”或“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不可能构成“编篡”一词。

100、做(坐)月子

妇女在分娩后一个月内休息调养叫“坐月子”。“坐”在《辞海·语词分册》上有“不劳、不动”的引申义,写成“做月子”就不好解释了。

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第2题成语词典标准答案

亲啊,你的课文呢,课文都没有怎么给你成语啊。

㈢ 五.按下面所给的材料写一张借条。 六年级(3)班的余刚同学到图书室借一本《成语大词典》,为语文综

  • 借条


今借到图抄书室一本《袭成语大词典》,为语文综活动课做准备,三天后归还。口说无凭,白纸黑字,立据为证


立据人:余刚


六年级(3)班


望楼主采纳!

㈣ 求1~6年级的练习里的成语

引号: 1.表示特定称谓 2.表示讽刺和否定 3.表示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附:引号的作用解析(最好看看,不要有了答案就算了,做作业就是要弄懂) ①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 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 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 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 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 \"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 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 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破折号: 1: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 附: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 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例如:“太阳系除了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以及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2. 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 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4. 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 表示引出下文。例如:“在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文章里,他对‘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与现实处境作了这样一番总结——”“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6. 表示总结上文。例如:“其实这位选评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学艺术常识,甚至对一般古汉语词汇的涵义也不甚理解。他把‘挹注’(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讲成‘不在乎,不注意’;把‘含香之署’(尚书省的别称)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怀里揣着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7. 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8. 用在副标题的前面。例如: 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9. 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 (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 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 (3)娃娃今天要不要读《四书》《五经》(〈〈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 此外,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例如: (1)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人民日报〉〉) (2)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人民日报〉〉) 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满意请采纳

