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学本教育与学成语是什么意思

学本教育与学成语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2-24 12:35:21

A. 跟教育有关的成语

一: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 ]
1.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2.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二:讽一劝百[ fěng yī quàn bǎi ]
1. 【解释】: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2. 【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3. 【示例】:然~,势不自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三:言传身教[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1. 【解释】: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2. 【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3.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四: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
1. 【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2. 【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 【示例】: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 ◎清·李渔《曲话·结构》
五:因势利导[ yīn shì lì dǎo ]
1. 【解释】: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2.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 【示例】:所以开明的行政者对于民意是~的,民意得到畅达,社会也就健全地发展了起来。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B. 什么是学本课堂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学本教育”是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形成的创专新属理念。“学本教育”的概念、内涵、特点、发展性、前沿性以及“学本教育”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均表明:“学本教育”是中国当前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必须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将学生作为生命中的人,身心发展中的人,个性发展中的“人”来对待,总之一句话,要将学生当作学生看待,要了解学生特有的心理,尊重学生特有的个性,提供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生命潜能。



(2)学本教育与学成语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学本课堂突出学生就是要突出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尊重教育科学,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就可以具体化为,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像生本教育“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一样,通过硬性手段保障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C. 生本教育是什么意思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3)学本教育与学成语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D. 关于学习的成语及意思

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好学不倦、聚精会神、目不斜视
一、如饥似渴 [ rú jī sì kě ]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出自】: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译文】:慢侍奉皇上,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二、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西晋 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译文】:光武帝在军队的事务,书本不离手。
三、好学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解释】: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译文】:过去我们文公,特别喜欢季姬,将她献给了文公,不知疲倦。
四、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自】: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译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才能将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五、目不斜视 [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释】: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译文】:古代的圣王有胎教的方法,怀孕三个月,从居住在别宫,眼睛不斜视,耳朵不能乱听。

E. 关于教育的成语

良师益友、诲人不倦、谆谆教导、谆谆告诫、触类旁通
一、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二、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有什么在我哦?
三、谆谆教导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自】: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父亲,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四、谆谆告诫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释】: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翻译】: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
五、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自】: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

F. 学习成语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成语”这一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也是现代汉语中词汇的精品。学习成语,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我在《润物细无声——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成语》(参见小学教学版我的帖子《家长能为孩子作文做点什么?》)中,介绍了成语学习的十种价值。不过,它的主要价值则体现在积累语汇,学习语文,学习作文和学习文言文方面。

我们可以来算一笔粗帐:假如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学成语,就算平均每天只学一条,等到其小学毕业时,大概可以掌握3000条成语。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它远远超过了我们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成语掌握水平。即使学上两三年,也可以积累一千条左右的成语,同样是十分可贵的。

学好成语,的确非常重要。这一点我太有体会了。可以说,我高中时候看成语词典,学习成语,对我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当时,为了高考,我买了一本成语小词典(那时能买到的成语词典品种很少),把它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学习。包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不忘看上几个,背上几个。后来,这本成语小词典变得很破烂了。我的成语功底主要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它对我积累语汇,学习语文,学习作文和文言文,都是功莫大焉。在我大学毕业后当老师教语文时,在我做出版社编辑编书时,它的作用也依然可见。后来我为人父后,它的价值又体现在我对孩子的教育上。当我参加浙江省第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结业时,我写的其中一篇论文,就是《润物细无声——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成语》。后来,我在一个小学生托管辅导班和夏令营里,专门开设了成语游戏课(参见《一个成语游戏课的教案泄密》),教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成语。参加过课程的学生们成语积累的情况著显提升。托管班里有一位语、数、英各科成绩都很出色的三年级女孩,在语文考试中,其中做一道成语填词的题目,她(没有参加成语课)大部分都做错了,或者根本做不了;但让我们成语班的二年级同学来做,大部分都做出来了。差距太明显了。学过和不学过就是不一样。

本来我打算这个学期开设学习古诗词、成语课的。后来听取家长的意见,为了不让孩子们周末的负担太重,我就放弃了这个计划,而是把它的内容分解到了作文课和阅读课中。在每堂作文课和阅读课上,教孩子们学习两个成语。平时则要求孩子们自己在家里每天学习一个成语。这个计划的实施,对孩子们的意义重大。许多孩子因此树立了学习成语的意识,慢慢养成了积累成语的习惯,懂得了学习成语的有效方法,还学会了做学习笔记。有好几位同学至今仍在坚持每天学一个成语。

