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文言实词成语

文言实词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2-27 00:08:14

㈠ 积累下列文言实词,分别说出含有这些字的成语

1 袖手旁观。
2 当务之急。
3 为所欲为。
4 左顾右盼。

㈡ 求15个带有文言词的成语

著于竹帛 〖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竹柏异心 〖解释〗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鲇鱼缘竹竿 〖解释〗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解释〗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弹丝品竹 〖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篱茅舍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着于竹帛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永垂竹帛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易如破竹 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青竹丹枫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破竹建瓴 势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品竹调弦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 见“品竹调弦”。
弄竹弹丝 吹奏管弦乐器。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芒鞋竹笠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柳门竹巷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急竹繁丝 见“急管繁弦”。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
东南竹箭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后因以“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
调弦品竹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调丝品竹 吹弹乐器。
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尺竹伍符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竹苞松茂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竹报平安 比喻平安家信。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篮打水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丝竹管弦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品竹弹丝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破竹之势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鲇鱼上竹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刀过竹解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翠竹黄花 指眼前境物。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哀丝豪竹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㈢ 中学中常用的文言实词有哪些

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古代汉语用文字表示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实词应该掌握积累多少,有不同见解。但就中学生来说,统编教材附录中的实词表(以下简称实词表)所列词应是起码的数字。文言实词的掌握本应逐课积累,几年之后,水到渠成。但实际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能就实词表中所列词的词义、用法,能够逐一准确解释者恐怕不多。这样就难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实词表的缺点在于一无例句,二无具体义项。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编写了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几点说明:

一、实词表中所列实词,列举课文中出现的常见义项及例句(有个别词删去如“今”),例句出处用篇目第一个字表示如“赤”(赤壁之战),“游”(游褒禅山记)。非高中篇目及课外例句出处用全称。

二、实词表中未列,但在课文中,或课外属常见义项,有极少量补充。

三、每个常见义项一般者举1———3例,在同一课文反复出现者一般不重复。

四、少量与实词词义有交义现象的虚词列入并注明。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

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

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

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

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

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

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

⑥败胜负·之数(六)

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

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

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

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

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

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

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

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

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

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

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

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

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

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

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

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

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

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

㈣ 120个文言实词成语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出处]
清·黄宗羲专《张苍水墓志铭》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例句]
当年横贯公路的开挖,正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近义]
持之以恒 铁杵磨针 精卫填海 铁杵成针 ...
[反义]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㈤ 求20个带有文言词的成语

为什么学习成语要有文言意识呢?这是因为多数成语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一支——文言。例如,成语“叹为观止”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的是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看到精妙处,不由赞美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人便用“叹为观止”来赞美事物的尽善尽美。再如,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的干到底。又如成语“日暮途穷”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天晚了,路尽了。比喻无路可走,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了极点。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大多数成语产生的语言背景是文言。所以,我们在学习成语时不能没有文言意识,要从文言的角度去理解成语的意义。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一一加以阐述。

一、成语具有文言实词现象

文言实词有很多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如成语“苗而不秀”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苗:初生的种子植物;秀:植物抽穗开花。庄稼长了苗,却不吐穗扬花。比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是没成就。也比喻表明看来很好,实际并不如此。如成语“莫可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如成语“矜功自伐”,矜:自高自大;伐:自夸。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如成语“功成名遂”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遂:成功。功绩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成语“文不加点”的“点”是“涂黑改动”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成语“不刊之论”的“刊”是“删除”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刊登”。成语“五谷丰登”,“谷”不是“谷物”,而是一切粮食作物的统称。成语“不足为训”的“训”,不能理解为“教训”,而是“准则”的意思。如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就不能理解为“危险”,而是“正直”的意思。

二、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如成语“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成语“半途而废”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成语的意思是在半路上停下来。其他如“侧目而视”“同日而语”中的“而”也是修饰关系。成语“引以为戒”,以为:以(之)为,把……当作。把自己或别人犯错误的教训作为鉴戒,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语“动辄得咎”,辄:就。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成语“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成语“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其中“相”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代词,他。成语“无所不为”的“所”是特殊代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三、成语具有使动用法

成语“倾国倾城”出自《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使……倾覆,使动用法。形容妇女容貌极美。如成语“走马观花”,走:使……跑;走马:使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观赏花,当然只是粗略的看一看。如成语“曲突徙薪”,意思是把烟囱改为弯曲的,把堆在灶旁的柴火搬走,“曲”和“徙”都是使动用法。成语“趋之若鹜”,趋,小步快走;趋之,使之趋,使他快走。使他象鸭子一样快走,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物。“趋”是使动用法。成语“穷形尽相”,使形穷,使相尽,“穷”和“尽”都是使动用法。成语“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四、成语具有意动用法