㈤ 小学六年级学生用那种成语词典

用小学生成语词典就行了。不过建议买中学生成语词典,或直接成语词典,以后用的上

㈥ 小学六年级成语断什么取什么

断章取义

㈦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所有的成语和四字词语有哪些

我自己整理的

)高望重 津津( )道 别( )深意 左冲右( ) 意味( )长
( )然大物 奇妙( )比 不( )一格 年过花( ) 悬崖( )壁
( )风怒号 惹人( )笑 寝( )安席 思潮起( ) 可见( )斑
( )洗如空 波涛( )涌 水( )石出 百折不( ) 牙牙( )语
( )惊肉跳 自言( )语 自( )自受 缝缝补( ) 大吃( )惊
( )连忘返 身无( )文 溜( )大吉 十指连( ) 怒目( )睁
( )高采烈 和蔼( )亲 闪( )发光 滔滔不( ) 一泻( )里
( )至沓来 世外( )源 从( )而降 生命垂( ) 风雨( )舟
( )声痛哭 囫囵( )枣 张( )李戴 马马虎( ) 恍然( )悟
( )风怒号 匆匆( )忙 饱( )风霜 牛毛细( ) 结结( )巴
( )病新愈 抑扬( )挫 相( )相随 焦躁不( ) 漫不( )心
( )别重逢 横遭( )幸 震( )欲聋 浴血搏( ) 不甘( )后
( )方百计 哭笑( )得 长( )跋涉 大摇大( ) 无影( )踪
( )朝一日 大洋( )岸 不( )之缘 暗无天( ) 眼冒( )星
( )反常态 为所( )为 暑( )寒来 不在话( ) 窃窃( )语
( )言以对 雕梁( )栋 巧( )天工 独具匠( ) 引人( )胜
( )色古香 余音( )梁 不( )窠臼 雅俗共( ) 美不( )收
( )炙人口 曲高( )寡 妙( )生花 阳春白( ) 笔走( )蛇
( )同凡响 别具( )格 响( )行云 竭泽而( ) 仪表( )堂
专心致( ) 无( )无故 ( )重心长 狂( )暴雨 勃( )生机
座无虚( ) 意想( )到 ( )心动魄 养( )处优 零七八( )
( )象更新 张灯( )彩 ( )堂大笑 能歌( )舞 别无所( )
蜂( )而至 铺天( )地 肃然起( ) ( )不胜收 重( )泰山
轻于鸿( ) 精兵( )政 死得( )所 游( )好闲 ( )荒而逃
鱼贯( )入 满不在( ) ( )涯海角 闻所未( ) 与世隔( )
( )有成效 司空( )惯 无( )有偶 见( )知著 ( )娥奔月
炎( )子孙 积劳成( ) 风( )正茂 出( )意料 目瞪( )呆
( )有趣味 百( )成钢 发愤( )强 坚( )不懈 迎难( )上
集( )广益 群策群( ) 革( )鼎新 标( )立异 独出心( )
( )一反三 实事求( ) 个( )已见 不耻下( ) 触( )旁通
( )益求精 ( )为今用 一碧( )里 翠色欲( ) 襟( )带舞
( )黄一体 精( )饱满 美轮( )奂 银装( )裹 严阵以( )
( )料不及 杯( )车薪 废寝( )食 随心( )欲 运转自( )
( )尽脑汁 一( )不动 雪中( )炭 势不( )挡 跌跌撞( )
( )出望外 同( )于尽 热气( )腾 无边( )涯 昏迷不( )
( )奄一息 迫( )及待 辛辛( )苦 一声( )吭 精卫填( )
( )公移山 含( )茹苦 任劳( )怨 艰苦( )绝 百折不( )
( )里迢迢 肝( )相照 风雨( )阻 坚贞( )屈 赤胆忠( )
( )心全意 鞠( )尽瘁 扶危( )困 赴汤( )火 冲锋陷( )
( )言而喻 千( )一律 别出( )裁 与众( )同 大显身( )
( )安理得 恋( )不忘 呕心( )血 倾盆( )雨 毫不犹( )
( )书善画 风( )雪压 顶天( )地 低头( )节 颇负盛( )
( )飘十里 守( )相助 古今( )来 庞然大( ) 气象( )千
( )光闪闪 小( )翼翼 不容( )辩 依依不( ) 星( )棋布
( )喜过望 心( )手巧 源源( )断 络绎不( ) ( )用不尽
( )松自在 不( )声色 欢声( )语 破烂不( ) 满怀( )心
( )如既往 失( )落魄 震耳( )聋 大吃一( ) ( )喋不休
( )上加霜 来( )方长 忐忑( )安 聊胜于( ) 举世( )明
( )星拱月 玲( )剔透 亭台( )阁 诗情话( ) 天( )海北
( )珍异宝 满( )怒火 斩钉( )铁 悬崖绝( ) ( )仇敌忾
( )危不惧 勇( )直前 前仆( )继 力挽狂( ) 中( )砥柱
( )义凛然 豪( )壮志 不屈( )挠 披荆斩( ) 奋发( )强
( )精图治 众( )成城 舍生( )义 任重道( ) 再接( )厉
( )水千山 四( )八方 排山( )海 夜以继( ) 端( )正正
( )肠辘辘 滚( )烂熟 流光( )彩 津津有( ) ( )长日久
( )醉如痴 浮( )联翩 囫囵( )枣 不求甚( ) 悲欢( )合
( )肠挂肚 如( )似渴 不言( )喻 千篇一( ) 别( )心裁
( )众不同 大( )身手 心安( )得 恋恋不( ) ( )心沥血
( )团锦簇 姹( )嫣红 耐人( )味 纵横交( ) 操纵( )如
( )忙脚乱 熟( )无睹 彬彬( )礼 冲锋陷( ) 翩( )起舞
( )头晃脑 繁( )似锦 含情( )脉 大饱眼( ) 目( )暇接
( )质彬彬 虎( )熊腰 身强( )壮 神采奕( ) 满( )春风
( )头丧气 目( )口呆 健步( )飞 活蹦乱( ) 大( )大摆
( )头哈腰 低( )细语 巧舌( )簧 娓娓动( ) 语重( )长

㈧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三成语翻译

齐天大圣:与天帝齐名的圣人,是孙悟空自封的官。
大闹天宫:指玉皇大帝将孙版悟空骗上天庭权,封为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搅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西天取经:指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前往印度拜佛求经的故事
腾云驾雾:指传说中能够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无穷。
大显神通:充分显示自己高超的本领。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事都看得很清楚。
火眼金睛:孙悟空在八卦炉中炼成的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
除恶务尽:清楚坏人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
天下太平:形容整个社会都非常安定。

㈨ 六年级语文上册成语解释意思100个

德高望重、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内飘然而起、飘飘洒洒、左容冲右撞、熙熙攘攘、意味深长、花色斑斓、庞然大物、全神贯注、行色匆匆、悠悠忽忽、断臂悬崖、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窈窕淑女、年过花甲、返璞归真、高山深涧、狂风怒号、坠入深谷、攀山越岭、…………

㈩ 六年级下册二十个成语及成语字典上的造句

转危为安zhuǎnwēiwéiān
[释义]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语出] 汉·刘向《上〈战国策〉叙》:“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正音] 转;不能读作“zhuàn”;为;不能读作“wèi”。
[近义] 转败为胜 化险为夷 逢凶化吉 绝处逢生 死里逃生
[用法] 用于局势、病情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兼语式。
[辨析] 见“转败为胜”(1323页)、“化险为夷”(420页)。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