G. 学本教育的学本教育与生本教育等的比较

(一)概念不同
1、尝试教学法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邱学华老师首先提出并付诸应用,尔后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列入国家“八五”规划课题,其特点是“先练后讲”,即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3、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
4、“学本教育”是由陈庆创立的与“教本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学本教育”是指立足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为学生会学、乐学、善学而设计,并以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可持续和谐发展为归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二)创立时间不同
1、尝试教学法于1982年诞生。
2、“先学后教”诞生的具体年份不详,大概于1990年前诞生。
3、生本教育于1999年诞生。
4、学本教育于2011年诞生。
(三)内涵不同
1、尝试教学理论的内涵包括:(1)学生先尝试;(2)教师后教学。
2、“先学后教”的内涵包括:(1)学生先学(自学);(2)教师后教(点拨);(3)当堂训练(检测)。
3、生本教育的内涵包括:(1)以学生为本;(2)以生命为本;(3)以生动为本;(4)以生长为本。
4、学本教育的内涵包括:(1)以学生为本;(2)以学习为本;(3)以主体性学习为本;(4)以会学为本;(5)以自为之学为本;(6)以学习能力为本。
(四)特点不同
1、尝试教学理论的特点是:(1)先试后导;(2)先练后讲。
2、“先学后教”的特点是:(1)面向所有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学生;(2)目标明确,时间管理严格;(3)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4)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5)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机过程;(6)来自普通的农村学校的实践,朴实易行,可供借鉴。
3、生本教育的特点是:(1)突出学生;(2)突出学习;(3)突出合作;(4)突出探究。
4、学本教育的特点是:(1)突出学生;(2)突出自为;(3)突出会学;(4)突出学习力;(5)突出发展力。
(五)教学原则不同
1、尝试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一、尝试指导原则;二、即时矫正原则;三、问题新颖原则;四、准备铺垫原则;五、合作互补原则;六、民主和谐原则。
2、“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是: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3、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4、学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授人以渔、自为之学、课前自学、课堂释疑、当堂练评。
(六)学习过程不同
1、尝试教学法的五步教学程序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启发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中逐步完成的:(1)提出问题→(2)学生尝试→(3)教师指导→(4)学生再尝试→(5)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客观性。
2、“先学后教”的学习过程是:(1)“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2)“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3)“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3、生本教育的学习过程是:(1)领受——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2)领悟——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所得和困惑疑问);(3)提升——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4、学本教育的学习过程是:(1)目标指引;(2)自学感悟;(3)发现问题;(4)探究释疑;(5)训练提高。
(七)教学过程不同
1、尝试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
2、“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是: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3、生本教育的教学过程是:(1)前置作业的设置;(2)课前检测题的设计;(3)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4)课后巩固题的布置。
4、学本教育的教学过程是:(1)目标指引;(2)自学引馈;(3)探究释疑;(4)当堂练评;(5)课后拓新。
(八)大课堂教学(课堂内外的教学)理念不同
1、尝试教学法的大课堂教学理念无显著体现。
2、“先学后教”的大课堂教学理念无显著体现。
3、生本教育的大课堂教学理念无显著体现。
4、学本教育的大课堂教学理念有显著体现,大课堂教学理念由“课前——课堂——课后”三环节构成,包括:(1)课前自学(前置引学);(2)课堂教学;(3)课后拓新(课后固强)。
(九)小课堂教学(课堂内的教学)模式不同
1、尝试教学法的小课堂教学模式是:(1)基本训练;(2)导入新课;(3)进行新课;(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的小结。
2、“先学后教”的小课堂教学模式是:(1)课堂导入;(2)先学;(3)后教;(4)当堂训练。
3、生本教育的小课堂教学模式是:(1)课堂导入;(2)领受;(3)领悟;(4)提升。
4、学本教育的小课堂教学模式是:(1)课堂导入;(2)自学引馈(由低年级往高年级逐渐把课堂自学引向课前自学);(3)探究释疑;(4)当堂练评。
(十)核心理念不同
1、尝试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为:先练后讲,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2000年10月,邱学华完整地提出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
2、“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放心。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过程全部都是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成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3、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4、学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授人以渔,课前引学,先学后教,当堂练评,以达到“无为之教”(教是为了不教)和“自为之学”(学是为了非教)的目的,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

H. 关于学习的成语

关于学习的成语:锲而不舍、孜孜不倦、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开卷有益。

1、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坚持,那么腐朽的木头你都不能轻易折断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么坚硬的物体都能雕出美丽的花纹。

2、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自】:《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释义】:他的性格好学有耐心,勤勉不知疲倦。

3、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释义】: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复中原,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在同一个寝室睡觉时,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

4、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释义】: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

5、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I. 比喻学习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成语

休戚相关
[拼音]
xiū qī xiāng guān
[释义]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专彼此相关联。形属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
《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J.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参考网址 http://www.hszygz.com/ReadNews.asp?NewsID=610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参考网址 http://ke..com/view/1618819.htm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