如成语“幕天席地”就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幕”和“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成语“不远千里”,即不以千里为远,“远”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成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即不以下问为耻,不认为向比自己学识差、地位低的人请教是可耻的事,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不能反过来。“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成语“师心自用”,师心即以己意为师,不拘守成法,因而“师”是意动用法。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成语“是古非今”即以古为是,以今为非,肯定古代的,否定现代的,“是”和“非”是意动用法。

五、成语具有名词做状语的语言现象

如成语“东张西望”,东:向东;西:向西。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方位状语。成语“夜不闭户”,意思是在夜里不关门,也没人来偷东西,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夜”是名词作时间状语。成语“土崩瓦解”,意思是象土地一样崩裂,象瓦一样分解。“土”和“瓦”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成语“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海”和“天”都是名词作状语。成语“管窥蠡测”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管”和“蠡”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成语“草行露宿”,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下睡,“草”和“露”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其他成语如“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声名鹊起”“袖手旁观”都有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六、成语具有词类活用现象

成语“火光烛天”,烛:照亮,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火势很大(多指火灾)。成语“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中的“翼”和“胫”的前面用副词“不”来修饰,所以“翼”和“胫”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成语“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华”和“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成语“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彻底,“恶”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成语“藏污纳垢”,其中“污”和“垢”作动词“藏”和“纳”的宾语,所以“污”和“垢”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七、成语具有文言句式的特点

成语具有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成语“持之以恒”,就是“以恒持之”,长久地坚持下去,成语具有状语后置的句式特点。成语“时不我待”,时间不会再等待我,成语具有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即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成语“夜以继日”就是“以夜继日”,夜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夜”作介词“以”的宾语,提前。在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才是举”中,“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成语还具有省略句的特点。如成语“大发雷霆”是“发雷霆之怒”的省略。成语“车水马龙”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省略缩写。成语“瓜田李下”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省略缩写,意思是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的省略缩写。

㈥ 借助成语掌握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鱼目混珠yúmùhùnzhū
[释义]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内乱真;以次充好容。
[语出] 晋·卢谌《赠刘琨》:“夜光报于鱼目。”李善注引《雒书》郑玄注:“鱼目乱真珠”。
[正音] 混;不能读作“hǔn”。
[辨形] 珠;不能写作“朱”或“株”;混;不能写作“浑”。
[近义] 以假乱真 冒名顶替 滥竽充数
[反义] 黑白分明 泾渭分明 是非分明
[用法] 用作贬义。用来比喻以假乱真。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滥竽充数”;都可以表示以假的冒充真的。但“滥竽充数”除表示以假乱真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意思;~表示的以假乱真的程度更高些。
[例句]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的事情;坑害顾客。

㈦ 高考成语和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结合记忆

1.安: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 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
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 被,通“披”穿。 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被发详狂: 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 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4.倍
事半功倍: 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 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 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5.本 照本宣科: 本:书本;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贬义词

原原本本: 本:本来的,原来的。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猛烈。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6.鄙
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浅。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北鄙之音:北鄙 :北方边境地区。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7.兵
纸上谈兵: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贬义词。
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厉兵秣马: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按兵不动:兵:士兵,军队。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8.病
同病相怜: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9.察
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10.朝
朝三暮四,朝,早晨。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无度。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11.曾
曾几何时: 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语法】偏正式;作分句;指时间过去不久【近义词】稍纵即逝、转瞬之间、弹指之间
【反义词】遥遥无期、久而久之、天长地久
曾经沧海: 曾经:以前经历过。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 。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乘
因利乘便: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乘:趁着,凭借
乘风破浪:乘:乘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含褒义,形容事业迅速发展
万乘之君: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13.诚
开诚布公:诚:诚实,真诚;开诚:敞开胸怀,表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褒义词
心悦诚服:诚:真诚。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诚惶诚恐: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14.除
除旧布新: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除:清除。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消除坏人与坏事。

15.辞
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含褒义 。
闪烁其辞:辞:言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不能赞一辞:辞: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词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作谓语、宾语;指大发议论。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16.从
从长计议:指慎重考虑而不急于作出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作谓语;中性词
便宜从事:从:从事,参与。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指方便行事
惟命是从:从:听从,服从。指绝对服从。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镇静;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含褒义,形容举止不慌不忙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作宾语、定语;指联合抗敌。

17.殆
百战不殆: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作褒义;形容每次作战;都能取得胜利。

18.当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褒义词
螳臂当车: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贬义词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首:最先。当:面对,对着。冲:要冲,交通要道。指首先受到攻击。
当之无愧:当:担当承受。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作谓语、定语;中性成语。
旗鼓相当:当:相当,对等,比得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罚不当罪:当:相当,抵当。处罚和罪行不相当。作谓语、宾语;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或过轻。
当仁不让:当:面对。原指以仁为任,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指该做就做
锐不可当: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独当一面:当:承担,担当。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单独负责
老当益壮:当:应该;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含褒义
长歌当哭: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
一夫当关:当:占据,把守。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当机立断:当机:抓住时机。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

