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成语解释
励精图治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注音】lì jīng tú zhì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❷ 励精图治的四字成语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是:lì jīng tú zhì,意思是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
❸ 励精图治 成语
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励精图治 锐进不懈
励精图治 再攀新高
励精图治,共谋振兴
励精图治 发奋图强
励精图治,团结进取,奋力开创
大刀阔斧,励精图治
文帝当政励精图治,注重教化,废除肉刑,对内对外主张修好
励精图治破冰而出——《MKZ》越级而立,
励精图治厚积薄发打造高水平大学
《明史·杨士奇传》:“当是时,帝励精图治, 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
励精图治再铸辉煌--访沈阳先达条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飞
历届领导和广大职工始终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并祝愿学院能够励精图治,成就大业,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❹ 成语理解。励精图治是什么意思
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❺ 励精图治的典故
励精图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也可以用来形容他或她的实际行动。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图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这句话,你看懂了吗,下面是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话说在公元前68年,汉朝名将霍光因病死亡。御史大夫魏相觉得霍氏家族独揽朝政大权,不好管束,建议宣帝采取措施来抑制霍氏家族权力的增大。霍氏一家对魏相这个人感到既痛恨又畏惧,于是准备假传太后的命令将魏相杀死,然后将宣帝废黜。宣帝得知霍氏一家的阴谋后,先发制人,抢先实施行动,杀掉了霍光一家,并株连九族。
在惩治了霍家之后,皇帝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大事,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治理好(这就是成语励精图治的意思,原文即为此成语,请参考第一段原文)。他直接听取诸位大臣的意见,严格考查各级官员的政绩;还把盐价降低了,提倡节俭清廉,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而魏相则率领百官恪尽职守,让宣帝十分满意。在魏相的辅佐下,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终于使国家逐步兴旺繁荣起来,出现了汉室中兴的局面。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汉宣帝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的事情,不过这个词貌似用在今天的领导身上是不合适的,因为现在的国家一般都是自由国家,国家的举措都不是某个人自己决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这个词用在历史书或者描述历史的文章里面。
❻ 励精图治的意思是什么
励精图抄治 ( lì jīng tú zhì )
解 释 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
近义词 雄才大略、励精求治
反义词 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灯 谜 医学
❼ 成语励精图治的意思
励精图治释义:
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拼音] [lì jīng tú zhì]
[出处] 《宋史·神宗纪赞》:“厉(励)精图治;将大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