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成语意思大全
1. 成语"道貌岸然"的出处和涵义.谢谢
道貌岸然来,原意是“庄自重、威严的样子。”满腹学识,满腔正义,道风仙骨,思绪接千载,胸中有丘壑,不怒而自威,岸然风采照千古。后人仰其神风,更羡其威力,纷纷效仿。神难肖,形好仿。好在绝大多数人只认形体不认人,于是“道貌岸然”便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到这时候,端甫的形态威慑已经足够,所以是皮囊还是筋骨也就没有意义了。但不管怎么说,是人是妖仙能辨,原形毕露的多了,人们自然不愿意再说皇帝的新装很漂亮,于是道貌岸然就成了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代名词了。即便有几个心怀古风的壮士,想一展雄风,也在他未舒广袖之时,淹没在群众的唾海之中了。
2. 道貌岸然成语典故
“道貌岸然”典故的来由
秦砖汉瓦
宋明理学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朵奇芭。它是在魏晋南北朝儒学出现危机,隋唐出现“三教鼎立”这一社会背景下,为了振兴儒学,宋明两代儒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与感悟,最终“三教合一”、“三教归儒”,创立了一种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北宋的二程兄弟(程颢,程颐)等人创立,至南宋朱熹开始集大成;至明朝时期,王阳明创立“心学”后,最终把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把儒家思想推向高峰。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其要求人们注重修身养性、慎独自省,强调人们必须崇尚气节,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国历史上,理学对帮助人们启迪心智,促进人们修身养性的提高,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可以这么说,是理学把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光大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成为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振兴民族而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道德伦理、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深远。
作为理学开创者、一代理学宗师的宋代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后人对与他俩有关的成语,除了“程门立雪”至为熟悉外,如“道貌岸然”等其它的成语却较鲜有人知。“道貌岸然”这一成语的来由是这样的:众知,中国的士大夫们自古以来就是热衷追求理想、崇尚气节,而程颢,程颐兄弟俩的道德修养、道德境界很显然到了一种泰山登顶之高度,他俩头顶的光环,可谓光芒四射,在当时拥有众多的“粉丝”应该是毋容置疑。其中,不但虔心求学的士人学子以能够投奔到程氏门下求学深感为荣,而且许多喜好风雅的达官贵人以能够攀上程氏兄弟作为炫耀的本钱。于是,请程氏兄弟客、送程氏兄弟礼之人,可谓络绎不绝。尤其是,当时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在恭迎到“二程”的大驾后,为了感谢他们的垂顾,在宴中除用好酒好肉待之,还必请名伶、歌伎陪酒助兴。有一次,一达官请“小程”(程颐)赴宴。在开席之时,主人请来两名歌伎登堂陪酒。“小程”看到到这一架势,便高声怒斥:“我乃堂堂理学家,你们竟敢对我来这一套,不是在羞辱我吗?”立即拂袖而去。此时,主人除立马赔理说“不是”,忙叫“先生息怒“之外,还低声解释说:“凡是请你哥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这样安排。你哥不但无异议,而且每次都来者不拒啊!”“小程”丢下一句“狗屁,想我哥什么样的人,这绝无可能!”,便抱着一肚子怒气,乘轿回家,专等其兄回来问个究竟。当“大程”赴宴归来时,“小程”便当面责问其兄“是否确有其事?”“大程”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应该是事实!”“小程”立即把其兄骂得狗血淋头:“你这堂堂理学家,平时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竟如此肮脏下流,简直就是一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大程”听后便哈哈大笑起来说:“老弟稍安勿燥!你听我解释,你是‘桌中无伎,心中有伎’啊!而兄是‘桌中有伎,心中无伎’呀!看来老弟的修养仍然没有达到兄长这样的境界!”这就是“道貌岸然”这一成语的来由。
听完这一成语故事,我想:我们平时在看人、看事的过程中,我们是看他外在的表象?还是看他内在的本质?我们在生活和工作的追求中,应多追求外在的完美?还是多追求内在的完美?这应该是“道貌岸然”这一成语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3. 和“道貌岸然”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和“道貌岸然”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岸然道貌 、不苟言笑、 正颜厉色、 道貌凛回然 、装腔作势答 、正襟危坐 、梁上君子、 道貌俨然 、一本正经。
4. 请问成语"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可以如何使用
此成语出自于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专黄巾氅服,岸属然道貌。”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只是,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思主要用来反讽,讥刺人表面正派,貌似正人君子,背地里却是龌龊小人,已经是个贬义词了。
5. 成语道貌岸然中的"岸"是什么意思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故,岸是高傲,严肃
6. 道貌岸然 成语什么意思
道貌抄岸然,读音是dào mào àn rán,汉语成语。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贬义,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
7. 道貌岸然成语解释
道貌岸然源成语解释: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
详细解释:
1. 【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2.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3. 【示例】:因看见端甫~,不敢造次。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例句
别看他平时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接触多了,才发现他其实品质卑劣。
近义词:岸然道貌 ,不苟言笑 ,正颜厉色,道貌凛然
反义词:摇头晃脑, 嬉皮笑脸, 吊儿郎当, 插科打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