19.道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原形容外表正经严肃,现多用来指表面大方得体,处处忍让,实际上阴险狡诈,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微不足道: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任重道远: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背道而驰: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津津乐道: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作谓语、定语;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
安贫乐道: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一般作谓语、定语
志同道合:道: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谓语、定语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含贬义。

20.得
相得益彰: 得,融洽。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作谓语;含褒义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得到。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得陇望蜀:得:得到,取得。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怡然自得:非常高兴、满足。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自得:自我满足。
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作谓语;含褒义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作谓语;用于不知道某事

21.度
暗度陈仓:度:度过。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形容男子
审时度势:度:估计、揣度。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分析局势。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作谓语;含褒义
度长絜大: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22.非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含贬义
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含贬义
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形容人、事、思想等
是古非今: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23.复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指循环往复
万劫不复:复:恢复。指永远不能恢复。指永远不能恢复。
死灰复燃:复:再,重新。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或比喻原有的念头、想法重新出现。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
反复无常: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作主语、谓语;含贬义,形容人经常变卦
山重水复:复:重复,重叠。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

24.负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不负众望: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如释重负: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有着 享有),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25. 盖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26.故
欲擒故纵:故:故意。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含贬义
温故知新:故:学过的旧知识。谓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中性成语
故步自封: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遵行旧时的步法而封闭自限。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含贬义。
一见如故:故:故人,老朋友。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27.固
根深蒂固: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固:固执,顽固,执,字面意思是拿着。
固若金汤:固:坚固。若:像。金:指金属造的墙。汤:指滚水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 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金汤:即"金城汤池”的缩写,意为用金属造的城,用滚开水修的护城河,形容城池坚固不易攻破。作谓语、定语、补语;指非常坚固。

28.顾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现在意为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含褒义
不屑一顾:顾:回头看。不值得一看,表示轻视看不起。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

29.国
倾国倾城: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0.过
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白驹过隙:过:越过,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过犹不及:过:过分。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31.何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
无可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何足挂齿 :何:哪里。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何罪之有: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32.恨
相见恨晚:恨:遗憾。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作定语;含褒义
遗恨千古:遗恨:至死没有化解的悔恨、不如意。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33.胡
胡作非为:非为:干坏事。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含贬义,指任意做坏事。

34.患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

35.疾
积劳成疾:疾: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讳疾忌医:疾:疾病。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不认错。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疾风知劲草疾:迅速,猛烈;劲:有力量,坚韧。谓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

36.及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作谓语;含贬义
无所不及:及:达到。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37.即
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似亲似疏,保持一定的分寸和距离。也形容含混不清。也可以形容忽远忽近。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或时机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38.既
一如既往: 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作谓语、定语、状语;
既往不咎: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既:连词;既然。;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既:已经。驷马:古代称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作谓语;指说话算数

39.假
久假不归(jiǔ jiǎ bù guī):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假思索:假:借助;假借; 依靠。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懒于思考,不负责任的办事

41.间
间不容发:间:中间。发:头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确或精密,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炼、严谨。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字里行间:间:中间、区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作主语、宾语;指字句之间
挑拨离间:间:隔阂。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作谓语;感情色彩:贬义。
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42.见
相形见绌:见;看见,显出。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相见恨晚:恨:遗憾,见:见面。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见贤思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真知灼见,灼:明白。谓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一孔之见: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片面的见解。作宾语;指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自谦。
见笑大方:见:被。 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也指让内行人笑话。作宾语;常用于谦辞

43.解
不求甚解:解:了解,理解。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解囊相助:解:解开。解开口袋掏钱帮助别人。用来形容以财物资助别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帮助别人。
慷慨解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作谓语;含褒义
迎刃而解:解:解决。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大惑不解: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解甲归田: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浑身解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44.就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按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就:归于。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行将就木:行将:将要;就:接近;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
半推半就: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却推辞的样子(推:推开;就:接近,靠上去。)
各就各位: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45.举
举案齐眉:举:托举、举起。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举足轻重:举:举起、抬起。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地位等
举手之劳: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小事。指办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作宾语;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举:举出、提出。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举世无双:举:全。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或物。形容极其罕见稀有。作谓语、定语;指罕见.
选贤举能:举:选举、推举。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包举宇内: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㈧ 120个重要实词成语与文言

虚实最好背下来,实词不用背,只要理解了什么是实词就可以灵活运用回了。实词,是汉语词类答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文言虚词共有18个: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