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成语
1. 提壶揭盖像这样治病的成语还有啥
逆流挽舟
此法适用于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临证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等,继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等。
清代医家喻嘉言认为:“痢疾一证……至夏秋热暑湿之气交蒸互结之热……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进而强调“下痢必先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
对于表邪内陷、外邪入于阴、久痢阳气下陷等病理状态,喻氏均主张用“逆挽”之法,并推崇《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为代表方,驱邪由里出表,攘外以安内。这一过程如逆水中挽舟上行,即所谓“逆流挽舟”。
人参败毒散由柴胡、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薄荷、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喻氏以其“逆挽”,是认识到:“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如此扶正祛邪,可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不治痢而痢自止,实蕴“陷者举之”之意。
吴鞠通在用此法时言:“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其中所述之“滞下”即痢疾之别称,而活人败毒散是由人参败毒去薄荷、易甘草为炙甘草而成。
基于对逆流挽舟法机理的认识,现今医者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如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婴幼儿腹泻、肠胃型感冒、溃疡性结肠、久咳、慢性肾病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增液行舟
此法适用于肠道津亏之便秘,其形成一般有两类原因:
一类是素体阳盛,或肠胃积热。平素阳热偏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中燥热,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便质干结,难于排出。此如《景岳全书》言:“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另一类是素体阴虚,或阴亏血少。平素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耗伤阴血,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无水舟停”,而便干难出。如陈素庵在《妇科补解》中说:“产后大便秘结者,由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是以大便闭。”《医宗必读》亦有详言:“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过程,一如《温病条辨》所言的“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只有水流盈足,舟方能得以畅行;只有大肠润泽,大便方能得以畅通。若因于热结津亏者,治可选用麻子仁丸(火麻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杏仁);若因于阴虚者,治可选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六味地黄汤等;若因于血虚者,治可选用沈氏润肠丸(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釜底抽薪
此法适用于火热实证,属于寒下法,取“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之意。
火热实证的成因有内外之分:在外者,主要因于感受火热之邪或疫疠之气,可见高热、神昏等;在内者因所处脏腑不同而表现有异,在肺者可见发热、咳喘、咽喉肿痛、口渴喜饮等,在心者可见口舌生疮、烦热口渴、失眠、甚则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在肝者可见急躁易怒、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口苦等,在胃者可见口臭口渴、消谷善饥、牙龈肿痛等。
上述病变均可因热盛耗津、肠道失润而见大便干结,进而因腑气不通而致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可伴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或黄糙起刺,脉数或滑数。
本法的应用指征是热象(尤其是发热)加大便干结。对此,治疗可选择“清”与“通”,尤应重“通”,以通腑即可泻热,临证常见高热不退者,一通大肠即热退身凉。临床可视情选用承气类方,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这一方法体现了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给邪找出路、通腑以安脏的治疗思想。
基于上述原理,此法近些年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得以大大拓宽,如用于治疗急腹症、高血压病、中风闭证、哮喘、颜面皮肤病等,均有可观疗效。
2. 痢疾的名词解释
痢疾的名词解释?我来回答,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由志贺菌也就是痢疾杆菌引起回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答消化道传播。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散发,主要累及的病变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以及溃疡,表现的是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样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是1-3天,最长可以达7天,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者粪便培养2-3次均阴性才能解除隔离。饮食行业的人员粪便培养1次阴性即可解除隔离。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该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3. 疾字组词有哪些词语
残疾、
疾驰来、
疟疾、源
痼疾、
暗疾、
恶疾、
疾书、
疾病、
疾苦、
痢疾、
疾患、
托疾、
疾进、
隐疾、
宿疾、
迅疾、
疾驶、
疾步、
顽疾、
离疾、
愤疾、
佐疾、
痁疾、
微疾、
痛疾、
疾骑、
疾威、
诟疾、
疢疾、
疾动、
夭疾、
阴疾、
疾俏、
遁疾、
疾怨、
疾痗、
示疾、
疾很、
疾棘、
笑疾
4. 什么疾什么如词语
疾恶如仇
[jí
è复
rú制
chóu]
基本释义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褒义
出
处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疾什么如什么成语
:
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疾恶如雠
5. 下面是疾的几种意思,请根据其意思写出带疾的词语。1疾病2痛苦3痛快4急速猛烈.
1 疾病 痢疾 残疾
2 疾苦
3 疾恶如仇 痛心疾首
4 疾风劲草 疾驰 疾步 疾风骤雨
6. 疾可以蛆哪些词语
疾组词语 :
残疾、
疾驰、
疟疾、
痼疾、
暗疾、
疾书、
恶疾、
疾苦、
疾病、
痢疾、
疾患、
托疾、
疾进、
迅疾、
隐疾、
疾驶、
顽疾、
宿疾、
疾步、
愤疾、
佐疾、
痁疾、
疢疾、
诟疾、
示疾、
遁疾、
痛疾、
疾威、
疾厉、
躄疾、
7. 疾能组什么词语
疾四字词语
:
积劳成疾、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大声疾呼内、
疾言厉色、
奋笔疾书、
眼疾手容快、
不疾不徐、
攻疾防患、
走笔疾书、
忧愤成疾、
疾足先得、
积忧成疾、
衔枚疾走、
瘸狼渴疾、
出丑扬疾、
纤芥之疾、
膏肓之疾、
畅叫扬疾、
亟疾苛察、
河鱼之疾、
以疾掩迟
8. 疾的词语有什么
积劳成疾、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大声疾呼、
疾言厉色、
奋笔疾书、
眼疾手版快、
出丑扬权疾、
不疾不徐、
冉耕之疾、
疾足先得、
攻疾防患、
忧愤成疾、
积忧成疾、
畅叫扬疾、
走笔疾书、
河鱼之疾、
疾之如仇、
现疾说法、
衔枚疾走、
亟疾苛察、
瘸狼渴疾、
檄医头疾、
膏肓之疾、
疾痛惨怛、
疲癃残疾、
霜露之疾、
吊死问疾、
纤芥之疾、
以疾掩迟、
疾恶如讐、
讳疾忌医、
疾之若仇
9. 成语: ( )少( )多
粥少僧多
释义: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版积薄而权为厚,聚少而为多。”
积少成多
释义: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聚少成多
释义: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10. 根据疾病的意思写出带疾字的词语
痢疾、残疾、疾苦、疾恶如仇、吊死问疾、积劳成疾、忧愤成疾、疾病相扶、忧劳成疾、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