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语文文言文成语

语文文言文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2-19 22:08:19

㈠ 文言文四字成语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生词本基本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版过努力而权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贬义

出 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例 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近反义词近义词刻舟求剑 固守成规 坐享其成 墨守成规 好逸恶劳 守株缘木缘木求鱼

反义词通权达变 借坡下驴 标新立异 见风使舵 除旧布新 随机应变

㈡ 我要85个成语文言文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掩耳盗铃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孟母三迁
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
十面埋伏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㈢ 文言文成语大全

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温:温习回;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答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出 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例 句
1. 学习历史,往往可以起到~的作用。

㈣ 含有文言文的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㈤ 出自文言文成语

1、温故知新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释义: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了,
才可称为老师啊。
例句:学习历史,往往可以起到~的作用。
2、豁然开朗
释义: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后用以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释义: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向里面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例句:经过语文教师把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讲解后,我们才~,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3、守株待兔

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释义:“就像守株待兔的小路;藏身破置的路吗。”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4、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释义:“好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例句: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5、三顾茅庐
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先帝不嫌我卑微,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例句: 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㈥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中故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十则》讳疾忌医、病入膏肓《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卖油翁》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之驴》
老骥伏枥《龟虽寿》
源头活水《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隆中对》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师表》

㈦ 人教版语文初中所有文言文的成语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㈧ 文言文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专.”舟止,从其所契属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㈨ 文言文+成语

等闲:
1、一般、平常的意思。如:万水千山只等闲
2、浪费时间的意思。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里没有具体语境,多数是第一个意思。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旧五代史·梁书·氏叔琮等传论》:“叔琮而下,咸以鹰犬之才,适遇云龙之会,勤劳王室,践履将坛,然俱不得其死,岂不惜哉。得非鸟尽弓藏,理当如此耶?”

“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终。中国人据此感叹世态炎凉感叹了几千年。应该说,文臣武将,被圣上用过之后,就像不幸的女人一样,成了一件随手被扔的衣服,这着实是让人心寒的。
参考资料:http://221.204.254.21/tyrbweb/maintemplate/NewsTemplate.asp?NewsID=165461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