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投鞭断流成语典故

投鞭断流成语典故

发布时间: 2021-02-21 15:23:29

成语故事投鞭断流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版北方后,决心调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❷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各出自哪个典故

是淝水之战。

1、投鞭断流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2)投鞭断流成语典故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投鞭断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❸ 投鞭断流的成语故事

投鞭断流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意思:形容兵多势大,不难跨渡江河天险,克敌制胜。 读书笔记
西晋末年,西北和北方各民族乘机独立,纷纷脱离晋朝统治,出现了所谓“五胡十六国”。这些国家中,要算氐族的秦国(史称前秦)为最大。有一个时期,它几乎包括了北中国的全部地区。秦王苻坚,自称天王,爱情语录,企图征服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蓄意统治全中国。
苻坚为了南征晋朝,下令征募军士,凡成年男子,十个里面抽一个当兵,把勇敢有才、年在二十上下的富家子弟,派做禁卫军军官。他得意地说;“我给司马昌明(晋朝的皇帝,即晋武帝)、谢安(晋朝的中书监)和桓冲(晋朝的中军将军),已经预先派好职务了,因为他们很快就会被我降服;我们也可以预先给他们把住宅建造起来。”
这时,苻坚的大臣,包括苻坚的弟弟苻融,都不主张出兵。只有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竭力怂恿。苻融对苻坚说:“慕容垂和姚苌都是不能相信的,他们都想在局势一旦有变时,乘机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再说,那些富家子弟,既不会作战,也没有吃过苦,哪里有什么用处?”苻坚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读书笔记
另一个臣子名叫石越的,也劝苻坚说:“晋朝现在虽然退守江南,可是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我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意思是:“我军人数众多,怕什么长江天险,只要每人投下一根马鞭,就足以阻断江流!”
苻坚不听劝告,结果终于在淝水一役中,被晋军以少胜多,彻底打垮。(

❹ 请简要概括投鞭断流的典故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内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容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什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❺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什么战役

是: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中晋军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

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中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5)投鞭断流成语典故扩展阅读:

战役背景: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 ,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

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❻ 投鞭断流的故事,成语故事

投鞭断流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意思:形容兵多势大,不难跨渡江河天险,克敌制胜。 读书笔记
西晋末年,西北和北方各民族乘机独立,纷纷脱离晋朝统治,出现了所谓“五胡十六国”。这些国家中,要算氐族的秦国(史称前秦)为最大。有一个时期,它几乎包括了北中国的全部地区。秦王苻坚,自称天王,爱情语录,企图征服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蓄意统治全中国。
苻坚为了南征晋朝,下令征募军士,凡成年男子,十个里面抽一个当兵,把勇敢有才、年在二十上下的富家子弟,派做禁卫军军官。他得意地说;“我给司马昌明(晋朝的皇帝,即晋武帝)、谢安(晋朝的中书监)和桓冲(晋朝的中军将军),已经预先派好职务了,因为他们很快就会被我降服;我们也可以预先给他们把住宅建造起来。”
这时,苻坚的大臣,包括苻坚的弟弟苻融,都不主张出兵。只有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竭力怂恿。苻融对苻坚说:“慕容垂和姚苌都是不能相信的,他们都想在局势一旦有变时,乘机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再说,那些富家子弟,既不会作战,也没有吃过苦,哪里有什么用处?”苻坚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读书笔记
另一个臣子名叫石越的,也劝苻坚说:“晋朝现在虽然退守江南,可是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我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意思是:“我军人数众多,怕什么长江天险,只要每人投下一根马鞭,就足以阻断江流!”
苻坚不听劝告,结果终于在淝水一役中,被晋军以少胜多,彻底打垮。

❼ 投鞭断流的由来是什么

【拼音】tóu biān àn liú

【成语故事】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专东晋统一全国,属他在朝会上就亲征问题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坚决支持,而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

【典故】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

【释义】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兵众势大

【成语示列】人民解放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❽ 投鞭断流成语故事

投鞭断流 [tóu biān àn liú]
[释义]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版众多,兵力强大。权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❾ 成语典故大全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 [tóu biān àn liú]
[释义]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投鞭断流的典故
公元357年,北方前秦(氐族)苻坚自称大秦天王,占据了相当于现在淮河以北及四川等地,并不断向南扩展,与东晋王朝对峙。
公元382年,苻坚召集了文武大臣,说:“我称王以来,已二十多年,只有南方的晋未被征服。一想到这件事,连饭都咽不下。我估计了一下我的军队,有九十七万人。我打算亲率大军灭晋,大家意见如何?”
左仆射权翼劝阻说:“目前,晋虽不强大,但他们君臣和睦,上下一心,加上有谢安等人,所以眼下就想灭晋,是办不到的。”苻坚听了,沉默了很久,后来只得说:“请诸位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太子左卫率(负责护卫太子的官)石越站了出来,他补充了权翼的意见,说:“晋还占据着长江天险,这对他们很有利,而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啊!”

这时,苻坚志骄意满,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他不以为然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凭我这百万大军,只要每个士兵把马鞭子抛到江中,就足以堵断江水。”
许多大臣反对出兵,连太子苻宏也对苻坚说.“现在伐晋,师出无名。如果兴师动众而得不到胜利的话,非但威风扫地,而且会使财力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失。”苻坚不仅不采纳大家的正确意见,相反还觉得大家的意见不可理解。
后来,归服前秦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居心险恶地怂恿苻坚发兵。他对苻坚说:“陛下完全可以自己作出决定,何必去征求众人的意见呢!”苻坚听了高兴地说:“和我共定天下大事的,只有你了。”便下令送了他五百匹帛。
苻坚一意孤行,于公元383年,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向东晋进攻,结果在测水大战中被晋军打得大败,狼狈逃回洛阳。

❿ ”投鞭断流”的典故源出历史上的

投鞭断流 tóu biān àn liú

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编辑本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内“以吾之众旅,投容鞭于江,足断其流。”

编辑本段典故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什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